一个重大变故美国全球战略全面升级,中国需
最近这段时间,当大部分人目光集中在西南方向时,太平洋可谓是热闹非凡。 首先是太平洋威慑计划 6月11日,美国国会以25票支持、2票反对的结果,高票通过了一项涉及亿美元的美国未来国防战略法案。其内容覆盖范围包括,作战人员薪资、装备采购以及大国竞争等各个方面。 而在这项法案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英霍夫称: 是时候采取行动了!这项计划将面向中国发出最明确的信号:美国完全致力于捍卫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国家利益。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美国参议院起草的“太平洋威慑计划”旨在加强对中国的威慑。 根据该计划的安排,预计在未来两个财年内拨款70亿美元,用于支持陆基远程导弹、战区导弹防御、远征机场、港口基础设施、燃料和弹药存储。 陆基远程导弹能大幅提高跨洋打击能力;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能削弱敌战略反击能力; 远征机场和港口基础设施可提高远程战斗力投送的效率和频率; 增加燃料和弹药存储可支撑长时间或高烈度作战。 从以上安排不难看出,美国的太平洋威慑计划不单单停留在纸面,而是细化到实际层面。一旦有事,它便能迅速转化为多兵种联合作战的现代化战争平台! 其次美国海军的演习 6月中旬,刚结束亚太地区航母空窗期的USN,旋即组织罗斯福号与尼米兹号两支航母战斗群在南海附近与菲律宾展开联合演习。紧接着,刚结束演习的尼米兹号又马不停蹄的与里根号在同一片海域再次举行双航母战斗群演习。 短短一周时间,美军双航母战斗群在南海附近举行两场演习,其烈度之强,堪称前所未有。 最后是重头戏,澳大利亚扩军 7月1日,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在发表政策演说时,公布了该国《新版国防战略》白皮书。 关键点有两个: 一是大幅度增加国防预算,莫里森宣布澳大利亚将在未来十年内,向国防领域投入亿澳元约合亿美元。这一数值,比年“十年计划”的亿美元提供了40%,是该国GDP的2%。 根据白皮书的内容,这笔预算将用于发展海陆空远程打击能力、采购隐形战机、大型水面和常规潜艇的装备。 最为关键的是,新版国防战略还首次提出,建立自主的国防工业体系。 ——此举标志着澳大利亚在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得到全面升级,它将成为美国首个独立支撑起单一区域作战能力的盟友!图源:洛克希德马丁 除建立国防工业体系占经费大头之外,占比最高的就是规模达亿美元的先进常规潜艇计划,而南海是我国海基核打击力量的主要活动场所。剩下的部分投资分别是,用于研发高速远程武器如包括高超音速武器的93亿澳元,用于从美国海军购买枚AGM-C远程反舰导弹的8亿澳元,以及强化该国网络安全和网络进攻的13亿澳元。 二是向印太地区投射战斗力,莫里森在公布这项战略白皮书时,还说了很多意味深长的话。 下面我们摘取几段比较重要的言论来解析: 事实很简单:即使我们在国内抑制住了疫情,我们也需要为一个更贫穷、更危险、更无序的后疫情世界做好准备。 译文:旧有的世界秩序已经崩溃,新的世界秩序尚未来临,在这新旧交替的黑夜时期,国际局势将趋于动荡。在很大程度上,未来决定某一成果或利益划分的不再是有迹可循的国际制度,而是国家实力。 全球和地区秩序在20世纪30和40年代曾一度崩溃,当时的澳大利亚也一度面临生存威胁。但自那时起,澳大利亚还没有经历过像现在这样的全球、经济和战略不稳定。 译文:上一次国际秩序经历如此大范围的崩溃,是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萧条和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时的澳大利亚也曾因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生存威胁。自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澳大利亚从未面临过像今天这样如此危机重重的世界(中美在此地愈发激烈的战略竞争)。 印度-太平洋地区是不断升温的战略性竞争的中心。我们所在的地区不仅会塑造澳大利亚的未来,而且将成为主要全球竞争的焦点。 译文:印太地区将成为全球竞争的中心,其竞争结果不仅将决定澳大利亚的未来,也会决定整个世界的未来。 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往好了说是充满摩擦,因为他们在争夺政治、经济和技术上的霸主地位。但我们需要记住他们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参与者。世界其他国家和澳大利亚并不只是旁观者,日本、印度、韩国、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和太平洋地区都会发挥作用、做出选择并产生影响,澳大利亚当然也是如此。 译文:美国正在与中国进行史无前例的战略竞争,澳大利亚不能置身事外,而是要参与其中,成为帮助美国赢得这场竞争的中坚力量。而其他区域内的国家,也应该同澳大利一道,为美国的胜利作出贡献和努力。 简明扼要: 在这场决定世界未来的战略竞争中,身处印太地区核心位置的澳大利亚不应该只是一个配角,而需要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其中!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 而不论是太平洋威慑计划抑或是USN军演和澳洲的扩军,三者之间都有一根线将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这根线就是中国南海!戎评曾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未来两年中国的关键任务是解决东南问题,只要这个问题解决后,我们的战略重心就会立即西转,面向印度洋发展。而南海不止是中国进入印度洋的前哨站,也是美国印太战略的锋线所在。 南海的重要性我们曾多次讲过,除仅次于波斯湾的油气资源外,作为连接亚欧经贸和印太航道的关键海域,谁掌握了它就相当于掌握了亚欧大陆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命门。 四年前败走南海之后,美军在此地的小动作就从未停止过。 根据中国南海研究院年发布的《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报告》统计:仅所谓的“自由航行”行动,年美国在南海展开了4次;年展开了5次;年展开了8次。而年仅前五个月的频率,则达到了5次! 如果算上美国侦察机和轰炸机进入南海的频率,以上数字至少还有翻两倍。其在源头上遏制中国前出印度洋的阴谋,一览无余! 那澳大利亚为何会成为重头戏呢? 上图是美国印太战略具体示意图,仅军事基地而言,从西印度洋到中太平洋一线,美国有中东军事基地群、迪戈加西亚基地、印度、达尔文港、关岛。 年美印达成后勤协议,允许对方使用各自的军事设施,散落在东印度洋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一直是五角大楼强烈争取的对象,但因为中国强大的压力,印度一直没有对美国开放。随着两国关系愈发紧张,未来不排除印度向美国开放甚至租借该群岛以联合对抗中国。 这些基地群看上去很多,但影响力实则在逐年下降。 原因很简单:中国不同于美国之前遇到的对手,他是一个全方位发展的国家,尤其是美国最擅长的海上作战领域,这几年的发展速度用“恐怖”来形容都不为过。过去一年,中国海军以24万吨下水总量连续五年蝉联世界第一。 具体装备方面,新下水的军舰包括航母、两栖攻击舰、两栖登陆舰、大型驱逐舰、攻击型核潜艇,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远洋作战舰船。 如果只是在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作战,美军这些基地群的威胁力度有限。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印太战略锋线位置南海,背靠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生产体系,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能源源不断的获取作战物资。而美国的这些基地群,大部分只有作战能力,而不具备生产能力。稍微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清楚,后勤补给线太长,在战争时期绝对是一个致命的BUG。 或许会有人问:难道美军就不能在基地群内建立生产线? 真不能! 美国的基地群大部分是小岛屿,而在小岛屿上建立军工生产线有两个问题:一是岛屿面积小,没有战略纵深,像中国这样实力强劲的对手,一轮火力覆盖基本就凉了;二是现代武器的一些精密零部件生产条件很苛刻,大洋上自然条件恶劣,小岛屿抗压能力弱,所以生产出来的装备良品率较低。 对于美国而言:今后二十年想在南海以及更广阔的印太区域同中国展开战略竞争,就需要一个拥有超大战略纵深的前沿总基地!很显然,与南海仅相隔东南亚群岛以及横横亘在印太两洋之间的澳大利亚就是不二之选。而澳大利亚出于本国地缘战略考量以及文化信仰的考虑,也愿意为美国火中取栗。 这就是为什么澳大利亚在版国防新战略中特别强调建立自主化国防工业体系的重要性 ——因为澳大利亚之前的大型军备(军舰、战机、坦克、导弹、潜艇)主要来源于对外采购,这种模式的弊端很明显,譬如采购周期长、资金消耗大、缺乏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等!如果不为澳大利亚打造一套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那本质上和美国其他基地群没什么区别,无非就是地方大了一点。 写文章前我专门去看了一下澳大利亚内部学者的观点,他们认为:澳大利亚的国防战略之所以急于转向(从依附美国到独立自主),是因为未来美国不再那么可靠,不再那么坚决的在中国面前捍卫澳大利亚的利益,最终结果将是澳大利亚非凡、强大的美国朋友不再掌管我们所在的地区。 来源:参考消息 网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jj/10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U食谱法国最受欢迎的早餐搭配,烘焙
- 下一篇文章: 世界睡眠日,让美梦在卧室中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