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伦理,伟大的法兰西精神,再看蓝白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长时间 http://m.39.net/baidianfeng/a_10841965.html 街头一隅,一个老者弓着身子、颤抖着手,使出浑身气力,缓缓地将一个空罐子塞进回收箱里。 这个情节出自电影《蓝白红三部曲》。 重看波兰大师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白红三部曲》,情节早已忘了大半,但那一再出现的玄秘片刻,却始终铭记在心。这一乍看毫无意义的凝视插曲,交织着观者庞杂的感官思绪:或是对尚未失去敏锐洞察的庆幸,或是对小人物境遇的同情,或是因置身事外的焦心。 但也正是它,串起了三部曲之间冥冥交会的机缘。 在那惊鸿一瞥的刹那,一个决定、一个善举,都将牵动起错综缠绕的命运齿轮。 带着些许打趣口吻,基耶斯洛夫斯基曾在访谈集中,轻描淡写提及这段同样意义不明的桥段,也让人不住反复推想,从影格绚丽到现实荒凉,那个不起眼的空罐子于他,又承载着什么样的意义? 《蓝白红三部曲》的传奇性,几乎从展映伊始就注定。 这个野心勃勃的系列作由法国、波兰、瑞士三国合制,年9月《蓝白红三部曲之蓝》(后简称《蓝色》)在意大利威尼斯影展首映,隔年2月《蓝白红三部曲之白》(后简称《白色》)来到德国柏林影展,5月《蓝白红三部曲之红》(后简称《红色》)在法国戛纳影展画上句点。 相继在欧洲三大艺术影展亮相,《蓝白红三部曲》不负期待摘下数奖:《蓝色情挑》斩获威尼斯金狮奖;《白色情迷》抢下柏林最佳导演银熊奖;《红色情深》虽在戛纳金棕榈角逐中憾负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还是另获奥斯卡金像奖三大提名等多项嘉许。 只是早在《蓝白红三部曲》后制期,这位名扬国际的波兰电影作者即隐隐透露封笔讯息,最终在《红色》首映会上正式宣布退休,震惊影坛。 年,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接受心导管手术后病逝华沙,享年54岁。 在生涯高点骤然长逝,令人无限叹息。 《蓝白红三部曲》自此成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创作终曲,更添传奇性。 重梳基耶斯洛夫斯基后期作品中反覆映现的宿命、机遇、偶然等母题,人们总会不由探究起他作品中的半自传色彩。 尤其是在《两生花》里,主人公的心脏疾患和生涯抉择,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个人境遇竟有着惊人叠合,不免叫人浮想联翩。 而《蓝白红三部曲》乍看是三段构思精巧的情感故事,但那当中,是不是也掺杂了他的自我指涉?我相信是的。 01波兰电影中的异类 首先不能不提的是,在电视剧《十诫》、电影《两生花》之后,虽然基耶斯洛夫斯基以《蓝白红三部曲》再度享誉国际。 但对他个人而言,这颗成功果实或许并不真的那么甘甜。 不仅是因为调度规模宏大的国际合制计画必须耗费庞大心神,也因为他在这段期间,需要不断自证对故土波兰的忠诚。若说他在国际影坛沐浴的是荣光,那么之于母国,他却更像逃亡。 长期被安以“世界公民”的标签,他总一再强调自己身为波兰人的归属感与自觉。在旁人听来这是不证自明的道理,在反对者读来,却也可解为其心可诛的苍白辩驳。 在《蓝白红三部曲》中,他对巴黎、日内瓦的描刻难免如异乡人雾里看花,这间接促成了三部曲微妙迷离的美学风格,却也正正投影出他身为永远局外人挥之不去的困窘。 命运与道德抉择的两难困境,更象征性地成了他电影文本中恒久流动的主轴。 在上个世纪的战后波兰,几乎不存在可以逃逸于政治脉络的纯粹艺术创作。共党统治下诡谲动荡的政治局势,让60到80年代的波兰电影普遍带有浓重的政治性。 伴着政争、罢工、镇压、理想幻灭于现实舞台轮番残酷上演,在电检审查制度钳制下,作为国营事业的电影反而逆势崛起、另辟新路──巧妙避开审查之眼,在影格中暗递政治讯息。 在彼时波兰,电影远不仅是娱乐消遣,更肩负强烈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但高度政治化的中欧历史脉络,也成了加诸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身上的沉重包袱。他固然曾是波兰电影革命运动“不信任电影”的重要一员,力倡描绘生活原貌,刻画未被展现的世界,但他对政治和社会现实,始终怀揣复杂立场,从未明确表态,也向来不以反政府电影作者的形象自居。 在政治选择先于美学的社会气候下,他游走界线边缘、不涉政治的态度,当然也饱受非议与质疑。 在人们耳熟能详的波兰电影作者中,一如站在运动前沿、以电影为政治表达利器的导演安德烈·华依达、克里斯多夫·赞努西等人,基耶斯洛夫斯基无疑是保有其独特性的“异类”。 洛兹电影学院毕业,以纪录片起家,经历电视电影的创作阶段,后转型剧情长片,长久以来,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创作光谱总被泾渭分明地分为两个阶段。 早期投入纪录片创作的他,以忠实纪录、深度描绘平凡人物的写实生活为本,社会色彩浓厚; 到了以系列创作和国际合制为特征的晚近成熟期,则遁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xw/11552.html
- 上一篇文章: 蒙古军队有多厉害13世纪差点统一欧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