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痤疮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210116/8595980.html

01

每次提起他,我都想要是我有他的头脑就好了。

他的人生经历就是一次精彩的经济学案例。

他就是约翰·劳。

约翰·劳

他可以说自带金融家光环。他年出生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一个银行家庭。这对他之后的人生之路可以说起来决定性的作用。

都不用他学习,光是耳濡目染就让他有了经济头脑。而且其数学能力相当地惊人,这在以后会帮助到他。

他曾早自己父亲的会计事务所做学徒,这也给了他实行的机会。

少说了一点,他很帅,这在以后也帮助到了他。

02

本来,他的生活挺顺利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

在他17岁这年(年),他发父亲去世了。

能束缚他的缰绳不存在了,他决定去更大的舞台去发展。

这一年他带上父亲的遗产来到了伦敦。

当时的伦敦就像后来的大上海,是个充满机遇和危险的冒险家的乐园。

伦敦

约翰·劳首先去的不是金融圈,而是赌场。

按照一般剧情,他会赌光身上的钱,然后被街边的大妈指着鼻子骂:“败家子”。

但是,我说过他很精通数学,这帮了他。他成了赌场上的常胜将军,钱源源不断地进了他的腰包。

而且这个风度翩翩的少年还是个情种,在情场上如鱼得水。

这样的生活他过了几年。写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赌神在伦敦大杀四方。

赌场

但是到了年,一件事改变了他的生活。

他为了追求一个名媛与一个情敌进行击剑决斗,这在当时很常见,结果是他赢了。而他的情敌直接就gameover了。

约翰·劳也被抓了起来。

但是,上天好像庇护他,那些名媛经过打典(所以长得帅关键的时候能救命),使他越狱了,去了另一个地方——荷兰。

在那里他重操旧业,但是还想早点撕掉逃犯的标签,所以偷偷担任了英国外交使节的秘书(有点英国军情五处的意思,不过他对情报没兴趣,对金融有兴趣)。

他研究的对象是时欧洲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阿姆斯特丹银行。

他很快发现了阿姆斯特丹银行银行的秘密。那就是银行的纸币存款证明也能当真金白银用。说的复杂点,就是阿姆斯特丹银行接受客户把真金白银存在自己的银行里,然后把它们折算成当时欧洲最常用的货币,在登记到客户的账户上,并给客户一个存款证明,这样客户就可以拿着证明去做生意了。

这在现在很常见,但当时很先进。

也有人说这个证明不就是纸钞吗?其实两者有区别——因为这个证明背后都对应着真金白银,那证明就能兑换出来。

就凭着这手,阿姆斯特丹银行在欧洲的地位很高。

约翰·劳把这套弄明白了,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要发行一种不需要黄金白银做担保的纸币。

,约翰·劳

而这时,他的案件的追诉期已过,他溜达回了苏格兰。

03

10年后的法国。

最高当政者正焦头烂额,注意我说的是最高当政者而不是国王,因为前一任路易十四驾崩了,仅7岁的路易十五即位,而实际掌权的是摄政王奥尔良公爵。

为什么焦头烂额呢?因为路易十四太能作了,造成的后果是国库空虚、经济萧条、通货紧缩,到了破产的边缘。

而法国的重商政策,让法国的农业衰落。

路易十五即位时,法国面临着巨额的外债。

而奥尔良公爵的办法是重铸货币,榨取百姓的钱,而这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约翰·劳在这个时候,有了把理论变成现实的机会。

凭着和奥尔良公爵的交情,他立法国第一家私人银行——通用银行,开始发行纸币。

他的想法是:发行大量纸币,繁荣法国经济,增加就业。等经济恢复、海外贸易发展后自然会产生更大的货币需求。

人们因为纸币的保值能力而开始信任纸币。

法国果然开始复苏。

约翰·劳又提出了一个计划:密西西比计划,就是成立一家公司,开发法国控制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年8月,公司成立开始发行股票,而这些股票可以用公债来抵付。

约翰·劳很会讲故事:密西西比流域到处都是金、银、铜、铅、水银等贵金属矿藏,而且很容易开采。

年12月,奥尔良公爵把他的银行变成了皇家银行,他的公司成了法国印度公司的一部分。

年,他增发新股。皇家的信誉加上美好的故事,人们马上就疯狂了。

人们为了购买股票挤破了头,到了什么程度?围着约翰·劳他们家的人使他家周边的房租竟然涨了10倍。

公众的疯狂让股票价格一路高升,加上各种小道消息更加高了这个价格。

也不是没有清醒的人,但是受到的不是欢迎而是嘲笑。

约翰·劳也赚得盆满钵满。

他不断加大纸币的发行量。

这些纸币流入股市,让股票价格暴涨,雪球越滚越大。

收益的除了他还有法国政府,其债务不断减少国库开始充盈。

约翰·劳的设想就是:增发纸币————刺激经济——刺激货币需求;增发纸币——换成股票——抵消国债。

但是股票价格的上涨不可能无限向上,到了顶点后,股票价格开始下跌。

通货膨胀开始了,有人聪明的人开始储存铸币保值,加剧了危机。

而这时从北美传来消息:未发现金矿,股票价格开始下跌。

约翰·劳用尽了办法也扭转不了局面。

约翰·劳成了一切过错的替罪羊。他和其妻女遭到暴徒的袭击。他们一家只好到皇宫避难。

危机还在发展,人们纷纷到银行,发生挤兑风潮。有的人被士兵打死和被挤死。

约翰·劳见大势已去带着少量的铸币和自己发行的废纸一样的纸币跑到了布鲁塞尔。

04

有人说之后,他过得很惨。

但实际情况是他重新干起了老本行——赌博。他还是过着体面的生活的。

年,约翰·劳58岁在威尼斯去世。在他的遗产清单中,有近幅绘画作品,其中包括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以及达芬奇的作品。

其实,约翰·劳的理论中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比如他认为纸币流通但不贬值的基础是信用——国家信用或私人银行可兑换的信用就没有错。

法国人对他却恨得牙根痒痒,曾为他编撰出一篇墓志铭:一位苏格兰名宿安息于此,这位天才的数学家,他用神奇的数学法则,让法兰西倾家荡产。

马克思曾评价他:“骗子和预言家的混合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zx/11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