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普罗旺斯)

说起法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凯旋门、艾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而是普罗旺斯、阿尔勒和梵高、向日葵与熏衣草。确实,法国南部这片地区气候宜人、风景如画,如此浪漫之地,怎能不孕育出与之相配的文化?(法国?普罗旺斯)年10月1日,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参与编曲的戏剧《阿莱城姑娘》登上舞台,虽然戏剧演出并未取得成功,但根据戏剧配乐编成的两套组曲却成为传世佳作。《阿莱城姑娘》第一组曲由比才自编,第二组曲由法国另一位作曲家吉罗编成。(乔治?比才作品)(芭蕾舞?阿莱城姑娘)戏剧《阿莱城姑娘》描写了法国普罗旺斯青年农民弗雷德里的爱情悲剧。剧情大致为:弗雷德里准备与一位阿莱城姑娘(这姑娘在原剧中并未出场)结婚,突然得悉姑娘的名誉不好,于是弗雷德里想忘掉这姑娘,而与童年女友薇叶特成婚。婚礼当天,一个不速之客带来了那位阿莱城姑娘与其情人私奔的消息。内心依然深爱着阿莱城姑娘的弗雷德里无法控制自己,从阁楼窗口跳下去自杀了。比才以鲜明的色彩描写了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农村生活,成功的烘托出剧中主人公的悲惨结局,加强了戏剧的感染力量——堪称是浪漫的法国文化之代表。(乔治?比才)本篇,我们将专注于法兰西王国继卡佩王朝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瓦卢瓦王朝,看看法国在这个时期又走过了怎样的历程?这段历程对法国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百年风云-

年,法兰西国王卡佩王朝的查理四世去世,但没有留下男性继承人,此时有三人提出了王位的继承要求:一是查理四世王后让娜腹中尚未出生的婴儿;二是查理四世的堂兄弟瓦卢瓦伯爵腓力;最后是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他的母亲伊莎贝拉是查理四世的姐姐。但按照法兰克人的《萨利克法》,禁止女性或女性一系的继承人继承王位,故爱德华三世的王位要求被拒绝。为此,爱德华一直耿耿于怀。随后前王后让娜又不幸生了个女儿,于是瓦卢瓦的腓力成为唯一合法的继承人,法国王室世系转入瓦卢瓦支系中——史称瓦卢瓦王朝,共计年。其间,爱德华三世与腓力六世的个人矛盾及两人对领土的追求,成为日后英法百年战争的导火索。

(比利时?布鲁日-属佛兰德斯伯国)年,腓力六世果断出兵支援亲法的佛兰德伯爵不信教的路易镇压佛兰德的市民起义。实际他是担心这里出现强大的脱离法国的政治力量,以保证法国王室对这块当时最富庶的地区的控制。实际上,英王爱德华三世一直试图染指佛兰德。(比利时?根特-属佛兰德伯国)英格兰的经济命脉和皇家国库的正常运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羊毛贸易。中世纪后期,佛兰德是羊毛贸易中心。生产羊毛的英格兰人在这里卖羊毛,而大部分由这些羊毛制成的商品(呢绒)则取原道返回英国。由于羊毛原料出口商和毛呢制成品进口商都要向英王缴税,因此佛兰德的羊毛制品厂商和经销商顺理成章的都愿意支持英格兰利益。然而,佛兰德伯爵却是一位法国诸侯,佛兰德贵族也认同自己为法王一脉。对他们来说,法国王侯自然希望独享佛兰德的财富,同时,也可以一举两得的损害其老对手英格兰人的经济利益。(安茹帝国极盛时期的法兰西王国)爱德华三世在其地位巩固后,再次提出对法国王位的要求,年,爱德华三世自封法国国王并入侵佛兰德,挑起了历时年的英法百年战争(-年)。在年的斯吕斯海战和年的克雷西会战中,腓力六世在海陆两线均遭受毁灭性的惨败。年加莱城在弹尽粮绝中向爱德华三世投降,法国北方的大门彻底向英格兰人敞开。年,席卷欧洲的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法国1/3的人口被吞噬,英法协商停战十年。年,腓力六世死后的法国,再次陷于分崩离析和社会动荡的状态之中。年,英格兰再度进攻,夺取法国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当年9月,普瓦提埃会战,法军大败,法王约翰二世(-年在位)及众臣被俘,英格兰借此向法国索取巨额赎金。英国人无限度的征收苛捐杂税和法国内部经济陷于完全破坏的状态,从而导致了法国人民的起义:马赛领导的巴黎起义(-年)和扎克雷起义(年)。法国王室则承受英军横征暴敛、国家经济崩溃、平民起义反抗等内外煎熬,情势非常不利。年,法国被迫签订极不平等的《布勒丁尼和约》,割让出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全部领土。此外,法王还需支付万金币的补偿款,作为条件,爱德华三世放弃对法国王位的声索。

(法国?新阿基坦大区?波尔多?老城)

(法国?巴斯克地区?巴约纳-刺刀诞生地)

(法国?下诺曼底大区?芒什省?瑟堡)

年,法国王太子查理继位,称查理五世(-在位),为夺回失地,改编军队,整顿税制,紧张备战。查理五世用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民团,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年,双方介入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之内战,英格兰黑太子爱德华在纳胡拉之战获胜,但英军的战场胜利被查理五世的外交胜利所扭转,爱德华支持的佩德罗一世终于被亲法的恩里克二世推翻。年起法军连续发动攻势,欲夺回被侵占的领土。查理五世任命贝特朗·杜·盖克兰统领军队,以突袭和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蒙铁尔战役等多场大战中大败英军。年,英王担心丢失全部领地,令英军退守沿海区域。年,双方缔结20年停战协定,仅保留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加莱五个海港,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分地区。(法国?布列斯特大区?布雷斯特)在查理五世之后,由于其子查理六世的精神病,法国再次陷入一片混乱。封建主之间矛盾重重,奥尔良派和勃艮第派为争夺查理六世的摄政权混战不休。城市居民和农民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多次举行暴动。年,鲁昂和巴黎均发生反抗重税的市民暴动(铅锤党运动)。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趁法国虚弱之机于年重启百年战争。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公然与英国人结盟。年,亨利五世在阿金库尔战役中以弓箭手摧毁了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法军,法军统帅奥尔良公爵查理被俘。经过一系列的失败,至年整个法国北部已遭英军占领。查理六世被英格兰人的盟友勃艮第公爵俘虏,被迫与亨利五世在特鲁瓦签署一份条约(年特鲁瓦条约)。根据该条约,查理六世之子夏尔(后来的查理七世)被剥夺继承权,让位于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

(法国?多尔多涅河谷?卡斯泰尔诺城堡)

(法国?多尔多涅河谷?英法百年战争交战地)年,英法的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同年去世,两方新王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再度交火。由于争夺王位斗争(-年)加剧,法国遭到入侵者的洗劫和瓜分,处境十分困难。年10月,英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要塞奥尔良城,形势危急。法国人民组成抗英游击队,袭击敌人。因此,对法国来说,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电影?《圣女贞德》?海报)年4月27日,王太子查理授予贞德以战争总指挥的头衔。贞德率领士气高昂的法军,迅速攻克了圣罗普要塞、奥古斯丁要塞、托里斯要塞。5月8日,被英军包围天的奥尔良终于解了围。奥尔良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法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危难局面,从此战争朝着有利于法国的方向发展。此后,法国人民抗英运动继续高涨,英军节节败退。年7月,王子查理在兰斯加冕,称查理七世。(电影?《圣女贞德》?海报)年在康边城附近的战斗中,贞德被英格兰的盟友勃艮第人俘获后,最后以4万法郎将她卖给了英格兰人。年5月29日上午,贞德备受酷刑之后在鲁昂城下被活活烧死,她的骨灰被投到塞纳河中。死时,贞德还不满20岁。贞德之死激起法国的民族义愤。同时,由于勃艮第背弃英王,重新与法联合(年),促使法军转入大反攻。(法国?奥尔良?圣女贞德雕像)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年,收复香槟地区。年,法国和布列塔尼联军在库米尼战役中大败英军,整个曼恩和诺曼底地区迅速落入法国手中。年7月17日,法军在卡斯蒂永战役中歼灭加斯科涅的英军主力;7月,在卡斯蒂永之战中再次打败英军;10月19日波尔多英军投降,法国夺回吉耶讷,法国收复加莱除外的全部领土。年,法军攻陷加莱,英国失去在欧洲大陆最后一个城市,百年战争至此全部结束。(法国?加莱海峡大区?加莱)百年战争的胜利使法兰西王国完成民族统一大业,更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了基础。英格兰王国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帝国。-法西争霸-

年,查理七世之子路易十一登基,他被誉为法兰西国土统一的奠基人,在位期间相继吞并了勃艮第公国、安茹公国、普罗旺斯伯国和曼恩(缅因)伯国等,除布列塔尼公国尚未并入法国版图,加莱港及其附近地区仍在英国人手中外,基本统一了法兰西全境。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法国为了巩固它在地中海的贸易地位,为了满足封建贵族向外占据土地,掠夺财富的欲望,采取了侵略意大利的政策。

(法国?马赛)

路易十一的经济政策和统一领土的政策是不可分的。他认为财富是权力的一个象征,而且他需要资产阶级的支持来对付叛乱的领主。他的政策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在里昂有养蚕业、丝织业,在巴黎出现了印刷业,此外,他鼓励开发矿业。由于在里昂和鲁昂开设集市贸易,国内经济联系进一步扩大。这些集市都进行大宗批发贸易,交易的是从全国各地运来的各种商品。里昂成了法国丝织业的发祥地和全国集市中心。马赛随同普罗旺斯一起并入法兰西版图后,很快成为法国地中海沿岸的主要海港。年,路易十一还在伦敦组织法国商品展览会。路易十一的统治为法国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利条件。

(西班牙?阿拉贡联合王国版图?AD.)(意大利?那不勒斯?新堡/安茹城堡)

年,瓦卢瓦王朝第七位国王查理八世继位,年仅13岁。成年后,查理八世表现出空前的野心。他企图控制意大利而与西班牙发生争执,结果使法国卷入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意大利战争(又称:哈布斯堡-瓦卢瓦战争)。年,查理八世以王位继承人身份进入当时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凭借炮兵优势攻陷了莫尔达诺城堡(米兰公国统治者斯福尔扎家族支系凯瑟琳娜·斯福尔扎的领地)。翌年,查理八世即攻占那不勒斯并加冕为那不勒斯国王。他的行动遭到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威尼斯共和国、米兰公国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阿拉贡的斐迪南的联合反对。在福尔诺沃战役中,法军战败,查理八世被迫于年底退出意大利。他后来又制订了征服意大利的计划,但因英年早逝未得成行。马基雅维利在他的《君主论》及《佛罗伦萨史》里,把查理八世视为给意大利带来一系列入侵的灾星。

(意大利?AD.)

年,查理八世无嗣而终,奥尔良公爵路易继任,被称为路易十二。路易十二是奥尔良公爵查理一世之子,生于布卢瓦。他的祖父是法王查理六世的弟弟路易,也是法国最伟大的宫廷诗人之一。路易十二与查理八世的遗孀布列塔尼的安妮结婚并得以继承王位。安妮是布列塔尼公爵弗朗索瓦一世的惟一继承人,路易十二与她的政治婚姻确保了布列塔尼公国留在法兰西版图之内。

(布列塔尼[红]在法国的位置)(法国?大西洋-卢瓦尔省?南特?布列塔尼公爵城堡)

路易十二全面继承了查理八世征服意大利的计划,他想达到的目标甚至比查理八世还要远大。意大利战争在他统治时期变成了许多大国卷入的欧洲战争,并在此后的近半个世纪令法国无法自拔。年在企图独霸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邀请之下,路易十二率大军进入意大利,进攻威尼斯在伦巴第地区发展势力的最大障碍米兰公国。年,教皇尤利乌斯二世为免意大利落入法国之手,联合各城市及西班牙拼凑成反对法国的“神圣联盟”。年,路易十二的军队在拉文纳战役中打败了联盟的军队,但随后于年再次进攻米兰时被瑞士雇佣军击败(诺瓦拉之战),同年法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的小城特鲁昂惨败于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之后,路易十二几乎彻底退出了对意大利的争夺。

(油画?《弗朗索瓦一世像》?让-克卢埃作品)

查理八世和路易十二花费了极大的精力企图用武力征服意大利,然而却丝毫没有看到这片文艺复兴发源之地所发出的智慧之光。这两位君主只是在简单模仿几个世纪以来,法国国王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扩展土地,加强王权。他们因而被认为是最后两位中世纪式的法国君主。不过他们的成绩为法国即将卷起的文艺复兴之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查理八世与路易十二在意大利接连不断的攻城略地时期,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在一种特殊的条件下发生了密切接触。随着这种接触的加深,源于意大利的一些新思想传播到了法国,弗朗索瓦一世正是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接受的教育。

(油画?《弗朗索瓦一世及王后接受群臣献礼》)

年1月1日,路易十二去世。由于法国的王位继承严格遵照萨利克法典排斥女性的原则,路易十二的王冠传给了他的女婿昂古莱姆的弗朗索瓦(即弗朗索瓦一世)。弗朗索瓦一世被认为是法国第一位文艺复兴式的君主,他算得上是法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位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国王,被视为开明的君主、多情的男子和文艺的庇护者,是法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最受爱戴的国王之一。在他统治时期,法国繁荣的文化达到了一个高潮。

(法国?卢瓦尔河谷?昂布瓦兹城堡)

年,弗朗索瓦一世带兵亲征意大利时,这位本来就热衷于艺术的年轻国王被意大利辉煌的文艺复兴艺术彻底折服。于是在其左右总是簇拥着不少法国大文豪,如拉伯雷、比埃尔·德·龙萨、若阿西姆·杜·贝莱,其中也不乏意大利知名艺术家拉斐尔、提香、达·芬奇。弗郎索瓦一世想通过艺术家的双手,把他的寝宫昂布瓦兹皇家城堡装点成一座意大利式的宫殿。

(油画?《蒙娜丽莎》?达-芬奇作品)

年,意大利文艺复兴臣匠达·芬奇为避战祸,携带其钟爱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被弗朗索瓦一世邀入法国,法国国王给予了他至高的接待,将其安置于昂布瓦兹城堡中的克鲁克斯庄园,并不时的去请教。年5月2日,年事已高的达·芬奇因病逝世,据说他是在赶来的弗朗索瓦一世怀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油画?《达?芬奇去世》)

弗朗索瓦一世在意大利雇佣了一帮人专门为他收购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巨匠如米开朗基罗、提香以及拉斐尔的作品,再把它们运回法国。这些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尽管把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搬到法国去的疯狂计划未能实现。在弗朗索瓦一世即位之初,法国宫廷里只有少量出名的油画,而且一个雕像也没有。今天,在卢浮宫里人们见到的那许许多多的法国王室的收藏实际上是从弗朗索瓦一世时代才开始的。

(法国?布卢瓦?布卢瓦城堡)

弗朗索瓦一世对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开始了一系列野心勃勃的土木工程,向建筑业投入了大量资金。他续建法国王室一直在修造的昂布瓦兹城堡,并且开始对布卢瓦城堡进行翻修。由他开工建设的建筑物包括极具文艺复兴风格的尚博尔城堡,这栋建筑有可能出自达·芬奇的设计。弗朗索瓦一世的另一伟大贡献是,他把卢浮宫从一座要塞式的建筑变成了今天人们所见的艺术博物馆。他的伟大贡献还有修建了著名的枫丹白露宫,在年左右,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将巴黎市郊的行苑扩建为大宫殿,由两位意大利大师画家罗索和普里马蒂乔主持内部装饰,还有法国画家古尚、卡隆及雕塑家古戎等人参与设计。他们的努力使枫丹白露宫风格十分独特,因而被视为一种新的流派,即枫丹白露派。

(法国?卢瓦尔河谷?尚博尔城堡)

十五世纪末叶,在经历了漫长的分裂割据局面之后,法兰西民族形成,并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弗朗索瓦一世即位时,资本主义生产已经萌芽,一个经济繁荣的时期开始了。发达的经济为法国的对外侵略创造了条件。弗朗索瓦一世的对外政策是与前两位国王一脉相承的。意大利战争并未因路易十二的去世而中止。相反,从小爱好比武、冒险,被称之为大胆而勇敢的骑士国王,年方20岁的弗朗索瓦一世一心想夺回年路易十二丢失的米兰。在把王国交由母后摄政后,他便率军横跨阿尔卑斯山脉,出征意大利。

(查理五世统治下的哈布斯堡家族势力范围?AD.)

然而,弗朗索瓦一世碰到了他这一生中最强劲的对手。在竞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时,已经统治着西班牙、尼德兰、南意大利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在年当选,号称查理五世。这样,查理既有帝国皇帝的号召力,又有从荷兰和整个美洲来的源源不断的经济补充,实力空前强大,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土从三面包围了法兰西,对法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查理五世不仅想把法国的军队从意大利驱逐出去,而且企图夺占其祖母(勃艮第的玛丽)丢失的领地勃艮第。由此,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面对强大的哈布斯堡帝国及其盟友,在年的帕维亚之战中,弗朗索瓦一世惨败并被俘虏,之后在押送西班牙后被迫签订《马德里条约》才得以释放。条约规定勃艮第归查理五世所有,法国放弃对意大利领土的要求。但弗朗索瓦一世之后以被迫为由悔约,并与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大帝结盟同共同反对查理五世。

(油画?弗朗索瓦一世与苏莱曼大帝)

年,弗朗索瓦一世帮助里昂市民资助乔万尼·达·维拉扎诺的北美洲探险队。他恐怕是出自与查理五世竞争的目的。在这次探险中,维拉扎诺宣布纽芬兰为法国王室的领地。年,弗朗索瓦一世派遣雅克·卡提埃去魁北克圣劳伦斯河流域探险,据说那里藏有神秘的财富。

(加拿大?纽芬兰?格罗莫讷国家公园)

年,战争重启。弗朗索瓦一世利用外交手段联合意大利各邦。他先后同反对神圣罗马皇帝的教皇克雷芒七世,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等国的诸侯结成联盟。他与意大利最有权势的罗马教皇克雷芒七世交涉,后者出身于意大利豪门美第奇家族,该家族拥有佛罗伦萨和托斯卡纳大公国的统治权。他们成功的缔结了一门政治婚姻——法国王太子亨利和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女方的父亲是意大利权贵洛伦佐·德·美第奇,母亲是法国公主玛德莱娜。这桩婚姻是法国王室和意大利联姻的开始,而凯瑟琳·德·美第奇则对后来的法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加拿大?圣劳伦斯河?千岛湖地区)

(加拿大?圣劳伦斯河沿岸?蒙特利尔)

年,当查理五世的军队侵入法国、逼近巴黎时,一方面,法国沦陷区的居民奋起反击,保卫国土,使查理五世的军队不能前进;另一方面,由于德国新教诸侯在国内准备举行起义反对查理五世,奥斯曼军队则在匈牙利境内向前推进,威胁着维也纳的安全,迫使查理五世放弃了在法国的军事行动,于年和弗朗索瓦一世在克列比城签订和约。在最后关头保卫了法兰西领土的完整。

(法国?塞纳-马恩省?枫丹白露宫)

弗朗索瓦一世的战争野心从未成功,政治生涯也少有惊人建树,他对艺术的热心有时也显得过于奢侈。他当政期间,地方封建领主的割据现象基本被消灭,经济蒸蒸日上并且预算平衡。然而,弗朗索瓦一世在继续加强法国的王权时却大大损害了法国的经济。他在发展文化和提高法国国际地位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这些成就是以法国的经济健康为代价的。年,弗朗索瓦一世在朗布伊埃城堡去世。他的次子亨利二世继承了王位。包括维克多·雨果、朱塞佩·威尔第在内的许多文豪和剧作家的作品中都出现过弗朗索瓦一世的形象。

(法国?塞纳-马恩省?枫丹白露宫)

亨利二世即位后继续进行其父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斗争。在政策方面,他一直对在西班牙当人质时期所受的迫害怀恨在心,因此寻找一切机会和借口侵略西班牙,并鼓励手下边防军残杀西班牙人民泄愤。年4月,随着《卡托-康布雷条约》的签署,法国与西班牙之间为争夺意大利而进行的长期战争终于结束。亨利二世在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的恳求下,极不情愿的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和萨瓦公国的埃曼纽尔·菲利贝尔。他在为女儿的结婚庆典而举行的比武中,被苏格兰卫队长蒙哥马利的短矛刺穿头部,十天后去世。终年40岁。

(法国?塞纳-马恩省?枫丹白露宫)

值得一提的是,与法国结盟的苏格兰王国,在年享利二世即位当年,将年仅5岁的玛丽女王送往法兰西。作为法国王太子弗朗索瓦二世未婚妻,她在法兰西生活、长大、接受教育,生活奢侈稳定。年4月24日,玛丽女王与表弟弗朗索瓦二世结婚。同年,她信仰天主教的表亲英格兰女王玛丽去世,随即根据英格兰法律玛丽的妹妹——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即位。年,弗朗索瓦二世去世,苏格兰玛丽女王在法兰西宫廷中受到婆婆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冷眼,迫于苏格兰国内局势动荡,次年返回苏格兰亲政。年玛丽女王苏格兰王位遭废黜,次年起被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囚禁达十八年之久。最后因谋杀伊丽莎白一世计划败露,被处死,享年45岁。应该说,苏格兰玛丽女王是当时席卷西欧的宗教改革运动的牺牲品。她一生的对手,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以新教治国,终令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那么,法国在宗教改革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美剧?《风中的女王》)-宗教战争-宗教改革运动首先起源于德意志。15世纪末,德国在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为教会的剥削提供了方便。由于罗马教廷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使得德国不得不进行改革,这是它改革的根本原因。年10月31日,维腾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贴出一张布告,这就是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它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序幕。(德国?维腾堡大教堂及马丁-路德像)约翰?加尔文(-)出身于法国一个律师家庭,在巴黎学习期间深受人文主义及宗教改革的影响,从年起便参加了新教徒的活动。年,当局怀疑加尔文的密友哥普的宗教改革讲演稿是加尔文撰写的,指控他为异端,加尔文被迫逃亡。年12月,加尔文流亡到瑞士巴塞尔,结识了许多新教领袖人物,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神学思想。年,加尔文在巴塞尔完成了他的主要神学著作《基督教要义》。年7月,加尔文去斯特拉斯堡途中,因战乱被阻于日内瓦,应法雷尔的邀请留下来帮助他进行宗教改革。为了把日内瓦建成加尔文理想的社会,他提出重整日内瓦的宗教道德。他编订了《教会信条》、《教理问答》,年7月由大议会通过后强制市民宣誓遵守。(瑞士?日内瓦?圣皮埃尔大教堂)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称为胡格诺教。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连续八次的天主教和新教的激烈对抗,对十六世纪的法国造成了破坏。(加尔文教派对法国里昂教堂的洗劫?AD.)当时,在法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不断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通过购买破落贵族及与爵位相连的产业、纳捐官职等方式跻身贵族之列,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但是,封建贵族不甘心自己权势的衰落,竭力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对国王的控制权,伺机向王权挑战。(约翰?加尔文)随着国王逐步成为贵族和教会的首脑,反对王权专制制度的封建贵族分裂成两大集团,他们相互角逐,觊觎国家政权。一个集团是天主教派势力,他们聚集在王室近亲吉斯家族周围,以吉斯公爵和洛林红衣主教查理为首形成了强大的天主教营垒,对国王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另一个集团是新教胡格诺派势力,以波旁王朝家族的成员L·孔代亲王、纳瓦拉国王(亨利)和G·代·科利尼海军上将为代表。大批手工业者尤其是印刷工人、小商人、农民以及下层教士接受新教教义,成为加尔文派(胡格诺派)新教教徒。(法兰西国王?查理九世)

年,弗朗索瓦二世英年早逝后,其弟,当时是奥尔良公爵的查理九世于年在兰斯加冕为法国国王,他完全受自己野心勃勃的母亲凯瑟琳·德·美第奇控制。查理九世在位时,法国爆发了宗教战争。

(凯瑟琳?德?美第奇)年3月1日,瓦西镇屠杀成为持续30多年的法国宗教战争(胡格诺战争)的导火索。因双方的兵力不够,在战争中都依靠外国列强,天主教派依靠西班牙;胡格诺派依靠英国、德意志公爵和荷兰教友。年2月,吉斯公爵在围攻奥尔良时被暗杀;孔代也在德勒被俘,纳瓦拉国王安托万死于鲁昂之围。同年3月,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发布昂布瓦兹敕令,给予新教徒信仰自由和在指定地区举行宗教仪式的自由。年9月,孔代和科利尼率新教军队劫持太后和查理九世未遂,包围巴黎。11月10日,在巴黎北郊圣丹尼斯一战,双方不分胜负。德意志新教选侯派兵驰援胡格诺派,天主教徒和宫廷屈服。(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舍农索城堡)年9月,查理九世在天主教派的压力下撤销先前发布的宗教宽容敕令,禁止胡格诺教徒举行任何宗教仪式,一切官吏和法官都必须宣誓效忠天主教会,新教牧师必须在两个星期之内离开法国,双方的第三次战争由此爆发。年8月,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签署圣日耳曼敕令,使新教徒获得礼拜自由和在几个设防安全区自派总督的权力。(圣巴托罗缪之夜大屠杀)年8月23-24日夜间,胡格诺派的重要人物正聚集巴黎,庆祝其领袖波旁家族的亨利的婚礼。吉斯公爵之子亨利·吉斯以巴黎各教堂钟声为号,率军队发动突然袭击,杀死胡格诺教徒多人。由于24日正值圣巴托罗缪节,因此这一血腥的夜晚在历史上被称为圣巴托罗缪大屠杀,由此对抗激化。这次大屠杀之后,法国再次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胡格诺派首先在南部和西部组成联邦共和国,对抗中央政权。年6月,查理九世签署《拉罗歇尔和约》,准许新教徒在拉罗歇尔、尼姆和蒙托邦举行教仪,给予这些城市信仰自由。

(法国?夏朗德省?拉罗歇尔)

(法国?加尔省?尼姆?古罗马竞技场)

(法国?加尔省?尼姆?圣母大教堂)

(法国?塔恩-加龙省?蒙托邦)

查理九世是一个软弱的国王,他终生都处于母亲的阴影之下。年,查理九世去世,其弟亨利三世继承了王位。此前,享利三世被选举为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国王不过半年的时间。年亨利三世的弟弟和继承人、安茹和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去世,使胡格诺派首领纳瓦拉国王亨利成为王位继承人。天主教徒担心形势将对他们不利,于是在首领吉斯公爵亨利领导下反对亨利三世,引发所谓三亨利之战(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纳瓦拉的亨利)。年5月12日,吉斯公爵进入巴黎,在街上筑起街垒,这天史称街垒日。亨利三世逃往沙特尔。同年12月23日,吉斯公爵与其兄吉斯红衣主教在一次鸿门宴性质的会晤中被亨利三世的侍从刺杀。年1月,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病逝;同年8月,亨利三世与纳瓦拉的亨利一同进攻巴黎,在雅各宾修道院被一名修士刺死。

(电影?《玛尔戈王后》?海报)至此,享利二世与凯瑟琳·德·美第奇的所有男性继承人全部去世,瓦卢瓦王朝昂古莱姆旁系至此绝嗣。但是,享利二世幼女玛格丽特的丈夫,那位在年,圣巴托罗缪大屠杀中幸存的纳瓦拉国王享利便成为了法兰西国王,史称享利四世——正是他开创了法兰西王国辉煌的波旁王朝。也正是在享利四世治下,法国宗教战争终于在年终结,但法国却延续了国家至上的国策与天主教国家的传统,未被新教所改变。

瓦卢瓦王朝共计年,历13位国王。法兰西王国在这个阶段完成了两大转变:其一,是通过百年战争完成了民族国家的独立与统一;其二,是通过意大利战争完成了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的转变,文化升级并走向近代。对内,通过宗教战争捍卫了法兰西国家至上的理念;对外,加入了地理大发现并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开启了全球扩张的进程。可以说,瓦卢瓦王朝是卡佩王朝与波旁王朝间重要的一环,没有瓦卢瓦王朝对卡佩王朝国策的延续,就没有日后波旁王朝的辉煌。从此,一个强大的法兰西王国即将令欧洲、乃至全世界为之颤抖。那么,波旁王朝时期的法国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辉煌?请看下篇《君临天下》!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wh/5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