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当年散发的这份传单,为何让青年毛泽
北京什么皮炎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611/9051898.html 今年5月27日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陈独秀逝世80周年纪念日。在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有一份传单不得不提。年6月11日晚,陈独秀因亲自在北京街头散发这份传单而被北洋军警逮捕关押,从而引发了一场轰动全国的营救浪潮。这份传单就是由陈独秀本人起草、并请好友译成英文、仅有寥寥数百言的《北京市民宣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从时代背景看,以下因素促成了这份传单的问世。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青年一代的思想觉醒。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帝制、建立了民国,但终究只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以致尊孔复古思潮泛滥且帝制两度复辟。为“改变人的思想”,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发刊词《敬告青年》向青年发出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振聋发聩的号召。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切中了时弊,当即获得青年的广泛认同,在中国社会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扫清了障碍。 俄国十月革命送来了新的革命思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不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而且开创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新时代。新生的苏俄政府不仅颁布了《土地法令》《和平法令》,而且迅速发表尊重中国主权的对华宣言,一改沙俄对内专制对外侵略的反动面目。李大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就是他对十月革命的热情歌颂和真诚欢迎。受十月革命启发和李大钊的引领,陈独秀也将学习西方的目光从法兰西转向俄罗斯,这为他五四期间敢于散发红色传单、五四以后面向劳苦大众进而建立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奠定了思想基础。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刺激。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中国先进分子对巴黎和会抱有热切希望。巴黎和会不仅在法兰西文明的故乡法国巴黎召开,而且会前的国际舆论也对中国等弱小国家有利,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就发表了主张“公理战胜强权”的“十四点宣言”,因而使中国先进分子产生了幻想,陈独秀也称赞威尔逊为“世界上第一大好人”。但希望愈高往往失望愈大。巴黎和会被英、法等国操纵,不仅没能将原为德国霸占的山东主权归还中国,反而转给了日本,引发群情激愤。所谓“十四点宣言”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威尔逊也成了“威大炮”。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上海人民“三罢斗争”的直接启示。五四运动爆发于北京,以爱国学生为主力,以罢课为主要形式。为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年6月3日,在近代中国的产业中心上海,爆发了以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和学生罢课为主要形式的“三罢”斗争,并迅速影响到全国多个城市。工人阶级由此成为运动的主力,并展现出彻底的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受到以上海工人群众为主体的巨大爱国力量的直接启示,身处北京的陈独秀开始把目光从青年学生转向工人群众。在6月5日发表《研究室与监狱》、号召青年发扬“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的精神追寻真理后,6月9日就起草了著名的《北京市民宣言》并印成传单。 以“直接行动”求“彻底解决” 《北京市民宣言》篇幅不长,连同标题、标点仅余字。全文如下: 中国民族乃酷爱和平之民族。今虽备受内外不可忍受之压迫,仍本斯旨,对于政府提出最后最低之要求如下: 一、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经济上之权利,并取消民国四年七月两次密约; 二、免徐树铮、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段芝贵、王怀庆六人官职,并驱逐出京; 三、取消步军统领及警备司令两机关; 四、北京保安队改由市民组织; 五、市民须有绝对集会、言论自由权。 我市民仍希望和平方法达此目的,倘政府不顾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我等学生商人劳工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特此宣告,敬求内外人士谅解斯旨。 (各处接到此宣言,希即复印传布) ◆《北京市民宣言》传单(影印件) 6月9日,陈独秀起草后,即请英语水平较高的胡适译成英文,放在同一页上,组成一份中英文并呈的传单。陈独秀当夜即同《新青年》北大同人高一涵一起,拿到一家为北大印刷讲义的小印刷所印好,此时已是深夜一点多钟。 对于《北京市民宣言》究竟以何种形式面世,陈独秀等人还真颇费了一番心思。 当时陈独秀手头握有两份刊物,不仅自己主编《新青年》,并与李大钊共同主编《每周评论》,完全可以在任何一种刊物发表。然而,《新青年》是学理性刊物,内容不符,且每月一刊周期也太长。《每周评论》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yy/11245.html
- 上一篇文章: 陈维聪法兰西就是法国拦住巴西,网友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