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帝国的两场战争从维也纳军事历史博物馆
序言 最近看到Bilibili上线了《帝国的毁灭》,这部电影长期以来都以其鬼畜而广为人知,而我在看鬼畜的同时也非常钦佩演员的演技和表现力,慕名已久的我选择第一时间看了这部电影;我也想起了在去欧洲的飞机上看过的电影《偷书贼》,同样是描写二战中的德国的电影,这次是换成一个孩子的视角,但同样战争的残酷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加上在奥地利的游览军事历史博物馆的经历,便产生了写一篇文章的冲动。 之所以会把奥地利和德国联系起来,要从两次世界大战中说起。不太了解历史的朋友们可能会很奇怪,现在看起来在国际舞台上毫无存在感的奥地利,曾经也是欧陆上的一大列强。然而这快速的“衰落”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两次世界大战对奥地利的摧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作为德意志帝国的盟友,在一战后被协约国肢解;在战争中,堑壕战法,毒气战法,重机枪,坦克第一次得到广泛运用,无数战场成为绞肉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奥地利被德国合并,战败后被英法美苏军事占领,直到年奥地利国家条约签订,并成为永久中立国后才获得独立;在战争中,半个维也纳被夷为平地——维也纳人引以为豪的国家歌剧院中一大半都是战后修复。可以看到奥地利的命运一直紧紧地与北方的兄弟联系在一起;甚至远在此之前,普奥之间的兄弟之战(Bruderkrieg)就在两国之间爆发,可以说近现代的奥地利战争史几乎就等同于德国战争史,更不要说希特勒本人还生于奥地利,看到德国的战争影片会联想到奥地利也就不足为奇。 维也纳军事历史博物馆集中展出了从16世纪末到年期间的奥地利军事历史。该博物馆中展出的在这期间奥地利经历的主要战争包括:三十年战争,大土耳其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拿破仑战争,年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 哈布斯堡家族有一句格言“Bellagerantalii,tufelixAustrianube”,其意为让其他人去打仗,快乐的奥地利人结婚吧。奥地利主动对外征服的历史相较于任何一个欧洲列强都更少,绝大多数扩张都来自于精妙的联姻设计;但因其多民族国家的本质和缺乏维系民族关系的必要手段,奥地利最终在民族主义的冲击下在内忧外乱中走向衰亡。这里的民族主义不光是境内民族的独立意愿,还包括来自北方的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压力。直到最后两场战争撕开了帝国虚有其表的强大,终结了这个在末期已是畸形的百年帝国。 维也纳军事历史博物馆维也纳军事历史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来头的博物馆——他的建设本身就与上文中提到的年革命紧密相连。年革命,又称民族之春,是近代民族主义崛起,民族国家兴起的标志性年份;此时多民族国家的专制皇权得到严重的挑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奥地利帝国;同样属于多民族国家的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并没有掀起很大的波澜,但他们的民族问题也开始在这次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中显现;民族国家则开始兴起,其中最具代表的则是德国和意大利。在我们多次提过的《维多利亚2》中,民族主义叛军可以帮助普鲁士和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成立北德意志邦联和意大利王国。 年革命给奥地利帝国的首都维也纳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许多建筑都被打砸抢烧。这次暴乱让宫廷认识到维也纳内城围墙并不能抵御外族入侵,反而为游击队在禁卫军面前进行巷战提供便利。年,皇家决定拆除围墙,并且开始了维也纳规模空前的大建设——艺术历史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和今天要提到的军事历史博物馆都是这次大建设的产物。《维也纳:艺术与建筑》一书中说到(此处为个人翻译):政府被年的人民起义震慑到了——于是他们决定修建一系列兵营式建筑环绕皇宫;而这些建筑都是以应对内部暴乱而非外来入侵建设的。军事历史博物馆就是其中的一个——而这个建筑起初是作为军械库被建设的。直到建设开始之后其用途才改变——这也成为了奥地利第一个专为成为博物馆而建设的建筑。这一时代建设的建筑都有同一个特征——此时代的建筑都是多组设计师竞争设计的产物。最终被采纳的设计方案是由LudwigForster和TheophilvonHansen提出的,而他们在建设过程中去世,未能看到博物馆最终的落成。 建筑艺术参考书目 鉴于更远古时代的战争并未收录在博物馆中,我对奥地利历史也只是略知一二,这篇文章便只结合展品来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如有错误请大家不吝赐教。 博物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zx/6084.html
- 上一篇文章: 英国新增,法国法多地
- 下一篇文章: 尼斯法国第五城,为何在意大利和法国之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