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说法:民国文化沙龙,北有太太客厅林徽因,南有上海滩花厅夫人。这个花厅就在复兴西路62号的修道院公寓,花厅夫人就是曾经62号的主人弗立斯夫人(Flitz)。上世纪30年代,弗立斯夫人家的花厅名声遐迩,成为华洋精英和文人雅士聚会的沙龙。

如今,花厅“变身”衡复风貌馆,将于今天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免费向公众开放。

衡复风貌馆。袁玮摄

“一座普通的屋子住着一个什么样的人,常常显得比房子本身重要得多。”显然,在修道院公寓的花厅曾经发生的旧闻逸事要比这栋西班牙风格的住宅本身有意思得多。建造于年的这栋房子名为修道院公寓(TheCloisterApartment),建国以后,人们将“Cloister”对应中文的“修道院”,该建筑就被称为了“修道院公寓”。在该公寓落成以后,寓居在此的多为洋行老板和股东,建筑本身和教会并无关系。

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外景。袁玮摄

参与衡复风貌馆展陈的专家、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蒋杰告诉记者,“这次修缮改造挖掘出了很多关于复兴西路62号的‘前生往事’。”这栋见证了过往岁月的老宅,在默默讲述着逝去的故事。

来自美国的弗立斯(CHesterFlitz)夫妇在上世纪30年代初居住在这栋异域风情浓厚的修道院公寓,一直到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弗立斯是当时东亚地区最大的投资公司“新丰洋行”的合伙人之一,他的夫人也并非等闲之辈,弗立斯夫人迷恋文学创作,担任了《密勒氏评论报》的文艺副刊主编和万国艺术剧院发起人之一。她家的客厅是当时上海滩颇有名气的文艺沙龙,她每周都会在家中客厅宴请沪上中外名流,邵洵美就是这个沙龙的常客之一。

弗立斯夫妇合影老照片。蔡玮摄

邵洵美称弗立斯夫人是上海的“花厅夫人”,即上海的“Salon的领袖”。邵洵美对弗立斯夫人可谓推崇备至:“弗立斯夫人,匈牙利人,留华有年,嗜文学,著作甚富,自小在美国,与各国大文学家多相往还,在上海为《中国评论周报》编文学栏两年,极受称许。欧美文艺家来华,多半由她招待。她对于中国的文学艺术提倡尤力,曾组织万国戏剧社,成绩亦佳。”邵洵美的夫人盛佩玉也对她赞赏有余:“此人善交际,服饰新颖,面貌秀丽,很多人乐于和她相识。”

花厅内景。蔡玮摄

年10月的一天,有四位客人聚集在修道院的花厅,一位是《纽约》的专栏作家项美丽,一位是作家邵洵美,另外两位是刚到达上海、蜚声国际的墨西哥漫画家珂佛罗皮斯(MiquelCovarrubias)夫妇,珂佛罗皮斯在修道院公寓为弗立斯画了幅在打马球的漫画。珂佛罗皮斯还在花厅与叶浅予等人结识,叶浅予之后的漫画风格受到珂佛罗皮斯很大影响。蒋杰告诉记者:“据说邵洵美和项美丽就是在‘花厅’的一次晚宴上一见钟情的。”

墨西哥漫画家珂佛罗皮斯为弗立斯画的漫画。袁玮摄

每周,弗里斯夫人在家中举行宴会沙龙,宴请沪上中外名流。宋美龄、张学良都曾是座上宾,萧伯纳、卓别林、胡适、梅兰芳、林语堂等当时的中外文艺名流,也造访过这里。英法美各国驻华使节也常受邀参加,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据点。胡适和弗里斯夫人有多次交流。年1月30日记载:“同吃茶的有弗里斯夫人。他们谈的欧美音乐戏剧,我竟毫不知道,惭愧的很!”之后的两三年,又多次见面,每次都是长谈。事实上,梅兰芳与弗立斯夫人的交情相当不错,早在年梅兰芳访美前夕他们就有交往,梅兰芳还签名送书给了弗立斯夫人。

应该说,弗立斯夫人的花厅沙龙在当时促进了中外友谊的交流。晚清以后,上海就有洋人的沙龙,因为种族歧视,中国人少有参加。弗里茨夫人不拘一格,打破了这一旧习。她本人也很骄傲能与本地名流交往:“我来此地之前,没人试图与中国人社交。这些头脑简单、自鸣得意、傲慢自大的外国人装的好像还呆在他们英格兰或法兰西老家似得。而那些亲切可爱的中国人也照样旁若无人的过他们自己的日子。”弗立斯离开中国后曾写过一本传记,他非常自豪地提到,我们拥有许多很好的中国朋友。

著名画家、工艺美术教育家庞熏琹在他回忆录中写道,展览会后弗立斯夫人为他在花厅举行过一次招待会,庞熏琹描绘弗立斯夫人当时梳着希腊人的发型,穿着拖地的黑色连衣长裙,她跟他亲切拥抱并将庞熏琹介绍给在座的各位:“这位就是今天招待会所要邀请的主要客人,也是我要向大家介绍的一位中国青年画家。我在这所房子里,第一次招待了萧伯纳,第二次招待了卓别林,第三次招待一位中国青年画家......”“上海画会”的主席、法国邮船总经理米奥利斯,法国驻华领事柯克林对庞熏琹作品《屋顶》大加赞赏,并购买了作品。此后,庞薰琹的多幅作品首次刊登在上海的外文报刊上,有的甚至用其作品作为封面。庞薰琹由此在上海美术界崭露头角、初获声名。

弗立斯夫妇收藏庞薰琹油画《地之子》。袁玮摄

花厅的女主人还积极提倡推介中国文学艺术,发起成立万国艺术剧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据项美丽回忆,“万国艺术剧院举办过音乐会、讲座、辩论会,偶尔还有戏剧,音乐会上演奏的是俄国或德国的曲目,也有其他国家的;辩论会讨论最具争议性的主题,比如‘中国的计划生育’;还有非常出色的戏剧表演。”弗立斯夫人将熊式一英译的京剧《红鬃烈马》改名《王宝钏》,万国艺术剧院在年用英文演出了这出戏。

“弗立斯后来将在修道院公寓的收藏捐赠给了美国北达科他州大学图书馆,包括林语堂的字画、梅兰芳的题字和林风眠成名前的画作以及庞熏琹的作品等等。”参与衡复风貌馆筹备的蒋杰教授说,正由于发生在修道院公寓的过往历史如此丰富,因此在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就特地留出一块空间做了“复兴西路62号纪事”。(新民眼工作室袁玮)

衡复风貌馆的一个版块“复兴西路62号纪事”。袁玮摄

原标题: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沙龙“圣地”,今天邀来你听名流往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zx/1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