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雨绵绵中听浪漫法兰西长笛记孙思翌长笛
春雨绵绵,润物细无声地落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四周,音乐厅里长笛声婉转而悠扬,旅法多年的青年长笛演奏家孙思翌,与钢琴家薛颖佳、小提琴家张润崯、长笛演奏家张瑗芮以及竖琴演奏家李梓,为我们开启了浪漫的法兰西音乐旅程。听着法国长笛音乐,如同品一杯法国葡萄酒,精致、浪漫、自由而又惬意。 在竖琴轻柔的拨奏下,长笛缓缓唱起福雷的《摇篮曲》,长笛第一个音出来就让人耳朵一亮,其音色通透而圆润,地道的法国化叙述把福雷精致的、室内乐化的一面呈现出来,温柔的旋律线与竖琴颗粒感的拨奏相互交织,零星出现的半音也为乐曲增添了一丝俏皮。长笛和竖琴,这两件梦幻而充满色彩的乐器,即刻把我们带入了法国的温柔乡中。 19世纪的法国,有这样一批人,保罗·塔法内尔、菲利普·高伯特、克劳德·德彪西……这些活跃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法国作曲家、长笛大师们创作了大量长笛音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法国长笛学派,音乐会中自然也隐含了这条辉煌的长笛脉络。 法国音乐讲究圆润、灵动而细腻的表达,塔法内尔、高伯特,这些人既是长笛演奏家,又是作曲家,他们的创作会运用长笛的多种技术,以长笛特有灵活的快速音阶、琶音,富有色彩的和声、转调变化,构筑起法兰西长笛音乐的表现特征和意蕴,而这些在塔法内尔的《自由射手主题幻想曲》和高伯特的《幻想曲》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音乐会第二首《幻想曲》,就是法国长笛学派的宗师保罗·塔法内尔的第一代门生菲利普·高伯特于年创作的。常言道,作曲家所创作的自己熟悉乐器的作品,对当今的演奏家的挑战往往是较大的。要把握好这部作品第一部分中板与第二部分小快板的戏剧对比,歌唱性的旋律与连续快速的半音阶、琶音的交替并不容易,我们听到,孙思翌高超的技艺与薛颖佳的钢琴水乳交融、恰到好处的呈现出法国长笛音乐的特色。 塔法内尔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和改善长笛演奏技巧而创作的《自由射手主题幻想曲》,是基于韦伯的歌剧《自由射手》中三段著名的咏叹调旋律改编而成。这又是长笛和钢琴博弈与对话的范本,其中装饰音、加花、音阶、双吐,极尽长笛各种技巧,钢琴的织体也在迷离的和声中千变万化,而最难的是,这首幻想变奏曲每一段都相对独立,而连起来又是一个大的整体,因此演奏者对整体的结构把控与细节的处理要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要在高难度的技术中,保持气息稳定,还要有长笛漂亮的音色,所幸,孙思翌都做到了,非常不容易。 在这场音乐会中,我对维多尔的《长笛与钢琴组曲》一听倾心,这是维多尔献给保罗·塔法内尔的作品,其抒情性与快速灵巧跳跃的乐音都非常法国化,最后颤音上行迷人极了,仿佛天使在歌唱。 今年也是法国作曲家圣-桑逝世周年的纪念,音乐会中有两首圣-桑的作品。极具民间特色的《塔兰泰拉舞曲》,有意思的是,这回第一声部由长笛担纲,第二声部是小提琴,两件乐器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塔兰泰拉民间舞的魔性。 后一首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原本是小提琴作品,在小提琴上的某些技巧移植到长笛上,需要花更多的巧力和练习,非常考验演奏者的功力。 德彪西的《双长笛与钢琴小组曲》中,两支长笛,时而和鸣、时而交替,两位演奏者音色和气息一致,再现了法式的烂漫和诗情画意。 纵观这场音乐会,这是一套技术含量和艺术性都颇高的曲目,从技术和体量上都十分考验演奏者的体力、耐力以及艺术表现力。而孙思翌以自己多年旅法后对音乐的理解,与她的好友们用形式多样、体裁丰富,多层面、多角度的曲目选择,展现了法国长笛音乐的特色与魅力。 法国长笛史对于世界长笛史的影响毋庸置疑,而法国学派的精神,也将在年轻一代的演奏家们中继续发扬和传承。 撰文:长缨、芸帆 编辑:应玥 摄影:x0 音乐会完整实况录音可点击下方小程序回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xw/8863.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大使看世界看了就想去的奇妙小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