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网民的愤怒Facebook竟成法国
怎样花较少的钱治好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222/4580694.html 来源:BuzzFeedNews等 作者:RyanBroderick等 编译:Lena(实习生) 编辑:罗布君 图源:视觉中国网络 按:10月中旬,法国总统马克龙为履行《巴黎气候协议》,减少空气污染,宣布自年起提高燃油税,每升柴油涨价6.5欧分(约合人民币0.5元),每升汽油涨价2.9欧分。然而,这个看似合理的决议却引发了巴黎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动乱。 11月17日,法国民众展开“黄背心”抗议活动,活动首日有逾28万法国民众参与了抗议示威。此后,每到周末,身穿黄背心的抗议者们就涌向巴黎的各种公共场所。 法国“黄背心”全国集会在巴黎举行,示威者“占领”香榭丽舍大道 截至上周末,法国已经连续第三周发生骚乱。仅12月2日一天,就有多人被捕,3.7万名执法人员被部署在全国各地恢复秩序。 这场席卷整个法国的动乱,真的只是因为5毛钱的增税吗?其实不然。示威者对政府的怨气和怒气早已积蓄,这次的增税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追根溯源,“黄背心”们从最初在线上吐槽一些政策,扩大到反对马克龙政府、反对偏袒富人、改善民生等诉求的线下抗议活动,整个的前期酝酿过程都是在社交平台上进行的,而Facebook似乎也变相地成为了这起事件的“幕后推手”。 谁是“黄背心” 事实上,“黄背心运动”完全是一个草根活动,从始至终与任何政党、工会或组织都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或许正因为无人领导,这次的事件才变得异常棘手,甚至可能是总统马克龙上任以来的最大危机。 “黄背心”起源于法国的一项交通法规,当汽车抛锚或出现事故时,驾驶员必须穿这种荧光黄色的安全背心呆在车里。而为了表达对反汽车措施的不满,黄背心则成为了人们集合的标志。 法国司机人人必备的“黄背心” 图源:Amazon.fr 这些身穿黄背心的抗议者们,大多来自法国的小城镇、郊区或者农村。他们需要汽车去上班、送孩子上学、购物和生活。许多人曾因前政府对保护环境的鼓励而购买了柴油汽车,然而他们现在却不得不支付更多的柴油费。同时,他们也受够了大城市里的人们对汽车弊端的种种说教,因为公共交通发展不平衡,需要走的距离又太远,他们除了开车别无选择。 法国城乡发展的鸿沟,在地理学家克里斯托夫·古鲁伊(ChristopheGuilluy)年的著作《边缘的法国》(LaFrancepériphérique)中就已经被揭示了。可以说,这是一次由于财富与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民生危机。从社交媒体上的声音来看,对政府不满的人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地工作了,却总是难以维持生计。 法国右翼政客玛丽娜·勒庞(MarineLePen)说,“黄背心”们是一群“比富不足,比穷有余”的群体。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富人经常逃税,穷人能得到政府的救济,而自己却只能被夹在中间,艰难地负担一切? 这种中产阶级的困境,许多法国人都感同身受。最近的一次民调显示,74%的法国人都支持“黄背心”运动。对法国政府来说,这次的危机规模之大、矛盾之深,已不容丝毫忽视。 Facebook成为“愤怒小组”的滋生地 今年1月,Facebook上开始出现一些“愤怒小组”(GroupesColère)。最初的一个小组主页名字叫做“你受够了吗?就是现在!”,是由一位住在多尔多涅(法国西南部行政区)的葡萄牙瓦匠莱安德罗·安东尼奥·诺盖拉(LeandroAntonioNogueira)创建的。 此团体呼吁成员通过封路的方式,和平抗议当地政府。此外,诺盖拉还帮助在法国其他地区建立了“愤怒小组”。这无疑给了小镇中下层人民和工人阶级一个吐嘈当地问题的机会。 这些“愤怒小组”的流行并非是巧合。就在诺盖拉创立小组那个月,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宣布对Facebook的新闻推送进行两项算法修改,将“优先推送值得信赖、信息量大、本地化的新闻”。 Facebook上一个名叫“愤怒的法国”的小组主页。图源:actu.fr 在Facebook调整了算法后,法国当地的“愤怒小组”以惊人的速度呈几何式增长。去年冬天,这些团体组织了不少有影响力的抗议活动。比如,法国的各省都有代码,当Facebook用户想要向社区分享一些东西时,他们通常会写“ptg”(即法语“分享”的缩写),后面加上他们所在地区的代码。甚至还有不少以“Anger24”或“Anger87”为名的示威活动出现。他们封锁道路,抗议劳动法改革、抗议政府降低繁忙路段的限速、提议疫苗接种计划,等等。 一封请愿书引发的巨大浪潮 本来到了今年春天的时候,“愤怒小组”的各种抗议活动或多或少已经平息下来。但就在5月29日,一名来自巴黎郊区的32岁女子普里西利亚·卢多斯基(PriscilliaLudosky)在谷歌上搜索油价时被燃油税之高震惊到了,随后她便在Change.org网站上发起了一项名为“为了汽油价格下降!”(PouruneBaissedesPrixduCarburantàlaPompe!)的请愿活动。 最初,她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反响,只有几百个人参与。直到10月份,她被告知如果请愿书得到个签名,就能登上电台的节目。最终,她达成了目标并参加了电台采访,这个节目被当地拥有5万订阅者的报纸写进了文章里。 就在她参加节目的这天,第二封名为“限制燃料价格为1欧元每升”(Pourunprixducarburantplafonnéà1lelitre)的请愿书登上了法国众包新闻网站MesOpinions,并立即获得16万的参与度。 10月15日,一个名为“阻止燃料堪比金价”的Facebook小组成立,并分享了MesOpinions的请愿书。据社交媒体智能工具CrowdTangle数据显示,去年10月以来,这个主页的名字已经改成了“愤怒的法国”,总共有万次互动。 10月22日,《巴黎人报》(LeParisien)对卢多斯基5月份那篇没多大影响力的请愿书做了报道。在《巴黎人报》发表文章后,卢多斯基的请愿书从1万个签名直线增加至22.5万个,这篇报道本身也迅速走红。 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我们见证了一朵水花掀起的浪潮:一个只有个签名的请愿书登上了当地的电台。电台的节目由当地一家新闻网站报道。这篇报道被分享到一个当地的Facebook页面。由于Facebook算法的改变,这篇Facebook推送在小城镇内家喻户晓。后来,请愿书在当地的Facebook群组中迅速传播,一家知名日报又为此发了报道,这篇报道和最初的请愿书在网上被进一步疯传,其他法国媒体争相跟进…… 经历了这种病毒式传播,如今卢多斯基的请愿书已经有多万人签名。 Change.org网站上,卢多斯基所发起的请愿书已有超过万人签名 无人领导的抗议 事实上,Facebook上的“愤怒小组”一直是谣言和假新闻传播的温床。在名叫“黄背心”的小组中,一封伪造的“来自爱丽舍宫的信”被疯传,内容是总统马克龙要对抗议者实行“武力镇压”。不仅信的内容是假的,还通篇都是错别字。 除了愤怒以外,这场运动既没有实际的领导者,也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抗议活动的走向完全取决于哪个视频在网上最火。而来自法国南部纳博讷的一名36岁男子吉兰库塔尔(GhislainCoutard)于10月24日在Facebook上发布了一段视频,鼓励人们用行动表达对税收政策的反对。“只要我们能像和年世界杯一样团结起来,为了石油,为了税收,为了一切,就能战无不胜。我们的车上都有黄色背心,请把它放在仪表盘前一星期,直到17号。只需展示一个简单的颜色符号,表达你的支持。” 吉兰库塔尔(GhislainCoutard)的Facebook视频截图。图源:Facebook 他的视频迅速走红,点击量直达万次,超过20万次分享。这段视频也被视为黄背心运动的“起源”。 众多Facebook用户对视频做出响应,将黄背心置于仪表盘前 这场病毒式自由发展的运动,在11月17日达到了高潮。近30万名“黄背心”在全法范围内聚集。各种暴力事件愈演愈烈,甚至法国的许多古迹和艺术品都被破坏,或被涂鸦上抗议的标语。 然而,暴力抗议不仅获得了大多数法国人的支持,还让总统马克龙无路可退。总理爱德华·菲利普(EdouardPhilippe)上周二宣布,为应对这一局面,燃油税上调将暂停六个月。12月10日,总统马克龙宣布法国进入“紧急状态“,并承诺明年提高最低工资。 02:01马克龙发表电视讲话:最低月薪提升欧元,法国进入紧急状态。来源:我们视频 从短期的成果来说,这场抗议活动成效还不错。但抗议背后的社会内在矛盾依然存在,抗议运动的后续发展扑朔迷离。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不是Facebook上的风波第一次蔓延到现实生活,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如巴黎政治大学教授兼社交媒体专家法布里斯·埃彼尔波安(FabriceEpelboin)所说:“目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认为‘黄背心运动’会在Facebook上销声匿迹。Facebook是普通民众表达自己声音最便利的工具,这爆发力与当年的阿拉伯之春如出一辙。“ 你能为我摘一颗星星吗? 近期好文荐读: “捏脸”社交应用为何一夜爆红 用户年增长30%《华盛顿邮报》竟靠的这个职位 考研族冲刺:楼道中的备考时光 周末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wh/10880.html
- 上一篇文章: 真的凡尔赛来了,东风雪铁龙C5X下半
- 下一篇文章: 美国建国244年,这位黑人上将创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