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奥地利哈布斯堡的宗教政策以及三十
自马丁.路德于年开始反对天主教买卖赎罪券并进行宗教改革时,欧洲大陆就开始掀起了一股宗教改革浪潮,并很快席卷了各地,当然在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领地也并不例外,在16世纪初,新教的教义就已经在奥地利迅速扩散起来,与此同时统治者很快意识到教派的分裂为帝国内的分裂和冲突构成了最主要的因素,直到三十年战争结束为止对于教派的分裂和战争冲突的起因一直是帝国内部历史所论述的主要主题,本文就列举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自斐迪南一世到马蒂亚斯退位为止哈布斯堡对于新教及其他教派的宗教政策进行概述。 马丁.路德正在街头张贴《九十五条论纲》一:斐迪南一世时期对于新教快速扩张的宗教政策 自16世纪20年代初新教的理论及教义就已经在哈布斯堡的统治中心奥地利迅速的发展了起来,并在大大小小的贵族阶级、天主教教会人员、普通民众尤其是学生和农民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影响,在奥地利由于新教教士约阿希姆.瓦特的一部宗教改革论著于年在维也纳首先付印,于是大部分贵族都开始接触了宗教改革的教义并在信仰方面开始纷纷由天主教开始转向新教,其中首当其冲的是上奥地利总督的儿子克里斯托夫.耶格尔,由于奥地利各城市的印刷厂开始不断印刷宗教改革的论著,于是自年开始大部分贵族都开始转向新教,其中比较著名的例如于年帮助奥地利大公斐迪南一世游说波西米亚议会并成功使斐迪南一世在取得波西米亚王位的波尔海姆和迪特里希施泰因家族,另外还有温格纳德、青岑多夫、克芬许勒以及从鲁道夫一世开始就已经为哈布斯堡服务的施塔海姆贝格家族,之后这些家族的好几代一直作为推动奥地利新教的先驱者,其家族成员子女也纷纷前往德国北部的大学学习新教教义,在斐迪南一世于年继位后在奥地利境内的巡视中,斐迪南很快就意识到了新教教义在奥地利迅速扩散的严重性,并在年发布了一项关于禁止宗教论著及教义传播的禁令,由于此法令的颁布,维也纳的大多数大学生都选择前往德国北部的学院就读,尤其是路德的故乡、新教的发展地—维滕贝格,同时由于年新教的追随者—卡斯帕尔.陶贝尔由于涉嫌传播新教论著而被斐迪南一世下令处决导致大多数触犯年法规的贵族选择前往萨克森寻求萨克森公爵—“好人”腓特烈的庇护。 支持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萨克森公爵—“好人”腓特烈当然受斐迪南一世早期宗教政策迫害的并不止路德宗和加尔文教徒,在斐迪南于年反对路德及加尔文教派的《宗教总训令》中谈到了再洗礼派(Anabaptism)的教义,斐迪南一世在总训令中将再洗礼派的教义称呼为“前所未闻的教义”同奥地利境内的新教派别中例如信仰人数较多的路德宗来说再洗礼派长期在农民阶层中收到了广大的欢迎,在教义上再洗礼派既反对保守的天主教教会制度但也反对新教的世俗理论,斐迪南一世对于再洗礼派诧异的一点是,再洗礼派主张实行财产公有制,奥地利在洗礼派理论的扩张是由施瓦本人胡布迈尔开始传播的,胡布迈尔于多瑙河及摩拉维亚地区将信徒集结起来并派往各地传播洗礼派教义,很快尼科尔斯堡成为了此教派传播教义的主要重心,同时在施蒂里亚以及萨尔茨堡的农民阶层中也有许多再洗礼派信徒,在-奥地利各地的农民起义中胡布迈尔的再洗礼派的教义也为农民作为主要的推动思想,但胡布迈尔也因此于年被斐迪南一世下令火刑,在蒂罗尔,普斯特尔河谷人—雅各布.胡特尔也在蒂罗尔推广再洗礼派的教义,由于再洗礼派教义再次的扩散斐迪南一世选择清除在蒂罗尔的再洗礼派教徒,为避开哈布斯堡宫廷的迫害,胡特尔带领蒂罗尔的再洗派前往摩拉维亚避难,由于胡特尔派的教义与波西米亚人彼得.契尔奇基的“波西米亚兄弟会”观点相近,于是两派也很快的融入到了一起并在摩拉维亚和波西米亚的部分传教区建立了“财产公有制”制度,胡特尔于年返回蒂罗尔,但在克劳森被哈布斯堡当局逮捕,斐迪南一世对于再洗礼派的态度相对于境内的路德宗和加尔文宗来说肯定是不予容忍的,于是在年下令将胡特尔在因斯布鲁克处以火刑示众,“胡特尔兄弟会”也一直在摩拉维亚坚持到三十年战争开战前再次被迫流亡,直到18世纪初大部分胡特尔再洗礼派教徒选择前往北美定居,如今大部分胡特尔教徒仍定居于美国南达科他州进行着“结社制度”的生活。 奥地利再洗礼派主要领袖—巴塔萨.胡布迈尔在神圣罗马帝国的新教徒这里虽然在年的《奥格斯堡纲领》中表明了其信仰问题,但遭到了了教廷的回绝,同时由于年萨克森公爵腓特烈于图林根的施马尔卡尔登成立了有新教诸侯组成的城市同盟—“奥格斯堡同盟”斐迪南一世的对于帝国境内新教徒的态度和政策也开始改变和自己哥哥查理五世对于天主教的及其虔诚不同,斐迪南一世在执政的中后期对于宗教政策上更倾向于在政治形势的变化下作出灵活的变通,查理五世虽然在年由于奥斯曼苏丹苏莱曼第二次对维也纳的行动的情况下并在斐迪南的促使下在纽伦堡帝国议会上给予新教徒部分的权益,但随着苏莱曼于年在京斯要塞的围困受挫后并往施蒂里亚撤退后,查理五世重新搬上了之前的反宗教改革政策,随着年黑森公爵菲利普在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瓦卢瓦宫廷的财政支援下,黑森的菲利普很快就帮助符腾堡公爵乌尔里希出兵并在劳芬击败了哈布斯堡军队并夺回了被哈布斯堡占据已久的符腾堡领地,哈布斯堡也只能在卡登合约中承认乌尔里希对符腾堡所有权的事实,卡登合约签署后对于哈布斯堡各领地境内新教徒增加了底气,大多数人选择前往符腾堡发展新教事业列如因赞助斯洛文尼亚神学家慕斯.特鲁贝尔而被驱逐出奥地利前施蒂里亚邦长官温格纳德.宗内克,同时在新教事业取得大规模进展的情况下,斐迪南一世在年在布拉格召开的关于对奥斯曼的战争会议中,波西米亚各等级希望斐迪南一世能下放关于波西米亚新教徒关于圣餐和其他权益的问题,斐迪南考虑到了奥斯曼人长期入侵的问题,在会议上答应了各等级的请求,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施马尔卡尔登同盟在年的米尔贝格战役中被查理五世击败,萨克森公爵腓特烈被俘,在此种情况下斐迪南一世本应该继续维持反宗教改革政策,但却在第二阶段的特兰托宗教议会中同意了关于两种圣餐的事宜。 施马尔卡尔登同盟的组织者之一—黑森的菲利普一世同时由于萨克森选侯莫里斯对于查理五世监禁萨克森公爵腓特烈表示不满,在年公开反对查理五世,并在年与法王亨利二世秘密签署了同盟条约,亨利二世也在此期间占领了梅斯、图尔以及凡尔登,在此情况下斐迪南一世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准备拱手让步于新教徒展开合谈,于是就促成了年的奥格斯堡宗教会议斐迪南一世在会议上提出了三项原则,第一原则“Cuiusregio,eiusreligio”(拉丁语:谁在统治,就信仰谁的宗教),统治者的宗教成为国家和所有民众的宗教。那些不符合统治者宗教信仰的居民可以被允许离开,这是斐迪南的一个创新理念。新教各代表详细讨论了这一原则,他们在从各个可能的角度审查问题和提出的解决方案之后,最终就其措辞的具体内容与斐迪南达成了一致意见,第二个原则称为教会保留(ecclesiasticalreservation),涵盖了教会国家的特殊地位。如果一个教会国家的主教改变了他的宗教信仰,那么生活在该地的民众就不必这样做了。相反,主教将从他的职位辞职,尽管协议中没有详细说明。第三项原则,被称为斐迪南的宣言(DeclaratioFerdinandei),豁免骑士和一些城市的宗教统一要求,如果改革宗教自年代中期以来在那里实行,允许一些混合的城市和城镇天主教徒和路德教徒一起生活。它还保护了王侯家族,骑士和一些城市的权威,以确定宗教统一在其领土内的意义。年奥格斯堡合约带来的结果是帝国境内新教诸侯和斐迪南一世的关系和解包括萨克森的莫里斯,但查理五世却对弟弟斐迪南的让步非常不满,从宗教政策来看查理五世无非是非常保守的,而斐迪南却可以根据时局改变来调整其宗教政策。 奥格斯堡协议的文件首页二: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统治时期的短暂和平 马克西米利安的宗教政策可以说是从年奥格斯堡合约后的忏悔化中形成的,马克西米利安早年在因斯布鲁克接受教育,其导师除了卡斯帕尔.乌尔西努斯.威利乌斯和乔治.这样的人文主义学者的教育甚至也接触了路德宗的讲义,青年时期的马克西米利安受到与马丁.路德与约翰.加尔文齐名的宗教改革神学家海因里希.布林格的学生塞巴斯蒂安.普福泽的影响,在宗教问题上非常倾向于新教徒一边,对于马克西米利安对路德宗的倾向态度,其父斐迪南对时任教皇保罗四世保证过,如果马克西米利安继续公开信仰路德宗,马克西米利安将失去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皇位,并明令马克西米利安驱逐普福泽,虽然马克西米利安多次拒绝,但马克西米利安为了继承皇位仍公开信仰了天主教,并于年驱逐了教育自己多年的导师普福泽,马克西米利安于年继位以后,虽然已公开信仰天主教但对于路德宗仍然保持同情政策,在宗教政策方面马克西米利安在年的巡视中发现了到了不但新教内部在发生分裂,连路德宗内部也在存在分裂,比较典型的列如梅兰奇通和伊利库里斯两派的纷争,马克西米利安对于新教内部的可憎的纷争非常愤怒,对于梅兰奇通和伊利库里斯两派在教义上的互相攻奸马克西米利安在特兰托宗教议会上拒绝了梅兰奇通和伊利库里斯的所有要求,马克西米利安在年颁布了《宗教特许令》对新教徒作出了让步并保证了新教徒的基本权益之后马克西米利安在奥地利、波西米亚、匈牙利西部等地建立了教院管理处,马克西米利安希望通过教院管理处来调和新教徒以及天主教徒之间紧张的关系,同时马克西米利安命令神学家大卫.奇特拉伊斯制定《基督教规程》来约束新教内部以及和天主教会之间不断的冲突,马克西米利安对信仰分裂的问题表现出来超然的和冷静的态度,马克西米利安对教士以及神学家之间对因教义而产生的争议和对抗尤其唾弃,马克西米利安认为宗教应该是考虑从普世性质方面来引导大众而不是互相攻奸,对此马克西米利安曾表示过自己既不想做天主教徒也不想成为路德宗,而是只想做一名普世的基督教徒,马克西米利安由衷希望能建立一个普世的基督教的可能性。 青年时期的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同时马克西米利安于年在对年《宗教特许令》的改进下签署了《宗教保证令》在此文件里准许了领主以及骑士与贵族以及奴仆可以在自己的庄园里以及家里进行公开做新教的礼拜,与此同时马克西米利安的弟弟内奥地利的查理二世由于长期担任卡尔施塔特要塞的防务,于是也对内奥地利的新教徒作出了让步于年在格拉茨召开了议会,在议会上他表示了宗教对天主教不可摧残的坚定信仰,但同时其也表示对于各领主、农民、骑士以及他们的家属以及奴仆都给予保证信仰自由,还给予布道师兴办学校的权利,格拉茨大学是在年内奥地利的宗教和解下形成的产物,但城市和集镇并不在让步之列,但在奥斯曼人不断入侵的情况下,查理二世也在对市民和集镇各等级采取了迁就措施,一换取对于提高税收的标准,在信仰冲突的矛盾下内奥地利的查理二世在年再次做出了让步,内奥地利的查理二世最后做出的最后一次让步是于年,查理二世在年在结合了年以及年的声明编辑了一本小册子对城市以及集镇各等级达成了谅解,但此举遭到了教廷的反对,查理二世无奈只能讲责任推到了枢密院首相沃尔夫冈.施兰茨,马克西米利安也在年对于年颁布的 《宗教保证令》中追加了一个附加条款—信奉新教的贵族可以在维也纳举行公开礼拜,在年马克西米利安在与西本比尔根王子斯特凡.巴托里争夺波兰—立陶宛王位失败一年后于雷根斯堡去世,马克西米利安在教派纷争最严重的期间还是采取了调节的态度,虽然马克西米利安有着对各教派统一的普世愿景,但在教派分裂时期无异于力缆狂澜,此后其子鲁道夫二世所体现的对天主教的忠诚以及反对宗教改革的方针终于使马克西米利安在执政期间的努力化为了泡影。 三:鲁道夫二世的反宗教改革与马蒂亚斯之间对于宗教政策的矛盾 鲁道夫的青年是在其母亲叔叔腓力二世的西班牙宫廷里度过的,鲁道夫在腓力的西班牙宫廷里接受了排除一切非天主教影响的严谨风气下受教育,所以相比自己直到去世都倾向于路德宗的父亲相比,鲁道夫在此教育下在宗教政策上尤其保守,由于马克西米利安曾对腓力二世关于宗教裁判所的所作所为表示不满,所以在鲁道夫年从西班牙返回维也纳时马克西米利安对鲁道夫对宗教政策上的顽固与保守就已经有了这种担心,但其母亲西班牙的玛利亚却让马克西米利安打消对鲁道夫劝阻的念头,并对鲁道夫的观点表示支持,在马克西米利安于年去世之后,鲁道夫就在哈布斯堡领地之内掀起了一股反宗教改革浪潮,首先这股浪潮就在鲁道夫的兄弟大公恩斯特掌管的下奥地利开始了,在鲁道夫反宗教改革的推动下在维也纳旁举行的新教的礼拜仪式被迫停止,大部分在维也纳扎根已久的新教布道师被驱逐出了城市,新教市民中的大部分新教领袖也被囚禁,其中最著名的是新教布道师约书亚奥皮茨,在鲁道夫的宫廷里信奉新教的官员也被革职或是遭到排挤,然而在此种情况下梅兰奇通和伊利库里斯两派在观点上面仍然不能达成一致,布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反对鲁道夫二世反宗教改革的路德宗同盟。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反宗教改革的强力推行者在蒂罗尔,蒂罗尔的斐迪南二世自从接管蒂罗尔管辖权以来,蒂罗尔一直是奥地利反宗教改革的一个中心,斐迪南不但在自己领地迫害再洗礼派信徒,同时也驱逐着蒂罗尔山区以及福拉尔贝格一代的加尔文教徒,虽然看来在鲁道夫政治时期哈布斯堡家族的大部分成员都一贯信奉反宗教改革主义,但鲁道夫小下弟弟马蒂亚斯却不同,马蒂亚斯曾于年被尼德兰叛乱省邀请到叛乱省份担任总督工作,马蒂亚斯接受了这份邀请,马蒂亚斯在尼德兰最主要的成就是于年乌得勒支同盟条约中的第十三点 “承认该联盟的的宗教自由为当地最主要的问题”并在大多数联合省内制定了宗教和平的准则,直到年尼德兰叛乱省正式废除腓力二世并宣布独立,马蒂亚斯才返回奥地利,在年,马蒂亚斯被鲁道夫命令接替恩斯特大公的职位,在下奥地利执政期间,马蒂亚斯结识了时任维也纳主教区执政官梅尔彻尔.克列斯尔—一位重新皈依天主教的维也纳面包师的儿子,克列斯尔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神父,也是十分精明的政治家,曾做过圣斯蒂芬大教堂的事物总监和帕绍大主教的代理法官,在年被鲁道夫委任为维也纳主教区执政官后其成功使布鲁克、海因堡、雷茨和施泰因等地的民众再次皈依了天主教. 梅尔彻尔.克列斯尔在匈牙利西部地区鲁道夫并不在乎西本比尔根地区王子以及小领主会因反宗教改革而和奥斯曼人合作的风险,继续推广着其政策,在年在乔治.巴斯塔将军的率领下哈布斯堡军队很快就占领了西本比尔根王子西格蒙德巴托里掌控的匈牙利部分地区,西格蒙德慌忙逃窜,并将西本比尔根的摄政权交由其亲戚枢机主教—安德鲁.巴托里,很快安德鲁.巴托里在年的斯林泊尔战役中输给了瓦拉几亚王子米哈伊,虽然米哈伊暂时夺得了西本比尔根的控制权,但在年米拉斯劳战役中米哈伊败给了乔治.巴斯塔与由部分匈牙利贵族组成的部队击溃,在失败后米哈伊场所与乔治.巴斯塔合作对抗西格蒙德.巴托里的部队,双方在年古斯勒鲁战役中联手击败了西格蒙德.巴托里的摩尔达维亚和西本比尔根联合部队,但不久后鲁道夫的反宗教改革政策令米哈伊不满,米哈伊选择寻求与西格蒙德.巴托里合作对抗鲁道夫的统治,但鲁道夫很快察觉到了这点,并命令乔治.巴斯塔暗杀了米哈伊,在鲁道夫长期反宗教改革的迫害下西格蒙德.巴托里的叔叔斯特凡.博格斯凯发动了起义,虽然乔治.巴斯塔在年曾有两次显著的成果,但在匈牙利反对反宗教改革的势力推动以及奥斯曼的援助下,很快哈布斯堡军队开始节节败退,在此情况下马蒂亚斯选择与起义领导者斯特凡.博格斯凯在年单独媾和,在年与斯特凡.博格斯凯的停战条约中马蒂亚斯确认了匈牙利以及西本比尔根地区的宗教自由,但此举遭到了鲁道夫的不满。 (左)乔治.巴斯塔(右)勇敢者米哈伊由于鲁道夫长期已久对帝国境内的反宗教改革可能遭到各领地的不满,为了避免年斯特凡.博格斯凯起义的这类情况再次发生,马蒂亚斯在克列斯尔的推动下选择与哥哥鲁道夫二世对抗,克列斯尔于年来说窜和匈牙利议会以及哈布斯堡宫廷要员推举马蒂亚斯的建议,哈布斯堡宫廷的大部分要员也实际承认马蒂亚斯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实际首脑,克列斯尔更是于年的游说中争取到了奥地利各等级新教徒、列如上奥地利的切尔纳姆布尔以及摩拉维亚人的支持,同时切尔纳姆布尔也作为法王亨利四世在奥地利反对鲁道夫的主要势力在年结成了一个反对天主教的同盟,在此期间马蒂亚斯也集结了其支持者组成了部队开赴波西米亚,在内外压力下鲁道夫于年与马蒂亚斯缔结了利本条约,条约中马蒂亚斯获得匈牙利,恩斯河两岸的奥地利领地以及摩拉维亚的控制权,而鲁道夫只能掌控前奥地利以及蒂罗尔地区,但此时波西米亚还坚定的站在皇帝鲁道夫二世的一边,在处理完和鲁道夫的事物后马蒂亚斯前往匈牙利并以自己在政治上以及宗教自由方面的让步换取了匈牙利王位,马蒂亚斯于年加冕了匈牙利王冠,之后马蒂亚斯于年与霍恩同盟达成了谅解,马蒂亚同意给予在马克西米利安二世时期对于新教徒的权益,在形势压迫下,鲁道夫在年对波西米亚各等级颁布了《陛下诏书》,诏书保证给予贵族以及城镇以信仰自由和建立教堂的权利,甚至是通过设立保卫委员会(Defensoren)以保波西米亚新教徒的自身利益,同时也承认新教徒的地产也是皇家财产的一部分,虽然条件诱人,但波西米亚各等级并不满意,于是鲁道夫命令派兵镇压,此时波西米亚各等级选择向马蒂亚斯的“叛军”求助,马蒂亚斯很快遍将鲁道夫囚禁于布拉格皇宫中,在年内奥地利的查理二世的小儿子帕绍大主教利奥波德带着余人围攻赫拉钦解救鲁道夫失利以后,鲁道夫终于拱手让出了所有权益。 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作为胡格诺派的同情者也反对鲁道夫二世的反宗教改革四:马蒂亚斯执政的倒台的以及三十年战争的开端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在执政期间倾向于教派谅解政策在鲁道夫二世于年去世之后不久马蒂亚斯就成功当选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克列斯尔也成功在马蒂亚斯的提拔下成为帝国枢密院首相,事实上可以发现此时的克列斯尔对比之前在做维也纳主教区执政官时的态度相比,已经有了一种值得注意的转变,此时的克列斯尔更加倾向于帝国境内各教派的和解,克列斯尔担心长期的分裂可能导致一场宗教战争,然而天主教和新教徒并不可能达成和解,克列斯尔于年雷根斯堡帝国议会上的建议,也未能实现,在内奥地利,由于内奥地利的查理二世于年去世之后其子斐迪南二世继位,斐迪南二世热衷于对其统治地区新教徒的迫害,其宗教委员会在雇佣兵的护送下,在各地关闭和破坏新教教堂以及焚烧宗教改革论著,驱逐布道师,除了莱巴赫主教区之外斐迪南二世的反宗教改革迫害全部无一幸免,同时斐迪南有着一位强力的支持者—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安三世,马克西米利安三世于-年担任斐迪南二世在内奥地利的摄政,马克西米利安三世对马蒂亚斯在执政期间的和解政策十分不满,并计划推翻马蒂亚斯的统治,推举斐迪南二世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于马蒂亚斯的心腹克列斯尔于年成为维也纳主教,并在年晋升为枢机主教,马克西米利安三世希望首先处理克列斯尔。 海因里希.马蒂亚斯.图恩伯爵—年波西米亚起义的领导人机会终于在年出现,在年2月23日皇帝的代表团前往布拉格与马蒂亚斯.图恩派谈判时,由于在辩论中爆发了冲突,起事者将代表团的皇家总督马丁尼茨、斯拉瓦塔和其机要秘书法布里齐乌斯扔出了窗外,史称为“第二次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虽然事后三人幸免于难,但在此次事件的推动下波西米亚的起义正式开始了,波西米亚起义者准备秘密选举对路德宗极其友好的普法尔茨选侯腓特烈五世作为波西米亚国王,起义爆发时马蒂亚斯命令布考伊伯爵隆哥瓦尔率领帝国军队前去围剿马蒂亚斯.图恩领导的波西米亚起义部队,但在隆格瓦尔部队在波西米亚的罗姆尼采附近被马蒂亚斯.图恩击溃,同时威廉.冯.鲁帕在马蒂亚斯.图恩伯爵的引导下在波西米亚成立了由三十人组成的督政团,准备脱离哈布斯堡的控制,图恩此行为遭到了刚加冕为波西米亚国王的斐迪南二世的注意,斐迪南和西班牙支系等主战派的认为实施军事解决的方式已经到来,但遭到了马蒂亚斯和克列斯尔主和派的压制,但由于之后图恩对波西米亚境内天主教徒采取严厉措施,所有教士被驱逐出境,新教贵族下信仰天主教的农民也被要求强制皈依新教,随着受到图恩派迫害的大批天主教难民流入奥地利,这就导致了以斐迪南为首的主战派占了上风,这时斐迪南实行了马克西米利安三世对其的建议命令宫廷财务属长布罗伊那逮捕了克列谢斯尔并押往蒂罗尔关押,失去了克列斯尔支持的马蒂亚斯很快失利,并于年3月去世,马蒂亚斯执政期间所有的宗教和解政策也都遭到了之后继位的斐迪南二世的废除。 年2月23日发生的“第二次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成为了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发生事件的地点位于建筑顶层的窗口,建筑旁是“第二次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的纪念碑在年斐迪南二世成功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后,其宗教政策已经使皇帝与新教诸侯的冲突不可避免,在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带给哈布斯堡领地新教徒的将是漫长的黑暗时期,直到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颁布《宗教宽容法令》后才重新获得宗教自由。 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xw/8155.html
- 上一篇文章: 地理记忆顺口溜条值得收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