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骑兵图1
1.阿拉伯轻骑兵 阿拉伯轻骑兵,横扫伊比利亚半岛的军队,以致今天的西班牙仍有那么多伊斯兰风格的建筑。他们身披长袍,不着重甲,在真主的感召下,用宗教狂热作战。欧洲以外的民族几乎从未有机会踏足西欧的土地,阿拉伯人却做到了,而且一呆就是八百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坐骑。阿拉伯马是典型的热血马,毛短,生性活泼,体态轻盈,冲刺速度快,是马类中的短跑冠军。今天世界上大多数优秀赛马,都具有阿拉伯马的血统……评价一个骑兵兵种,马的质量总是很重要的。 2.阿瓦尔骑兵 到公元六世纪末,阿瓦尔人一直是东欧地区最强的军事力量。他们不仅牢牢地控制着多瑙河到蒂萨河之间的领地,还四出劫掠。作战时,总让被征服的民族组成的步兵站在前列,而阿瓦尔骑兵作为决定性的打击力量放在中央。对匈奴、阿瓦尔一样西迁进入欧洲的少数民族来说,新环境中相对紧张的耕地和众多的当地人口,不再允许他们过游牧的生活。于是这些马背上的民族纷纷沦为雇佣兵,或者帮助蛮族,或者加入拜占庭军队。他们带来的军事革新很快就被采用,体现在拜占庭重骑兵的装备上。阿瓦尔人的贡献是木框、皮面的马鞍,马镫,以及用多层薄铜片穿制的护喉。毫无疑问,马镫是最重要的革新,极大的增强了骑兵的马上格斗能力,可以更有效的控制坐骑,可以在马上站起来;并且将双手解放出来,不用像以前那样紧紧的抓着缰绳,可以装备更大更重型的防盾。 3.奥斯曼帝国骑兵 在土耳其奥托曼帝国中,骑士制度也是建立在封邑的基础上。他们的骑士叫做Sipahi,从苏丹手中接过土地,附带接受的条件就是战时必须响应征召。最精锐的部队当属六千人的王室部队(altiboluk),以不同颜色的三角矛旗为标志,分成六队:左右两翼贵族旗队(ulufeciyan),左右两翼外国佣兵(querba),重武器队(silathar)以及精锐中的精锐--全由领主子弟组成的sipahioglan。 4.拜占庭重骑兵 拜占庭重骑兴盛于查士丁尼一世时期,在贝利撒留和纳尔塞斯的指挥下,他们曾取得过辉煌的胜利。重骑兵的骑手们,身上披着铠甲,使用长矛和弓箭。实行这样一个突变,很明显,是想使每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军人,同时兼有机动的“射击力”和“冲击力”。西方军史学者将这种骑兵称为“双重功效骑兵”,即指那些能够在远距离杀伤敌人,也可以在近距离发起突击的骑兵。在拜占庭重骑之后,只有17世纪的重装火枪骑兵具有这种功能(包括以后的胸甲骑兵)。最能体现这种骑兵优势的我认为是年的卡西林纳姆会战。此次会战的对手是法兰克人,基本都是步兵,装备头盔、椴木大盾、长剑、标枪和战斧,其中标枪和战斧都可以用于投掷(就是《帝2》里的掷斧兵)。法兰克步兵有种战法是当标枪插在敌人盾牌上时,冲上去踩这枪柄把敌人的盾牌拽下来,再把敌人解决。这些法兰克人都是些富于攻击性的老练战士。拜占庭方面,有步兵、下马重骑、重骑兵和轻骑兵(主要是匈奴骑射手)组成,指挥是纳尔塞斯。交战时,骑兵埋伏在两翼,正面为步兵集群,其中后几排为下马重骑。法兰克人首先突破了前几排拜占庭步兵,但随着下马重骑加入战斗,法兰克人的进攻受阻。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是纳尔塞斯的战术安排:让法兰克人胶着于正面战场,好为拜占庭重骑兵从两翼包围争取时间。当法兰克人发现时他们已经被拜占庭重骑兵包围,但这些老练的步兵立即摆出密集防御阵形,准备抵抗拜占庭重骑兵的冲锋。但是拜占庭重骑兵并没有发起冲击,而是用弓箭狂射。本来,如果法兰克人疏散阵形,是可以减少被弓箭杀伤的,可他们害怕自己队伍一旦分散,拜占庭重骑兵就会提起长枪冲锋。结果在这样的犹豫中,法兰克人遭到了巨大的损失,最后败退。11世纪前,拜占庭重骑兵一直是近东最强大的军队,他们的防御力可能是中世纪骑兵中最强的。虽然数量不多,但他们都经过严格训练,并且有其他兵种的配合。而且拜占庭重视骑射,除了重骑兵会骑射术外,还有不少轻装骑射手,如早期的匈奴骑兵。 5.波兰翼骑兵 13世纪,波兰人面对的主要敌人有两个:西北面的条顿骑士和东面的蒙古人。面对东线开阔的地形和机动的蒙古骑兵,波兰军不堪一击,年连当时的首都克拉科夫都让蒙古人给洗劫了一道。从14世纪起波兰的主要敌人是西边的条顿骑士,15世纪的13年战争是波兰崛起的开始。通过这场战争,波兰不仅驱逐了条顿势力,同时也锻炼了一支军队。15世纪波兰军队的组成情况:典型的几种作战单位(1)、骑士。装备全身甲,战马也披甲。与当时西欧各国骑士装备相当。兄对当时的全身甲应该清楚。(2)、枪骑兵。装备半身甲(虽未经考证,我分析是指只有上半身防护的盔甲),战马不披甲,辅助骑士进攻。(3)、弩手,装备胸甲。(4)、剑士,装备头盔和盾牌。另外还包括大炮等火器部队,用于打攻坚战。大约在年,波兰人成立了一支专门用来对付鞑靼蒙古突骑的常备军,到年,这支军队已经发展到超过人,而且绝大多数是骑兵。到年时,骑士就仅占骑兵部队的7%了。除了由Hussar和骑士组成的重骑兵外,骑兵部队还包括中型和轻型骑兵(哥萨克),他们装备火枪和复合弓。西吉斯蒙德三世(-)期间,为了维持国防需要,除了隶属国王的常备军外,还有其他几种类型:大贵族的私人军队,这在当时还不少;另一种军队是哥萨克,在南方他们的队伍超过了四万人,是波兰常备军的一个重要补充,因为波兰给哥萨克注册的问题也常引起矛盾。只有经过注册的哥萨克士兵才被军队接受领到军饷,这就引起未注册者的不满,注册者对其中的很多约束也不高兴,所以尽管哥萨克长期为波兰服役,但叛乱却经常发生。17世纪初,波兰的军队主要由骑兵跟他们的指挥官组成。波军的战术风格显得很豪放,注重在野战环境下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不是在攻坚战中解决敌人(显然,因为这个目的骑兵占了军队的多数)。 6.波斯萨珊骑兵 公元年,波斯贵族阿尔达西尔灭掉安息,建立了萨珊波斯帝国。公元年,萨珊王朝取代帕提亚人王朝。萨萨尼亚人唤起波斯民族的自尊心,恢复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组织穿戴沉重的铠甲的骑兵部队,统一了全国。波斯萨珊骑兵是萨珊王朝称霸中亚时的主力部队,波斯人骁勇善战,而骑兵的作用同样起了巨大的作用。 7.勃艮底骑射手 15、16世纪的勃艮底骑射手,曾是大胆查理手中的王牌 8.帝国胸甲骑兵 当时的中欧,从荷兰到波兰之间的广袤疆土中,散布着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众多半独立联邦,一直以来听命于维也纳的君王,史称神圣罗马帝国。嫡系的士兵为了与地方部队相区别,在腰部或肩上披一条鲜红的绶带,在头盔或帽子上插一段橡树枝。他们骄傲的自称Imperialists,帝国军。帝国胸甲骑兵也放弃了笨重的长矛,代之以两把手枪。此时的铠甲去除了多余装饰的部分,重点加强胸、背和头部的防护,由于冶炼技术的进步,总体重量反而有所增加。现存最重的铠甲收藏于奥地利,足有42公斤。这些盔甲表面不再修饰,也不像过去那样要求密不透风,因为最大的威胁已不再是近身的刀剑,而是日益精确的火枪。 9.法兰西胸甲骑兵军官装 法兰西第一帝国胸甲骑兵部队,堪称拿破仑时代欧洲大陆最强的重骑兵部队之一!全部队员都是由参军5年以上,经验丰富,立有战功,身高1.8米以上的强壮老兵组成,装备12磅护身胸甲,长剑,短火枪,坐骑平均背高1.6米。胸甲骑兵们对皇帝陛下无比忠诚,战意高昂,是法国陆军最具冲击力的部队,其高大的身形,耀眼的盔甲,排山倒海般的气势令敌人的步兵往往不战自溃。滑铁卢战役后期法军失利,胸甲骑兵冲击数万英奥俄联军,虽身陷死战而不退,其中一人更突破层层防线冲至英军统帅威灵顿所在的无名山丘,身中46弹,力竭战死,倒毙于山脚下,胸甲骑兵战力之强悍可见一斑! 10.法兰西近卫掷弹骑兵 近卫掷弹骑兵以他们高大的身材而被称为“高鞋跟”(thehighheels”),又以卓越的战功而被称为“众神”(“TheGods”),是拿破仑的骑兵团中资历最老的部队之一。年第21猎兵团和第3龙骑兵团的步骑兵在巴黎附近驻防,在王党暴乱中他们对国民大会保持了忠心。王党暴乱被镇压之后波拿巴将军走上前台,成为了巴黎卫戍司令。一支部队被组建起来以保护他的个人安全,而来自第3龙骑兵团的名忠心耿耿的士兵就组成了其中的骑兵部队。年这些卫队被正式组织起来,这就是日后近卫掷弹骑兵团的雏形,年时该团就负责过第一执政的警卫工作。这些掷弹骑兵向来以高傲而严峻的风度闻名。他们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同时还是高大英俊的骑士,据说他们的团长禁止“任何40岁以下的女子来为他们做汤喝”。近卫掷弹骑兵和近卫波兰枪骑兵是拿破仑的所有骑兵部队中仅有的从来没有被敌方骑兵击败过的两个团,其他团或多或少都有过败绩。 11.法兰西骑士 14世纪的盔甲已具备了全身甲的雏形:带活动面罩的头盔、胸甲、护臂、护腿等防护装具已经出现,但各部分间仍以锁甲相连,这是一个薄弱环节。上面这幅图就是当时的法兰西之花,带戴着有锥形面甲的头盔(它有个搞笑的名字叫猪头面甲)。 12.德国黑衫骑士 16世纪,纽伦堡出现了第一支燧发枪——转轮枪,这对骑兵来说应该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从此骑兵的作战方法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随着燧发枪的诞生,骑兵终于拥有了能够在飞驰的马背上射击的火器。转轮枪诞生之初,并不是作为军队的制式装备,只是一些贵族骑士用作防身武器,最先大量列装转轮枪的骑兵,可能正是这些黑衫骑士。作为雇佣军,他们的装备很杂,几乎不存在装备制式的问题;又由于以战争为业,使他们很快认识到转轮枪的价值,因此,转轮枪能够迅速在他们中间传播开来。黑衫骑士的盔甲没有统一标准,个人按习惯装备。即有如图这种披一件简单的锁甲,也有穿全身甲的,但他们几乎都配备有多把转轮枪,少则四五把,多则七八把,俨然一座火药库。 13.加洛林重骑兵 墨洛温王朝的宫相“铁锤”查理(CharlesMartel),无疑是有相当手腕的人物。从到年,一直是宫廷的幕后操纵者。主要的政绩是平定了诺曼底地区(那时叫Neustria)西法兰克人的叛乱;在图尔战役中战胜了入侵西班牙的穆斯林;并且征服了布列尼塔(那时叫Aquitaine)。他的儿子“矮子”丕平(PepintheShort)在年篡位,建立起加洛林王朝。其子查理曼一世(Charlemagne)更是家系中最杰出的征服者:年战胜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人,自封为伦巴底国王;消灭阿瓦尔人的国度,占领大半个匈牙利;打跑萨克逊—日耳曼联军,为今后的德意志定下了版图。他将差不多整个西欧和中欧置于法兰克王国的统治下,年,教皇利奥三世为他举行加冕称帝仪式。仿佛亚平宁半岛曾经的荣耀又开始闪光,与会者高呼:“生命和胜利,永远属于伟大上帝的受冕者,罗马人的皇帝查理·奥古斯都!”在查理曼时代,封建制度在法兰克王国深深扎根,当时推行的法令Capitularia规定了强制兵役法和军队的征召方式。只要国王一声号令,所有领主必须马上集结人马在指定地点准备勤王,拖延或缺席者,将被处以罚金,甚至没收封地。每个骑士要自置装备,包括铠(brunia)、盾、矛、盔、剑,以及全副装具的战马和一辆马车,车上装载斧、铲、镐、钻,以及三个月份的补给粮草,可谓事无巨细。 今天的学者还在争论,当时的铠甲brunia究竟指的是什么。一种观点认为,这个名词来自打泡钉的硬皮甲,就是将小块铁片和金属环钉在山羊皮上,金属环叫brynia,这种简易护甲也由此得名;另一种观点坚持,brunia就是铠甲的统称。不管怎么说,加洛林时代的盔甲在今天欧洲各地都有出土,混合了阿瓦尔和拜占庭的款式,无袖的鳞甲用铁片穿制,戴护颈的头盔;佩剑是最昂贵最重要的装备,宁死也不能让佩剑落到敌人手里;最初法兰克人对马镫不是很在意,骑士的训练中马上与徒步占相同比例,直到9世纪末期,马镫才成为制式装备。 从丕平时代开始,国王希望分封领地可以将部下从生产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接收军事训练。于是所有贵族都可能成为精良的战士,其中佼佼者称为Scola,是国王的近卫军,也是加洛林王朝骑兵的骨干。 14.克伦威尔铁骑军 在英国内战中,西北的省份大致拥护国王,而东南方商业和制造业发达的省份则站在国会一边。年的冬天,已经被任命为骑兵总指挥的克伦威尔开始重组他的部队。骑马的火绳枪兵,或者说马上的长枪手差不多完全被裁撤了。他们的打扮与保皇党骑兵相差不大,皮衣外面罩着胸甲,戴壶形的头盔。使用单面开刃的长剑,有时用传统的战斧。装备手枪,偶尔有军官扛着一杆长长的马枪。 铁骑军最大的优点就是纪律严明,这个绰号(Ironside)是鲁普特亲王送给克伦威尔的,后来成了他部队的称号。倒不是指士兵穿的铁甲,而是指他们的坚定顽强。在单打独斗中这些人也许不是正规骑士的对手,但作为一个整体却行动得更有效率。加入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虔诚,于是铁骑军以清教徒为主,任何时候都被克伦威尔牢牢抓在手中。 15.克罗地亚骑兵 凡是奥地利在欧洲参加的战争中,都能看到克罗地亚人的身影。三十年战争中他们充当雇佣兵,大约有一万名左右骑兵装备火枪为皇帝效力。后来克罗地亚骑兵就成了哈布斯堡军队中轻骑兵的代名词,此时来源已经驳杂很多,塞尔维亚人,匈牙利人,甚至波兰人都加入进来。年的时候,总共有19个“克罗地亚骑兵营”,人数在-0。 这种骑兵以快速迅捷、勇猛果断著称,常参加一些地下活动,如侦察偷袭破坏敌后补给线,所以在西欧军队的说法中,克罗地亚人也有掠夺者的恶名。年,路易八世也建立了几个克罗地亚营——theRoyalCravats,皇家旗队。 16.龙骑兵 这个兵种最早出现要追溯到-年的意大利战争,法国人占领了皮特蒙德(Piedmont),为了对付随时可能在后背出现的西班牙人,当时的法军元帅deBrissac命令他的火枪手跨上马背,于是就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机动步兵。至于龙骑兵dragoon这个词的来历,则有两种说法:较流行的一种认为,当时该兵种使用的队旗上画了一头火龙,这是从加洛林时代(或者更早拜占庭就有)开始的传统,龙骑兵由是得名;另一种认为,当时他们使用的短身管燧发枪被称为火龙,龙骑兵来自这个典故。荷兰人在年就组建龙骑兵部队,瑞典人则在年,但成团建制的龙骑兵肯定是在30年战争中诞生。每团龙骑兵有10到15个连队,每连人;这样一个龙骑兵团比普通骑兵的编制大很多,后者的团很少超过人。 17世纪上半期时,龙骑兵的装束与步行火枪手相差无几,把鞋袜换成了靴子马刺而已。依然带着帽子,因为不用进行马背上的格斗。只有军官才有手枪,士兵除了火枪之外,就只有一柄直剑护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装备中包括一把小鹤嘴锄,步行时用来钩住缰绳。奥匈帝国的龙骑兵部队直到年还编有骑马的长戟兵。他们使用的坐骑也矮小、廉价,比不得正式骑兵的高头良种。在训练科目中,很少有教马上射击的,更不用说冲锋突刺了。唯一的例外就是古斯塔夫二世的部队,其作战使命就是为骑兵部队提供延伸的火力支援,所以瑞典龙骑兵很少下马作战。 17.罗斯骑兵 上面是13世纪的罗斯骑兵。基辅罗斯与拜占庭相邻,各方面都受到它的影响,从骑兵装备来看,尖盔、大盾、鱼鳞甲,都能见到拜占庭骑兵的痕迹。在战术上,罗斯骑兵不仅学习拜占庭,也向他们的中亚对手学。在基辅罗斯强盛时期,它的军队成为抵挡中亚游牧势力向拜占庭和欧洲渗透的一道屏障。其实罗斯骑兵在对付游牧骑兵时还是有经验的,他们与勇猛的突厥部落(如佩奇聂格、波洛伐奇等)没少交手。13世纪,由于连年内战,国家几乎崩溃,又遇上当时势头正猛的蒙古人,结果大部地区被蒙古占领。不过在这一时期,罗斯骑兵在楚德湖仍然击退了条顿骑士;北方,在诺夫哥罗德也击退了瑞典人。 18.马穆留克骑兵 19.蒙古骑兵 蒙古汗国和元代军戎服饰以精巧著名。蒙古高原毡帐诸部未被成吉思汗统一之前曾用过鲛鱼皮甲胄、翎根甲,后来则用以牛皮为里的铜铁盔甲。在彼德堡宫中藏有蒙古骑士遗存的甲胄,内层皆以牛皮为之,外层则满挂铁甲,甲片相连如鱼鳞,箭不能穿。在描自元代居庸关瀛台上的浮雕中就有罗圈甲、鱼鳞甲和柳叶甲。《黑鞑事略》:其军器,有柳叶甲、有罗圈甲(革六重),有顽羊角弓,有响箭,有驼骨箭。关于蒙古骑兵的精良的军器装备,在有关历史文献中以及有关元代出土文物均有明确记载。据普兰诺.加宾尼记述,蒙古骑兵装备有:2至3张弓、3个装满了箭的巨大箭袋、一把斧,还要带拖兵器的绳子。领兵者要挎一种其尖端尖锐但只有一面有刃的弯刀,将其装在精美的刀鞘里。他们所骑的马均有护身甲,有些兵士的马也有护身甲。马匹的护身甲由5个部分组成,在马的两侧各有一片甲,一直盖到马头;另一片甲放在马的臀部,和两侧的甲片系结起来,这片甲片上留一个洞,以便马尾从洞里伸出来;另一片甲在马的胸部。在马额上他们放一块铁板,把它系结在两侧的甲片上。蒙古骑兵的胸甲是由4个部分组成,一片是从大腿到颈,根据人体的形状来制作;另一片从颈到腰部,同前部的甲片连接起来,每一边肩上固定一块铁板。他们每一条手臂上也有一片甲,从肩覆盖到手腕,在每一条腿上面覆盖着另一片甲。所有这几片甲都用扣环连接在一起。头盔的上部分是用铁或钢制成,但保护颈部咽喉的部分是用皮革制成。根据普兰诺·加宾尼介绍,蒙古骑兵的甲胄,制法极为精巧,就拿柳叶甲为例,他们先制成宽一指长一掌的若干铁片,在每一个铁片上钻8个小洞。他们放置3根坚固而狭窄的皮带作为基础,然后把这些铁片一一放在另一块铁片上面,因此这些铁片就重叠起来,他们用细皮线穿过上述小洞,把这些铁片捆在3根皮带上。在上端他们再系上一根皮线,因此这些铁片就很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就这样,他们用这些铁片制成一根铁片带,然后把这些铁片带连接在一起,制成铁甲的各个部分。他们把这些部分连接起来,制成保护人身和马匹的铁甲。他们将铁片打磨得十分光亮,以至能够在铁片上映出人影。据《中国古代服饰史》记述,元代有一种翎根铠,用蹄筋,翎根相缀而胶连的甲片,射之不能穿。还有象蹄掌甲。蒙古骑兵多为带盔。另有一种胄作帽形而无遮眉,但在鼻部作一个极大的护鼻器,其状颇怪。蒙古民族的军队之所以能称霸于欧、亚二洲者,实全恃其精良的骑兵。 20.莫斯科波耶骑兵 十五世纪后半期开始,俄罗斯军队的成分渐渐由武装农奴变为世袭贵族(Boyar)。这种贵族组成的骑兵部队,十六世纪末大概数量在25,人左右,当然只是指常备军。一旦需要,这支队伍随时可扩充至40,到50,人。他们使用的装备具有浓烈的东方特色:外面穿锁子甲,拜占庭风格的尖顶头盔,前臂戴着护臂。贵族的铠甲上常常镶金嵌银,装饰着毛皮和宝石;扈从则没有这些防具,穿着打泡钉的衣服,勉勉强强能抵挡弓箭。他们使用的武器有长枪、标枪、弯刀、钉锤,到十六世纪末期逐渐开始装备手枪,但最基本的武器还是合成弓。 俄国人骑马的姿势类似今天的赌马比赛,马镫高,双膝也收得高。这样的姿势很适合射箭,却不利于抗击长枪的冲击。并且,俄国马相对来说体型较小,所以俄国骑兵尽量避免正面突击,采用的战术更多是突袭或以多取胜,将敌人包围起来,从四面射击而不用正面交锋。与欧洲的骑兵部队相比,俄罗斯骑兵的编织比较松散。百人为中队,千人为团。若干个团组成骑兵师(polk),全军六个师,分成前卫(perodovoipolk)、左翼(levoipolk)、右翼(pravoipolk)、主力(bolsoipolk)、预备队(smorozevoipolk)和斥侯(ermaulnipolk)。每个师使用不同颜色的矛旗,但图案多为圣乔治十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zx/6136.html
- 上一篇文章: 醉美法兰西春糖期间法国葡萄酒国家展团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