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遮盖 http://pf.39.net/bdfyy/bdfzg/index.html

.

在法国顶级葡萄酒产区,来一次酒庄之旅

D8波尔多Bordeaux—圣埃米利永St-Emilion—萨尔拉-拉卡内达Sarlat-La-Caneda

文字:爱美丽

摄影:蟋蟀头

版面设计:蟋蟀头

波尔多周边平方公里的葡萄产区和勃艮第,是法国最重要的顶级葡萄酒产区,分布有多座酒庄。

到了波尔多,怎能不去周边小镇来一趟葡萄酒庄之旅?

波尔多地区分为57个葡萄酒产区,分属于7个家族。其中梅多克Medoc与圣埃米利永St-Emilion又是波尔多最知名的两个子产区。

梅多克产区有拉菲,世界上最昂贵的葡萄酒,由拉菲庄园(ChateauLafiteRothschild)出品,属于罗斯柴尔德家族。

而圣埃米利永产区,有波尔多八大酒庄之一的白马酒庄(ChevalBlanc)和欧颂酒庄(Ausone),最近的一次分级更新(年),又新增金钟酒庄(ChateauAngelus)和柏菲酒庄(ChateauPavie)两座一级A等酒庄。

那我们的酒庄之旅是去梅多克,还是圣埃米利永?这是个问题。

虽说作为成年人,应该不作选择,全部都要,但时间有限,我们只能二选一。

我的选择是圣埃米利永,因为它是波尔多地区最迷人的中世纪小镇。

至于梅多克,反正也买不起拉菲,不去也罢。

离开民宿前,我们把房间简单收拾整理了一番,恢复到原样,再按与房东的约定,把钥匙放在桌上,拉上门离去。

民宿的checkout,大多如此,把钥匙放在与房东约好的地方,自行离去,房东一般不会在你离开时,特意过来。

离开前把房间恢复原状,已成为我们的习惯,在我们看来,这是房客应尽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有我们的私心。中国人在国外旅游时,素质屡受诟病,我们希望能从自己出发,让老外看到高素质的中国人其实更多。

圣埃米利永距离波尔多很近,车程仅45分钟。

参观酒庄,并非想参观就能参观,不仅只有部分酒庄允许参观,而且都必须预约。但出发前做功略时,我在网上找不到任何这方面的信息,估计圣埃米利永对于国人来说,还是一个太小众的地方,只能到了圣埃米利永后,再去游客中心询问。

我们的导航直接设到圣埃米利永的游客中心。从主路一进入小镇,立刻感觉到道路的狭窄,蟋蟀头说,“这里停车估计有点困难。”

谁知,话音刚落,我们前方几米远,一辆车正准备离开。我俩大喜,蟋蟀头赶紧踩下油门,方向盘一转,准备去抢那个车位。“砰~~”似乎有东西撞到了我们的右车门。赶紧下车察看,居然是个大石墩。这种路上怎么会有石墩啊?

蟋蟀头责怪自己,刚才对于车位,太急了,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个低小的石墩。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一条7cm左右的刮擦痕迹,已经赫然印在车门上。

我俩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肯定要赔偿了,但也没去多想,到底要赔多少?这便是我第一篇文中提到的那个刮擦,维修费用.36欧元,我俩最终赔了欧。

车位是有了,代价便是那个车门上的刮擦。唉~~~停好车,先去游客中心。咨询台前居然排着长队。排队的速度很慢,等轮到我时,蟋蟀头已经拿着两个刚买的冰箱贴走过来。

咨询台的小姐姐长得很漂亮,英语说得比我溜。所以,如果你要问不会说法语,在法国旅行有问题吗?完全没问题,因为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旅行国度,法国的服务业人员基本都可以说英语。

听了我咨询的问题,小姐姐立即用笔在地图上勾画出两个可以参观的酒庄,一个是免费的地下酒窖,一个是到ChateauVillemaurine酒庄的reception预约。

她还耐心地在地图上帮我们勾画出路线,告诉我们,可以先去参观那个免费的酒窖,再去酒庄预约参观。

带着那份地图,我们在圣埃米利永的闲逛开始了。刚出游客中心,我们就转进了旁边一个教堂。

教堂里没什么人,随着人流,我们进了教堂的侧殿,却没想到,侧殿的回廊像集市一般,铺着白色桌布的长桌上,摆满各种手工艺品,甚至有匠人在现场制作。

这就是传说中的周末集市吗?我俩眼睛霎那亮了,尤其是蟋蟀头。

我喜欢这种环境,古朴的建筑,墙上的艺术画,玲琅满目的工艺品,古今混搭,交相辉映。

蟋蟀头则对这些手工艺品更感兴趣,一张桌子接一张桌子地认真看过去。

回廊中间的草地上也搭着白色帐蓬,展示着一些人物艺术雕塑。

不得不说,这种集市情调十足。被车门刮擦惊吓后,圣埃米利永又马上给了我们一个小惊喜。

离开教堂,沿蜿蜒的石板路向城中心走去,一路下坡。这才发现,圣埃米利永根本就是个山城,而游客中心差不多就在山顶位置。

古老的城门,狭窄的街道,崎岖不平的路面,土黄色的石头建筑,鳞次栉比的wineshop,圣埃米利永跟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

我说的电影,便是年徐静蕾和李亚鹏的那部《将爱情进行到底》,里面的第三个小故事,他俩在餐厅逃单后在古城奔跑的一连串镜头,便取景于此。

别说圣埃米利永8年没变,确切说,它多年都没怎么变过。

圣埃米利永种植葡萄的历史,从公元2世纪就开始了,那时的主人还是罗马人。

公元-年,古罗马诗人奥索尼乌斯(DecimusMagnusAusonius),曾是罗马皇帝格拉提安的老师,深受皇帝敬重,格拉提安即位后,便委任他管理高卢。诗人往往爱酒,Ausonius也不例外,而且他还喜欢圣埃米利永宁静的乡村生活。于是,退休后,他干脆住在这里,开拓了一片葡萄园,自己种植葡萄,自己酿葡萄酒,同时也把酒写进了他的诗歌里。他的故居,便是现在波尔多八大名庄之一的欧颂酒庄(Ausone)的前身,年酒庄选择以他的名字命名。虽然仅仅拥有七公顷葡萄园,欧颂酒庄却出产了最顶级的葡萄酒,享有“诗人之酒”的美誉。公元年,一个叫埃米利永Emilion的本笃会修士来到这里,住在简陋的山洞中,并开始在村中的石灰岩上开凿教堂。一传十,十传百,埃米利永愚公移山的精神广受传颂,他很快有了门徒,并在门徒的帮助下,一边传播福音,一边开凿教堂。公元年,埃米利永去世后,门徒们前仆后继,继续开凿,并建立起教堂、酒窖、地下墓穴等一系列设施,朝圣者们也蜂拥而至。村落从此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圣埃米利永。

圣埃米利永日趋繁荣,到了19世纪,它的黄金时代来了。随着波尔多葡萄酒在欧洲广受青睐,圣埃米利永的酒庄生意也愈加兴隆,来访的游客越来越多。

为葡萄酒而生的圣埃米利永,葡萄酒又反过来保护了它。

二战中,圣埃米利永被德国纳粹占领过几年,但因为德军司令HermanGoring爱好葡萄酒,是波尔多酒的粉丝,所以虽是战乱,圣埃米利永却毫发无损。

今天,圣埃米利永的所有遗迹都得以保留。

古朴的石灰石小巷,凝固了时光,延续至今。

可惜,今天周日,大概2/3的店都关着门。

开着门的wineshop,我们进去转了一圈。琳琅满目的葡萄酒,看花了眼,也看不出所以然。只知道葡萄酒的价格,从几欧到几百欧、几千欧都有。

还是这种教堂里的集市,更适合我们。

从门外看,是教堂;走进去,才知道原来是集市。但卖的并非水果蔬菜之类的食物,而是钢笔,项链耳环、眼镜、包等饰品。

免费参观的莫努酒庄ClosdesMenuts的地下酒窖到了。

进入酒庄后,顺着楼梯走到地下洞穴,一排排橡木桶呈现在我们眼前。

洞穴的石壁上,雕刻着人们酿酒的场景。

微弱的灯光下,生动的石壁画,映衬着橡木酒桶,走在其中,如同参观博物馆一般。

葡萄酒最理想的存储环境便是地下酒窖。

因为葡萄酒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尤其是温度、湿度以及光照。

它需要凉爽的恒温环境,最佳温度是10-16℃;需要合适的湿度,最好在70%左右;还需要避免光照,因为紫外线非常容易影响葡萄酒的品质。

圣埃米利永的地下洞穴,可以说得天独厚,恰好是葡萄酒的最佳储存环境。

酒窖里除了成排的橡木酒桶,还有成堆的瓶装葡萄酒,上面标示着生产年份。

葡萄酒并非存储时间越长越好,它的价值会在达到巅峰状态之后,逐年下降。

优质的波尔多葡萄酒一般会在15年后达到巅峰状态。

我们面前的这堆葡萄酒,生产年份是年,如果按15年来算,年将是它的巅峰状态,得赶紧喝起来。

回到地面,酒庄的金发美女便迎了过来,向我们介绍目前正在销售的葡萄酒。

其实,这才是酒窖免费对外开放的目的:为了更好的销售。

既然到了波尔多最好的葡萄酒产区,而且还免费参观了酒窖,不买点葡萄酒,似乎说不过去。于是,我们便在她的推荐下,买了几瓶葡萄酒。

考虑到拎着葡萄酒去参观另一个酒庄,似乎不妥,我们便把酒暂放在莫努酒庄,

准备去ChateauVillemaurine酒庄后,再来取酒。

走到ChateauVillemaurine酒庄后,却没想到,大门紧闭,门上挂着的牌子写着:现在午休时间,预约参观要下午2点。

唉,法国人呀~~

现在13:30,还有半小时,工作人员才会上线,那我们就在周边先逛一逛吧。

ChateauVillemaurine在圣埃米利永的边缘地带,周围全是一片片的葡萄园。

不管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地下教堂égliseMonolithe那高高耸立的钟楼。

这个地下教堂便是修道士埃米利永在石灰岩上开凿出的教堂。在他去世后,他的门徒们继续努力,耗费近年的时光,竟然挖凿出一间欧洲最大的地下教堂,高20米,宽38米。因为教堂并非由一砖一瓦修建,而是从山岩上直接开凿而成,所以这个地下教堂又被称之为“独石教堂”。14世纪时,又在地下教堂上兴建了一座53米高的钟楼,成为小镇圣埃米利永的绝对制高点,可以在钟楼上把小镇的风景一览无余。

不过,如今你可以放弃登上钟楼远眺的想法了。

因为钟楼给中空的地下教堂带来极大的负荷,为防止教堂垮塌,专家们在地下教堂的四个巨大石柱上,又加上了钢铁支架。

别说钟楼,现在连地下教堂也不随便开放。

不可否认,钟楼给圣埃米利永带来一道绝美的景致,却不曾想,会使地下教堂陷入随时倒塌的命运。

残缺的城墙,述说着曾经的沧桑。

和钟楼并立在一起俯瞰小镇的方方正正的罗马式建筑,是建于13世纪的国王堡。

在电影《将爱情进行到底》里面,国王堡也有出镜。但我们视角不同,电影里这个镜头据说取景于镇中心教堂边上一处可以鸟瞰周边田园风光的餐馆。

换个角度,可以看到圣埃米利永的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

土色的建筑,色调虽略显单一,但墙角墙头点缀的一丛丛绿,立即勾勒出一幅幅立体的画面,清新又动人。

半个小时过去了,我们准时回到ChateauVillemaurine酒庄,工作人员已经把门打开。

今天能预约的参观时间只有下午4点或者5点,参观时间1小时,费用15欧/人。我们选了下午4点。

距离参观时间还有2小时,我们决定找个吧吃下午茶,当然,重点是品尝这里的葡萄酒。

我们往回走,打算下午茶后,把车开到ChateauVillemaurine附近。待参观完毕,就直接开车离开圣埃米利永。

在山顶凭眼缘选了一家葡萄酒吧,里面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按照惯例,让waiter推荐酒,因为即使把酒单翻译成英文,甚至中文,我也看不懂。

在法国,酒单永远比菜单厚。有时甚至连菜单也没有,当日菜单直接用粉笔写在黑板上,而酒单则是密密麻麻一大本。

红酒12欧/杯,白酒6欧/杯,法国顶级葡萄酒产区的价格,并不比想像中昂贵吧?!

梅多克的葡萄酒主要由赤霞珠酿制,而圣埃米利永的葡萄酒则由梅洛和品丽珠混调而成。

梅洛葡萄成熟快,甜度高,酿成的葡萄酒,酒精度较高,酸度较底,口感圆润,香醇柔和。

品丽珠葡萄,单宁少,有覆盆子、紫罗兰的迷人香气。

两种葡萄混合后,便可调出迷人多变的香气,而且是陈年能力极强的顶尖葡萄酒。

我很努力的现学现用,细细品尝,但说实话,依然不能品出这么丰富细腻的口感变化。要不怎么说,喝红酒也是门学问呢?

不过,葡萄酒的口感对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我俩就坐在波尔多的顶级葡萄酒产区圣艾米利永,喝葡萄酒。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才是最重要的。

喝完酒,回到停车场,把购买的葡萄酒放进车的后备箱,然后直接开车到ChateauVillemaurine附近,这才发现,停车是个问题。很多地方都不允许停车。

很羡慕那辆车可以明目张胆地停在草地上,估计那片地都是他家的吧?

最后,我们干脆把车停到了葡萄园旁边的土路上。反正已经有其他车辆停在此,我们只是效仿而已,应该没有问题。

原本把参观酒庄当作来圣埃米利永最重要也最必要的一件事,结果却发现,这个酒庄参观,实际上有点鸡肋。不去可惜,去了后才知无趣。

4点参观酒庄的大概有20多个人,我们就自动组成了一个tour,由一个工作人员给我们解说。

漫长的解说,从葡萄园开始。我们一大群人,就站在葡萄园前面,听工作人员巴拉巴拉讲了足足20分钟,大致是酒庄的历史和这里的葡萄;

然后进入地下酿酒大厅讲15分钟,葡萄经挑选、除梗破皮后,便用这些可控温的不锈钢罐进行发酵;

最后进入更地下的黑漆漆的酒窖,这里存放有成排的橡木桶,发酵之后的新酒,会被注入橡木桶里继续发酵陈酿;

最后回到地面,以每人一杯酒作为结束。

讲解是十级英语听力难度,或者是方言英语,或许是带葡萄味的塑料英语。反正我只听了个大概,大部分没听懂。如果你的英语跟我一样,也就是普通口语水平,建议也不用来参加这种团了。

我有点沮丧,关于酿酒的这些词汇大多是我们平时用不上的词,即使写出来,我也不一定认识,就更别说听懂了。

“没事,反正听懂了也就那么回事。”蟋蟀头安慰我。

最后一个项目是免费品酒和卖酒环节,因为喝酒的人太多,而且接下来我们要自驾,所以最后的那杯免费酒也没喝。

坐进车里,蟋蟀头问我要下一站的地名,我帮他把地名输进导航,“Sarlat-La-Caneda”。

导航显示,公里,2小时车程。

我突然想起,赵薇的酒庄也在圣埃米利永,而且不止一家,便问蟋蟀头,“想开车过去看一眼吗?”

“没兴趣。”好吧,说实话,我也兴趣不大。赵薇的酒庄,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年,赵薇花万欧元购入圣埃米利永中心地带的梦陇酒庄ChateauMonlot,两年后,收购了同样位于圣埃米利永的帕塔拉贝酒庄ChateauPatarabet;年,赵薇买了她的第3个酒庄:赛雅克酒庄ChateauxSenailhac,这个酒庄不在圣埃米利永,而是在波尔多附近;年,她买下了位于波尔多和弗龙萨克之间的罗氏酒庄LaCroixdeRoche,这是她的第4家法国酒庄。

所以,赵薇的4家法国酒庄,在圣埃米利永有两个。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而我们现在,就跟圣埃米利永说再见了!一路上,大片的葡萄园,连绵不绝。

之后,田园风光从葡萄园切换到了郁郁葱葱的橡树林,最后是金色的麦田,在夕阳的加持下,闪烁着油画般的色彩。

法国的乡村风光,果然赏心悦目啊!

太阳一旦落山,天便黑得很快。而且我们最后一段路,是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一路上坡,坡还很陡。

蟋蟀头很疑惑地问我,“难道我们住在山上?”

我也是一脸懵,但既然导航可以搜到旅馆的名字,那肯定没错。

天已朦朦黑,又下起了细细的雨,我们甚至还开错了一小段路。

一个三叉路口,手机信号不好,导航上看不出究竟往哪边走,蟋蟀头便选了一条道开过去,结果路越来越窄,坡越来越陡,他敏感地察觉到,肯定不是这条路。想掉头,却因为路太窄,根本无法掉头,只能直接倒车,从高处往低处倒车!

倒退回原来的路口,往另一条路开过去,断了的手机信号忽然又回来了,这下对了,我们回到了对的路上。

一段提心吊胆的上坡路后,我们终于抵达了今晚的旅馆。可是小旅馆里一个人也没有。

轻轻推门而入,房间布置得很有味道,不像旅馆,却像我们不小心闯入了某位当地人的家。

没办法,我只能直接打旅馆的电话。不一会,一位大妈过来了,非常热情地招呼我们。

原来,她就住在旁边,可以说,这栋大房子,既是旅馆,也是她的家。

她带我们去房间。我们的房间并不在这栋房子里,而在花园的另一角,一排平房中的一间。

进了房间,我扑哧一笑,从没见过这么迷你的房间。

卧室被一张床塞得满满的,小客厅里有两张沙发椅和一个小茶几,想打开一个行李箱,平铺在地上,还得把两张沙发椅挪一挪,腾点地儿。

局促的空间,墙上裸露的石头,要不是家俱还算现代,真的感觉自己瞬间穿越回了中世纪。

在Tripadvisor上找了餐厅,准备去吃饭。开车下山,到了山脚的萨尔拉小镇。

餐厅服务员不会说英语,菜单全是法文,而且还是花体的法文,连翻译软件识别起来都相当吃力,我花了很长时间,连猜带蒙地点了单。

上菜后,结果居然还不错!

法国菜,让你失望的几率真的很小,更何况,这还是美食天堂萨尔拉。

为何萨尔拉会被法国人称为“美食天堂”?

下篇告诉你。

有耐心看到最后的同学,送一个彩蛋给你!

酒庄ChateauVillemaurine的预约网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jp/8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