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14.html

文|张香筠

弗朗茨·法农出生于一个混血的黑人家庭,父亲是小职员,母亲经营着一家小店,出售针线及小手工织品。法农在法兰西堡的舍尔歇中学读书期间,与在这所中学任教的塞泽尔有过短暂的交往。舍尔歇中学是殖民政府年在岛上开办的第一个公立中学,不收学费,培养当地的精英。学校的课业安排完全参照法国本土的教学内容,也就是以法国白人为中心的知识体系,《黑皮肤,白面具》以戏谑口吻引用的“我们的祖先高卢人”正是马提尼克及其他法国殖民地原住民在学校里背诵的句子,这也说明,接受如此教育的有色人种唯一的身份认同就是法国白人。

《黑皮肤,白面具》[法]弗朗茨·法农著,张香筠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不满19岁的法农不顾家人的阻拦,入伍参加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经北非进入法国,被安排在塞内加尔步兵团。他在阿尔萨斯前线战斗中负伤,后获得奖章。如果说部队里的种族歧视还没有使他有太多感触,在阿尔萨斯碰到的白人对黑人战士的厌恶给他带来了强烈的震撼。这一段经历,他曾在给家人的书信中有所提及,他说:如果我在战场上牺牲,亲人们不要以为我是为自由献身,而只应感叹命运多舛,因为我们冒死参与的战斗,这些阿尔萨斯的村民根本不在意。

年法农获得国家资助前往里昂学医,同时自己研习哲学,经常去听梅洛·庞蒂的哲学课,是《现代》《精神》等哲学思想杂志的忠实读者,深受存在主义及现象学的影响。法农也是文学青年,热爱诗歌戏剧,广泛阅读当时的文学作品,还写过两个剧本。年法农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成为精神病科医生。年法农被任命为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布里达精神病院主治医生。在行医的过程中,他对殖民制度对人的精神伤害得以深入了解,并逐渐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xw/11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