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部有酒有故事,还有人生哲理的书,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我有酒,你有故事吗”?这是一句很流行的网络用语,在这句话里,有诉说的欲望,有倾听的意愿,有让人放不下的过往曾经,更有引人一探究竟的欲罢不能。你是有酒还是有故事?英国作家尼娜·卡普兰的这本《流浪的葡萄树》以葡萄酒讲述探寻欧洲历史,倒真是有一本有酒也有故事的书,你不来看看吗? 《流浪的葡萄树》的作者尼娜·卡普兰是一位记者,曾供职于《时代周刊》《卫报》,为《新政治家》《泰晤士报》《星期日电讯报》《国家地理旅行者》等多家媒体撰写过许多关于葡萄酒的专栏文章,《流浪的葡萄树》是一部融合了历史、文学、艺术、美食的作品,曾获得了福南梅森年度酒类图书奖、路易·侯德国际葡萄酒图书奖。 《流浪的葡萄树》是一本关于葡萄酒文化的游记,作者从英国出发,途经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在旅途中,作者去到当地的葡萄种植园、酒庄、酒窖及古代遗迹。以葡萄酒为切入点,探寻葡萄酒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讲述葡萄酒与欧洲历史的融合与不可分割,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葡萄酒背后的欧洲历史。 一、先来说说故事吧。根据《圣经》记载,亚当和夏娃因为受到蛇的哄诱,偷食了知善恶树上的果实,然后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亚当他们偷吃的是一个苹果,但知善恶树其实却是一棵葡萄树。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在拉丁文中的“pomum——果实”,在被翻译成法文时变成了“pomme——苹果”。 如果这还不足以说服你亚当他们偷吃的是葡萄而不是苹果的固念的话,那你去看一看欧洲遗迹上的那些雕刻,只会有葡萄树而从未见一棵苹果树。同时,上帝责骂挪亚醉酒时说的这句:“你难道不知道亚当做了什么才被逐出伊甸园吗?是酒让他走向了毁灭”!这些都可以证明“知善恶树”就是一棵葡萄树。 其实,基督徒们一直坚信耶稣就是“真正的葡萄树”,他们还认为葡萄树的“生存之艰”、葡萄被榨汁时流出的“血液”是耶稣受难的重现,而最终被酿制完成的葡萄酒就代表着耶稣的“复活”。所以,在欧洲历史里,葡萄酒不仅是供奉神灵的祭品,也是上帝恩赐的礼物。可以说,葡萄酒在很早的时候就已融入了欧洲文化。 罗马是西方现代文明的起源,罗马人所酿制的葡萄酒也随着罗马的铁蹄流到了欧洲各国。当年,在法兰西国王查理七世的加冕仪式上,作为“上帝选出的带给我们面包和酒的代表”的查理,就一定要坚持喝自己家乡沃尔奈出产的葡萄酒。真是不知道欧洲人是有多么的喜爱葡萄酒,才会让一个国王会因为一口葡萄酒,而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做出如此任性又不得体的举动。 从此之后,在法兰西的加冕仪式上,法兰西人继承了这个传统,他们在将法兰西皇冠戴在下一位皇位继承人头上的同时,他们还会用象征着基督血液的葡萄酒来庆祝。这样,就象征着耶稣的神权传递给了这些被上帝所选中的、最接近上帝的人,而葡萄酒借此也就与“圣餐”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葡萄酒不仅受到欧洲贵族的喜爱,在民间也有广泛的基础。公元92年,罗马皇帝图密善为了贸易保护,颁布了铲除葡萄树的法令,但他的这项法令并不为人们接受。于是,街上开始出现写着“砍吧,把所有的葡萄树都砍了吧,你根本阻止不了我们在你的葬礼上开怀畅饮,我们存的葡萄酒多着呢!”的传单。 而之后的事实证明,公元96年图密善被刺杀后,在为了庆祝他的死亡而举办的庆祝活动中,人们确实有喝不完的葡萄酒。从这些个故事看来,欧洲人是真正的爱上了葡萄酒,不论是在他们的宗教中,还是在他们的政治中,又或是在他们的生活中,葡萄酒成了他们不可或缺也无法替代的东西。 二、再来说说葡萄酒吧。葡萄酒是由葡萄酿制出来的,这本书里介绍了很多酿制葡萄酒的葡萄,比如有黑皮诺、霞多丽、赤霞珠、长相思白葡萄、阿里高特白葡萄等很多品种。而这些不同的葡萄也会酿制出不同口感的葡萄酒,同时,再加之种植土壤和酿酒师的不同,葡萄酒的口味更是千变万化。 这本书叫做《流浪的葡萄树》,所以,流浪是葡萄树一生的主题,但也正是因为流浪,才让葡萄树来到了不同的国家、来到了不同的土地。一个新的环境,既是对葡萄树自身适应能力的考验,也是影响甚至改变葡萄酒口味的关键因素,这个关键因素被称之为“风土”。 “风土”既是指某一特定区域的土地,但它还包含了比土地更多的无法解释又神秘的东西,这一种神秘的东西,常常使得相邻地域用同一种葡萄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口味会相差很多。所以,作者在沿途一个接一个的酒庄里,总是能品尝到口味各异、千变万化的葡萄酒,这可能也是葡萄酒的又一魅力吧。 在很旅途中,作者常常听到“葡萄树需要经受苦难”这句话。意思是最好的葡萄酒往往酿自生长于地势险峻的葡萄,如果你把葡萄种在肥沃的土地上,你当然会收获很多的葡萄,但那些葡萄只会酿造出口味平淡的葡萄酒。而越是生长于险峻多石地方的葡萄,反而能酿造出口味非凡的葡萄酒。 比如,酿造香槟的葡萄需要白垩土,但因为白垩土渗水性极强,所以雨水在白垩土中根本就存不住,而生长在白垩土上的葡萄树,就必须将根扎得非常深才能吸收到水分。这个过程是一种艰难的历练,但经由这一历练,葡萄树圆满了自己,也成就出了非凡的葡萄酒。 在19世纪晚期,美国的葡萄树带来的葡萄根瘤蚜大举入侵欧洲的葡萄园,仅法国的葡萄年产量就从40亿——70亿升骤减到2.5亿升。最后,在把欧洲葡萄枝嫁接到美国葡萄树的根上之后,才使欧洲的葡萄树产生了免疫力,葡萄根瘤蚜的浩劫才算结束。这只怕是欧洲葡萄树所经历的最有名的苦难了。 所以,从葡萄树的种植、生长,到葡萄酒的酿造成功,这一个过程十分冗长,操心劳苦不说,还充满了种种不可预见的风险。这个过程既有葡萄树本身的努力,也离不开种植者和酿酒师的辛劳和坚持,但更离不开所有人的一份耐心等待,这所有的一切,加上时间的沉淀,让葡萄树最终以葡萄酒的形态得以重生。 三、除了酒和故事,还有人生的哲理。在欧洲很多的酒庄都会有自己的小型博物馆,这里面陈列着一些和葡萄酒有关的物品,这些物品是葡萄酒发展历史的见证,也是人们了解丰富的葡萄酒文化的窗口,而通过葡萄酒文化的历史,又总能窥见欧洲历史的踪影,但这些葡萄、这些酒、这些历史,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对葡萄树来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需要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但仅仅只是适应一个新环境,对于葡萄树来说还是不够的,葡萄树知道自己的使命是酿造出非凡的葡萄酒。于是,葡萄树将自己扎根于白垩土、火山泥、石灰岩等多石缺水的土地里汲取养份,葡萄树这种探寻自己极限的行为,最终淬炼出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对于葡萄酒来说,它是葡萄的另一种变形,也是葡萄的又一次重生,这既是一种形态上的改变,更是一种内质的革命。这样的一种重生与革命,既需要内部求变,也需要外部的干涉,但更需要时间的等待。时间虽无声却又强大,一切都在时间里沉淀,一切也都因时间而强大,葡萄酒用自己悄无声息的蜕变,再次证明了这个简单又深刻的道理。 对于酿酒师来说,他是葡萄酒的干预者,也是葡萄酒的成就人,酿酒的过程既是辛苦劳作的过程,也是不断考验自己信念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成功,也会有失败,但好的酿酒师会把这一切都当成挑战和机会,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他们更会用强大的信念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最终,他们点石成金、他们化腐朽为神奇。 其实,从葡萄树的一生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人的一生,我们也会和葡萄树一样,因为各种的原因自主或不自主地去到另一个地方,我们在一个新环境下,也必须强迫自己去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或成功或失败,但这样一个过程,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因为,这也是我们自己的历史。 那个不断探寻自己极限,以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葡萄树;那个慢慢积累沉淀,在时间里静待重生的葡萄酒;那个明确目标,把失败当作挑战的酿酒师,这一切构成了葡萄树的一生,也构成了这一本书的全部。这样的一部以葡萄树讲历史,以历史讲人生,以人生讲哲理的书,你一定要来看一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jp/11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朵欧洲闻名的法兰西玫瑰,被大革命者羞辱
- 下一篇文章: 这座城市被称为欧洲首都,都德最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