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法洛四联症,那你听说过DORV吗
作者小明编辑桉叶糖 在之前的一篇推送中,我们详细讲述了心脏的胚胎发生,以及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如房缺、室缺、法洛四联症)的形成原因。本文则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并不常见(发病率仅为0.-0.09/),但在小儿心外科的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疾病——Double-outletrightventricle(DORV)——右室双出口。 定义Definition 右室双出口(DORV)是指由异常心室动脉连接而造成的一系列心脏病变,其中主动脉根部和肺动脉完全或绝大部分起源于“右室”(实际只是具有右室形态学特征的心室,因为在大多数案例中,患儿存在左室发育不全)。室间隔缺损(VSD)常合并出现,但并非在所有案例中都有。 这一定义制定故意很宽泛(deliberatelybroad),让每个医师自己决定是否大血管“绝大部分”(多数认为至少大于50%的主动脉根部)起自右心室。在这一定义的含义中,DORV可以是单心室或双心室,或合并各种类型的房室连接和心房排列异常。 病因Etiology 在之前的那篇推送中,我们谈到了心脏的胚胎发育。其中,主、肺动脉的位置关系是由心球嵴和动脉干嵴经过一次°旋转,最终形成螺旋形的主肺动脉隔而决定的。二者正常的位置应为肺动脉在前,主动脉在后。 Figure1Normalrelationshipofthegreatarteriesandpositionofthevalves 历史上,DORV被认为是由于心球嵴和动脉干嵴没能正常螺旋导致的。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原始右心室在形态学上实际就是一个DORV,如果动脉圆锥的主动脉侧向二尖瓣移位不完全,这种DORV解剖特征就会持续存在。 后面讲到本病的分类时还会具体介绍DORV的很多种亚型,从这些亚型中也可以看出,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停滞在任何一步,都会造成不同的疾病:可以是DORV,可以是法洛四联症,也可以是大动脉转位。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多年以来在DORV的定义、分型以及外科修复时机上存在大量相互矛盾的争议。 历史回顾HistoricalReview 直到20世纪后半叶,我们现在称之为DOVR的疾病仍被认为是TGA的一种类型。 年Vierordt用“部分大动脉转位(partialtransposition)”这个词来描述我们现在称作DORV的畸形,意思是只有一条大动脉发生转位(主动脉位于右室)。 年Spitzer重新将TGA分为四型;并将其中的II型称之为“简单转位(simpletransposition)”,其实就是目前命名的DORV。 年Harris和Farber将我们目前认为的DORV从他们对TGA的重新分型中去除。 年Taussig和Bing描述了一例“主动脉完全转位合并肺动脉左位”的病例。年Lev和Volk发表了一例类似的畸形并称之为“Taussig-Bing心脏(Taussig-Bingheart)”。以往所有已知的“部分TGA”都合并主动脉瓣下VSD,并且可以有(Fallot型)或者没有(Eisenmenger型)肺动脉流出道梗阻。而“Taussig-Bing心”合并的是肺动脉瓣下VSD。因此,对于“部分TGA”的分型又有了新的认识。 年Braun及其助手报告了一例DORV合并肺动脉狭窄的病例,首次应用了DORV这个名词。但在年,Witham发表文章正式介绍了“右室双出口”这个名词,并沿用至今。 另一个因素促成了放弃应用“部分TGA”而改用DORV的倾向,就是在年Sakakibara和助手发现了“左室双出口(doubleoutletleftventricularDOLV)”,并在年得到Paul等的证实。 分类Classification DORV最早的分型方法是Neufeld等于年基于以下三个原则建立的: 1、VSD和室上嵴(cristasupraventricularis)的关系; 2、VSD相对于大动脉的位置关系; 3、是否存在肺动脉狭窄。 年Lev等首次根据VSD和大血管间解剖关系描述DORV。 年,VanPraagh等人正式建立了当前最为广泛应用的分类基础: DORV合并主动脉瓣下VSD(DORVwithasubaorticVSD) DORV合并肺动脉瓣下VSD(DORVwithasubpulmonaryVSD)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wh/2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法洛四联症术后患儿死因究竟是凝血功能障
- 下一篇文章: 病例图片分享胎儿法洛四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