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柏大视野中美会晤都谈了些什么印太篇
正文共字,预计阅读18分钟 ﹀ ﹀ ﹀ 提到西太平洋地区的主要矛盾,我们可能第一时间会联想到很多对复杂的国家间关系,例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朝韩关系,日韩关系,美朝关系等等。但从本质上看,这些博弈关系都是主要矛盾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方面,而真正的主要矛盾实际上应该是东亚国家整体与美国这个外来霸权之间的矛盾。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体现在国际关系中就是指经济联系较为紧密,贸易投资金额较大的两个国家,往往更容易构建更为稳定友好的外交关系,尤其是当双方地位相对平等,经济结构相对互补,双边关系互利互惠的时候就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内部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获益的一部分人,就自然会成为“亲X派”,并借由其经济实力谋求政治能量和舆论主导权,形成“亲X派”掌权的高层建筑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双方在其他领域发生纠纷,有双边贸易投资关系这个“压舱石”在,除非矛盾分歧已经发展到了远大于经济合作的利益,否则双方也不会真的完全撕破脸。毕竟,贸易投资关系的崩溃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利益的消失,还有可能导致依赖于外部市场的“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大规模失业和资本的大面积跟风出逃,从而引发社会动荡甚至动摇执政党的统治基础。根据这个逻辑,撇开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形成的矛盾与纠纷,东亚各国(中、日、韩、朝)其实有着强烈的经济一体化和政治联盟倾向。第一,东亚各国地理距离近,且跨国运输主要通过水路,物流成本较低。第二,东亚各国在过去一千多年的历史上本就有着频繁的交流,同属于儒家文化圈,更容易形成基于文化认同感和相似公序良俗的商业及政治互信。第三,东亚各国的经济结构可以形成良好互补。日本、韩国在集成电路、汽车工业、高端原材料、机械设备、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技术和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则在航空航天、5G通信、互联网、金融科技、消费电子等领域占据优势,并且能够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和超大规模的市场空间,朝鲜在改革开放之后也能够激发旺盛的经济活力,依靠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承接一批中低端产业。因此,东亚各国之间完全可以构建起一个分工明确,产业互补的内部经济循环体系。第四,东亚各国作为能源进口大国,均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安全威胁,一旦美国切断印度洋上的原油运输线路,陷入能源短缺困境的将不仅是中国,还有同样依赖于中东原油进口的日韩。届时,中国还能借助俄罗斯和中亚的油气管道缓解压力,日韩就只能仰仗来自美国的油气资源,成为高油价的被动接受者。因此,中日韩在新能源开发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导向,并且形成能源消费联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面对能源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第五,从更宏大的历史背景来看,当前的国际秩序主要是由美、英、德、法等自工业时代以来率先攀登科技树并开展全球殖民的西方国家所制定的,中、日、韩、朝等东亚各国相比之下还是属于后发展国家,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全球影响力与经济体量之间的严重不匹配就愈发凸显,因此天然就具有改革现有国际政治体制机制,获取更大国际事务话语权的诉求。实际上,自中日、中韩分别于年和建交之后,尽管各国关系由于各种历史和领土纠纷总是起起伏伏,但三国中真正心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政治家们,还是始终致力于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图源网络但是,就像一国中央政府不会容许地方势力联合起来自立山头,对抗中央,甚至制造领土分裂一样,将全球都视为本国领土范围的美国,也不会容许欧亚大陆的东部边缘出现这样一个自己无法控制的庞大联盟。因此,利用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和舆论力量对东亚各国进行分化瓦解,是美国长期以来,尤其是民主党政府执政期间,一直坚决贯彻的战略重心。这就是著名进攻性现实主义政治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所提出的“离岸再平衡”战略,也是美国从他们的盎格鲁撒克逊老祖宗英国那里继承过来的传统手艺。图源网络自殖民时代起,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的英国最为担忧的就是欧洲大陆形成统一的整体,导致英国的地缘影响力无法在其间渗透,被完全隔绝在外,成为一个只能在大西洋上自娱自乐的国家。于是,英国用尽一切手段制造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并对实力较强,有可能统一欧洲大陆的国家极力打压,从西班牙、荷兰、法国、德国甚至打到奥斯曼土耳其和俄国,凭借着“帮谁谁赢”的高超手腕,数百年间英国始终维持着欧洲大陆的分裂格局,而自己则成为了殖民时代的最大赢家。美国亦然。孤悬于欧亚大陆之外的美国要想在欧亚大陆维持自己的地缘影响力,就必须掌握西欧和东亚两个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控制权,而首要目标就是确保这两个地区不会出现足以与自身对抗的力量。于是,美国凭借二战战胜国的红利和冷战的背景,拉上西欧各国组成了北约,顺理成章地在除法国之外的西欧各主要国家驻扎军队。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阻挡的情况下,美国一方面让与自己有着“离岸再平衡”共同利益的英国加入欧盟,阻挠德法对于欧盟议题的主导权,继续充当“搅屎棍”角色,随后又支持英国在年脱欧,导致欧盟内部人心浮动,另一方面将金融危机代价向欧洲转嫁,配合三大评级机构对“欧猪五国”主权债务评级的下调,诱发欧债危机,挑动南北欧之间的财政矛盾,希腊甚至接近于退出欧元区。同时,美国还借着引动“阿拉伯之春”的余威,将中东难民问题抛给欧洲埋单,造成欧洲各国的社会动荡和极右翼民粹势力的崛起。经过这一系列打击之后,原本冉冉升起的欧元变得风雨飘摇,已经基本失去了与美元竞争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资格。美国在东亚的再平衡手法也极为相似。虽然早在年邓小平就向日方提出了对于钓鱼岛等争议领土“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立场和原则,以图暂时排除双方经济合作的障碍,但是在日本皇居和韩国青瓦台附近都有驻军,并且在中日韩都有庞大经济利益的美国,对于三国内部政治决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同时,掌控全球舆论主导权的美国还非常擅长利用领土争端煽动民意以影响政治决策。于是,每当中日韩开始呈现靠拢倾向时,美国总是会以各种方式钉入一根根楔子,破坏联盟的形成。例如,年6月,中日两国开启人民币与日元的直接兑换,中日自贸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此举无疑是对美元霸权的重大威胁。图源网络三个月后,在著名的日本反华派成员,时任东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的推动下,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中日钓鱼岛领土争端再起波澜。图源网络同月,日本国内两名支持改善中日经贸关系和建设中日韩自贸区的官员,时任邮政改革和金融事务担当大臣松下忠洋,以及刚刚获任日本驻华大使的西宫伸一在短短一周之内接连离奇死亡,一时间日本亲华派噤若寒蝉,中日关系也就此严重倒退。图源网络年9月,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来华出席了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体现出了韩国外交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获得了两国媒体的积极评价。然而,仅仅半年后,美国便开始强力推动萨德入韩,成为了当年中国面对的最为严重的外部安全事件。对此,中国只能采取反制,抵制乐天超市,有关部门据媒体报道也出台了一系列与韩国有关的禁令。中韩关系迅速降为冰点。图源网络正是由于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强大的军事威慑力和政治影响力,东亚一体化进程可谓是一波三折,任何一项合作都必须趁着美国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地方,无暇他顾的机会才能顺利推进。比如此次对东亚意义非凡的RCEP协议,就是东亚各国和东盟抢在特朗普和拜登权力交接的当口抛开此前繁多的争议,抓紧完成签署,把生米煮成熟饭,让拜登这个“新官”理不了“旧账”。在把握“天时”推动合作这一点上,三国政治家们依然有着明确的共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西太平洋地区真正的主要矛盾是东亚国家整体与美国这个外来霸权之间的矛盾。在主要矛盾的框架下,我们再来看这个矛盾的各个方面。主要方面毫无疑问就是中美关系,作为全球G2中的两个国家,中美之间一定是存在分歧和矛盾的,西太平洋地区作为中国的“主场”,其他的双边和多边外交关系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在苏联解体之前,美苏关系是全球地缘格局的主要矛盾,与苏联交恶的中国是美国在东亚地区制衡苏联的重要筹码,这也是中美关系最为密切的时期。而自苏联解体之后到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之前,由于日本与美国在高新技术产业上的激烈竞争,美日矛盾可能还要更甚于中美矛盾,美国甚至乐得“坐山观虎斗”,在崛起的中国和“失去了二十年”的日本就东亚事务话语权展开博弈的过程中充当“仲裁者”和“平衡手”,以极低的成本维持西太平洋局势的稳态。但是,当近十年中国经济以极高的增速将日本远远甩开,同时大刀阔斧深化自我改革以解决多年沉疴完成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成长到足以打破西太平洋地缘均势并统合东亚的地步时,中美矛盾的激化就已经不可避免了。就像抗美援朝时期美国已经兵临鸭绿江并空袭丹东时,中国退无可退必须出兵迎战,以免东北核心工业区直接暴露在美军威胁之下一样,我们当然也希望能够继续“韬光养晦”,继续维持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但美国政客们对于全球霸权的珍视和维护霸权的决心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在他们的眼里宽广的太平洋是不能与人分享的禁脔,任何的退让都只会造成“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的困境。图源网络与中国的别无选择不同,东亚其他国家作为夹在G2之间,但又拥有一定实力,足以改变地缘平衡的“小国”,与当年夹在美苏之间的中国所面临的的境遇有些许相似之处,战略选择要复杂得多。如果处理得好,可以“两头通吃”,双倍获益,如果处理得不好,便有可能双边承压。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日韩朝三国出现言行不一,忽左忽右的拧巴情况,就是因为在中美两国博弈影响之下,其外交辞令与真实意图可能并不吻合,或者内部分歧严重导致不同派系的众口不一和动作变形。因此,为了更好地看明白他们的言行和想法,就必须对各国的主要和次要目标有所了解。先说朝韩。众所周知,自年高丽先后吞并新罗和百济之后,朝鲜半岛就一直由一个统一的国家所统治。直到年二战结束后,才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划分为南北两块分别由美苏占领的势力范围。年,中国、朝鲜和“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告一段落,但由于该协定并非象征战争完全结束的和平条约,因此理论上朝韩双方随时可能再启战端,这也是朝鲜不安全感的由来和拥核的最强驱动力。毕竟,俗话说得好,当美国怀疑你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你最好真的有。并不真正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萨达姆和卡扎菲殷鉴不远,朝鲜和伊朗都很清楚地意识到了,只有拥核才能真正掌握与美国谈判的筹码。从本质上看,无论是历史上千年统一带来的文化认同,还是和平解决半岛争端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现实利益考量,朝韩两国共同的第一纲领都是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只是在实现方式上存在不同想法。图源网络站在朝鲜的角度,一旦拥核之后,朝鲜的军事力量相对于韩国将呈现压倒性优势,于是就能由朝鲜来主导统一进程,统一后的朝鲜也能同时坐拥核威慑和经济增长潜力,地区话语权将空前强大。当然,无论是对于美国、中国还是日本来说,一个拥核、统一并且不可控的朝鲜半岛,都是很难接受的存在,因此这条道路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而站在韩国的角度,只要朝鲜不拥核,韩国就可以凭借远超朝鲜的经济体量来主导统一进程,统一后无核化的朝鲜半岛也更容易为邻近国家所接受,因此也是一条更具可行性的路线。但这条路线依然存在两个障碍,第一是当前社会主义的朝鲜如何制衡韩国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散对其社会基础的冲击和动摇,这需要两国之间更为细致的探讨,第二就是来自美国的阻力,毕竟美国在韩国乃至在日本驻军最大的合法性就来自于朝鲜半岛目前的“停战”而非“和平”状态,以及朝鲜核武器对日韩两国的威胁。若是朝鲜弃核且朝韩达成和平条约,那么亚太美军的合法性就将不复存在。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态度则要更微妙一些。长期来看,朝韩的无核统一或者半岛的真正和平,将解开我国东北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枷锁,尤其是朝鲜改革开放之后所带来的增量要素和市场,将有望成为东亚经济的新一轮引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才能够得以落实,国家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也才能够真正实现。但是,在美国的军事威慑下,怎么才能说服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朝鲜弃核呢?又怎么才能排除和平进程中美国的干扰呢?这就要求中国至少在西太平洋范围内能够对美国形成一定的绝对优势,足以为朝鲜提供令人安心的军事保护,并在朝核六方会谈中占据更大的话语权。然而,中国要形成对美国的战略优势,在短期内又离不开“朝核”这张牌。很多人想必都知道“第一岛链”这个地缘政治概念,指的就是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抑制中国地缘控制范围的重要倚仗,被麦克阿瑟称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图源网络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若中国海军长期被限制在第一岛链之内,那么就几乎无法向朝鲜东海岸投放军事力量,那么所谓的在西太平洋取得相对美国的战略优势,为朝鲜提供军事保护也就是空中楼阁。而第一岛链的中心点和枢纽就是台湾。若台湾能够回归,那么中国海军就可以在第一岛链上打开一条巨大的缺口,将军事力量前出至第二岛链,并通过宫古海峡对日本南部包括冲绳岛在内的琉球群岛乃至九州岛都构成军事威慑,中国的战略回旋空间将大幅拓宽,并真正具备为朝鲜提供保护承诺,引导朝鲜弃核改开的能力。因此,无论是从实现国家统一梦想,还是从打破第一岛链封锁,构筑对美地缘优势的角度来看,解决台湾问题都势在必行。同样,这也是美国和日本极力维持台海现状,既不升级“台独”态势以免刺激中国采取武力行动,但又把这张“台海牌”紧紧攥在手中的原因。图源网络面对这样的局面,“朝核”就可以很好地起到分散美国注意力,震慑日韩国内不安分的亲美派的重要作用。毕竟随着特朗普与金正恩河内峰会的谈判失败,朝鲜对于美国的信任度跌入谷底,也不再对美国抱有太多幻想,基本完全倒向中国,因此朝鲜的核武器在中国这里还相对可控,但是对于美、日、韩三国来说,就是一个完全不可控的巨大威胁了。所以,这几乎就陷入“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死结,在朝核会谈各方实力没有出现相对变化的情况下,很难得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因此朝核六方会谈才会在多年无果,直到现在名存实亡。我们再来看看日本。在大多数人眼中,日本是美国在东亚最重要的盟友,而所谓的美日联盟,其实来自于年时任日本首相吉田茂和美国代表艾奇逊所签署的《美日安保条约》。根据条约规定,美国有权在日本国内及其周围驻扎陆海空军,并且几乎可以无限制地在日本设立、扩大和使用军事基地。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覆盖东京都在内的“一都八县”的横田空域。该空域由美军横田空军基地管理,在空域内美军战机的起降、航速和飞行高度等方面均不受日本《航空法》制约,而没有美军批准,日本的航空自卫队和民航班机均不得进入横田空域。可以说,这几乎就是一个美国在日本的“空中租界”,《美日安保条约》也是一份不平等条约。但是,在条约签订的时候,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并没有太多的议价权,至少在条约框架下可以得到美国的军事保护,并作为美军的后勤基地得到美国的产业转移和巨额投资,最重要的是中国也失去了对日本的索赔权利。而美国则光明正大地占领了日本,将日本作为对苏冷战的远东前线。同时,在这样一种不对等的双边关系下,美国对日本的发展同样抱有深深的警惕。年的广场协议,就是在美国陷入大规模财政赤字,日本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债权国,并号称可以“买下美国”的背景下签订的。那个时候日本人民才深切感受到,美日同盟不过是一种不平等关系下的所谓安全联盟,当日本经济威胁到美国的时候,美国可以毫无犹豫地将其摧垮,并吞噬其尸体来壮大自己,半殖民状态的日本对此却毫无抵抗能力。所以,日本历代领导人的首要目标,就是实现国家的正常化,真正拥有完整的主权。而要在西太平洋范围内实现正常化,就离不开中美两国的点头。让美国主动撤军是几乎不可能的,对于日本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尽可能加深与亚洲的经济融合,减少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增加对美谈判的筹码,但由于美国在日本占领多年早已扶植了一大批占据关键岗位的亲美政客,又不能过于激进引起亲美派的强烈反弹和美国的过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yy/862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与二战两大阵营交战,航迹遍及三大洋,法国
- 下一篇文章: 当实验室遭遇天灾,如何把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