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到底能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

摘要:

近年来,拉美地区主要国家政治格局整体表现为“左退右进”,左右翼国家分歧加剧,左翼国家面临的外部政治压力加大,当地民众反政府情绪高涨,地区稳定性下降;区域经济表现疲软,复苏缓慢,财政收支压力大,债务负担不断加重,主权债务偿付压力明显上升。同时,新冠疫情自年初在拉美地区爆发后,未能得到有效防控,至今仍持续扩散,各国经济遭受重创,修复难度大,政府债务偿付压力加剧,各国的主权信用质量被进一步削弱。整体来看,拉美地区国家主权信用风险近期呈上升趋势。

拉丁美洲,全称拉丁亚美利加洲,简称拉美,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拉丁美洲共有33个国家及若干未独立地区,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拉美地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矿产储量丰富;同时,拉美地区气候宜人、水源丰富,适宜发展农牧业,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棉花、咖啡、甘蔗、可可等是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一、“左退右进”的政治格局导致拉美地区国家政治稳定性下降拉美地区是世界上实行总统制最集中的地区,在33个独立国家中,有20个实行总统制[1]。在实行总统制的拉美国家,总统权力高度集中,议会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总统甚至有权力解散议会。由于总统和议会选举是通过不同的大选进行导致可能出现总统所属政党在议会中只占有少数席位的现象。在此情况下,总统和议会可能发生激烈冲突,不利于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年以来,拉美地区国家右翼政党力量扩大,整体逐渐呈现出“左退右进”的格局。右翼力量的崛起使得拉美地区国家左右翼对立明显,国家之间矛盾加剧,对地区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而美国对拉美左翼执政国家持续进行经济和金融制裁,并通过干涉内政等手段向其施加比以往更大的政治压力,部分左翼国家因此而陷入政治动荡的局面。同时,由于近年来经济下行,拉美各国国内社会矛盾激化,众多拉美国家爆发了游行和骚乱。拉美地区政治稳定性的下降,对当地经济发展形成制约,也对拉美地区的主权信用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一)“左退右进”的政治格局19世纪初期,拉美地区主要国家先后独立。右翼政党是早期拉美政坛的主要力量。随着西方民主思想和“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思潮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拉美左翼在20世纪初期开始陆续登上政治舞台,打破了拉美地区右翼此前长期执政的局面,形成了“左”“右”翼政党轮流执政的模式。一般而言,拉美右翼政党主要代表社会精英阶级,主张维护既得利益,赞同温和的改革;而拉美左翼政党则通常代表中下层人民群众诉求,主张积极变革,重新分配社会权利及利益。由于拉美被美国视为地缘政治上的“后院”,美国对拉美地区长期实行政治渗透和经济拉拢。在对美国的态度上,拉美右翼政党主张亲美,而拉美左翼政党则反美。由于拉美地区各国经济主要依赖包括能源、矿产及农产品等初级产品的出口,对大宗商品价格较为敏感。~年,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上升通道,在左翼政党执政下拉美国家实现高速经济增长。但拉美地区国家多数缺乏收入分配制度、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社会方面的改革,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后,拉美地区经济增速骤降,部分国家甚至出现经济衰退。经济下行直接激化了原有的社会矛盾,民众对左翼执政党政绩不满,对其质疑也越发严重,使得左翼政党的执政地位受到影响。年以来,拉美地区各国的政治局势逐渐呈现出“左退右进”的态势。具体来看,~年,阿根廷和巴西左翼总统相继下台;年长期被左翼执政的委内瑞拉在议会选举中,失去了多席位优势;年秘鲁总统选举中,右翼政党占绝对优势,成为了两个右翼党派之间的竞争;年智利总统选举中,皮涅拉带领右翼政党当选;年厄瓜多尔总统选举中,左翼执政党仅为险胜;年巴西议会大选中,巴西右翼党派社会自由党不仅赢得总统选举,并且成为了议会中第二大党,带动巴西政治继续转右。(二)政治稳定性下降1.左翼国家面临更大的政治压力在拉美国家右翼力量扩大的背景下,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及尼加拉瓜等左翼执政国家,被迫应对比过去更大的政治压力。以委内瑞拉为例,年以来,美国就以“民主和人权”问题为由不断扩大对委内瑞拉经济和金融制裁;年美国扶持胡安·瓜伊多作为委内瑞拉临时总统,谋求推翻当时已连任成功的左翼总统马杜罗,使得委内瑞拉被迫维持了长达近两年的“两个总统”的局势。玻利维亚方面,年末执政约14年的左翼总统莫拉莱斯因“选举舞弊”被迫辞职,而担任客观独立的第三方核查则为受到美国肯定的美洲国家组织,并在莫拉莱斯流亡海外时,美国承认右翼反对派领导人阿涅斯的“临时总统”地位,使得玻利维亚国内支持前总统莫拉莱斯的民众游行示威,与临时政府冲突不断。尼加拉瓜方面,年11月,美国指控尼加拉瓜“破坏民主制度”、“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构成了特别和极端的威胁”,对尼加拉瓜进行制裁;并于年11月,将年11月针对尼加拉瓜实施的制裁再延长一年。2.左右翼国家对立对地区稳定性的负面影响随着“左退右进”的政治环境变化,拉美各国之间的矛盾也有所加剧,左右翼之间对立明显。以巴西、秘鲁、智利为代表的右翼执政国家,和以委内瑞拉为首的左翼执政国家政治和外交上存在明显分歧和摩擦。例如,在委内瑞拉内乱一事上,古巴、尼加拉瓜、萨尔瓦多等左翼执政国家肯定了马杜罗政府的合法性,而巴西、秘鲁、智利等国则拒绝承认其合法性,其中巴西政府则明确承认胡安为委内瑞拉合法总统。左右翼执政国家之间的对立势必将影响拉美整个地区的稳定性。3.民众反政府情绪高涨长期以来,拉美地区贫富差异大、贪腐严重,致使社会矛盾突出。左右翼政党轮番上台执政,但均未从根本解决这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持续困扰拉美社会,为社会稳定性埋下隐患。当民众社会不满情绪严重时,这种对社会、对政府的不满就可能演化为大规模社会抗议活动,引发社会动荡。同时,由于拉美经济自年以来经济复苏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因素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拉美民众反政府情绪日益高涨,许多拉美国家年以来曾出现多次大规模反政府游行。年4月,因政府降低国内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残疾人福利金,尼加拉瓜爆发了抗议总统奥尔加特下台的示威活动,最终造成数百人死亡、上千人受伤。年10月,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地铁早高峰票价涨价,直接引发了智利近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骚乱。同月,厄瓜多尔因为政府取消燃油补贴,也引发席卷全国的示威浪潮,最终导致厄瓜多尔政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行政首都基多和周边地区全面实施宵禁和军事管制。年11月,哥伦比亚爆发大罢工,随后席卷全国,升级成为大规模的反政府抗议活动。此外,海地、巴拉圭、秘鲁、墨西哥、阿根廷、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国家于年也相继发生过大规模的抗议和骚乱。

整体来看,拉美大部分国家社会矛盾较为突出,政治稳定性下降。

二、拉美国家近年来经济表现疲软

1.拉美地区经济的发展

拉美地区国家相继独立后,拉美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产品出口导向阶段(19世纪初期~20世纪30年代)、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20世纪30年代~80年代)以及新出口导向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拉美地区经济早期依赖初级产品出口,但20世纪20年代末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严重冲击了拉美国家初级产品出口模式,30年代起,拉美地区经济走上进口替代工业化之路。得益于进口替代,拉美经济在20世纪50~70年代实现飞速发展。然而到了70年代末,由于拉美工业成本生产高、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国有企业大规模严重亏损,政府负有沉重外债,随着80年代拉美国家相继陷入债务危机,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被放弃。拉美地区重返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工业化进程也随之中断,开始推行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和国家经济命脉均私有化、贸易的自由化、开放资本市场和减少政府干预等在内等政策。除了墨西哥、巴西、智利等个别国家有一定制造业上的积累,大多数拉美国家并不具备系统的工业制造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2.拉美地区经济对外依存度高总体而言,拉美地区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工业化程度较低,对能源和初级产品出口依赖度较高,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易受农产品和大宗商品价格及产量波动的影响。例如,阿根廷是典型的农牧产品出口国,近年农牧产品约占商品出口的60%以上;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以及厄瓜多尔依赖能源出口,其中委内瑞拉石油出口占其商品出口的比重约为90%;智利和秘鲁约有一半的商品出口属于矿石和金属,主要代表为铜、金和银。3.区域经济表现持续疲软近年来,拉美地区经济表现疲软。~年,受能源、金属、食品等价格大幅下跌影响,拉美地区的贸易出现下滑,年和年的出口金额分别下降13.15%和2.61%,进口金额分别下降11.09%和8.09%。当地经济也因此受到拖累,~年拉美经济增长不断放缓下滑,GDP增速分别为1.34%、0.38%及-0.58%。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升,拉美地区进出口相应反弹,经济小幅增长。但由于大宗商品价格距离至年高位水平仍有差距,同时受全球经济整体放缓以及年底以来美国频频对拉美国家发起贸易摩擦和经济制裁的影响,拉美地区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年经济表现仍较为疲软,仅增长0.19%。三、财政长期赤字导致拉美地区国家主权债务偿付压力加大拉美政党为了争夺选民的选票,出台高福利政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比重不断上升,存在一定的“福利赶超”情况,导致拉美地区国家政府长期财政赤字。在近年经济疲软的背景下,拉美地区国家财政收入水平下滑,但当地政府仍需保障当地高福利政策,财政收支严重失衡,这使得当地的财政压力和债务负担不断加大,主权债务偿付压力上升,主权信用质量有所削弱。~年,拉美地区国家财政赤字率分别为4.92%、6.51%和5.92%,远高于3%的国际警戒线。尽管随着经济的小幅改善,以及当地政府努力削减开支,年以来,拉美地区财政赤字率呈缩小趋势,但年依然为4.00%,仍处于较高水平。在较高的财政赤字压力下,拉美地区国家债务负担不断上升,年以来拉美地区政府债务总额与GDP的比值持续增长。年末,拉美地区政府债务总额与GDP的比值为68.08%,较年末上升了20.8个百分点。四、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扩散进一步削弱拉美地区主权信用质量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由于拉美地区国家疫情防控能力较差,拉美地区成为疫情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截至年5月7日,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墨西哥国家累计确诊新冠人数分别位列世界第3、第11、第12及第15,累计死亡人数分别位列世界第2、第14、第11及第4,同时巴西和阿根廷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分别位列世界第2和第4。疫情影响下,拉美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据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的预测,年拉美地区失业率将升至13.5%,贫困率为37.3%,人均收入也将回落至年的水平。拉美国家失业人口的增加及中产阶级的部分返贫将加大社会对抗性和破坏性,社会矛盾再次加剧,将进一步削弱拉美地区的政治稳定性。拉美地区经济受疫情影响严重。年拉美地区进出口分别下降17.81%及13.99%,经济衰退7.01%。拉美地区政府税收收入大幅下降,同时还为应对疫情及扶持经济而加大社会公共开支,财政收支严重失衡。根据IMF,年拉美地区财政赤字率高达8.73%;政府债务总额与GDP的比上升至77.23%,较年末增加了9.15个百分点。随着当地政府债务负担及偿付压力的加剧,拉美地区各国主权信用风险将继续上升。五、总结

随着“左退右进”的拉美地区整体政治环境变化,拉美左翼国家面临更大的外部压力,拉美左右翼执政国家之间的矛盾有所加剧,民众反政府情绪高涨,拉美地区近年政治稳定性有所下降。同时,拉美地区经济结构单一,近年经济增长低迷,但财政缺口受高福利政策影响不断累积,赤字高企,导致拉美地区政府债务近年不断增长,主权信用风险有所上升。在年以来的疫情冲击下,拉美地区社会矛盾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及政府债务偿付压力加大,拉美地区主要国家的主权信用风险进一步上升。

作者:新世纪评级主权评级研究部

刘柯琦

参考文献[1]苏振兴.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3[2]张月.浅析拉美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J].湖北社会科学,.08.

[1]分别是墨西哥、危地马拉、秘鲁、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巴拿马、海地、多米尼加、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巴西、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智利、巴拉圭、阿根廷、尼加拉瓜以及乌拉圭。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xw/8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