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父子

陈独秀(.10.9~.5.27),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笔名以家乡独秀山而名独秀。安徽怀宁人。北京大学年文科学长。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早期主要领导人。

陈独秀幼年丧父,过继给叔父陈昔凡(陈衍庶,~,安徽怀宁人,字昔凡,又名陈庶,晚号石门渔隐、石门湖叟)。陈昔凡是举人和道台,在东北剿匪时招安过张作霖(陈衍庶代理新民府知府时,将当时落草为寇的张作霖收编为清军营官,负责自己的安全保卫)。

今知陈独秀有兄长孟吉和大姐。

原配高晓岚(高大众)(~.9.9),安徽六安霍邱临淮乡人,清末安徽统领副将高登科之女,育有三子一女。逝于安庆。配偶高君曼(高小众)(年-年),高晓岚同父异母妹。育有二子一女。病逝于南京。配偶潘兰珍(~),江苏南通人,因病去世于上海,无子女。有一养女潘凤仙,曾居上海。陈独秀有四儿一女。长子陈延年(~),曾任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广东、浙江及江苏区委书记。高晓岚之子。长女陈玉莹(陈筱秀)(~),病逝于上海。次子陈乔年(~),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北方区委组织部部长、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湖北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长等职。年6月6日,陈乔年在上海龙华的枫林桥畔就义。四子陈松年(~),曾任安庆市政协常委,安庆市文史馆馆员,安徽省文史馆馆员。

幼女陈子美(~),妇产科医生。她少年求学期间上职业学校,学习收发电报技术和妇产科。未毕业母亲即去世。她受蒙骗嫁给了有妇之夫张某,生育了三个孩子。当时在狱中的陈独秀对她的婚姻很不满。抗战结束后,陈子美离婚,与四个儿女一同生活。陈子美后来嫁给一个浦东李姓工人,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李大可。长子张肇山(南京航空学院)、长女张树仪先后参军;次女张树德(山东大学,年)。

陈子美经香港到北美后,与子女失去联系,只是把小儿子带到香港,又移居美国。晚年,小儿子拿了她的养老钱失踪。困境中陈子美被迫公开身份求助,党和政府在陈子美生活困难的时刻给予她经济资助。松年的女儿陈长璞到美国探望了陈子美。陈子美病逝后,李大可赴美为她办理了后事,中国驻纽约副总领事崔爱民前去吊唁。

幼子陈鹤年(~),与姐姐陈子美为高君曼所生。妻子许桂馨。在北大读书期间是当时北平的“三大学生领袖”之一。年底,陈鹤年携妻子和孩子去香港,抗日战争期间又回内地。抗战胜利后,再度带全家定居香港,进《星岛日报》工作。养女潘凤仙,随潘兰珍姓,曾居上海杨浦区。

陈延年、陈乔年曾考上震旦大学法语系,后留法勤工俭学,回国后成为中共领导人。

陈延年年被捕,胡适营救中误找了被陈独秀骂过老狗、在法国又跟陈延年等有过矛盾和斗争的吴稚晖,结果吴稚晖告密,暴露了陈延年的真实身份,导致陈延年被杀。

陈乔年年回国后在李大钊的领导下担任区委组织部长、湖北省委书记等职务,年调任江苏后被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年仅26岁。他有一句遗言: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

老三陈松年一直陪伴父亲陈独秀身边到他去世,并把陈独秀遗骨运回安庆安葬。延年、乔年两个哥哥牺牲后,也是松年与姐姐去刑场祭奠(当局不让收尸)。姐姐玉莹(筱秀)因此受了强烈刺激,患病身亡,年仅28岁。陈松年后来肄业于安徽大学化学系,因为父亲的问题,他没有接受中学教师的聘书,去窑厂当了工人、会计,晚年进入安庆、安徽文史馆工作,担任过安庆政协副主席。年去世。妻子窦珩光安徽高师毕业,为了儿女能读书,支付一子三女的学费,去窑场抬土、修铁路、糊火柴盒。

因为生活困难,陈松年卖掉了陈独秀在北京的房产,即当年陈独秀旧居,也是《新青年》编辑部。安徽省有关方面在毛泽东的指示下,确定了陈松年烈属身份,每月给予抚恤直到陈松年去世。

陈松年妻子与子女。

陈松年长子陈长琦,曾任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学院院长。

陈松年有三个女儿:陈长玮、陈长玙、陈长璞。陈独秀去世时,陈松年夫妇和长玮、长玙都在场。

陈松年女儿陈长璞,曾任安庆市文物局副局长、安庆侨联副主席等。(子女情况为年资料)

老四陈鹤年年出生,母亲是陈独秀第二任妻子、也是妻妹的高君曼。鹤年曾考入北京大学政法系,在北大读书期间,加入了中共地下组织,妻子许桂馨则组织妇女为游击队做一些后勤工作。陈鹤年后远走香港,改名陈哲民。年去世,享年87岁。“文革”中妻子被迫宣布离婚“划清界限”,三个女儿祯祥、祯荣、祯庆也因言获罪,小儿子祯祺下放。平反后,除祯荣外,其他子女都移居香港与鹤年团聚。祯荣(陈红)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学教授。

盖棺论定,陈独秀一生最具历史影响的业绩有二:一是发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是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两件大事,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走向。

再现周恩来、邓小平等留法勤工俭学、开展建党初期的革命活动的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中,扮演陈乔年的青年演员是代旭。

陈独秀长兄陈孟吉,儿子陈永年。当年袁世凯派人追捕陈独秀,把陈永年抓住,坐了四年牢。

邓稼先的父辈兄弟救济陈独秀

抗战爆发后,陈独秀出狱,辗转到四川江津躲避战火,度过余生。这和从安徽客居江津的邓仲纯、邓季宣兄弟俩有着直接的关系。

邓仲纯、邓季宣是安徽安庆完白山邓石如的后人,他们共有兄弟三人,老大叫邓以蛰(“两弹元勋”邓稼先父亲),留学日本时和陈独秀是同学,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学又与陈独秀是同事。二哥叫邓仲纯,也曾留学日本,是学医的,回国后在医院。老三邓季宣在法国留学时,与陈独秀之子陈乔年、陈延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我党早期政治活动家)关系很好,回国后在安徽萱城师范学校任校长。因此,邓氏兄弟与陈独秀关系甚密。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继而把战火烧到了东南沿海沿江各大城市,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相继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刚从南京老虎桥模范监狱释放出来的陈独秀离开南京,通过朋友找到军事委员会的一艘船,在安庆停靠了一下,陈独秀把母亲和幼子松年带上船一起到了武汉。南京失守时,邓季宣兄弟和家人逃难到了汉口,住在一个难民所里。年6月的一天,邓季宣以萱城师范校长的名义,弄到了一条不大的船,把安庆府所属各县的难民和学生收拢在一起,用这条船送到重庆,后到江津开学。陈独秀一家与邓仲纯、邓季萱两家同乘这条船于年7月2日从汉口流亡到重庆。到江津后,邓季宣开始筹建国立九中(现江津二中);医院(医院)。邓仲纯写信给重庆的陈独秀,请他来江津共同居住,一切费用都由仲纯负责解决。8月3日这天,陈独秀接到信,立即和继母、幼子松年及夫人潘兰珍到了江津,和邓氏兄弟三家人同住同吃,柴米油盐全部由邓仲纯负责。邓季宣把才十几岁的松年带到国立九中,安排在总务处作事务员,负责修理课桌椅之类的工作。   三家人住在一起,按说应当共体时艰。可没想到邓仲纯妻子封建思想很浓厚,就是看不惯陈独秀老夫少妻,恨不得马上就赶陈独秀夫妇出门。兄弟俩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总是劝说。当时正是9月,天气仍然很热。陈独秀每天打个赤膊,穿条中式短裤,拖一双拖鞋,样子完全像街上闲蹓的老人,邻居家一小孩很调皮,走在陈独秀背后去拍了一下。陈独秀回头一看说了一句“没有家教”的话。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邓仲纯妻子一听此话,马上大兴问罪之师,跳起来指着陈独秀大声斥责说:“你都六十多岁的人了,骗娶人家黄花闺女,你这什么家教?我们三家老老少少住在一起,你一个老头子天天赤身露体窜来窜去,你这是什么家教?”陈独秀听到斥责,一句话也没说,马上穿件上衣上街去找房子去了。很快在江津黄荆街离江津县中(今江津中学)很近的地方找到了一处住房。当天晚上就搬了出去。邓仲纯、邓季宣赶紧到陈独秀那里道歉,要他不要把这事放在心上,我们兄弟二人一定帮忙到底。陈独秀听后,只是微微一笑,说:“我一生坐过多次牢,也在法庭上受过审,但以这一次受到的侮辱最大。不过,现在逃难在外,你们兄弟总是我可靠的亲人。你二嫂给我一顿臭骂,我应该受骂,我不会介意,希望你们兄弟二人也不要放在心上。”

后来,因江津城也遭日军多次空袭,陈独秀母亲因受到惊吓而离开人间。为找个安静的地方居住,陈独秀在江津名人邓蟾伏帮助下搬迁到了离县城十多华里远的鹤山坪石墙院去居住了,直到年5月27日病故。陈独秀最后一任妻子潘兰珍年11月死于上海。   陈独秀虽然搬出了邓氏兄弟家,但兄弟二人仍常去看望。陈独秀脾气很怪,家里没有钱,从来不向别人借。兄弟俩知道他的脾气,每次到他那里,总要留些钱给他。由于是世交,所以兄弟二人给他的钱,他也不推辞。要是关系不够的人给他钱,他绝对不接受;要是谁无缘无故给他送礼,他更是拒不接受。就连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朱家骅送的钱,他都断然退回,屡送屡退。陈独秀在石墙院患病期间,是邓仲纯为他医治的。   年6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邓氏兄弟二人专程到重庆找到赈济委员长许世英(安徽人)批一笔专款,在江津雇了一条木船,由陈松年押运,把陈独秀的棺木运到安庆安葬。(摘自网络文章)

陈独秀下葬后,起初墓碑上的名字只是写“陈仲甫”,经过多次重修,现在墓碑上的题字是集欧阳询字。墓碑上也终于写上了“陈独秀”这个名字。年,陈独秀墓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12月,为纪念陈独秀诞辰周年,陈独秀研究会、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单位,在北京召开了规模空前的“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年10月9日,是陈独秀诞辰周年纪念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座谈会,就陈独秀与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陈独秀与中国革命、陈独秀的学术及文艺贡献、陈独秀的抗日主张等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同日,陈独秀纪念铜像在上海福寿园揭幕,并举办《陈独秀在上海的战斗岁月》图片展。陈独秀墓位于安庆市北门外十里乡叶家冲的一块坡地上。年,陈独秀墓园经保护性维修后,总面积达千余平方米。年,陈独秀墓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独秀墓,是陈独秀灵柩于年从四川江津迁回家乡后与原配夫人高晓岚的合冢。墓坐北朝南,由墓冢、墓碑、墓台、护栏、墓道构成。墓冢高4米,直径7米,汉白玉贴面。墓碑通高2.4米,碑身高1.8米。墓台两层,正方形,通高2.4米,四周有汉白玉栏杆。墓南台阶与长30米、宽6米的墓道相连接。墓的两侧,各排列32株杉树,喻示着陈独秀走过的64个春秋;5棵龙柏松,则代表他曾经担任过中国共产党一大至五大的总书记或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联语

《记戊寅年登石笋山》

悠悠史海、惊鸿掠过、念冯唐、秋不悯蝉语吱吱、独坐溪头思太公、登峰顶,神往春秋与聃同。

芸芸众生、吾似故人、憎郭开、寰不惜廉颇凄凄、庚未及甲忧社稷、居简舍,垂叹功成木应朽。

陈独秀晚年研究汉文字、小学。新文化运动初期提倡白话文,毛泽东说,我们那个时候学习作白话文,听他说什么文章要加标点符号,这是一大发明。

对于书法艺术,陈独秀曾经这样论述道:现在存世的二王之字,献之数种近真,羲之字多为米南宫临本,神韵犹在欧、褚所临兰亭之下,即刻意学之,字品终在唐贤以下也。谈到隶书,陈独秀则说:作隶宜勤学古,始能免俗……

陈独秀还曾指点过沈尹默的书法。

年10月,陈独秀被捕下狱,被关在南京老虎桥监狱。当时的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曾请他写字,陈提笔写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相赠。据陈独秀当年的下属和朋友包惠僧回忆,陈还给一名侦缉队长写过字,内容为“还我河山”和“先天下忧”两条横幅。包惠僧说,陈独秀能写好几种字体,看起来是相当挺秀的。包喜欢他的行草体和板桥体。包此语不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yy/7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