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荨麻疹好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5950.html

刚刚过去的年被全球各大媒体称为“彻底改变世界的一年”,甚至有人提出,年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然而,纵观历史长河,这样意义重大的年份和事件其实层出不穷:多位有争议的美国总统,互联网时代的爆发,世界大战和冷战都曾深刻改变世界。只有把时间线拉得足够长,我们才会更清晰地看到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超越局部与片面的那些转折点,比如近六百年前的地理大发现。

从前的世界充满分割和未知,各个大陆的人们只活在自己的文明和地域局限之中。虽然早在年,中国的明成祖就派郑和下西洋,开启对海洋的探索,但那时的国人在观念上对“全球”的概念并没有认识。也许因为国力强盛、地大物博而固步自封,也许因为儒家传统没有孕育出征服和殖民的野心,于是,在明朝短暂的探索之后,中国重又关起了国门。

与此同时,欧洲小国的航海家和海盗们却满怀野心,通过海上的扩张寻找资源和商机,随之而来的殖民狂潮在血腥和压迫中开启了新时代,彻底改变了世界各大洲的未来。

在混沌大学文理学院的课堂上,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哲学学院教授赵林用宏观和长程的历史视野来解析世界文明的演化历程,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年份讲起——年。赵林将其称之为全球文明演进的分水岭,标志着草原时代的落幕和海洋时代的崛起。

授课老师

赵林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哲学学院教授

编辑

混沌大学商业研究团队

支持

唐锦赵哲混沌大学文理学院

本文根据赵林在混沌大学文理学院线下课程编辑

赵林在混沌大学文理学院线下授课

年,发生了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今天看来,堪称全球文明演进的分水岭。

一是帖木儿帝国大汗帖木儿死于进军明朝的途中;二是明朝钦差太监郑和率领浩大船队远航西洋。

前者终结了三千年来游牧民族通过辽阔草原统一天下的梦幻,后者开启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通过浩瀚海洋征服世界的理想。

草原霸权的终结

年,帖木儿帝国的大汗帖木儿带着20万大军入侵明朝,却在途中阿姆河暴病而毙。这个草原游牧民族失去了首领,入侵也就不了了之。企图通过金戈铁马,在草原建立帝国,统一世界的梦想就此终结。

20世纪初,英国牛津大学著名的历史学教授约翰·达尔文在其所著《帖木儿之后:年-年全球帝国史》中,从三个角度谈到年帖木儿之死标志着全球历史上一个漫长阶段的终结。

、整个欧亚世界由远西诸国、信仰伊斯兰的中欧亚、儒家文化的东亚这三大势力盘踞,而帖木儿的帝国,乃是欲打破分割态势、完成统一世界壮举的最后一次尝试。

2、帖木儿的政治实验和最终失败,说明权力已开始由游牧帝国回到定居国家之手。换言之,决定未来世界发展格局的不再是游牧世界的冲击和入侵,而是农耕世界的定居和安稳。

3、帖木儿对中欧亚所造成的间接伤害促成(即使是渐渐促成)欧亚世界的权力重心转而落在远东和远西,而中欧亚则成为此过程的牺牲品。

最后,他去世时,既有的长程贸易模式、他生前亟欲掌控的东西贸易路线,同时开始有了改变。他死后只数十年,以撒马尔罕为中枢统治世界的帝国,就已成为荒诞不经的想法。在全人类四通八达的海洋上发现航路,使人类得以前往世界各地,从而改变了帝国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情势。

这种趋势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延续至今,只是当今时代,权力重心由远西迁移至美国。随着近代化的来临,东西方之间的伊斯兰教世界逐渐成为西方殖民浪潮的牺牲品,整个或者部分沦为西方的(半)殖民地。

丝绸之路的凋敝

帖木儿生前急于掌控陆上的东西贸易路线,这条陆路扩张的道路就是传统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从汉朝“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起始,实际上有中、北、南三条路:中路通过库车、库尔勒、和阿克苏到达撒马尔罕;北路通过乌鲁木齐、怛罗斯,到撒马尔罕与中路汇合;南路通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边,路途艰辛,所以人迹罕至,最后到马什哈德和中路、北路交汇,一同通向地中海。

作为中路和北路的中枢点,撒马尔罕一度兴旺发达,是帖木儿帝国的首都,也是帖木儿梦想中世界帝国的中心。

然而实际上,曾如日中天的丝绸之路在他生前就在逐渐凋敝。

建立帝国的时候,阿拉伯人心胸开阔,喜欢做生意,又正值唐朝繁荣昌盛,夹在这两个帝国中间的小国不断向他们称臣纳贡,当时的丝绸之路因此非常兴盛。

然而,随后突厥人建立起奥斯曼帝国,皈依了伊斯兰教。他们军力强盛,对欧洲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势,把基督教世界逼到了大陆最西边的角落。西方的商人想通过传统的陆地丝绸之路——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中亚来到中国变得非常困难,丝绸之路也逐渐凋敝。

寻找富庶的东方

3世纪,在丝绸之路还畅通之时,西方冒险家商人尼古拉?波罗、马飞?波罗和马可?波罗父子、叔侄三人就曾两度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然后通过海路绕印度洋回去。今天的“一带一路”基本上都被他们走过。

马可?波罗见到的是忽必烈时代的中国。忽必烈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礼贤下士,对马可?波罗父子、叔侄三人非常客气,马可?波罗回到意大利以后就广为宣传,说东方的中国繁荣昌盛,非常富裕。

由于意大利内部冲突,马可?波罗所在的热那亚发生了战争,他因此锒铛入狱。在监狱里书写的回忆录中对东方满篇溢美之词,描述得天花乱坠。

随着马可波罗的书流传开来,西方人逐渐接受了中国和印度都非常富庶的天方夜谭,对神秘的东方非常仰慕。但是时过境迁,崛起的奥斯曼帝国阻隔了陆上丝绸之路,西方人想来东方只好另辟蹊径。

正值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地球是圆的”等古希腊的地理学观念得到重新复兴,人们对如何去东方也有了新的想法。

既然地球是圆的,那么除了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从欧洲出发至少还有三条道路——向北,向南,向西——可以抵达东方。当时人们想象中的地球很小,还不知道太平洋和美洲新大陆,以为大西洋那边就是传说中富庶的东方。

于是,葡萄牙人走了一条向南的路,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了中国和印度。

西班牙人往西走,歪打正着发现了南美洲,后来绕过南美洲,穿过太平洋走远路到了亚洲。

英国和荷兰处在欧洲偏北部,想往西北走,结果冰天雪地的北冰洋走不通,顺着格陵兰航行却发现了整个北美。

在他们还没有开始踏向海洋,奥斯曼帝国还没有攻占君士坦丁堡,帖木儿还没死的年,明朝的郑和就率大队人马下西洋了。

明朝与海洋的纠葛

今天的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小国都曾是宋朝的藩属国,要向中央王朝称臣纳贡。到了昙花一现的元朝,它们趁机纷纷脱离了中央王朝的统治。

明朝初期,朱元璋忙于应对蒙古人对北方边境的侵扰,无暇顾及东南亚诸国。加上当时东南沿海盐商走私问题严重,朱元璋实行了严格的海禁,防走私,也防海盗,下令“片板不得下海”。

这样的情况到了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才发生变化。朱棣雄才大略,喜欢恢弘的大手笔,比如修筑永乐皇宫、修编永乐辞典,也希望在更大范围宣扬大明恩威。

于是,明成祖派了郑和下西洋。

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当年宋朝的藩属回到明朝的怀抱,重新称臣纳贡、顶礼膜拜,延续中央朝贡制度。

其二是为了获取异国他乡的奇珍异宝,以供宫廷享用。

第三个目的是隐而不宣的:寻找在逃的建文帝。建文帝是朱元璋的长孙,本来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但朱棣作为朱元璋的小儿子,篡了侄子的位,听说建文帝跑到东南沿海的小国得到了庇护,就让他的心腹太监郑和下西洋寻找建文帝,斩草除根。

郑和年第一次从江苏刘家港下海,随后大约28年的时间里一共7次下西洋。因为是明朝政府支持的官方活动,每次下西洋的规模都很大,配有坚船利炮。第一次最为壮观,有64艘长44丈、宽8丈,可以容载千余人的宝船,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辅助船只——粮船、马船、兵船、草船等等一共多艘船,承载着官兵。

这项浩浩荡荡的外交活动到年迎来了转折。这一年,明成祖大兴土木修建的永乐皇宫落成,极其恢弘壮观。明成祖便邀请东南沿海和中亚藩邦的首领、国王、酋长前来北京参加迁都大典,还体谅这些小国没有长途交通工具,派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把他们接来北京,款待大半年,又派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把他们送回去。

结果,郑和的舰队出海不远,永乐皇宫就失火了,烧得干干净净。大臣纷纷上书,称明成祖劳民伤财、大兴土木,乃至于天怒人怨,才招致火灾。

明成祖为此下罪己诏,郑和船队归来后也偃旗息鼓、不再出海。直到后来明宣宗心血来潮,让年老体迈的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最终,郑和在印度洋客死他乡。

年,明宣宗意识到下西洋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只为宣扬大明恩威和寻找奇珍异宝为宫廷赏玩,无利于推动国计民生。再加上中国自古以来在北方戍边,南方海洋当时还未受到西方坚船利炮威胁,朝廷认为没必要多加重视,于是明宣宗一纸法令,不再大规模出海,停造远洋船只,停办海外采买,已有的远洋船只也全部拉到大运河里任其腐烂,就这样,又开始闭关锁国。

国门这一关,直到年后的年才又被打开。那时候,国门外面的不再是毕恭毕敬朝拜的藩邦小国统治者,而是坚船利炮的西方列强,中国也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

中国发现世界

这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

实际上,当年郑和已经到了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一带,若那时苏伊士运河修通,我们早就进入地中海和欧洲了。即使不通,如果从非洲东岸再往南走,也可以绕过好望角,再顺着非洲西海岸进入欧洲。

但可惜的是,年以后,中国对于海洋的探索不了了之。

更加可惜的是,郑和去世,下西洋活动被叫停以后,明朝保守派仍对这件事情颇有非议,认为花巨资到海外远航不符合中国儒家伦理和重农轻商的基本国策,策动将郑和下西洋28年积攒的大量海洋资料付之一炬。后世的人们就不太清楚郑和到底去了哪些地方,也失去了所有有关洋流、风带、气候的资料。

直到几百年后的20世纪初,英国前海军舰队舰长孟席斯在退休以后去世界各地寻找郑和及手下分舰队当年航行的证据,结合自己一辈子在海上所积累的对洋流、航路、水文、季风的了解,整理书写了《42:中国发现世界》。

孟席斯亲自探访了很多地方,搜集了大量材料来证明郑和船队曾经的到访,所收集的种种证据使他相信郑和当年到达了欧洲之外的所有大洲。

用他的话来说:42年,中国发现了世界。

“中国舰队在迪亚斯之前60年就绕过了好望角,在麦哲伦之前98年就穿越了麦哲伦海峡,比库克船长早三百年勘查澳洲,比欧洲人早四百年勘查南北极,比哥伦布早70年勘查美洲。”

“伟大的水师将领郑和、洪保、周满、周闻,还有杨庆也值得纪念和褒扬。因为他们不但是最先的,也是最勇敢、最不畏艰难的。跟随他们前进的那些人,不管成就有多么大,都是效法他们而航行的。”

郑和做出了如此令人惊叹的探索,可惜后世中国人居然把这么伟大的事业拱手放弃。西方列强当仁不让地在几十年后粉墨登场,填补了中国人在海上留下的空白。

西方开启大航海时代

葡萄牙:香料和蔗糖帝国

葡萄牙里斯本河口,有一个纪念航海英雄的水泥雕塑,最前面戴着阿拉伯斗篷的就是最早在葡萄牙推动航海活动的亨利王子。

年前后,郑和还在下西洋时,在地球另外一边的欧洲西南角,亨利王子建立航海学校,培养了一批航海家。

到5世纪下半叶,这些航海学校出身的航海家,和充满冒险精神、不畏艰难的探险者就开始真正走向海洋了。其中,西班牙和葡萄牙近水楼台,过了直布罗陀海峡就可以顺着非洲西海岸探索未知。

其中就有据说是海盗出身的迪亚斯。相比郑和由多艘船、人组成的舰队,勇敢的迪亚斯只带了两、三艘船和几十个人,顺着非洲海岸线到达好望角,第一个瞥见印度洋。

十年后,达·伽马带着4艘船、50个水手顺着迪亚斯的路线绕过好望角,沿着非洲的东海岸到达肯尼亚的马林迪(麻林地),又向东穿过阿拉伯海,终于到达印度。当时的印度北方是伊斯兰教、南边是印度教,还有很多藩邦小国,非常分裂,而葡萄牙人已经有了最早的热兵器,于是葡萄牙人轻而易举地在印度科钦建立了贸易点。达·伽马成为葡萄牙驻印度的第一任总督。

印度和东南亚盛产香料,除了胡椒、花椒、大料等,还有用来腌制储藏肉类的香料。这对不产香料的欧洲来说非常重要。于是葡萄牙人将东方的香料源源不断运回,转手高价卖出,一本万利,大发其财。一时间,葡萄牙号称“香料帝国”。

葡萄牙人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到马六甲海峡又建立据点。

马六甲是海上贸易必经之地,事实上,郑和比葡萄牙人早近百年就七次来到马六甲,当地有很多纪念郑和的地方,华人在这里也相当有势力。葡萄牙在这里建立了一些城堡来经营。

达·伽马之后的葡萄牙印度总督听说了中国的存在,就在给葡萄牙皇室写信时夸下海口:“给我20艘战舰,我将在一个月之内征服中国”,轻而易举征服了分裂的印度使他们认为东方不堪一击。

然而,明朝和后来的清朝政权都是统一的中央集权,不是分裂的印度可比,这位总督带着军舰穿过马六甲海峡,在广东海域和当时明朝的海军打了一仗,被打得丢盔卸甲。

葡萄牙人只能想方设法智取。他们在年绕过澳门,号称开往日本,但借口船进了水,想靠岸晾货。

当时澳门属于明朝香山县,叫镜泊澳。香山县海关副使被贿赂买通,同意了葡萄牙人在今天的大三巴晾货。谁知他们上了岸就不肯离开,从年开始租借,一直到多年后的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把澳门(不仅仅大三巴,而是从拱北口岸起的整个地界)正式变成葡萄牙殖民地。

除了在亚洲的若干据点,葡萄牙人还有意外收获。年,航海家阿布拉尔带领舰队经过佛得角群岛时被一阵巨风吹离航线,意外地发现了巴西。葡萄牙人很快控制了地广人稀的巴西,并发现这里特别适合种植棉花和甘蔗。甘蔗可以榨糖,糖对于不产甘蔗的欧洲来说是奢侈品。

葡萄牙就这样同时控制了印度的香料和巴西的蔗糖,源源不断引入资源,通过转卖而大发其财。葡萄牙的海军和海盗狼狈为奸、沆瀣一气,不让其他国家的船只染指这条航线。

西班牙: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西班牙那时一共有四个地区,纳瓦拉和阿拉贡在东边(今加泰罗尼亚);莱昂和卡斯蒂利亚在西边(今马德里及以西)。当时的两个国王,斐迪南和伊莎贝拉联姻后把这四个地区合并,又在年攻下南边格拉纳达,把信仰伊斯兰教的北非人赶出直布罗陀海峡,完成西班牙统一并全面光复天主教。

一个航海家来到格拉纳达向当时大功告成的双王提出请求:“给我船,给我人手,我帮你们去印度寻找黄金,我会给你带来巨大的财富。”他就是哥伦布。

年,哥伦布带着女王赐予的3艘船和75个水手起航。

向南的航线已经被葡萄牙人控制,于是他只能向西边一望无际的大海前进。航行70多天后,船队弹尽粮绝,弹压住了几次船员造反之后,也绝望了,承诺说只再走三天。最后的坚持使他们到达了中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多米尼加和牙买加地区。

西方殖民主义者试图寻找东方时怀揣两个理想,一个是寻找黄金,一个是寻找基督徒。但到达中美洲的哥伦布没有发现任何黄金,也没有发现基督教徒,失望而归。

仍不甘心的哥伦布于是再次出发,一共去了中美洲四次,但到死都不知道他发现了新大陆,而一直坚持认为那里就是印度,把当地人叫印度人(印第安人),当地叫印度群岛。

直到6世纪初,意大利航海家阿美利加·韦斯普西(AmerigoVespucci)也来到美洲,发现这里不是中国,也不是印度,而是一块新大陆。阿美利加回到欧洲后广泛传播他的观点,所以,年德国人穆勒编制新地图时,就以阿美利加的名字“Amerigo”将美洲命名为“America”。

后来西班牙人从中美洲进入到南美洲,在洪都拉斯、玻利维亚、智利、秘鲁、阿根廷一带发现了巨大的银矿,源源不断运回到西班牙。白银铸成银币,在欧洲广泛流通,西班牙因此富甲天下,号称“白银帝国”。

至于上帝,既然没发现,他们就把上帝传到了这些地区。

西班牙航海家探索世界的另一大壮举发生在59年。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5艘船、余人沿葡萄牙人发现巴西的航线南下,穿过南美最南端的海峡(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叫麦哲伦海峡),又穿过风平浪静的太平洋,最终抵达菲律宾。

菲律宾有很多部落间的斗争,麦哲伦和手下参与其中,不幸身亡。他的大副只能带着剩余船员继续前行,绕过印度尼西亚,转过好望角回到西班牙,最后只剩下大副、8名船员和一艘船。

历时两年多完成的环球探索终于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欧洲瓜分世界

有了新航线之后,西方人开始全面向世界进发。西班牙和葡萄牙本国面积都不大,却抢先瓜分了世界。

年,在罗马教皇的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里格的子午线为“教皇子午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

地大物博的巴西被葡萄牙纳入囊中,成了葡萄牙的殖民地,至今讲葡萄牙语。西班牙更是野心勃勃,除巴西以外的整个中美洲和南美洲全部成为其殖民地,至今讲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都是拉丁语系,所以南美洲就被叫做拉丁美洲。

到了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人相继来到菲律宾,又在菲律宾海域划了一条线瓜分地区,签订《萨拉戈萨条约》。

当时,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从他的外祖父处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大致是德国地区)统治权,加上西班牙,撒丁尼亚、科西嘉、西西里、匈牙利、波西米亚(捷克),还有广大的中美洲、南美洲,菲律宾等地共同组成了西班牙幅员辽阔的领地。西班牙因此比英国更早据有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

不久以后,英国和荷兰崛起,开始探索海洋。既然向西和向南的航线都已经被控制,他们就决定向西北走,沿格陵兰群岛找到了北美洲,并瓜分了东部海岸线。

荷兰当时国力强盛,占领纽约,并起名为“新阿姆斯特丹”,后来,英国人打败荷兰人,把这里参照英国约克郡改名为“新约克”,即纽约。十八世纪后,英国人又打败西班牙,取代它的势力成为新的日不落帝国。

而法国人则主要控制了加拿大北边一带,也曾沿着劳伦斯河进入五大湖、穿过路易斯安纳,直到墨西哥。后来,英国人通过战争和赎买把法国人赶走,只留下魁北克至今仍讲法语,信天主教,并想从讲英语、信新教的加拿大独立出来。

文明还是利益?

在殖民过程中,西方做的最邪恶的两件事就是贩奴和卖鸦片。

鸦片的受害者主要是中国,而贩奴的受害者主要在非洲。

葡萄牙人当时控制着非洲黄金海岸塞拉利昂到巴西的航线,巴西就成了黑奴集散地。西方殖民者把大量的黑人从非洲森林里边抓出来,绳子一捆,就地装船。通过巴西和西属中美洲卖到英属、法属、荷属北美洲。

美洲原来是没有黑人的,而6世纪到8世纪初,万黑奴被这样辗转卖到美洲,因为运输条件极其恶劣,在路上死去的不计其数。

6世纪,葡萄牙人还垄断着控制非洲西海岸的优势,但很快,法国人、西班牙人、荷兰人都发现了这个一本万利的买卖,纷纷开始带着热兵器到非洲来猎奴,大发其财。

其实,此时的西方已经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于是,为了理直气壮的贩奴,他们提出“黑人到底属于灵长类动物还是属于人类”的质疑,将黑人物化而自我安慰。

同样的,鸦片战争时,英国国会有一些虔诚的基督徒也觉得侵略中国有损道德,但利益压倒一切,主战派最终占了上风。

非洲、美洲沦陷后,拿破仑在8世纪末踏上埃及和叙利亚,西方开始向亚洲进军。但亚洲是古老文明的滋生地,殖民过程要复杂得多。当时的印度分崩离析,英国人帮助印度地主土豪推翻了莫卧儿王朝的伊斯兰教统治,顺势把印度变成了英国殖民地。长期以来,印度一直都是英联邦成员。

随后,英国和法国又趁阿拉伯内部混乱肢解了阿拉伯世界,从奥斯曼土耳其手里夺过阿拉伯、北非等地。

虽然后来西方走向了文明,但它在崛起过程中确实曾做了很多非常邪恶的事。资本主义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渗透着肮脏的血,为了%的利益可以上断头台。

新世界

8世纪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是:

西班牙和葡萄牙占领了中美洲、南美洲,形成了广大的伊比利亚王国殖民地;英国盘踞在非洲的海岸线,南非、西非、东非,还有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年美国独立,赶走了英法势力,但是在加拿大,仍然英法犬牙交错;俄国虽未参与新资本主义的海上扩张,却从陆地也吞并一系列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大版图。

随着欧洲各国逐个崛起,登上世界舞台,西方的文化、政治、经济制度形成了全球影响力。甚至百年前,我国思想最先进的文人也认为,西方道路才是现代化发展的唯一途径,所谓“现代化即是西方化”。

但回顾历史就知道,没有一个民族或文明可以保持长盛不衰,引领世界的重担是不断被传递的。

正如约翰·达尔文在《帖木儿之后》所言,“最重要的是,欧洲迈向现代世界之路,不该再被视为天经地义或“正常”之路,不该再被视为衡量世界其他地区历史变迁的标准。欧洲人已打造出自己的现代性,但世上还有其他现代性,事实上,还有许多现代性。”

在西方文化渐渐退潮的今天,全球将会趋同还是分裂?大国间的争斗将如何展开?我们有生之年还将见证多少次黑天鹅事件?恐怕只有时间知道。

混沌大学·文理学院●●

国内首个针对企业家与创新者的成人文理学院

坚持纯学术的品味,观照最现实的问题

只邀请最顶级的学者、教授授课

线下六大模块锤炼经典学科下的底层逻辑

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探寻融合之道

3期报名仍在继续,详情请戳原文链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jp/8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