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的正义马铁奥法尔哥尼与法兰西大
北京中西皮炎医院 http://m.39.net/news/a_9382253.html 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现实主义的夜空中最为耀眼的明星;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则是浪漫主义画廊里的不朽之作。还有乔治·桑、大仲马、小仲马、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福楼拜、莫泊桑……这一大批的名家,一起把法国文学推向巅峰。 而梅里美,却为其中的一个特殊的存在。 梅里美肯定具有一种奇异的魅力,他不像巴尔扎克那样经历过无数挫折与磨难,依靠自己的勤奋与努力而最终登上了文学之峰的“困难型”作家,也不像拜伦那般倜傥潇洒、才华横溢的“风流型”作家。梅里美没有什么诗作传世,也没有如司汤达、雨果那般靠大头部而名垂千古。二十几篇中短篇小说,几乎就是梅里美的创作的总和了。然而,梅里美却凭借这二十几篇短篇,跻身于法国文学史上一流作家之列。在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之前,梅里美甚至可以独占世界短篇小说之鳌头。 梅里美是一个典型的法国人:浪漫、精致,喜爱艺术,崇尚雅趣与情调。他的作品与他的为人甚为相似,所谓文如其人。而对于他的作品,很难去下一个明确的论断。以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去定义,都不妥当。梅里美的小说,应当是属于别一个世界的。 初次接触梅里美的小说,是从那篇《马铁奥·法尔哥尼》开始的。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马铁奥·法尔哥尼注定是一个令人过目不忘的人物。他枪法奇准,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他的枪法很好,即使在他神枪手云集的家乡也特别有名。举例来说……把一根点着的蜡烛放在八十步外,前面放着像盆子那么大小的一张透明影印纸,他举枪瞄准,然后把蜡烛熄灭,周围一片漆黑,一分钟以后他开枪射击,十之八九总能把那张透明影印纸打穿。”这段文字读下来,很有我国武侠小说里面的草莽英雄的感觉。这位“武功高强”的“江湖侠士”,隐居在科西嘉岛上丛林里。有一次,一个被官兵追捕的逃犯逃到他家避祸,马铁奥彼时恰巧不在家中。“接待”那个逃犯的,是他十岁的儿子。看到这个场景,熟悉金庸武侠小说的读者很容易会联想到《射雕英雄传》中,神枪手哲别被铁木真的手下追杀时,也同样逃到了年仅七八岁的郭靖家中藏身。郭靖很守信诺,在遭到铁木真手下毒打时,宁死也不肯说出哲别的藏身之处。与“傻乎乎”的郭靖相比,马铁奥的儿子福尔图托显得精明得多了。他开始不肯收留那个逃犯,可是当逃犯以五法郎的硬币作为报酬之后,又满足了他的要求。然而,当这个十岁的孩子在面对官兵给出的更大诱惑的时候,小孩子的贪心使他出卖了那个与哲别一样躲在草堆里面的逃犯。 按常理来说,小孩子做出这种事,也不算是什么大错。然而,结局却令人大为震惊:在得知此事后,马铁奥竟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理由是他的儿子背信弃义。 我曾经把此篇小说介绍给我的一位同学阅读。他读后便发出了这般的议论:这个马铁奥也太绝情了,那个只是个十岁的孩子啊!他怎么可以下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诚然,无论从法律上、甚至道德上看,福尔图托的所作所为绝对罪不至死,甚至可以说是无罪的。从今天的观念来看,福尔图托把逃犯交给官兵,是一件“义举”,是应当受到嘉奖的。为何他的父亲不可饶恕他,而要残忍地亲手杀死他?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是马铁奥·法尔哥尼! 这篇小说曾今反复提起过这个名字。在那个逃犯威胁福尔图托,要他把他藏起来时,起初福尔图托不肯这样做。那个逃犯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不是马铁奥·法尔哥尼的儿子!你让我在你家门口被抓走吗?” 在这里,一个逃犯说出这样的话来,“马铁奥·法尔哥尼”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勇敢,代表着仗义勇为! 同样的,在官兵威胁着福尔图托,要他说出逃犯的藏身之处时,小孩子居然毫不畏惧,不管官兵如何恫吓如何逼迫,他只是重复着说一句话—— “我的父亲是马铁奥·法尔哥尼!” 在这里,“马铁奥·法尔哥尼”,代表着一种无上的光荣与骄傲。面对威胁与逼迫,一个小孩子可以如此镇定如此毫无畏惧,只因为他是马铁奥·法尔哥尼的儿子!这个名字似乎有着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让人不敢亵渎。所以,在面对这个名字时,官兵们无可奈何,只好变威胁为诱惑。 无独有偶,马铁奥本人在得知自己的儿子做了出卖别人背信弃义的事情之后,曾怒不可遏地对自己妻子问了一句:“这孩子是我的种吗?”这句问话种包含着无尽的愤怒,更有对自己的血统一种骄傲,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儿子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尽管他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孩子! 于是,他亲手惩处了自己的儿子。在他开枪射击之时,内心肯定是十分心痛的;然而为了伸张正义(马铁奥自己所说),为了维护自己血统里的那一种光荣与骄傲,他逼迫自己向自己的亲生儿子举起了枪! 这一声枪响,让整个世界几百年来都难以忘怀。 梅里美小说的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这一点在这篇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我觉得这篇小说,更为重要的、更为闪光之处,是里面所蕴含的激情。梅里美在主人公马铁奥身上,灌注了一种无与伦比的激情。这股激情,为梅里美所独创。 阅读梅里美的作品,你会感觉到他所描写的主人公都有一种奇特之处。例如在梅里美的名篇《卡门》里面的那个波西米亚女子,浑身上下充满了一股为世人所惊异的野性。卡门对爱情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都与常人大相径庭。她否认爱情的忠贞,也不愿意过平静的循规蹈矩的生活。当她的情人何塞以性命要挟她时,她宁死不屈。卡门身上同样蕴含着一股奇特的激情。如果说卡门身上有着一股“野性的美丽”的话,那么马铁奥身上,则弥漫着一股“邪恶的正义”。 梅里美笔下的这股激情,很值得人们去思索。出活于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兰西的梅里美,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他生长于一个充满了艺术气息的家庭,父亲是当年叱诧风云的拿破仑的“忠实粉丝”,母亲则是一个卢梭、狄德罗等启蒙思想家的信徒。这种崇尚英雄、尊重知识与理性的家庭气氛,深深地滋养了梅里美。他在诸多艺术领域都有不俗的修养,他爱好绘画,善于鉴赏艺术品,而且还懂得多种语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这一点从他的小说即可得知。梅里美喜爱旅行,眼界开阔。他的小说如《卡门》等,有着游记般的风格,而其中对历史掌故的熟知、对当地风俗地理的了解,也都令人惊叹。 因为有这样的文化素养,使得梅里美的小说有一股雅趣。我在阅读梅里美时,感觉他的作品跟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小仲马等人有着巨大的不同。与雨果的热情洋溢、扬善抑恶不同,也与巴尔扎克的深刻揭露社会的阴暗不同。梅里美的文字流露出一种潇洒的姿态,他的作品里面很难找到没有雨果他们那样的古道热肠,缺少了那一种高尚的情怀。作者在叙述一个故事之时,似乎永远只是一个旁观者,而且超乎寻常的冷静。但是,绝对不能把梅里美看做是一个玩文字游戏之人。我觉得梅里美是有意把自己的感情隐藏起来了,这与像他追求的雅趣与精致是一致的。 在《马铁奥·法尔哥尼》这篇小说里,作者几乎没有下一句主观的按语,即使在叙述马铁奥开枪杀死自己的儿子的时候,梅里美笔下的墨汁也依然不温不火。这种“超然”的叙事手法,也是梅里美的一个动人之处。 由于时代关系,梅里美的父母平时绝少谈论政治,对政治漠不关心。这对梅里美有着一定的影响,使得他的作品对社会、对人生缺少了使命感。他没有雨果那样伟大的人格,所以他的作品永远达不到雨果、巴尔扎克那样的思想高度。然而,梅里美却自有其美丽之处,他的超乎寻常的冷静,他笔下的人物的那一股奇特的个性与激情,已经足以使梅里美屹立于法国文坛。 像马铁奥、卡门等,都是梅里美所塑造出来的独一无二的个性。马铁奥身上那一种“邪恶的正义”,几百年来,一直让人难以忘怀。在那个充满的虚伪的年代,在那个物欲横流的法国社会,马铁奥身上的这种“邪恶的正义”显得熠熠生辉,难能可贵。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jp/11306.html
- 上一篇文章: 郑和下西洋张爱玲未曾完成的小说澎湃新闻
- 下一篇文章: 那些年,与法国有着不解之缘的名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