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下法兰西第一帝国
序驰名宇宙的拿破仑.波拿巴,试问当今时代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如果说中篇的圣女贞德是当之无愧的法兰西民族英雄,那么拿破仑.波拿巴则是名副其实的法兰西民族脊梁。历史所表现出的对他的惋惜和遗憾,丝毫不亚于上古时代的汉尼拔.巴尔卡。本文我们将书接上回从波旁王朝开始,讲述那一代传奇人物拿破仑的是非功过,以及对他几乎就要只手扭转整部欧洲乃至世界近代史的那种壮志未酬所表现出最深切的遗憾。第一节:波旁王朝的兴衰起伏纳瓦拉的亨利是新教首领,瓦洛亚王朝末期,查理九世发动的宗教战争,使得法国国内新旧两派势同水火。及至末代皇帝亨利三世时期,热衷于对于新教势力的绞杀。亨利三世和母亲(亨利二世皇后凯瑟琳.美第奇)策划了对于新教的大规模镇压行动,但最终归于失败。可笑的是,亨利三世虽为旧教徒卖命对付新教徒,结果自己却被法国天主教除名,法国天主教狂热粉们名义上废黜了亨利三世,另立“查理十世”为法王。亨利三世弄得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京师巴黎瞬间变成了他人的堡垒。亨利三世感觉被耍了,心中愤怒发誓要报仇。为此他不惜拉下脸皮向纳瓦拉的亨利求助,要求不计前嫌共灭天主教。纳瓦拉的亨利迅速意识到这个是千载难逢的上位时机,便满口答应。结果亨利三世在约纳瓦拉亨利共攻巴黎的时候,自己被一名天主教狂热粉的修士刺死。瓦洛亚王朝绝嗣,王位自然而然地落入了纳瓦拉的亨利之手,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波旁王朝的开基皇帝,亨利四世。不用说,亨利四世即位之初的问题,就是宗教战争以来的遗祸,新旧教派势同冰炭,常年厮杀。天主教扶持的那个老迈的“查理十世”不久便西归,然后天主教同盟竟然私自召开三级会议要迎接西班牙国王公主作为法兰西女王。这下倒好,西班牙趁机派军队进入巴黎,瞬间引起了巴黎人激烈的反抗。而亨利四世恰在此时顺应天命,宣告天下皈依法国天主教。这个消息犹如深水炸弹,令整个法兰西如潮水般直接一边倒向亨利四世。亨利四世兵不血刃进入巴黎,西班牙军队见难以久留,只能灰溜溜撤走。而残留在巴黎的脑残左派不得已向亨利四世投降。亨利四世进入巴黎后,即刻颁布了名扬天下的《南特敕令》,宣布承认天主教为法兰西国教,此一举堵住了所有旧教支持分子的嘴,然后,法案规定人人都有信仰新教的自由。这样一来又大得新教徒人心,局势就瞬间稳定下来。亨利四世的英明神武,由此略见一斑。此后随着王权巩固,亨利四世继承了弗朗索瓦一世的重商主义,而后开疆拓土,同时开始北美洲殖民地统治时期,并建立了魁北克城,法兰西殖民帝国的“新法兰西”统治便从此时开始计时,直到拿破仑称帝结束。由于西班牙和奥地利大公兼任的神圣罗马帝国同属的哈布斯堡王朝此时仍然是法兰西的心腹大患,因此亨利四世便与德意志新教诸侯以及信奉新教的瑞士建立福音同盟,然后准备出征西班牙消除肘腋之患。却不料,国内大部分天主教徒对于国王结盟新教心有芥蒂。结果突发祸生肘变,拔营前14日竟在马车中被天主教狂热粉刺杀,竟是重蹈了亨利三世的覆辙,不得不感慨时也命也。尚在英武之年的亨利四世出师未捷身先死,留下其子路易十三尚在冲龄之年,按道理法国又要重回瓦洛亚王朝末期的混乱,但是令人赞叹不已的是,事实上法兰西非但没有陷入混乱,反而是平稳过度,国力还在蒸蒸日上,为了其后的路易十四将波旁王朝推向极盛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厥功至伟的,便是那鼎鼎大名,如雷贯耳的法兰西第一宫相,红衣主教开山鼻祖:黎世留。要说欧洲近代史有哪一位可以相匹敌的,应该是只有约两个半世纪后的普鲁士铁血首相俾斯麦。黎世留的精明,怕是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新教徒的胡格诺派在当年查理九世时期遭到血洗,但是随着亨利四世的《南特敕令》颁布后,迅速扩张自己的地盘,结连英国,为所欲为,黎世留和路易十三如何容忍,便御驾亲征消灭胡格诺派,虽未明言废止《南特敕令》,但已经基本上使之成为一纸空文。对外,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发动战争对抗新教徒给了黎世留绝好契机。他先后成功挑动丹麦和瑞典对皇帝发动战争,最终在北欧劲旅瑞典的暴风骤雨般的攻击下,德意志皇帝兵败如山倒。最后黎世留害怕瑞典势力过于强大对法国从德意志获取好处产生不利影响,突生掣肘之策才令瑞典退兵。终欧洲三十年战争,近一半时间黎世留采取隔岸观火+煽风点火的态势,大幅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国力,尤其削弱了西班牙的势力。那个西班牙真个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被卷入三十年战争后,又遇到英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的夹击,“无敌舰队”遭到英格兰海军伏击惨败,从此制海权转入英格兰手中。黎世留对于波旁家族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秉政期间使得法国迅速跻身欧洲强国,三十年战争使得德意志四分五裂程度进一步恶化,风雨飘摇的哈布斯堡王朝从此再无力掌控局势,这为后面普鲁士的崛起埋下了伏笔。同时建立了广袤无垠的拉丁美洲殖民帝国的西班牙,随着无敌舰队的失败走上了衰亡之路,此后数个世纪都是欧洲列强争抢的食物。可惜,三十年战争后期,法兰西胜局已定的时候,黎世留却突发中风撒手人寰,此后路易十三晏驾西归。为法兰西开疆扩土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最终由黎世留的爱徒马扎然完成签署。彼时继位的路易十四尚只有5岁。令人闻风丧胆的太阳王路易十四,是一个与中国清王朝康熙皇帝同时期的皇帝。但是就影响力相比,康熙远不及路易十四。前者除了三藩、雅克萨、台湾之外,影响力乏善可陈。但路易十四则是个极其凶狠的角色,由于首相马扎然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认了法兰西在三十年战争中获得了丰硕成果之后,路易十四亲政第一件事情,就是对西班牙开战,而且丝毫不顾名义上的和亲关系,那门亲事还是马扎然亲往西班牙,费劲口舌才达成的,而马扎然如此费劲心机,是因为发现英国与荷兰国力正在蒸蒸日上,怕是日后的劲敌,因此才需要拉拢西班牙以巩固后方。但是路易十四亲政后,情况便出现了变化。他委任马扎然的家务总管柯尔伯主持朝政,官拜海军国务秘书训练法国军队,使得法国实力一跃成为欧洲头号强国。于是路易十四野心开始膨胀,他首先对西班牙开刀,强行占领了西班牙辖下的南尼德兰(今比利时),结果西荷联军仍然不敌法军之强悍,最后靠着英国和瑞典的加入才使得路易十四罢兵言和。但是太阳王暴风骤雨般的报复随后杀到,仅在议和后四年发兵入侵荷兰,西班牙、瑞典和德意志皇帝与诸侯也发兵援助荷兰,结果法军独战诸国联军长达七年,以联军失败而告终。此时波旁王朝之强大,端的是雄视宇宙,无人能敌。除此以外,在柯尔伯的主持下,法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发展也是如火如荼,除了知名的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北方公司,东地中海公司,塞内加尔公司等,还在北美广袤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创建了大片殖民地领土,以太阳王的名义命名为:“路易斯安那”。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领土因此大幅度扩张,也为日后新法兰西和新英格兰的领土冲突埋下隐患。路易十四独自打败欧洲诸国联军后,又侵入德意志,划走了斯特拉斯堡。那皇帝竟是敢怒而不敢言。与此同时,路易十四花了十年建成了凡尔赛宫,并于年迁都于此。开始以太阳王自居,并称:“朕即国家”,废除了亨利四世的《南特敕令》,强令整体法国人民信奉天主教,一时间举世哗然。太阳王如此倒行逆施,再次激起了欧洲各国势力的强劲反弹,尤其是荷兰亲王在光荣革命中继承了英国王位之后,局势起了微妙的变化,但路易十四却浑然不知。结果海战法军一触即溃,陆战持续十年后,太阳王不得不承认取胜无望只能罢兵言和,最终导致占领二十年的南尼德兰领土全数回吐。盛极而衰之相已成。但是路易十四仍以为可以执尖牛耳号令天下,在西班牙国王死后派自己的孙子送到西班牙继承王位称菲利普五世。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再次惊动了欧洲诸国,尤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因为西班牙虽说已是昨日黄花,但是其名下广袤无垠的拉丁美洲殖民帝国,仍是欧洲诸国的争抢对象。失去了对西班牙控制的哈布斯堡王朝,正在怒火中烧,而路易十四竟又趁英格兰国王威廉晏驾之机发兵进攻米兰公国。终于导致十八世纪初,英荷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结盟对阵法国和西班牙。最终法西战败,若不是英格兰发生内讧最后停战,太阳王的晚年将是十分悲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以法兰西的惨败而告终,最终虽然波旁王朝保住了西班牙的王位,却被奥地利抢走了原属于西班牙的南尼德兰、米兰、那不勒斯、撒丁岛和意大利北部的诸处要塞。英国则抢走了地中海出入口以及从新法兰西手中抢走了纽芬兰,圣劳伦斯河口,占据了进入法属加拿大的要冲水路。在北美洲的殖民地较量中,英格兰由此已转入上风。路易十四含恨而终,临死前他算下了罪己诏,要求他的曾孙路易十五继位后实施减税。结果年仅5岁的路易十五哪懂什么勤政爱民?睦邻友好?继位后寻欢作乐,穷兵黩武。居然不知好歹地卷入那场臭名昭著的“七年战争”,而且应对失当,使得原本有利的局面竟硬生生被英国和普鲁士两家逆转,同时法国一边的瑞典和沙俄竟然半途退出同盟。结果法国败得相当惨,除了路易斯安那和原本仍属于西班牙的殖民领土外,基本上整个丢掉了北美洲以及印度殖民地,这令法国的势力一落千丈。与此同时法国的文化启蒙运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路易十四到路易十五期间涌现出了大批受文艺复兴思潮影响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以及法学家等,为整个世界的近代文化启蒙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到了路易十五的孙子路易十六继位后,波旁王朝治下的法兰西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第二节:走马灯式的法兰西政府换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简史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连续数十年的穷兵黩武,留给路易十六的是一个超级烂摊子。财政入不敷出,自亨利四世创建的广袤殖民地,又被路易十五折腾殆尽,靠什么吃饭呢?于是有人建议皇帝重启三级会议商议加税。但是路易十六低估了在三级会议暂停的一百多年以来民间所积累的怒气,以至于贵族们按常理想把赋税往底层摊派的时候,三级会议瞬间就变成了法国大革命的重要导火线。关于法国大革命史,由于中学历史都有很详尽的描述,这里就一笔带过了。不过其中的攻占巴士底狱,以及打败二次反法同盟的经历,实际上都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重要财富,因为正是这连续两次的反法同盟的失败,导致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得以保留,同时在二次反法同盟中表现杰出的本文主角:拿破仑.波拿巴,终于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至于从吉伦特到雅各宾乃至到最后的热月党人的连轴轮换,说到底还是缺乏统一的作战纲领,使得整个法兰西长时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也为雾月政变后拿破仑的迅速上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节:欧洲雄狮初露锋芒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法国七月王朝时代的著名作家大仲马,在他的名著《基督山伯爵》中称呼拿破仑为“科西嘉魔王”,这当然不会是作者的本意,而是借以表达在当时保皇势力统治下的巴黎中高层而言,拿破仑是一个魔王级别的存在,可见他的威慑力已达到宇宙当量级。拿破仑求学时代非常的刻苦,在几何方面有着超乎寻常的造诣,著名的“拿破仑三角形”便是他的杰作。不过他自小就希望科西嘉岛从法国独立出去。这也难怪,他出生于锁匠国王路易十六末期,法兰西端的是风雨飘摇,谁会愿意自己的家乡臣属于这种政权?及至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之后,欧洲各国反动政府闻变大惊,纷纷表态以支持波旁王朝为由组织反法同盟向法国开进。法国对奥地利宣战,而后普鲁士加入奥方,英国则在背后扇阴风,鼓动法国各省造反并围攻土伦,第一次反法同盟由此打响。吉伦特派的懦弱无能令一同参政的雅各宾派开始收获民心最终取代了傻缺二百五的吉伦特获得最高权利并成立了国民公会。此时法兰西处在保王党叛贼和外国侵略部队内外夹攻的劣势下,法国一度面临百年大战期间奥尔良被包围的那种灭顶之灾。然而这一切因为拿破仑的出现被全部逆转。土伦战役前期,城中保王党为达旧王朝复辟目的,不惜将要塞防务和舰队拱手送给英格兰和西班牙,使得英格兰和西班牙联军兵不血刃得到了土伦港。国民公会表决通过后,征讨土伦的军队开拔,在期初的战役中,因原炮兵指挥官受伤下阵,一时难以找到胜任的替补。恰好拿破仑调往海防部队的途中遇到了任国民公会特派员的老乡,在后者的极力举荐下,拿破仑当上了炮兵指挥官,从此开始了崭露头角征途。拿破仑到前线后不仅迅速扭转了火炮不足以及士兵缺乏训练的短板,更是以其独到的战略眼光提出了收复土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猛攻停在港内的英国战舰逼迫其撤出港湾从而切断和城中的联系。此作战方案立刻获得了特派员的支持并上报巴黎获得批准,拿破仑因此授命担任攻城炮兵副指挥。在夺占了港口附近的高地之后拿破仑立刻命令调集大炮朝着港口内停靠的英国战舰猛烈轰击,令英军损失惨重。然而就在拿破仑带领士兵进行总攻的时候却因为总司令的怂包导致大好战机白白葬送。总算是特派员不是吃干饭的,撤换总司令之后,法军重新转入反攻,在这期间一度出现了对法军战况不利的各种突发状况,但是拿破仑不仅沉着冷静地处理了,还最大限度地迷惑和牵制了敌军主力动向,使得法军实力得到有效的保存。在围攻土伦的战役中,前几批冲击伤亡很大,又是拿破仑带领预备队一面佯攻正面,另一面密令一支炮兵部队抄袭背后攻入小直布罗陀堡,这令敌军措手不及。就这样拿破仑最终带领军队收复了小直布罗陀堡,并于当天连夜加急改造防御工程,不遗余力地调转大炮加大对港内英格兰舰队的轰炸力度。最终迫使英格兰海军撤退,而此后保皇派的反贼们最终不得已停止困兽之斗,土伦战役终以法兰西大获全胜而告终。而且这场战役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的重大转折点,其意义足以比肩中学历史所宣传的那场“瓦尔密大捷”。万没想到的是,在第一次卫国战争获得重大胜利后,雅各宾派竟然开始从分歧发展成内斗。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右派,和以丹东为首的左派的矛盾,以著名事件马拉之死作为分水岭,在此之后雅各宾派的政治危机大幅度加深。罗伯斯庇尔丧失心智,竟下令逮捕和处死了丹东,好不容易通过打败第一次反法同盟所凝聚起来的人心,就这样土崩瓦解了。罗伯斯庇尔将雅各宾陷入万劫不复,从此政坛上再难听见反对声,当然政变也就在迅速酝酿中了。终于到了那天,热月党人突然实施蓄谋已久的政变行动,逮捕了罗伯斯庇尔以及一大批雅各宾党人最后组织临时法庭宣判死刑。雅各宾政权瞬间被颠覆,热月党人成立的督政府迅速接管,此时拿破仑还在埃及和叙利亚征战。而埃及之战由期初的摧枯拉朽到后期与英格兰大将纳尔逊相持不下,令拿破仑甚为气恼。何况法国海军再败于英国也令拿破仑获取补给难度增加。虽然此后拿破仑在陆上对阵英格兰和奥斯曼土耳其联军颇有斩获,但终因本土起义此起彼伏而被迫撤出叙利亚回到埃及。此时拿破仑获知国内热月政变局势动荡,遂与亲信人秘密离开埃及回到法国本土。此后法国远征军在英土联军的合力打击下投降,远征埃及终因半途而废而告终。拿破仑在埃及第四节:“雾月政变”与拿破仑第一帝国雾月政变图这里摘录一段网络介绍,供爱好者们一起扫盲使用:年10月5日国民公会决定废止基督教的格里历法(即公历),采用革命历法,即共和历。根据10月24日P.N.F.法布尔·戴格朗丁的提议,共和历借用当时一本小册子作者想象的富有诗意的名称,将12个月依次定为葡月、雾月、霜月、雪月、雨月、风月、芽月、花月、牧月、获月(或收月)、热月、果月。附在格里历日期上的圣徒名字则用种子、树木、花和水果的名字加以替换。法国大革命中发生的热月政变、芽月起义、牧月起义、葡月暴动、果月政变、花月政变、雾月政变等事件以及牧月法令、风月法令等等,就是按共和历的月份命名的。直到拿破仑登基后的年,才取消了革命立法,恢复了公历制度。从上面一连串的政变,起义,暴动等等的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大资产阶级组织的督政府从一上台就面临被群殴的窘境,先是保王党反扑,督政府不得已去求助才被自己打倒的雅各宾派,可想而知信用一落千丈。然后巴黎起义反对督政府,保王党同时趁乱而起,督政府端的是风雨飘摇,内外交困。雅各宾派在遭到督政府清洗后重新获得巨大声望。机警的拿破仑意识到此时需要果断出手,不然机会稍纵即逝。热月政变后他分别在葡月暴动和芽月起义中为督政府立下汗马功劳,远征意大利,以迅捷的攻势大败奥地利并占领了意大利北部大片土地,然后远征埃及,金字塔下获得全胜。但是当他得知就在他被困于埃及与英、土联军相持不下之际,英国纠结了第二次反法同盟,奥地利又把到手的意大利抢了回去。气得拿破仑跳脚大骂督政府一帮白痴废物点心,于是下定决心回国夺取政权。在他的弟弟以及“葡月将军粉丝团”的支持下,拿破仑轻而易举地剥夺了督政府所有权力并当选第一执政。然后他通过坚决打压雅各宾派和对保皇派既打又拉的策略,迅速荡平国内各路反对势力,此后一面任用能人巩固经济,使得钱袋子两年内鼓了起来,另一方面通过罗马教皇恢复了天主教的国教地位,稳定了人民的信仰,此后便迅速出手,带领军队与第二次反法同盟军会战。结果拿破仑意大利远征军以闪电般的行军速度翻越阿尔卑斯山,效仿了上篇中所述的,上古时代名将汉尼拔的行军路线,突然出现在意大利的法军,还未开战便已然切断了前线尼斯和后方热那亚的联系。奥地利军队未战先大输一阵。奥地利老将梅拉斯被迫撤尼斯之围回军救援意大利。结果首战双方战平,拿破仑以一敌四硬是让奥军毫无半点便宜。接着拿破仑计上心来,引军诈败,一面密令急调炮兵部队支援,在奥军放松警惕的时刻突然下令开炮猛攻,马伦哥战役以拿破仑全胜而告终。此后第二次反法同盟瓦解,法国重新占领意大利北部以及莱茵河左岸,并占领了比利时和卢森堡。至此反法同盟剩下的英国独木难支,被迫签订《亚眠合约》,承认法国领土合法性。第二次反法同盟被粉碎之后,拿破仑加快了称帝的步伐,他趁着极高的声望对罗马教廷施压,并最终于年加冕称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而现在的卢浮宫和凡尔赛宫,各自留下了一副千古流芳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图》,思考题:你们知道下面这幅是出自于哪个宫的典藏吗?(以下为现场实拍图)其实只要听过导游讲解的,应该不难发现端倪,因为去法国必然首站巴黎,去巴黎则卢浮宫和凡尔赛是必不可少的打卡点。提示:在卢浮宫和凡尔赛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图》所有地方都相同,唯独一处不同,就是现场的拿破仑妹妹的服装,点到为止,顺便提一句,拿破仑的妹夫,便是他那十八大军头中最钟爱的缪拉元帅。图中拿着皇冠往自己头上戴的,正是那叱咤风云的拿破仑一世,跪在地上的是皇后约瑟芬,而坐在位子上手拿权杖一脸阴沉的,正是那罗马教皇利奥七世,可以理解整个加冕仪式都是在拿破仑的逼迫下完成,脸色不阴沉那才见了鬼了。不过一个插曲是,皇后约瑟芬因八年未曾为拿破仑生养,担心拿破仑称帝后休了自己,于是想出了告诉教皇未曾在教堂办过婚礼,教皇大怒,强制要求拿破仑在教堂补办婚礼。拿破仑大为震怒却无计可施,并发誓一定要休了约瑟芬这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年冬拿破仑在那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完成加冕仪式,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波拿巴自称拿破仑一世。帝国建立后便迅速扩军备战,原因自然是那宿敌英格兰。虽说第一次反法同盟时拿破仑尚在土伦,交手不是很直接,但是第二次反法同盟在埃及的对战让拿破仑如鲠在喉,对于英格兰必除之而后快。拿破仑迅速行动成立法西联合舰队,在直布罗陀的卡迪斯港内昼夜操练,准备在渡海进攻英格兰的战役中北上驰援。英格兰为避免独自面对拿破仑造成极大伤亡,便迅速纠结了俄奥和瑞典组建第三次反法同盟。至此拿破仑第一帝国与反法同盟军队长达十年的较量正式拉开序幕。第五节:强盛时期的拿破仑第一帝国与各路反法同盟的殊死较量第三次反法同盟—首次大兵团主力会战从拿破仑称帝前一年开始,法国已经与英国重启战端,英国迅速与沙俄,奥地利以及瑞典、那不勒斯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同盟规定,俄奥联军为主力直插法国本土,瑞典由北部策应。英国和沙俄在意大利南部登陆与那不勒斯同盟进攻意大利北部法国控制领地。谁料,奥地利因数次败在拿破仑手中急于报仇抢先行动。法国方面,拿破仑继位第一天,就将自己手下最得力能征惯战的十八位猛将晋升为大元帅。端的是兵精将猛,雄视天下。乌尔姆大捷拿破仑称帝后对于奥地利的第一场战役乌尔姆之战,胜得煞是漂亮。他用8个军压在德意志直扑奥地利主力,并且以急行军的速度将乌尔姆四面围定。奥地利主将打算突围之时又中了内奸之计,错失突围的最佳时机,最后城中奥军弹尽粮绝,拿破仑派人放话,此时投降,可免生灵涂炭。年10月20日,奥军开城投降,此一战奥地利折兵5万以上,法军伤亡仅千余人,拿破仑声威大震。乌尔姆大捷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便无险可守,拿破仑即刻挥师直逼维也纳。特拉法加海战前面说过,波旁王朝时代的路易十四,曾命柯尔伯打造一流法国海军,一度强大到可以与英格兰海军平分秋色的地步。但是随着太阳王的穷兵黩武以及后面的大动乱,导致法国海军人才储备大量流失。事实上拿破仑此时很难寻找能堪比他十八大军头的海军统帅,这已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拿破仑渡海进攻英格兰的前路多艰。对于这一场战役,我们所学的历史几乎仅仅是一笔带过。然而在我们深挖相关史料后不得不感慨,拿破仑,即便在他完全不熟悉的海战领域,其运兵策略仍然显示出极其高超的战术技巧,唯一的败笔就是所托非人,中将维尔纳夫,似乎是必须为这场精锐尽丧的海战买单。但凡拿破仑能找到具备他十八大军头统兵能力一半的海军司令,此战将必胜无疑,英格兰从此将不复存在。但是拿破仑似乎真的是无将可用。拿破仑对于整个海战的部署宗旨围绕着英格兰海军精锐进行布置,目的是用法西海军联合舰队的精锐配置吸引英军火力进行调虎离山,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集结主力部队登陆英伦三岛实施歼灭战,此“猫捉老鼠”之计深谙兵法之妙。战事伊始,精锐的荷兰海军遭到英国皇家海军的严密封锁而无法出战。拿破仑为了突围想到极其精妙的“声东击西”之计,命令海军总司令率领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突围向西一路进击西印度群岛,英海军司令不知就里派舰队追击,而与此同时,英国海军本部竟然又下令舰队增援前往西印度群岛的舰队,若不是途中偶然得知纳尔逊已经派兵追赶,拿破仑调虎离山之计便已经成功。到了西印度群岛之后,拿破仑追令维尔纳夫在西印度群岛停留35天等待法军汇合。如果等不到,再回师营救被封锁在费罗尔和布勒斯特的舰队共同进入英吉利海峡。回到费罗尔之后,拿破仑后面一道命令被后世指犯了重大错误,尤其是针对维尔纳夫这样的怂包指挥官。拿破仑命令维尔纳夫应至少与二处舰队之一汇合驶向苏格兰和爱尔兰,以便与荷兰海军汇合。但是拿破仑不该在面对这样不合格的海军司令面前留下命令上的转圜余地,应该封死维尔纳夫退缩的空间,命令他必须完成对于二处舰队的反封锁行动。结果,法西舰队停在了西班牙的加迪斯港口,白白错失良机。而与此同时,英国与沙俄和奥地利的谈判已经完成,那急于报仇的奥地利已经整装待发,法兰西的局势危若倒悬。拿破仑实在不愿意精心策划的进攻英格兰计划就此搁浅,事实上这里是有点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思了。他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分几大军头率领5-6个军的实力挡住奥地利的进攻,他自己虽不在,但是这些元帅在对付奥地利军队上还是绰绰有余的。不过条件是拿破仑必须迅速完成登陆英格兰并拿下英吉利,不然一旦迁延日久,沙俄部队与奥地利完成汇合之后,不唯意大利全境,甚至法国本土都会有危险。深谙兵法的拿破仑岂不知首尾不能相顾的道理。因此,自年6月法西舰队第一次从西印度折返到西班牙加迪斯港以来,到了8月2日,拿破仑强行下令维尔纳夫进军布勒斯特打破英格兰封锁。而那时如果维尔纳夫及时听从指令满帆直扑布勒斯特的话,那么整部欧洲史将重新写过,一旦被封在布勒斯特的荷兰舰队被救出,法西荷联合舰队就会在规模上全线碾压英格兰海军,纳尔逊即便有三头六臂,也无法翻盘。结果仅过了一日,拿破仑便收到情报说沙俄军队已经集结完毕准备与奥地利主力汇合。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如果俄奥联军汇合进发的话,那样他的十八大军头将难以独挡一面而必须由他自己御驾亲征。但是这边英格兰战事尚未结束。拿破仑最终决定,在俄奥主力到达前先下手给予英格兰以致命打击,不然策划多年的进攻英格兰计划将化为泡影。他再次下令维尔纳夫进军布勒斯特。结果最大的战机被维尔纳夫白白葬送了。法西舰队在北上途中遇到了法国罗什福尔分舰队,但是胆小如鼠的维尔纳夫竟认作了是英国人的舰队,吓得掉头就跑进入西班牙加迪斯港,就是这样一次重大失误,导致加迪斯港口迅速被英国海军封锁,法西联合舰队再也无法出港了。此后战局急转直下,拿破仑对于维尔纳夫的懦弱大为震怒,他写信给海军部长说:“我认为维尔纳夫连指挥一艘快速炮帆船的资格都没有。他是一个既无决断能力又无魄力胆量的人。”9月,因为俄奥主力已经开赴边境,拿破仑于2日离开布伦,而被围在加迪斯港的维尔纳夫听说拿破仑要求他从加迪斯港出发通过直布罗陀进入地中海以配合拿破仑在意大利的行动,并有传言称如果本次维尔纳夫仍然不能完成任务,拿破仑将要更换海军司令。这令维尔纳夫恼羞成怒,强行令舰队出海,局势就骤然恶化了。“未战先怯”是为将者的大忌,这一点用来形容维尔纳夫却一点也不过分,他在此前数次和英国海军的遭遇战中,底气很虚,甚至在他的日记中各种透露出对于战斗前景的悲观。在出加迪斯港之后,维尔纳夫为了战败后能够迅速退回加迪斯港内,在舰队列阵完毕后竟然下令变更队形,严重挫伤了法西联合舰队的作战士气。整个作战过程时间非常短,期初联合舰队占据上风,英格兰“王权号”在突破联合舰队前卫之后遭到猛烈的炮火攻击而被重创。但是当上风纵队也冲入联合舰队中部后,联合舰队的前卫丝毫没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jj/8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家有儿女地理记忆顺口溜,太全了给孩
- 下一篇文章: 八十年战争ldquo弹丸小国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