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战争日不落和法兰西最后的余
#历史# 年,法国驻埃及领事雷赛布子爵与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帕夏一起,成立了苏伊士运河公司,强征数万埃及贫民开始修建运河。开凿了11年,苏伊士运河才正式通航。 年,帕夏的继任者因为外债,被迫将持有的股份卖给英国。直至多年以后的年,英法占苏伊士运河的股份分别为41%和52%。 年7月26日,与苏联关系越来越亲密的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埃及总统纳赛尔这一举动迅速引起英法两国的不满,这一时期,以色列和埃及的矛盾也不断升级,三国一拍即合:出兵埃及! 10月24日,英、法、以三国的代表在巴黎郊外的塞佛尔达成秘密协议,大概是这个意思: 第一步,以色列出兵西奈半岛; 第二步,英法两国介入,从地中海出动飞机轰炸埃及; 第三步,英法军队登陆,与以色列军队夹击埃及人; 第四步,全歼埃及军队后接管苏伊士运河。 战争形势图而这一切的计划,英法都没有通知老大哥美国。可以说,这次的战争是这两个老牌欧洲强国最后的余晖。 年10月29日,以色列不宣而战,苏伊士运河战争打响,也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十万精锐尽出,日后成为以色列总理的沙龙时任第伞兵旅旅长。当天下午5点,他率该旅主力人在西奈半岛中部的米特拉山口空降,向运河进军。 几小时后,英法按计划发表最后通牒,要求双方立即停火。以色列表面接受停火却继续进军,埃及不出意外地断然拒绝。 10月31日,在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等待已久的英法联军多艘舰艇,多架飞机出动轰炸埃及。轰炸过后,英军第40、42海军陆战队和第3空降营的2万余名士兵在埃及的海滩登陆,直逼运河。 英法联军的战机埃及军队在三国联军的联合打击下伤亡惨重,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美苏两国在此事上的观点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拉纳赛尔一把。苏联的想法很简单:刚在中东收了个小弟就被人揍了,我这当大哥的哪能不管? 赫鲁晓夫美国人想得复杂了些: 1、英法两国试图绕开自己插手中东事务,不能接受; 2、当时的苏联入侵匈牙利,正处于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苏伊士运河一打起来,不是帮苏联转移压力了吗。 3、三国的行为给苏联势力继续进入中东提供了借口。 总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开始同时向英法以施压。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经济上下手,否决了英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申请,并停止对英国的经济援助。 艾森豪威尔苏联比较直截了当,威胁英法说,必要时会动用核武器。 面对美苏两位大佬的联合行动,英法以最终还是怂了,被迫接受了停火协议。 苏伊士运河危机结束后,英国成最大输家,艾登政府垮台,日不落帝国的太阳还是下山了。相应地,美国的太阳升到了最高点,完全拿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法国则意识到了美国的不可靠,决心发展核武器,并拉拢欧洲各国一起形成美苏外的第三股力量。 苏联得利很大,不仅转移了匈牙利事件的不良影响,还收获了阿拉伯世界的支持。 停在布达佩斯的苏联坦克最大的赢家是埃及,纳赛尔总统虽然仗打的不行,却在政治上占领了高地。不仅收回了苏伊士运河,还成为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扛旗者,风头一时无二。 纳赛尔和赫鲁晓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jj/11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英国传奇老水手海军元帅安德鲁布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