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鹰旗下的利剑哈布斯堡多民族军队
关于奥地利及其军队的历史可谓是国内军圈、历史圈冷门中的冷门。奥地利曾是军事强国?哈布斯堡有海军?多数人对其印象到此为止,在美国也有说到Austra却指着太平洋里的澳大利亚的笑话,纵使有些欧洲历史爱好者也多半对奥地利军队怀有轻蔑的态度,“士兵听不懂军官说话。”“没有主体民族的国家不堪一击。”诸如此类言论层出不穷,通过指出奥地利的虚弱以此来论证多民族国家的虚弱、突出单一民族认同的优势,以及鼓吹多民族联邦或国家必须彰显“主体民族优势”的必要性。对奥地利武德的调侃成为了很多民族主义者的法宝,最经典的当属希特勒对哈布斯堡“已经斯拉夫化不再为德意志利益服务”的评价。那么多民族的哈布斯堡帝国军队真的是一群逢战必败的乌合之众吗?缺乏“主体民族”真的是奥匈帝国战败的根源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到年间,这支军队取得了几个重大胜利,远远超过了败仗,奥地利也并未遭受类似于普鲁士年耶拿会战的那种惨败(普军在一个下午就被法军彻底击垮,拿破仑兵锋直指柏林),在年开始的残酷的欧战中奥军也并未如英法料想的,那样很快被俄意击溃,在内外部强烈的民族主义冲击下奥军坚守了四年。本文将从拿破仑战争和一战这两个民族主义崛起与鼎盛的时代浅谈奥地利皇家军队,并粗略的试着探寻民族与军队和国家的关系。 马克西米利安(-)最早成立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军队,当时这还是一支雇佣军团。年的罗马之劫以后,王朝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稳定忠实的武装,于是在三十年战争前夕,一支由专业贵族军官带领的骑兵和步兵力量已经建立,玛丽娅·特蕾莎改革之后奥军已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军事力量,到了拿破仑时期面对强大的对手,奥军也进行了顽强的还击,奥地利军事统帅卡尔大公可能是那个年代拿破仑最为忌惮的敌人。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民主主义和启蒙精神的浪潮短暂粉碎了旧制度,但是不久由于国民公会主席罗伯斯比尔的激进行径热月党人开始镇压雅各宾派,年十月,5名保守主义官员组成的督政府成立,督政府任命拿破仑波拿巴为意大利军团司令,在拿破仑天才般的指挥以及法国人民高涨的战争激情之下,法军于年2月占领罗马,教皇也成为了法国人的俘虏。携军自重的拿破仑于年底推翻了督政府建立起了自己的军事政权,新政府名义上有参议院立法院和保民院组成实则拿破仑只手遮天,议员由社会名流担任终身任职,新政府组建起来实行中央集权原则,年拿破仑重建法国天主教争取宗教势力支持,年五月拿破仑正式恢复君主制,称法兰西帝国皇帝,自此大革命的成果已被消耗大半。 真-世界名画 贝多芬气愤的撕烂了自己为赞扬拿破仑而创作的乐谱。拿破仑利用民族主义的情绪以及新的集权体系又凭借着自己优秀的才能开始了对外扩张,法国的邻居——奥地利帝国自然首当其冲。事实上革命后的法国与奥地利的战争早已开始,在尼德兰以及意大利,奥军迎战了全新的对手,一支由大规模动员平民所组织起来的法国陆军。拿破仑、马赛那、莫罗等等年轻将领毫无疑问的击败了保守的奥地利军队。年《坎普弗米欧合约》签订,法国击败了奥地利,奥地利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军事改革,卡尔大公开始思考奥地利军队真正缺少和需要的东西。年《整顿规范》发布,新规要求,军官不能在军中使用奢侈品,也不允许佩戴假发,同时打压宗教推广世俗化。 卡尔大公?? 在近代欧洲和平可并不持久,仅仅一年之后年奥地利与英国签下盟约以及再次对法宣战,卡尔大公在施托卡赫森林对法军茹尔当部发起突击,卡尔亲自带领6个匈牙利掷弹兵营和12个胸甲骑兵中队把法军赶回了莱茵河。同期俄军抵达战场,到年6月奥军占领法国控制下的瑞士苏黎世,南线的意大利俄奥联军也发起进攻,在俄国著名军事家苏沃洛夫的指挥下法国在先前战争中取得的意大利领土几乎全部吐了出来,此时拿破仑在埃及施展他征服东方的宏图大业无暇顾及家门口的战事,法军在没有拿破仑的状态下昏招层出,屡屡战败。但运气又站在了法国人的一边,疟疾的爆发使俄奥联军放缓了追击的脚步,俄奥联盟也因利益纠葛分裂。沙皇下令自年二月俄军便不再参与战斗,拿破仑也乘一艘小船绕开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封锁逃回了法国。拿破仑决定再次夺回意大利,在著名的马伦哥之战中拿破仑低估了奥军,奥军佯装撤离马伦哥,拿破仑没有怀疑的追击着敌人。6月14日凌晨让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奥军对法军展开了反扑,到下午三点法军已经无力支撑,要不是德赛英雄般的骑兵冲锋,拿破仑的传奇生涯可能到此画上句号。九死一生的法国人最终还是凭借着强大骑兵赢得了胜利。 马伦哥战役(世界名画x2) 12月,法国的另一名英雄将军莫罗在霍恩林登击败了奥地利人,这次的胜利辉煌甚至超越了马伦哥之战。奥地利被迫求和,但并未屈服,准备下一次对法战争的计划几乎从合约签订那天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比年的更加激进和有效,神圣罗马帝国这个称号在民族主义崛起的19世纪已毫无价值。年8月弗朗茨二世正式改称奥地利帝国皇帝,同时改革也削弱了皇帝的权力。由于法国人一系列出色的战绩,德意志诸侯和民族主义者们大惊失色,他们立刻将希望转向了维也纳,他们希望哈布斯堡的军队可以为德意志民族挣得荣光,但他们显然是热脸贴了冷屁股,弗兰茨皇帝拒绝了这个名义。在英法普俄高呼民族万岁的年,哈布斯堡那一只多民族的军队再次集结了起来,这一次毫无疑问他们又会为了帝国和凯撒而战。 10月法国大军抵达了多瑙河畔,这一次已经加冕为皇帝的拿破仑可不会饶恕任何一个对手,奥斯特里茨无疑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一个杰作,拿破仑再一次利用了俄奥的隔阂和沙皇的自大赢得了辉煌胜利,第三次反法联盟被粉碎了。“战斗民族”的士兵们在寒冷的冰湖上不是喂了鱼就是被法国佬的炮弹活活炸死。与此相比奥地利虽然也无法自保但却好上不少,奥军阵亡人比俄军少上很多,军队也并未因战败而彻底崩溃,奥地利的问题暴露无疑,他们能经常取得漂亮的战术胜利但是战略上却屡战屡败。战败的后果是严重的,大片领土和万的人口脱离了奥皇的统治。一年后在北方战线,随着耶拿战役的结束,曾经弗里德里希二世手下骁勇善战的普鲁士大军已经不复存在,仅仅14天拿破仑就在大雨中进入了柏林,十几万普鲁士萨克森联军一个下午便灰飞烟灭。 三次战败让维也纳意识到在不进行深度的改革,奥地利可能将彻底灭亡,前所未有的权力被授予给了卡尔大公,首先卡尔成立了一支地方防卫军,它可以在战时帮助奥军主力补充兵员,随着普鲁士的崩溃,许多的德意志民族主义文人又一次试图把奥地利变成他们的日耳曼祖国,一名作家狂热的称呼弗兰茨“德意志凯撒”,但奥皇发挥了一贯对民族主义淡漠的态度,他刻薄的回应了那位作家“但这位爱国者爱的是我的国家吗?”奥皇还下令要将那些德语书写的宣传词翻译成波兰语、捷克语、斯洛文尼亚语和匈牙利语加强各民族的团结。虽然我无法否定奥地利人肯定在帝国内部自视甚高,但无论如何奥地利帝国的统治阶层和人民都比他们北方的德意志邻居拥有更为广大和包容的国家理念。改革还涉及到了具体的措施比如服役年限、军团编制,奥地利组建了自己很有特色的猎兵队伍,他们由枪法精湛的山区猎人组成,年卡尔大公组建了8个猎兵营。新崛起的中产阶级比贵族更加勇敢有为。新的军事改革引起了法国皇帝的警惕,年在奥地利承诺不侵略的情况下,拿破仑还是再次挑起了战火,这一次的战斗中,奥地利人进步很大,并在埃克穆尔战役中让拿破仑负了伤。法军凭借强大的军力优势进攻维也纳,城市周围的几次战役法国人占了上风,法军开始炮轰维也纳,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也不得不逃出家门躲避炮弹。就在城破之际,卡尔大公再次挺身而出,他亲自扛起军团旗帜带领援军猛烈轰炸法军,奥军中最为精锐的掷弹兵开始进攻法国青年近卫军,双方几乎激战了长达24小时,仅仅50分钟一个掷弹兵营就损失到了只剩46人,维也纳的百姓纷纷出城观战,随着战争时间的不断加长,奥地利本土作战的优势凸显了出来,卡尔得到了门火炮的增援,拿破仑实在无法抵抗下令撤退。拿破仑战败的消息不胫而走,在过去的十年间阿姆斯特丹、罗马、苏黎世和柏林一个又一个的被拿破仑占领,法国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这一次却被挡在了维也纳门前,被这个很多人眼里四分五裂的国家击败,被这座在很多人眼里只有音乐厅和歌剧院的城市所拒之门外。拿破仑被震惊了,他知道如果这次他不在前线,那么任何一位法国将军都会成为卡尔的手下败将,但他本人坚毅的性格让他绝对不会和奥地利人妥协。拿破仑决定绝不重蹈覆辙,他很快调集军队打算在瓦格拉姆和卡尔一决高下,超过了30万部队加入了这场史诗的会战,拿破仑率领17万军队渡过了多瑙河,却扎进了卡尔12万人的埋伏之中,双方激战两天,最终奥军实在无力围歼法军,法军突围撤退,拿破仑最后退回时身边只剩下了老近卫军和马尔蒙的一个师。此后再有任何人质疑奥军时,拿破仑都会说一句“显然,你没有跟我一起打瓦格拉姆战役。”而后的历史中法奥均称自己打赢了瓦格拉姆之战,奥地利人为这次包围拿破仑的行动创作了瓦格拉姆进行曲,纵使风云变幻,今天的奥地利也会经常演奏这首激昂的进行曲庆祝这一次挡住拿破仑的战役。 此后的历史大家颇为熟悉:法国无法彻底灭亡奥地利,法国海军的舰队也早就在特拉法加被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全歼;拿破仑决定征服俄罗斯,60万大军踏上了这次远征,虽然在博罗季沃战役中法国老兵最后一次取得胜利,为皇帝打通了莫斯科的大门,但是大雪、饥饿和烦人的哥萨克还是把拿破仑征服欧洲的梦想埋进了俄罗斯的冰天雪地之中。等到征俄失败的拿破仑狼狈撤退时,却发现欧洲各地人民早已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忍无可忍,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巴伐利亚、西班牙、荷兰纷纷起来对抗拿破仑,巴黎也发生了反对拿破仑的政变,年的莱比锡这场被称为欧洲民族会战的大决战中,妄图靠煽动民族主义,开历史倒车当皇帝的共和国叛徒拿破仑波拿巴最终淹没在了欧洲各民族反抗的海洋之中。俄奥普联军最终一路杀进了巴黎,奥地利掷弹兵在入城仪式中,紧跟俄罗斯近卫军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了法国首都。虽然拿破仑短暂的夺回了皇位,但很快那个时代另一位军事天才——英国的威灵顿公爵彻底把他的梦想送入了坟墓。 今日的奥地利早已成为了一个凭着旅游业和施华洛世奇水晶出名的小资天堂,战争和他一点不搭边,仿佛只有交响乐和咖啡馆才是这个国家的写照,但是维也纳疾驰骏马的卡尔雕像始终向人们诉说着战火纷飞的岁月和一个大日耳曼民族主义者耻于承认的真相:民族成分从来不是决定一个国家和一支军队战斗力强弱的准则,信仰、文化、经济的纽带把一个自称为国家的群体中的个体联系在一起,帝国军队超脱了民族的限制,20几个不同民族的战士曾为了保卫维也纳浴血奋战,只有充足的训练、不错的武器以及共同的信念,一个国家才能取得胜利。 参考资料 《ForGodandKaisrTheImperialAusrtainArmy英RichardBasset 《欧洲史》英约翰史蒂文森牛津大学教授皇家历史学会学院 《拿破仑传》德埃米尔路德维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jj/8951.html
- 上一篇文章: 慵懒女声情迷法国香颂,浅吟低唱漫步巴黎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