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两国对前殖民地致歉,欧美殖民地反思之
原创:犀利呱/文 一周之内,两个传统欧洲列强向前殖民地致歉,这绝对是世界历史中的第一次! 看起来,欧洲总是有着远比美国更为深厚的人文和思辨精神。随着美国黑人佛洛依德被白人警察跪杀致死后,美国是轰轰烈烈开始街头政治,而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却被这股浪潮裹挟着开始了一场有可能深刻改写世界历史的“反思之旅”。 6月30日,法新社报道,非洲大陆的刚果(金)独立60周年时,远在欧洲的比利时国王菲利普致信其总统齐塞克迪,首度为比利时在刚果(金)的殖民历史致歉。 另据比利时媒体报道,比利时首相维尔梅斯也于当天做出类似的表态。 耐人寻味的是,不到一周,同处非洲大陆的阿尔及利亚总统阿卜杜勒-马吉德·特本表示,他在等待法国为曾经的殖民行为道歉,他希望法国总统马克龙能在最近和解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而实际上法国前几天刚刚归还了24名殖民地时期阿尔及利亚抵抗战士头骨表达善意。 在欧洲历史上乃至全球历史上,这一系列的事实都充满了一种魔幻的不真实感——曾经的殖民地、如今最不发达的第三世界穷国、弱国,不仅被世界最发达国家主动、公开致歉,甚至于居高临下主动敦促这些列强给自己道歉。 更具深远影响的是,基于欧美国家共同的信仰、历史观、价值观和高度一体化的现实,如今发生在比利时和法国的这一切,在“黑人的命也是命”全球反种族主义运动强大推动下,在基于现实利益的驱动下,必定会深刻影响有着同类殖民历史的欧美国家。 值得期待的是,这充满了戏剧冲突的一幕,注定会被写入世界史,成为未来长久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昨天发生的事件,是今天的历史;而这些今天发生的事件,就是明天的历史。 一个非洲古老王国与欧洲列强的正面遭遇比利时国王对刚果(金)殖民历史的郑重道歉,表面上显示了一个老牌的欧洲列强,对自身殖民历史的反省,更深的层次上也是对现实局面的一种无奈妥协与押注。 这是一段延续了数百年的恩怨情仇。 说起来,如今赤贫的刚果(金)按照历史脉络,也算是不折不扣的“文明古国”。 早在公元1世纪,非洲最大的民族班图族人就来到了如今的刚果(金)定居。年后,班图人建立了第一个王国库巴王国。后更是由此演化出了更加辉煌的刚果王国。 但从公元15世纪开始,这块人类发源地田园牧歌式的宁静美好生活,就被来自欧洲的殖民者打破。 到了年,曾经的伟大王国,变成了比利时国王的“私人采地”,意思就是彼时的刚果(金)还连比利时的殖民地都谈不上,只是属于国王私人的属地。 让历史慨叹的是,这样一个吞并古老王国的行为,还是堂而皇之通过欧洲列强召开的讨论非洲事务的“柏林会议”确定下来的。 更讽刺的是,这场囊括了欧洲各国和美国15个国家参与的“非洲事务”会议,没有一个非洲国家参会。 甚至于这场“国际会议”最终的“重大成果”,就是欧美列强确立了一个名为“有效占领”的原则。即与会各国今后凡占据非洲沿海土地,必须分别通知其他国家,这样占领方才“合法”。 刚果(金)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正式成为了比利时国王的“私人采地”。 当然,犀利呱顺带说一句,刚果(金)的遭遇只是彼时整个非洲大陆的一个小小缩影罢了。这次柏林会议后,非洲90.4%的土地被欧美列强瓜分完毕。 殖民地独立后变成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近一百年后的年6月30日,刚果(金)宣告独立,卡萨武布当选总统。但那么多年的殖民地独立显然不符合西方列强的利益,尤其是独立后的刚果(金)居然敢于奉行反帝反殖和不结盟政策。 于是,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直接强力支持下,刚刚独立的刚果(金)出了一个“民主斗士”——国民军总司令蒙博托。 蒙博托“不负美望”,通过两次政变终于成功当上刚果(金)总统。他当上总统的第一件事,就是逮捕了四位前部长,并在5万名观众面前,以西方文明式的绞刑绞死了他们。 这位美国扶植起来的“民主斗士”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嗜好:吃人。诸位呱友不要误会,这不是形容词“吃人”,而是实实在在地真吃人。 和众多美国扶持起来的“民主斗士”差不多的下场,蒙博托被推翻后接受审判,有人出庭作证指出蒙博托曾经让人将人肉切成薄片来煎着吃,甚至他还会用作自己的宵夜。 再然后的故事就老套得多了,刚果(金)就在各种外国势力的干预下,没完没了地打来打去,直至打成了一个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被独立梦想支撑的又一个非洲殖民地和比利时对刚果(金)的殖民统治差不多,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有着几乎同样的历史。 稍有区别的是,阿尔及利亚的历史甚至更比刚果(金)古老,最晚从公元前一万年起,同样历史悠久的柏柏人便居住在阿尔及利亚。 忽略掉漫长的自身发展史故事后,阿尔及利亚于年,迎来了经历过大革命后的法国殖民者,至于原来的阿尔及利亚总督则被“文明”地流放了。 这中间,阿尔及利亚原住民对法国殖民者,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一系列可歌可泣的反侵略反殖民斗争。 但因实力悬殊,阿尔及利亚最终付出了血的代价,也依旧无法挽回地被法国彻底占领。 更富传奇也更悲怆的故事,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降临到了阿尔及利亚身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爱好和平”的法国让德军顺利进入了巴黎。但身为殖民地的阿尔及利亚却坚定支持同盟国,全力支援了戴高乐流亡政府的武装战斗。 为了获得阿尔及利亚的支持,法国向阿尔及利亚人承诺,只要帮助法国赢得战争胜利,就允许其独立。美、英也都做了类似的许诺。 得到承诺的阿尔及利亚人不遗余力支持对轴心国的战争,自己付出了惨重代价。 过河便拆桥的欧洲宗主国不过,当盟国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自由法国以及英美都似乎忘记了曾经承诺的阿尔及利亚独立。 更糟糕的是,因法国亟需战后重建,对阿尔及利亚的压榨更上了一个水平。感觉被“文明世界”欺骗了的阿尔及利亚人,开始了反抗斗争。 毫无悬念,法国军队立即枪口调转,对准了阿尔及利亚。 虽然遭到法国镇压,但阿尔及利亚人从没有屈服过,于年11月1日,在阿尔及利亚全国30多个地区同时发动起义,法国全面增兵进行镇压。 在经历了8年反法抗争后,年7月3日,阿尔及利亚正式宣告独立。 独立后的阿尔及利亚也同样和刚果(金)一样,经历了一次政变。所不同的是,这是一次不流血的政变,并且因为没有西方列强的直接介入,这场政变相反促进了阿尔及利亚20多年的高度稳定与繁荣。 当然,西方列强是不可能让一个原殖民地一直繁荣稳定下去的。此后的阿尔及利亚又陷入了多次战乱。 “道歉”换钻石与黄金:一本万利的列强谋略这样的两个非洲殖民地,在脱离殖民统治独立后半个多世纪,居然一个迎来了曾经的殖民统治国公开致歉,一个更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主动要求曾经的殖民统治国深刻道歉。 历史究竟在这里遭遇了怎样的九曲回肠? 原来,所谓的致歉,都不过是出于政治和利益的需要。 比利时因为地理原因,被称之为“欧洲的十字路口”。实际上在文化传承上,比利时也具有多民族、多文化并存交融的现实。走在布鲁塞尔的街头,黑色面孔比例之高,可能也是位于欧洲前列的。 因为曾经漫长的殖民史,比利时对刚果(金)的影响力至今都是首屈一指的。 例如,截至目前比利时都是刚果(金)最重要的援助国和贸易伙伴,并且比利时曾多次宣布免除刚果(金)的巨额债务。 与此对应的是,比利时也会对刚果(金)国内发生的任何大事小情,进行“指导”。但这种“指导”的背后实质,自然是干涉曾经的殖民地的国家内政。 年1月,比利时政府发表声明,谴责刚果(金)安全部门暴力执法。刚果(金)政府的回应是:宣布关闭由比驻刚使馆管理的“申根之家”签证代办机构和比开发署驻刚办公室,并中止同比军事合作。此后刚果(金)政府要求比利时关闭驻刚果(金)卢本巴希总领馆。 无利不起早,要是刚果(金)真的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国,就算彻底断绝往来,那也是比利时之福。 然而,偏偏刚果(金)虽然长期在世界各国经济排行榜中垫底,无奈这个国家盛产包括钻石、黄金、钴在内的各种稀有矿石。 就是冲着这些矿石,比利时也不可能放弃对刚果(金)。 于是,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就历史性地致信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首度为比利时在刚果(金)的殖民历史致歉。 并且,在“黑人的命也是命”全球反种族主义运动下,比利时的这一举动,还得到了世界绝大多数人的赞誉。 反抗者头骨换石油与天然气:试图翻开殖民史的血腥一页事实上,法国对阿尔及利亚,是与比利时一样的矛盾心情。 法国因为是历史上的殖民大国,数百年来的人口沉淀,使得法国黑人几乎是欧洲各国占比最高的国家。 至于阿尔及利亚,法国则是该国最大的债权国和最主要的贸易伙伴,阿尔及利亚则是法国在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 至于两国关系,法国也和比利时几乎一模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对阿尔及利亚进行“指导”。一不留神,就让阿尔及利亚国内爆发了一场历时11年的内战,并且至今国内都动荡不安、暗流涌动。 一个桀骜不驯又不懂“西方民主”的非洲国家,法国还不好抛弃它。原因很简单,这个埃尔及利亚虽然没有刚果(金)的钻石与黄金,但却有一样更有价值的东西:石油与天然气。 多年来,阿尔及利亚每年出口额的97%以上,都是来自石油和天然气。 能源一直紧张的法国,面对如此丰富的能源国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努力”。 年,阿尔及利亚因为总统选举问题又产生了国内政局动荡,民众再次走上街头。至于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想必已经不用多做解释。 随着这次“黑人的命也是命”全球反种族主义运动下,法国抓住了这一波利好行情,于7月3日,给阿尔及利亚送去了一个堪称惊悚与悲情的“礼物”——归还24名阿尔及利亚抵抗战士头骨。 这24人,是在法国殖民统治阿尔及利亚期间,惨遭殖民当局斩首后的遗骨,但随后岁月里,这些头骨居然长期保存于巴黎博物馆。 早在年12月,马克龙曾经表态称,“殖民主义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并呼吁翻开过去的一页。 甚至在马克龙总统竞选期间,他还曾因将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行为称为“反人类罪”,引起轩然大波。 如今在特殊的背景下,法国所做的这一切,又似乎很具有“政治正确”的意义。 也正是在“黑人的命也是命”全球反种族主义运动下,阿尔及利亚才能第一次壮着胆子公开喊话法国,希望看到法国作出比利时类似的举动,为曾经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活动道歉。 世界殖民史的多米诺骨牌或许已被推倒第一块然而,比利时和法国这两个欧洲列强出于现实利益考量的举动,却很可能无意间推动了第一块历史多米诺骨牌。 诸位呱友须知,当年盛极一时的老牌殖民大国,无论是比利时还是法国,都只能算是其中普通一员。 丹麦、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美国等等几乎所有主要西方国家,都曾经在世界殖民史上写下腥风血雨的一页。 单单是始于年那一场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就有德意志帝国、以及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意大利王国、西班牙帝国、葡萄牙帝国、奥斯曼帝国、荷兰殖民帝国、比利时王国、瑞典王国、丹麦王国和挪威王国等15个欧美殖民国家。 更别提数百年间,欧美列强单独占领的各种殖民地,以及列强之间对殖民地的争夺了。 基于欧美国家共同的信仰、历史观、价值观和高度一体化的现实,如今发生在比利时和法国的这一切,在“黑人的命也是命”全球反种族主义运动强大推动下,在基于现实利益的驱动下,必定会深刻影响有着同类殖民历史的欧美国家。 在被胜利者写就的历史上,这或许是造物主有意无意打开的一个小小缺口。当历史的洪流找到这个缺口并不断反复冲击时,或许有一天有关西方世界殖民史的真相,会真真正正大白于天下。 这些真相,有关于真正的世界史,也有关于人类演化、进步更好地总结。 前文回顾◆本周,车臣和北非人在法国境内开火,欧洲正为当年分裂俄罗斯还债 ◆美国数月内伊拉克撤军,退出伊拉克的美国最终只能走向区域性大国 ◆伊朗处决出卖苏莱曼尼内鬼,美国驻伊使馆区遇袭,中东大戏再启幕 若有志同道合者,皆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wh/5170.html
- 上一篇文章: C罗大战贝尔欧洲杯半决赛够味哪支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