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的法国在航空界占有很重要的一席,曾有很多著名航空设计师在法国发展,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之下,法国的航空技术自成一派,其军用飞机也显得与众不同,大有自立门户与世界各领风骚之气象。抛开大环境的影响,今天咱们来看一款法国在二战前设计的战斗机,看它到底有多独特。

SE.双座双引擎战斗机在年开始设计,于年首飞,计划在年下半年开始批量生产,甚至投入到可能爆发的大战中去。

该机采用全金属结构,中单翼布局,飞机显得非常的肥胖短促,不过它只是“驼背”得很严重而已。两具发动机舱分布两翼,为了平衡扭矩,两具发动机驱动的螺旋桨是往不同的方向旋转,尾平翼位置低于主机翼,在尾平翼顶端布置垂尾。

整个机身背部隆起,背部前方设置驾驶舱,后方设置另一名成员的位置,和二战时一些轻型轰炸机一样,后方成员主要是操作机炮攻击追尾的敌人,不知道设计师为什么要给战斗机设置这样的结构,并且战斗机在高速机动的时候,后方成员被甩来甩去的不知道会不会晕机。

别看这款飞机挺丑的,但是武器配置绝对是一大狠角色,第一架原型机中在机头上安装3门20毫米机炮,后方成员操作另一门机炮,到第2架原型机上时,前机炮变成了4门,自卫机炮变成了2门。抛开格斗性能,单说机头这4门20毫米机炮,在整个二战的战斗机中都不落伍。当然还有在机头安装6门机炮,在机腹额外增加2门机炮的想法,这个设计可能是考虑到对地攻击的需求。

飞机的发动机采用了多种型号,包括普惠R-双黄蜂发动机,生产型定为Gnome-Rhne14N-缸风冷径向活塞发动机,单台输出马力。

与当时大部分机型不同的是,该机采用了少见的前三点式起落架,前起落架收起于机头下方,而两个后起落架位置却很特别,在双垂尾的下方,让人很担心尾平翼会经不起冲击而折断。

SE.经过测试,达到了法国空军的标准,其综合作战能力超出了法军现有的战斗机。但是这款飞机和当时法国众多具有发展前途的在研项目一样,随着法兰西战役的爆发而失去了服役的机会,就算能够量产,空军也需要时间来训练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以及等待工厂生产足够多的飞机,然而法国人最缺的就是时间,注定了SE.无缘二战。

该机重千克,长11.8米,翼展15.7米,高4.28米,采用2人机组,最大飞行速度千米每小时,巡航速度千米每小时,最高升限米,最大航程千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zx/1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