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http://m.39.net/pf/a_7742838.html

今年9月,《傲慢与偏见》出版了全新译本,译者是许佳。在三明治写作学院(原少年三明治)忙碌的授课、备课之余,她用两年时间翻译了这本自己很喜爱的经典小说。我们跟许佳聊了聊她是如何与《傲慢与偏见》结缘,翻译过程是怎样的,遇到过哪些困难,以及她是怎样看待被一些人称为“玛丽苏”的女主角伊丽莎白。

许佳

三明治写作学院课程总监、作家

作家,资深媒体人。三明治写作学院联合创始人。16岁开始长篇小说创作,18岁加入上海作家协会,迄今出版小说、散文、游记等著作八部。主要作品有《我爱阳光》《租一条船漫游江南》《最有意义的生活》《我的魔法时刻》等。其中《我爱阳光》和《最有意义的生活》被公认为“80后”作家的代表作品。

对话许佳

三明治:第一次读简·奥斯汀的作品是什么时候?当时是怎么理解这部作品的?

许佳:第一次读应该是在初中。读的就是王科一先生翻译的《傲慢与偏见》。记得应该是某一年的暑假吧。当时就是当作一部爱情小说来看(其实说它是爱情小说也没多大不妥),觉得很好看,女主人公最后“赢”了,扬眉吐气了。

三明治:看到你在翻译手记里写自己是因为对简·奥斯汀的喜爱而投入翻译。具体来说有多喜欢,有多痴迷?

许佳:不能算痴迷吧。我其实没有什么痴迷的作家。只能说是喜爱。我小时候最早接触的几个英国女作家,差不多都是18、19世纪的那几位,简·奥斯汀、勃朗特姐妹,过了一阵又读了美国作家的,当然就是《飘》,又读《蝴蝶梦》。其实小孩子也没有什么清晰的判断标准,读的时候,每一本都很入迷。而读完之后,自然感情上会有喜欢的和更喜欢的。最早读的是《简·爱》,后来读《呼啸山庄》,就觉得更喜欢《呼啸山庄》。《飘》和《蝴蝶梦》比起来,觉得《飘》更好看一点,更加的丰富,人物的性格更立体。

而奥斯汀胜在作品多些,读完《傲慢与偏见》,立刻可以去读《理智与情感》。直观的感觉,就是她是个和“她们”不太一样的作家。但是直到大学里再去读,才读出更多东西。首先的印象当然是“家长里短”,接着就发现,在家长里短里面能够表现那么丰富的人性。我最喜欢的其实是《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里头有许多巧妙的情节调度,能看出作者的叙事才华。当时就是从写作者的角度去读,觉得了不起。

三明治:这是你第一次翻译书吗?怎么接触到这个翻译机会的?决定翻译的时候有哪些挑战摆在面前?自己的时间安排,还是面对经典文本翻译工作的挑战?

许佳:是第一次。是编辑来联系我的。这个系列的丛书,都是邀请作家来翻译经典的作品。早前我的朋友顾湘翻译的《彼得兔》,也是属于同一系列。编辑说觉得我很适合翻译奥斯汀,我内心其实也有点这样的感觉。

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吧。我当时已经在做少年三明治的课程,备课、授课,都很花时间。我的搭档以前是图书编辑,也接触过翻译,她就建议我不要接这个工作,因为会很耗时耗精力。但是我真的很想接,说白了就是“很想翻译奥斯汀”,所以还是接了。

三明治:你花了多长时间来翻译?翻译这本书的时候一般都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景?翻译中最痛苦和最开心的时刻是?

许佳:事实证明接下这个活确实有点考虑不周。基本上我是利用每周休息的两天做翻译工作,这样持续了两年,才把全书译完(大大的超过了约定的时间,感谢编辑不杀之恩!)。

翻译的时候心理负担比较重,因为这本书太经典了,而且有深入人心的译本,我自己也是读经典译本长大的。我很怕译错,也怕译笔不好。说白了,《傲慢与偏见》还差一个译本吗?所以全过程中其实心理负担都很重。最后我告诉自己,既然翻译了,我就得尽可能准确地译出来。奥斯汀的文笔有那种非常温和的讽刺的特点,译者如何让读者体会到,我动了很多脑筋。当然这也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三明治:《傲慢与偏见》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经典名著,很多人在中学甚至更早就读过了。有人可能会觉得《傲慢与偏见》只适合未婚的年轻人读,觉得故事是关于年轻人的爱情,你怎么看这个观点。你觉得成年人来读这个故事,跟青少年时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wh/7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