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圣女贞德序如果您漫步于时下巴黎一区的街头,在那卢浮宫外围的金字塔广场上一定很容易就能找到那一尊金灿灿的圣女贞德像。那威风凛凛的气势,决不输于中国东晋的花木兰和北宋的穆桂英。不用说,圣女贞德在法兰西民族的心中,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第一节:法兰西溯源,从凯尔特到瓦洛亚王朝的沧桑巨变与上篇中我们描述汉尼拔的思路相同,要说到圣女贞德,就不得不提到法兰西的演化。而法兰西的演化,最早还需要追溯到凯尔特人时期,而这一时期又与上篇中说到的古罗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凯尔特人时期最大的亮点,就是打下了罗马城,这是数百年后翻越了阿尔卑斯山的一代名将汉尼拔都不曾做到的。但是凯尔特人的问题还是在于自己的部落属性,打到哪里抢到哪里,完全没有家园的概念,说白了跟野兽没什么差别。几百年后摧毁罗马帝国的匈奴人阿提拉,大概也是属于这种野兽级别的存在。在罗马人被迫献出大量金银财宝之后,凯尔特人退出罗马城。而罗马竟然在这种几乎致命的摧残过后,还能顽强生存下来,在联手迦太基击败马其顿-希腊之后,将炮口对准迦太基引爆百年大战。罗马吞并迦太基后便开始对欧洲各族部落进行扫荡,到了凯撒称帝的时候,荡平高卢全境,除了北部维京海盗的重要盘踞地:瑞典以外整个欧洲大陆基本都在罗马帝国的控制下。但是凯撒、屋大维之后的罗马迅速衰落,而周边的敌人却处在迅速崛起的过程中。主要的压力来自于东方的匈奴。匈奴在中国的战国时代已经成了气候,当时的燕、赵、魏三国分别修建了长城以抵御匈奴的南下骚扰,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也是为了让赵国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占据优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太子扶苏与大将蒙恬出征匈奴,而后在战国长城遗址的基础上,修建了万里长城抵御匈奴的进攻。到了汉朝,汉高祖刘邦在与匈奴的战争中接连战败,被围在白登,最后被迫以和亲解围。到了那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刘彻继位后,下决心解决为患已久的匈奴问题。他命令卫青,霍去病率领大军征讨匈奴,连战皆捷,打得匈奴溃不成军。到了东汉明帝、章帝时期,窦氏兄弟再度对匈奴采取全线出击策略,令匈奴内部出现裂痕,南匈奴归顺东汉王朝,但是北匈奴则远遁蒙古草原以北开始向西迁徙。到了匈奴王阿提拉时代,匈奴大部队已经越过高加索进入了欧洲。而匈奴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令各部落闻风丧胆,四散而逃。阿提拉很快就逼近罗马城,这令元老院大为恐慌,当时的罗马已经处于四分五裂的前期,罗马慌乱中以重金贿赂高卢人组建联合部队对付匈奴。孰料阿提拉竟很快退出罗马。心怀鬼胎的罗马为了防止高卢兵变,旋即解散了军队联盟。结果阿提拉迅速杀回马枪,打破罗马城,大掠四方而去。罗马的声威由此一落千丈。罗马分裂后,西罗马帝国在哥特人,汪达尔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日耳曼人的合力夹击下灭亡。此后高卢便迅速崛起。高卢在部落混战后,由部族首领克洛维完成了法兰克全境统一,史称:“墨洛温王朝”。法兰克王国历经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的三代皇帝之后,到达了极盛时期,查理曼帝国(查理一世)势力之强大,力压当时近乎默默无闻的东罗马。但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查理曼身后法兰克帝国迅速分裂,其中西法兰克帝国变成了法兰西的雏形。史称:“秃头查理”的查理二世,成了加洛林王朝的西法兰克的首位国王。由于“虔诚者路易”(路易一世)的三个子嗣在凡尔登三分法兰克王国,因此彼时的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均属加洛林王朝统治,而日耳曼人路易统治下的东法兰克后又自称“神圣罗马帝国”。在加洛林王朝时代,法国、意大利和德意志(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名义上还是同宗,但是三国中首先遭劫的,却恰恰是虔诚者路易最钟爱的秃头查理治下的西法兰克。北欧维京海盗们带给加洛林王朝治下的法兰西无穷无尽的灾难。而秃头查理带头向诺曼底人屈服,使得加洛林王朝在法兰西威严扫地。于是各地势力纷纷趁势崛起,盘踞一方。其中罗贝尔.卡佩一族,后世出了一个叫厄德的能人,在抵御内忧外患时刻凝聚了强大的声望,使得最终卡佩王朝顺利取代加洛林王朝开始了法兰西统治。但是卡佩王朝错打了算盘,他们本打算在积攒足够多的声望之后才登基取代加洛林王朝,谁料结果养虎遗患。在卡佩家族沽名钓誉期间,地方军阀迅速壮大。卡佩王朝取代加洛林王朝之后以勃艮第公国为首的地方势力,名义上听命于卡佩王朝,实则早已割据一方。卡佩王朝治下的诺曼底公国,佛兰德尔伯国,布列塔尼公国,阿奎丹公国、图卢兹公国与勃艮第公国等等,早已拥兵自重,威震一方。因此卡佩王朝的王室领地,仅仅包括“法兰西岛”(如今的“西岱岛”)。这直接导致了王室衰微,财政捉襟见肘,为此皇帝还亲自去兼职“拦路抢劫”。据说11世纪时,腓力一世曾将一行意大利行商的财物劫掠一空,简直就是剪径的强盗。不过总算熬到了卡佩王朝时代的路易六世和他的儿子路易七世时期,法兰西王朝的势力终于渐渐强大,已可与诸侯相匹敌。但是却出了一桩大打岔的事故。阿奎丹公国与王室联姻,女公爵伊丽娜成了路易七世的皇后,并带给卡佩王朝一大块土地作为陪嫁。谁料当路易七世亲自参加十字军东征前往耶路撒冷的同时,听到了皇后祸乱宫闱并引发国内骚乱,当即大怒回师平叛并与皇后离异并驱逐出境,当然废后也带走了那一大片领土。更令人恼怒的是,伊丽娜此后竟和安茹伯国的伯爵亨利打得火热,而后者又在12世纪中期承袭了英国皇位,使得金雀花王朝的领土大为扩张,直接对于卡佩王朝形成威胁。因此自12世纪中期开始,法兰西与英格兰的冲突便已开始,幸亏到了12世纪末期,卡佩王朝一连出了数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如腓力二世,路易九世,腓力四世等等,才使得局面得以稳定。腓力二世在位时,法兰西领土扩张了三倍,文治武功,将金雀花王朝在法国的领地基本上纳入自己的版图。正式定都巴黎并建立了至今闻名于世的卢浮宫。路易九世在位44年,一生笃信天主教故而史称“圣路易”,卡佩王朝在路易九世期间经济出现迅猛发展。到了13世纪末期的美男子腓力四世继位时,法兰西王权已经强大到可以和神权一争高下。腓力四世创立的三级会议,成功地将教皇的孝子贤孙拉到了自己的麾下。教皇Boniface八世最终被腓力四世羞辱致死,标志着王权和神权的第一阶段较量,以王权大获全胜告终。顺便说句,与法皇腓力四世,英皇爱德华一世同时代的中国皇帝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也算是蒙古一代强势皇帝。然而,历史再一次验证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卡佩王朝在腓力四世时期推到了极盛,但是腓力四世宾天后,国势就迅速不振了。腓力四世崩于年,其后的路易十世,腓力五世皆短命而亡,卡佩王朝末代皇帝查理四世继位十四年即追随其父而去。查理四世无子,王位继承成为了问题,于是法兰西民族就大祸临头了。起因自然还是欧洲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皇族通婚关系。话说卡佩王朝末代皇帝查理四世的妹妹伊莎贝拉嫁给了英王爱德华二世,而后却与法国贵族合谋废黜了国王。爱德华三世是伊莎贝拉和爱德华二世的长子,眼见得卡佩王朝绝嗣,而自己又是和查理四世关系最近的人,理应继承法国王位。但是自路易七世以来,英法结怨已有百余年。并且腓力四世设立的三级会议明确规定王位继承排斥女性。因此以母亲血脉为跳板的所谓男性“合法继承关系”也就荡然无存。于是腓力三世的孙子,腓力四世的侄子腓力六世继承王位,法兰西进入卡佩王朝旁系瓦洛亚王朝时代。第二节:英法百年大战的导火线与第一阶段战争进展之“二十年停战协定”腓力六世作为瓦洛亚王朝的开国之君,自然想有所作为,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法国尚未做好全员作战准备总动员的时候去撩拨英王爱德华三世。更何况后者为了到手的法兰西王位不翼而飞早已耿耿于怀,积极备战。腓力六世在佛兰德对英国人强行动手大大激化了英法矛盾,因为爱德华三世觊觎此地已久。同时在此之前,腓力六世已经要求英国国王以附属公爵身份来朝拜自己,更加固了爱德华三世打算动武的念头。英王爱德华在巩固自身地位后,于年自封法国国王,挥师进攻加来,百年大战第一阶段由此爆发。在第一阶段的对战中,英国人以其独特的弓箭战术获得巨大优势,而法军伤亡惨重。腓力六世在陆战海战连吃败仗。加来在年向英军投降,从此英国打开了进入法国领土的大门。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加来失陷的那一年,黑死病突然爆发,腓力六世也染病而死。而且随着战事蔓延,黑死病同样占领了英伦三岛。经罗马教皇调停,双方停战了约八年。到了年,黑死病略有好转之后,战端立即重启。“好心人”约翰二世在抵挡爱德华三世长子黑太子的进攻时,没料到法军如此不堪一击,竟以四万大败于英军手中,约翰二世自己都被俘虏。太子查理监国摄政。太子查理五世监国期间,法国北部还爆发了中世纪最大的农民起义:扎克雷起义。这令查理五世一度内外交困,焦头烂额。不过查理五世总算是在黑暗中摸到一丝曙光,他先是以麻痹之计与英国议和,腾出手来对付农民起义,并不惜求助与父皇约翰二世闹翻的纳瓦尔国王“坏人查理”。坏人查理果然阴险狡诈,不多久便用计抓获了起义军首领,迅速荡平起义部队。但是英国方面虽然答应放回约翰二世却扣押了约翰二世最小的儿子做人质,好心人不忍幼子做人质,还是回到英格兰,最后客死异乡。查理五世继位后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然后迅速于年重启战端,发誓报仇。这时候法国出了一个盖世英雄:就是那举世闻名的:贝克朗.杜.盖克兰将军。此人出生于布列塔尼,在英法全面开战前已在布列塔尼继承战中颇有斩获而深受当时还是监国查理的赏识。他在一次战斗中被俘,查理五世立即以巨额赎金将他领回。第一阶段大战因黑死病蔓延而暂停,重启后查理五世便全权委任他做了法兰西王室统帅。此人果然了得,在他的命令下,法军全军使用费边战术,即运动战,突击战手法,在多个战场大败英军,查理五世因此不断地收复失地。到了战争第一阶段末期,除了加来及极少数城市外,基本都法军被收复。而反观英国,在爱德华三世晏驾之后,英国自身发生内乱迫使英国同意与查理五世议和并于年签定二十年停战协定。第三节:第二阶段战事重开,法国濒临灭亡大名鼎鼎的猛将杜.盖克兰因常年征战积劳成疾,于年病逝,而查理五世也紧随其后因心脏病突发而晏驾西归。法兰西国内局势再度恶化。元凶渠魁自然是从卡佩王朝伊始就做大的勃艮第公国。勃艮第公国公爵最早是好人约翰二世赐给自己儿子大胆的腓力的,以奖赏他在佛兰德的英勇作战。但是到了大胆的腓力二世时,借着百年大战的契机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他的儿子“大胆的约翰一世”在十字军东征期间被土耳其人俘获,后以巨额赎金放回。继位后趁着国王查理六世有精神疾病,吞并佛兰德地区并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不过既便如此,勃艮第也没有大到独霸法兰西,奥尔良公爵路易为首的阿马尼亚克派与勃艮第势均力敌。为百年大战重启战端埋下隐患。虽然大胆的约翰在第一阶段权力斗争中取得胜利,但是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已经重启战端逼近佛兰德,勃艮第公爵大胆的约翰畏惧英军入侵,试图与阿马尼亚克派谈判。查理七世曾担保大胆的约翰生命安全,谁料最后竟被杀害,阿马尼亚克派则声称是为奥尔良公爵路易之死报仇雪恨。大胆的约翰遇害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约翰死后好人腓力三世直接与英国结盟。使得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兵不血刃得到了法国半数以上领土。此后法国就兵败如山倒了。这一阶段的争斗再次以法国签订屈辱合约结束。合约规定,查理六世晏驾后,将由英国国王继任法国皇帝。谁料,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毕竟未能过上法国皇帝的瘾,竟与查理六世前后驾崩。此后,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依照合约规定继任法国国王。但是法国贵族奉查理六世之子查理七世为瓦洛亚王朝继承人,一时间法国出现两个皇帝,战事再度开启。从勃艮第倒戈的-,法兰西军队就如同被砍瓜切菜一般,连续地丢失领地。直到年南方重镇奥尔良被围。而这个据点若是被攻破,英格兰将完成全法国扫荡,届时瓦洛亚王朝将面临绝嗣和亡国的灭顶之灾。百年大战至此已经转化成法兰西民族解放战争。第四节:巾帼英雄战沙场,法兰西绝路问津贞德这个农家姑娘自小深受村民喜爱,她双亲所在的法国东北部的这一片土地是仅存的仍效忠瓦洛亚王朝的一小块孤立地区,而周围皆被勃艮第占领。贞德在年首次声称见证了神迹,并且神祗告诉她要去赶走英国人,并带领王储完成加冕典礼。在准确预言前线战斗失利之后,当地驻防军官终于带她前往太子查理所在地。在觐见的过程中,贞德的谈吐举止给太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当太子岳母发起拯救奥尔良运动,贞德要求参加时,太子很爽快答应了。加入战场后,贞德作出的作战决策每每与军官们相悖。军官主张守,而她则主张全力进攻直扑英军主力。大胆而又奇特的战术最终却收获了奇效。每一场战斗贞德都冲在第一线,而取得胜利后,就会获得更多士兵的爱戴。目击者声称她每次都能作出至为明智的决策。以至于士兵和军官们都相信她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并且受到了神的眷顾。贞德一改法军历来的谨慎作风,但凡战斗皆使用极其泼辣的进攻风格并且身先士卒。这使得英格兰军队颇为不适应而连吃败仗。此外,贞德还在一些作战细节,战略部署方面表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状态,令那些有近30年战斗经验的战友们大为惊叹。在后来的平反运动中,她曾经的战友们的证词为我们揭开了一部分真相的面纱:阿朗松公爵说到:“除了战斗以外,贞德年轻又单纯,但是在战斗指挥上,她是最富有技巧的。无论是携带自己的骑枪,还是指挥部队在战斗中听从指挥,还是在战场上安置火炮。所有人都被她指挥上的谨慎和明智所惊异,包括一些最优秀的,有二三十年军事经验的指挥官们;特别是在火炮的安置上,她简直是超凡的。”迪努瓦伯爵说道:“她是个具有天赋以及能将火炮微妙的放在战场要地的第六感之人。所以她并非一个疏于兵事之流,虽然一些战役赢得很蹊跷。然,同时她亦是不可否认的精神领袖。”贞德于年4月底开始参战,到了7月中,法军攻破兰斯。而在此之前,在奥尔良大捷之后,英军和法国将领谁都不曾料到贞德会力主进攻距离两倍之远的兰斯,而且深入勃艮第后方,为此英国人把主力布置在巴黎和诺曼底。结果贞德出其不意,迅速夺占兰斯。查理七世的加冕仪式于年7月17日在兰斯大教堂举行,查理七世要封贞德为贵族,但贞德只要求免除她们村的赋税。于是查理七世邀请她手举国旗站在一旁,于是我们现在就能在卢浮宫看到这幅威风凛凛的查理七世加冕图。说是画的查理七世,实际上整块画布90%的地方都被贞德占满了。而查理七世和作者自己合起来不过占据10%不到的空间,敬仰之情,溢于言表。查理七世加冕后,法军士气大振。贞德和阿朗松公爵极力主张趁势进攻巴黎,这样英国和勃艮第联军就会土崩瓦解。但是查理七世脑抽居然倾向于和勃艮第公爵和谈。于是勃艮第大胆的腓力三世一面佯装议和,一面不断向巴黎增兵,企图阻断法军北上。而且贞德也在北上的途中突然收到查理七世要求退兵的命令,错失收复巴黎的大好时机。此后情形再度反转,贞德在卢瓦尔河谷度过了无战事的几个月之后,于次年五月前往巴黎北部80公里的贡比涅抵挡英军。然而在一次小规模战役中,贞德意外落入勃艮第之手。关于这次贞德的失手,史学家意见还是较为统一,就是贞德的声名鹊起让很多贵族因愧生恨,进而向查理七世进谗言。因此当圣女贞德由勃艮第递解至英军手中的过程中,查理七世并未派军队解救。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我们不能把所有板子打在查理七世一个人头上,实在是混吃等死又见不得别人好的法国贵族太多,蛀虫太多,不然也不至于落魄到几近亡国的地步。三人尚且能成虎,何况她只是个不满20的小姑娘,一心为了民族大业竟被一群人渣合力暗算,这真个是法兰西历史的至暗时刻。第五节:英雄血洒鲁昂,法兰西民族觉醒之战贞德转入英军手中后,英国人如获至宝。他们纠结了各类审判团队,包括各种神职人员以死亡相威胁,逼迫他们写下对贞德不利的证词。但是贞德据理力争,回答巧妙,令审判团队无法招架。最终英国人强行认定贞德是邪恶女巫并在鲁昂宣判贞德火刑,将贞德绑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关于英国人的邪恶,从这次百年大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学过历史我们知道,英国历史始发于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号称“征服者威廉”西行渡海击败英格兰,当上英格兰国王。而诺曼底公国来源于哪里呢?正是我们说的西法兰克帝国秃头查理治下的加洛林王朝向北欧维京海盗下跪,将诺曼底封给了北欧强盗。换句话说,征服者威廉,是北欧强盗的后代,然后当上了英国国王,也就是说英国从一开始,就是强盗国家。这一点在百年大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路易七世开始,金雀花王朝就同时兼任安茹伯国和阿基坦公国公爵身份。在卡佩王朝腓力二世,路易九世,腓力三世和腓力四世时代,英皇都向法皇称臣,为臣者,却常怀篡逆之心。他们屡次败于贞德手下后变得穷凶极恶,为此在抓获贞德后极尽各种下作之能事,这么说吧,英国人,英国教会对待贞德的态度,足以扯掉英国人所有用来粉饰自身高尚的遮羞布。反观英格兰战败后,看看贞德是如何对待英格兰俘虏以及将死之人的。贞德死后,法兰西民族力量终于觉醒。这使得勃艮第大公好人腓力三世犹如芒刺在背。因为当初查理七世口口声声担保父亲大胆的约翰生命安全,结果却被阿马尼亚克派杀死,换作是谁都可能血气上涌,但是贞德出现后的情况大幅度逆转。贞德带领法兰西反抗英格兰侵略取得重大胜利,使得法军气势开始逆转。而这个时候,勃艮第却胆敢将法兰西的民族英雄交给敌人英格兰最后被处死?那么法兰西人民会如何认定勃艮第?勃艮第日后还指望取代瓦洛亚王朝?门都没有。所以,关于历史学家认为,贞德对于百年大战的逆转贡献有限,主要的翻转来自于勃艮第倒戈,对此我们认为是荒唐透顶的。所以还是这句,历史还原很重要,逻辑与各利益相关方的立场息息相关。好人腓力一则惧怕自己背上卖国贼的骂名永远无法继承正统,另一方面也的确惧怕天威降临。因为贞德各种不可思议的胜利当真让他心惊胆战,极度恐惧万一贞德真的是受神眷顾的话,那勃艮第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第六节:贞德之魂感召下的后法兰西民族解放运动贞德虽然英勇就义了,但是她在鲁昂洒下的热血对于法兰西民族而言,犹如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法兰西各地反英斗争如火如荼。勃艮第公爵迫于国内压力解散了英格兰-勃艮第同盟而转入瓦洛亚王朝同盟。法军势力大增,英格兰节节败退。到了年,沦陷一个世纪之久的加来港被收复。百年大战最后法国逆转战局并获得胜利。第七节:百年大战之后的瓦洛亚王朝查理七世虽然在百年大战中屡屡犯错,最大的错就是放弃积极进攻巴黎而选择与勃艮第和谈。但是他在任用贞德方面,还是做到了信任和尊重。最后没有及时营救我们认为大概率是进谗言的人太多,以至于影响他的判断力。就查理七世本身而言,人并不坏。但是百年大战后不久便晏驾了。他的儿子路易十一继位。路易十一是瓦洛亚王朝第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执政的近一半时间都在与勃艮第较量。而与此同时勃艮第大胆的查理在施政方面屡屡犯错,这给了路易十一极好的机会。虽然路易十一在与大胆的查理谈判期间勃艮第暴动令查理恼羞成怒扣押了路易十一并强迫后者签订合约。但是路易十一获释后旋即挑动勃艮第与洛林公爵和瑞士的矛盾,并最后成功引爆战争。大胆的查理在南锡战役中战败身死后路易十一立即吞并了勃艮第公国,但是不料奥地利大公,大胆的查理的女婿,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出其不意在吉内加特战役中击败路易十一,导致勃艮第治下的尼德兰落入哈布斯堡王朝手中,此后再难收回。由此,法兰西与英格兰的矛盾暂时熄火,但是转化成了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矛盾。到了路易十一之子查理八世以及路易十一侄子路易十二继位后,法兰西开始卷入意大利王位继承战争长达数十载,此后瓦洛亚王朝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矛盾持续激化。查理八世在占领那不勒斯之后遭到了来自米兰、威尼斯、罗马教皇与哈布斯堡王朝下的神圣罗马帝国的联合抵抗。查理八世战败,最后被迫退出意大利。由于查理八世无子,王位转入奥尔良派系,路易十一堂弟路易十二手中。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自查理八世起,波旁家族开始进入王室最高层,并为后期取代瓦洛亚王朝奠定了坚实基础。路易十二继续了查理八世的意大利战争,曾一度联合威尼斯公国攻打米兰获得成功。但最终被哈布斯堡王朝下的瑞士雇佣军击败。终其一生未能在领土上为法兰西讨得半分便宜。相反地却使得哈布斯堡王朝势力进入比利牛斯半岛,成了法兰西王朝的心腹大患。及至路易十二之后,他的女婿继位,便是那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弗朗索瓦一世了。此人首创了君主专制体制,后成为西欧范本,在外交中,持续不断地意大利战争给法国带去了先进的文艺复兴思潮,从而大幅度推动法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在对外战争方面,弗朗索瓦一世终其一生都在与神圣罗马帝国作殊死搏斗。因为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此时拥有西班牙,尼德兰和南意大利,对法兰西的瓦洛亚王朝形成三面合围之势,而弗朗索瓦深入米兰,更是陷入了重重包围。瓦洛亚王朝与哈布斯堡王朝的较量,再一次以哈布斯堡王朝获胜而告终。幸亏弗朗索瓦一世后来使用强有力的政治联盟手段拉拢连同罗马教皇在内的各路反神圣罗马帝国的势力。最终联姻美第奇家族以退出意大利为代价保住了勃艮第。值得说明的是,弗朗索瓦原来也曾采用跨越阿尔卑斯山的方法去进攻意大利。但是结果遭到神圣罗马帝国为首的数国联军围攻,最后使用了极端手法确保在对神圣罗马帝国作战过程中取得优势,但却被基督教视为异端。继位的亨利二世将他的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对哈布斯堡王朝作战上,不过他颇有心计,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他首先对西班牙开战,同时也是对自己当人质期间遭受到的虐待进行报复。关于意大利王位继承权争斗的法-西战争持续了几十年,不分胜败,最后签订了停战协议。并且在王后的恳求下,亨利二世将女儿和妹妹分别嫁给西班牙国王和公爵。终亨利二世一生,并无可圈可点之处,但是一个巨星级别的人物却与他息息相关,那就是响彻寰宇的“诺查.丹玛斯”。此人的一炮而红,就是准确预测了亨利二世将在比武中被长矛刺穿头部而死。当时亨利二世及一重大臣俱不信。比武对手是苏格兰卫队长蒙哥马利,卫队长一度要求中止比赛被亨利二世拒绝。于是只能采用包扎长矛头部的方法企图避免诺查.丹马斯所预言的结果。但是悲剧依然发生了,比武时长矛头部的包裹物突如其来地脱落令蒙哥马利措手不及,亨利二世就像预言所说的那样,被长矛刺穿头部,十天后驾崩。预言者的威力令举国震惊。自弗朗索瓦一世起,法兰西的王朝裙带关系变得神秘莫测。弗朗索瓦一世,亨利二世均与意大利美第奇家族联姻,而弗朗索瓦二世自8岁起就与斯图亚特王朝下的苏格兰女王联姻。弗朗索瓦二世体弱多病不久病死。亨利的皇后美第奇把儿媳妇赶回苏格兰,另立查理九世为王。查理九世一生被皇太后胁迫,活在阴影下。在位期间法国爆发了宗教战争。瓦洛亚王朝的末代皇帝亨利三世,早先被选为波兰国王,但是觉得不自在,因此在查理九世晏驾后回到法国当上国王。但是末代的亨利三世并未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王位,他的两个哥哥弗朗索瓦二世和查理九世先后短命而亡。亨利三世当政期间,宗教战争进一步扩大化,王太后还策划了对于新教领袖的刺杀行动,但最终宣告失败。除此以外,亨利三世还频繁插手其妹玛格丽特的私生活,后者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其母凯瑟琳.美第奇嫁给了纳瓦拉的亨利。最后荒唐的亨利三世在一场战斗中被雅各宾修道院修士刺杀。此后瓦洛亚王朝绝嗣。按照王位排斥女性的原则,法国王位转入纳瓦拉的亨利名下,那便是大名鼎鼎的,波旁王朝的开基皇帝,亨利四世。关于波旁王朝及其后的法兰西历史,我们将在下篇中继续论述。可以作为前言的结束语:圣女贞德的重大历史推动意义我们费了巨大的篇幅梳理了法兰西的上古史和中古史,目的不外乎以下几个:其一:和上篇的罗马—迦太基百年大战相联系,大家都是百年大战,更容易比较,更容易吸引酷爱历史的朋友的兴趣;其二:英法百年大战的时代背景经过了数百年的历史积淀,不从头开始捋很难捋清楚,也很难让大家明白中世纪的欧洲时而战争时而联合的那种瞬息万变,究竟是源自于什么内在因素,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明白,这一切是由错综复杂的联姻关系叠加王位继承关系造成的。贞德作为在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系列三人中唯一成功扭转历史的人物,理所当然地值得在历史的叙述中留下至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与贞德相比,上篇的汉尼拔和下篇即将出现的那位也是轰动一时的巨人都只能算是千古遗恨了。贞德虽然死得最惨,但是却带来了最大的历史推动力。最简单的比较在于:贞德出现前的法兰西,从秃头查理开始,法兰西就是一个怂到家的软壳蟹,从一开始跪维京海盗,到国王去拦路抢劫,最终沦丧到一大半国土被占领,整个法兰西都要成为英格兰的奴隶之国;但是在贞德领导的奥尔良大捷之后,局势全线逆转。百年大战后期收复所有失地将英格兰赶回英伦三岛,此后路易十一荡平勃艮第,查理八世和路易十二卷入意大利战争,弗朗索瓦一世联姻美第奇全面进攻哈布斯堡王朝,亨利二世打了三十年的西班牙战争等。所以我们很确定地认为,法国军队正是在贞德的感召下,找回了失去的自我,变得强硬,勇猛和极具战斗力。这一点最后被拿破仑.波拿巴发挥到了极致。拿破仑时代的法军,对阵极其骁勇善战的普鲁士军团时都是施展碾压之力。这大概是百年大战前的法兰西想都不敢想的,至此还有人敢否定贞德的决定性作用吗?chessking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zx/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