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的构建哈布斯堡的普世帝国
“我们确实需要一个小小的议会政府,不过权力仍然掌握在我的手里。”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在给其母的信中写道,年。 本文结构(约字) 导言 哈布斯堡诸君 进步政策其之一 民族主义的正义性 自由主义之殇 这个普世帝国的核心 君主、宪政、民族与邦联 小结 导言 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是一个延续自中世纪的因联姻继承而统合的、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袭的君主国。他的核心是位处中欧的以奥地利公国、波西米亚王国为主的哈布斯堡世袭领地,其它领土包含现今的匈牙利以及部分波兰、意大利、克罗地亚、波黑等,是一个盘桓于中欧、东欧、南欧的大帝国。无论是以近代还是现代的民族主义概念划分,君主国的臣民构成极其复杂——德意志人(现在是奥地利人)、捷克人、马扎尔人、意大利人、波兰人、乌克兰人、斯洛文尼亚人、犹太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罗马尼亚人、波黑穆斯林等等,分散交错在帝国全境。 对于君主国最终走向崩解的历史行程,惯常的描述是一个腐朽的甚至反动的君主政体对维系帝国统治的执着与各(相对少数的)成员民族在寻求民族自治和独立的奋斗这二者间对立。帝国遗产诸国处于国本正统性的考虑,理所当然地将自己视为民族国家,沿用典型的民族主义叙事,将不复存在的帝国视为压迫者,塑造挣脱反动枷锁走向民族自决的正义事业。 在读贾德森的《哈布斯堡王朝》前,我大体上抱有如此的模糊认知。但是这本书的各类书评,有的在宣扬哈布斯堡理想化的“普世帝国”建构方案,有的声称一扫对帝国“不合时宜”、“老朽”的形象,这对一贯以结果论的我来说,无疑勾起了阅读兴趣。 然而读完后的我,虽再不会简单地以“民族压迫vs民族独立”的视角去看待帝国的覆灭,但也绝不敢苟同“普世帝国”设想的可行性。至于“不合时宜”,在我看来,这仍然是对帝国态度和政策的贴切描述。 哈布斯堡诸君 本书的叙事开始于玛利亚·特蕾莎继承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土。女性的身份动摇了得位的正统性。君合国的各部分运行迥异的继承法,先皇尚未说服各方接受以使哈布斯堡避免再遇西班牙式悲剧的《国本诏书》就已崩殂。普鲁士兴兵强夺西里西亚,属国也蠢蠢欲动。女王最终赢得了匈牙利人对女性统治者的承认,其夫也得以coronatd为神罗Kaisr。但是皇后已确认她统治的君合国表面庞大实则孱弱的事实,改革刻不容缓。 上图:MariaThrsabingcrowndQunofHungary 后世的历史学家对于十八世纪的多位改革派君主奉以“开明专制”之称。玛丽亚·特蕾莎和她的两个儿子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这一时期,哈布斯堡向其领地推行中央集权化的官僚体系、收回教会的权利、建立学校为公务员系统输送人才等等。同时,解放农民与地主的封建生产关系也开始提上议程。 皇后本人于逆境中主导的改革一直为后世称赞,她的儿子约瑟夫二世甚至更为激进。对于解放农奴、扩大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约瑟夫二世的改革激起了地方利益集团的强烈反抗(甚至是起义)。约瑟夫主义在当时的背景下无疑是进步的,中央集权化是每一个近代强国的必经阶段,但君主国复杂的利益既得方使约瑟夫的改革大多流产。Kaisr本人心灰意冷地废除了自己的立法。这一时期拒绝改革的是地方权贵。 但是其后的弗朗茨Kaisr(神圣罗马帝国的弗朗茨二世,奥地利帝国的弗朗茨一世)并不如先辈们一般锐意进取。总的来说,包括后继者斐迪南一世,这一时期的君主国并没有太多可大书特书的改革。即使是年的《民法通则》,事实上也是约瑟夫二世早在年就开始修订和通告的。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梅特涅时代”,而梅特涅本人是外交家,受限于Kaisr即使就任首相也更多地在外交领域而非内政和立法上有所进取。 坦言之,“梅特涅时代”的奥地利帝国,在内政、立法领域僵滞。也许在Kaisr看来,“任何促进社会改革或者调动民众热情的事物,一旦不受约束,就很难控制”。即使在拿破仑战争那段最艰难的时期,Kaisr也不愿调动臣民的爱国热情。审查制度、秘密警察成了时代的代名词。可以理解成只要事态受控,Kaisr既不改革也不反动,维持着政治上的静默。 这一时期,因战争带来的经济发展,催生了社会事务的井喷。在政府无意或无力动作时,地方性、民间性的力量自发地应需填补空隙。因社会事务而产生的结社、报纸数在这一时期迅速增长。前者是日后政党的雏形,后者将成为民族语言推广的前沿阵地。“得益”于政治静默,各种各样的带政治色彩的团体开始在地域性的社会公共事务上因他们的实际贡献而掌握话语权,这就包括了民族主义运动。维也纳体系确立后的三十多年中,奥地利帝国内的早期民族主义势力逐步增长,到年全欧革命爆发时,已是政治舞台上颇具组织力的势力。如果说将这一切归结于长期的静默政策,是没有问题的。 上图:梅特涅逃出维也纳 年革命将一切原本还在“温和”争取的问题一下子摆上了立法的台面。即使最终失败,新任的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还是接受了不少革命中的成果并体现在新宪法中,比如正式确定了解放农民与地主的生产关系。但是Kaisr本人是一个追求集权的专制主义者,他不仅拒绝了多数的革命成果而且冻结了议会,以至于专制的头几年中唯一能定期召开的民选议政会议是新生的商会。Kaisr想要的议会是“咨询”式的而非“宪政”式的,因为议会中利益团体的迥异和林立使得后者无法帮助他追求行政高效。 实行专制又能不激化各方的不满并不是不可能,只不过会对统治者施政合格性的要求更加严苛。在彼时帝国的宣传中,人们安心于经济发展下生活品质的提高,(因而)不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zx/5799.html
- 上一篇文章: 欧洲国家形态的阶段性发展从封建到现代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