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五百年(第2讲)

资本原始积累:伊比利亚阶段(-)

今天是第二讲,主要内容是了解年前西欧开辟新航道和发现新大陆的基本历史过程,从中分析为什么是西欧开启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其先锋为何是偏居一隅的葡萄牙,从而引出民族国家的概念。

上一讲我们谈到文艺复兴运动的时候强调过,它之所以发轫于意大利,一方面是它对古希腊古罗马科学文化的复兴,另一方面其复兴的基础在于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各城邦的经贸繁荣。

到了15世纪中叶(年后),大致是我国明朝英宗时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当时这个穆斯林帝国的势力遍及亚欧非三大洲并控制了东地中海,原来由阿拉伯人和意大利人分享的东西方三条传统商道,这时完全被土耳其穆斯林所控制,意大利作为欧亚贸易中转站的地位由此消失,刚刚兴起的尚处于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城市经济陷于衰退。

然而历史并没有就此中断,强烈的发财欲望和宗教狂热无法使欧洲人就此却步,他们即将要开辟一条新的绕过中亚通往东方的商道,并在那里寻找可能存在的基督徒,以便东西夹击伊斯兰教教徒。这是意大利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人的共同愿望,因此,与其说是历史把起锚的地点选在了欧洲西南一隅的伊比利亚半岛,毋宁说是意大利半岛上的新兴商人把自文艺复兴运动所开启的文明接续了起来,由此开启了欧洲人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关于新航道的开辟和美洲大陆的新发现这一具体历史过程,早年央视制作的一百集电视纪录片《世界历史》第32集“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就很好地做了展现(《大国崛起》第一集“海洋时代”也可以参考)。需要重温这段历史的读者可以搜索观看视频,或者阅读附在本文后的解说词。客观的历史进程大致就是这样,但历史的逻辑却未必如“欧洲中心论”者所言,在于欧洲本身优越于世界,而可能正好相反,在于欧洲经历了一个长达几个世纪的黑暗的中世纪以及地理等方面的特殊性(欧洲内部无休止的宗教和王朝战争、黑死病、被大西洋和穆斯林围困等),在于欧洲的穷则思变。

事实上,在基督教世界向全球扩张之前,世界上高度发达和富足的地方正是穆斯林世界和儒家世界。无论是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还是印度的莫卧儿帝国穆斯林,他们崛起的直接原因就是他们在地理上居于欧亚大陆的连接部且突厥穆斯林的能征善战,后者主要得益于他们对火炮和火器的大量使用。讽刺的是,火炮装备和技术却是由欧洲人给予保障的。穆斯林帝国因为垄断贸易而财富充盈,他们便把自己装备成了当时世界上的头等陆上军事强国,在经济上用今天的话来说他们就是当时的发达国家。儒家世界则是以日本和朝鲜为外围,中国为中心的又一个被欧洲人羡慕不已的陆上相对封闭的帝国,这里是一个没有错综复杂宗教矛盾的、人口众多的、文化上具有无与伦比的统一性、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又一个发达地区。

一言以蔽之,年前穆斯林世界和儒家世界的发达,得益于它们在农耕文明时期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和强大的封建中央集权制,不过在世界由农耕文明向海洋文明过渡的过程中,陆上文明败给了海洋文明,原先的这两点优势后来也成了这类封建帝国走向衰落的根源。相反地,作为资本主义的发源地,链条首先在最薄弱环节断裂——基督教世界在上述两个领域的短板和缺陷,反而造就了它们成为大航海时代的佼佼者——开启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征程,使基督教世界成为了资本主义破茧而出的突破口。其中对黄金白银和香料贸易的渴求、火器等军事技术的革命、航海技术的掌握和民族君主国的兴起是欧洲人进行血与火的原始积累的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在欧亚贸易中,欧洲人没有令东方人感兴趣的像样的制成品(产品通常质次价高)与之进行交换,相反,他们还不得不大量从印度进口细纹棉织品、珠宝、香料、香水和从中国进口丝绸等奢侈品,这致使在欧洲本来就稀缺的金银大量地流向东方。因此,不但在消费品上严重依赖东方,尤以获得香料贸易和黄金白银成为它们最为奢望的。

其次,中世纪欧洲半是宗教半是王朝的战争连绵不断,这从一个方面也推动了欧洲火器和火炮技术的发展,其作用对于西欧征服世界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一方面使得欧洲各王国内部封建领主再也不能躲在坚固的城堡后面抵抗皇室的权威,为建立统一的民族君主国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军事技术的进步极大地装备了海军,为后来欧洲人开辟新航道建立海上贸易据点和殖民美洲大陆奠定了重要的军事基础。

第三,毫无疑问,开启大航海时代序幕是以造船、航海设备、航海术和海军装备等技术进步为前提条件的。尽管这些技术进步首先发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半岛,但恰恰是偏居伊比利亚半岛西南一隅的葡萄牙人,成为了在航海技术和地理学方面知识最丰富的欧洲人,并在15世纪的海外冒险事业中占据领先地位。要理解这一现象,就需要引入另一个概念,即民族君主国或民族国家概念,这是一个跟资本主义起源有关的概念,是深刻理解西欧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最终统治世界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从本讲开始要重点研究和领会的一个内容。

从版图上,伊比利亚半岛上大部分为西班牙领土,只有西南角的一小部分为葡萄牙领土,面积大约仅有九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半台湾岛大小,且多为山地和丘陵,当时的人口不足万,但西南海岸线却长达余公里,这为它后来成为海洋霸主提供了地理上的优势条件。葡萄牙是在驱逐阿拉伯摩尔人占领的收复失地运动中,于年在罗马教皇的认可下成为独立王国的,它也被看作为是欧洲最先形成的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是个与欧洲资本主义起源关联紧密的概念,是现代资本主义共和国的前身。根据西欧国家历史发展演进的历程:古希腊城邦国家——罗马帝国——民族君主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其中后两者都属于民族国家范畴。民族国家重点不在我们通常意义上“民族”,而是现代民族自决和自治的实践产物,指的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和内政外交的基本行为体。其法理上被确认的标志是于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后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民族君主国的兴起是与新君主同城市中刚刚成长起来的商人阶级结成同盟,共同打击藐视皇室权威的各封建领主的斗争过程紧密关联的。这方面典型的事例会在后面讲到的英法民族国家形成中再详细讨论。

正如《共产党宣言》中讲到的:“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

顺便说一句。讲出“政治就是权力斗争,目的可以证明手段正确”名言的马基雅维利,正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他因为亲眼目睹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各城邦之间残酷无情的战争,从而他便著书《君主论》为新君主们建言献策,“用无情的现实主义拒绝任何道德制约,从而将政治从宗教和哲学中分离出来”。这可以看作为是民族君主国的兴起在理论上的集中表现。

中世纪的欧洲在政治结构上与我国周朝时期有些相似。有许多封国,它们无视罗马教皇在名义上的最高领袖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而且其最典型的特点是严重的封建割据,没有全国的市场、财政、司法、军队,没有国家和民族的观念。而伊比利亚半岛则更为特殊,在公元8世纪时被阿拉伯人占领,从此掀开了长达七个多世纪的原著居民西哥特人驱逐阿拉伯人的收复失地运动,也正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反伊斯兰教战争中,把伊比利亚人的宗教情结和爱国情怀结合了起来,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一个王国内部由于国王企图加强中央集权而和大封建主之间常常爆发冲突,国王便与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力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前身,主要是商人阶级)结成同盟,同封建主进行斗争,确立王室的权威,逐渐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君主国。所以,无论是葡萄牙还是稍晚时期的西班牙(西班牙的收复失地运动到13世纪末才大体完成,直到15世纪末收复格拉纳达才算最终完成),正是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民族认同,并先后成为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个民族君主国家(后面学习中我们还将涉及到,不同于英国和法国主要是通过王权与城市结盟形成的统一民族君主国,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通过驱逐阿拉伯人占领的收复失地运动中建立的统一民族君主国)。

民族君主国的产生对开启大航海时代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的海上探险活动得到部分的说明。年,怀有强烈天主教情结的亨利王子跨过了直布罗陀海峡,攻占了北非穆斯林的战略要塞、商贸繁荣的港口城市休达,并以此为基地,开始了其远洋事业和殖民西非海岸的活动。葡萄牙人不但通过在皇家海军中雇佣大量的意大利人,还从他们那里获得了最先进的航海知识,因此使得葡萄牙人成为最富有航海知识同时最具有航海经验的欧洲人。

亨利王子或者他的探险团队最初的目标仅限于沿西非海岸获取(或建立据点)黄金(黄金海岸)、象牙(象牙海岸)和黑奴,还没有扩展到东方的打算。随着奥斯曼帝国崛起阻断了欧亚传统商道,葡萄牙人的视野才开始汇聚到寻找环绕非洲的航道前往东印度群岛(东南亚诸岛)进行香料贸易,这个时候,即年意大利热那亚商人兼航海家哥伦布前来游说葡萄牙国王,他因受托勒密思想的严重影响,认为地球就是一个欧亚非三块大陆以地中海为中心,周边被海洋包围的圆球。既然地中海被穆斯林控制,那么直接向西横渡大西洋就是到达东方的最便捷之路。由于严重的低估了地球的周长,这自然被航海知识和实践经验极为丰富的葡萄牙人所拒绝。两年后哥伦布又来到西班牙皇室游说,起初同样遭到拒绝,但毕竟西班牙不甘于在海外探险事业上落后葡萄牙太远,所以就在年西班牙收复被穆斯林占据的最后一个据点格拉纳达的同一年,且在错误的航海知识指导下迫不及待地同哥伦布签订了远洋探险合同。幸运的是,伊萨贝拉女王这个错误的判断来得还不算迟,它随后为西班牙迎来了半个地球的统治权(详细内容可参见《全球通史》第22章第2节)。

地理大发现为葡萄牙这个既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没有令东方各民族感兴趣的制成品的国家带来了数不尽的财富。它一方面从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的金库与墨西哥和秘鲁的银矿中积累了大量的金银,与此同时又保证了葡萄牙有足够的资金与东方通商,获取丰厚的利润。建立海上据点以控制商贸通道是葡萄牙海洋帝国的特征,而西班牙则是实行最残酷的殖民主义政策。据统计,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被西班牙占有。在年至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攫取了有据可查的总计吨白银和吨黄金。

尽管在持续了大约年的繁荣后,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衰落,但伊比利亚半岛开辟的大航海时代和集聚的巨量金银,却为此后欧洲向全球扩张积蓄了充足的动力,使得欧洲资本主义从一国到数国逐步取得了胜利,进而最终统治了全球。(年5月30日)

附:《世界历史》解说词:第32集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zx/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