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互助论坛 http://m.39.net/pf/a_6686542.html

提起“二战”,你会想到哪些人?

“乱世出英雄”,法国也有一位有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非凡意志力的伟人,他就是戴高乐将军。

戴高乐和西方社会的很多政治家不同,不是只代表政党的利益,而是以法国的国家利益出发,谋求国家的复兴,他被称为“法国一个世纪才出现一个的伟人”,和拿破仑齐名。

今天,就让我们从他的经历,看看伟人是如何炼成的。

01

时势造英雄

戴高乐出生于法国北部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家在巴黎历史悠久、高贵但稍显冷漠的旧街区,包含旧制度时期最伟大的建筑:路易十四建造的荣军院和路易十五建造的军事学院。

他的人生道路,深受这里充满军事色彩的环境影响。戴高乐的父亲在一个天主教学校教书,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他回忆父亲“是一个有见解、有学问、尊重传统的人,对法兰西的尊严充满感情,他使我探寻其历史”。

戴高乐进入圣西尔军事学院学习,在学校成绩优异,毕业后他选择进入陆军服役。

年法德战争爆发,戴高乐在战争中负伤,但迫切想要参加战争的他在伤口还没有医院。后来又受伤被俘,在战俘营中度过了32个月。

在战俘营中戴高乐有大量时间阅读和思考,他还为其他战俘讲授军事课程,开始思考领袖、战争和政治,并用一生时间实践和完善。

后来他被释放回到法国,加入军事代表团成为波兰政府的军队参谋。两年后他回到法国结婚,妻子伊冯娜来自加来的一个富裕工业家家庭,两家都有类似的天主教信仰和保守的价值观。

伊冯娜是一个勤劳、贤惠的女人,后来历经战争等各种困难,她都一直陪伴着戴高乐,给他温暖的依靠。

戴高乐对自己的定位是作家和军事思想家,在军事学院教授军事史时,开始写作。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戴高乐一共写了四本军事方面的书。因为在军事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当时法国传奇军人贝当元帅的注意,后来被调入贝当的私人秘书处,负责写作军事史的书。

后来在贝当的建议下,戴高乐申请到国防高级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参与涉及国家防务的政治、技术和管理工作,处理政府和军队之间的关系。

戴高乐一直想成为一名扬名立万的军人,但在和平时期很难实现。

他的第三本书《建立职业军》为他赢得了名誉,书中提出坦克的应用使发动进攻战成为可能,这本书甚至被翻译成德语,许多德国将军包括希特勒都曾阅读,书中的思想后来被德国借鉴并应用,但并不受法国政府的重视。

后来,戴高乐被介绍认识政治家雷诺,雷诺当上法国总理后,任命戴高乐为国防部副部长。当时二战爆发,德国迅速占领了法国周围的几个小国,当时法国的战略是依靠马其诺防线打防守战,戴高乐一直主张集结坦克打攻坚战,但由于其他主张停战的贝当、魏刚等人的反对而无法实现。

后来在德军的步步紧逼下,贝当接替雷诺上台,向德国投降,而戴高乐到英国寻求帮助,继续坚持斗争。

02

建立流亡政府

到英国后,面对孤立无援的情况,戴高乐没有气馁,而是抓住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发展壮大。

他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会面,请求丘吉尔让他发表广播讲话,后来就有了第二天著名的“6·18”讲话。他号召法国人继续战斗,他预见到这是一场世界大战,法国的暂时战败不起决定作用,而法国的背后还有英国和美国等盟友的支持。

他希望在伦敦的法国军人、制造武器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与他联系,他坚信法兰西的抗战烽火不会扑灭。

戴高乐持续在广播中发表讲话,广播传到了法国,当时很多法国人偷偷在听,他们深受戴高乐的鼓舞,戴高乐成为抵抗的象征。很多在伦敦的法国人也响应了戴高乐的召唤,准备为他效劳,但戴高乐依然面临人手短缺的情况。

戴高乐希望法国殖民地能提供继续战争的资源,得到法属赤道非洲等殖民地的支持,后来他将法属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作为他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的首都。

戴高乐一直面临着各种困难,英国不确定是支持贝当政府还是他,于是严密监控于他。而戴高乐坚定的维护法国利益,又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不满。罗斯福一直想办法扶持其他法国政权以便战后使法国听命于自己,但丘吉尔坚定的追随着罗斯福。

盟军的很多涉及法国的行动不与戴高乐沟通,而戴高乐采取各种方法尽可能为法国争取更多的利益。戴高乐与苏联保持着联系,希望得到苏联的支持。

美国在法国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扶植了另一个吉罗将军领导的政权,在美国和英国的撮合下,戴高乐和吉罗成立了双头领导的政府。

但吉罗和戴高乐相比不仅对政治毫不了解,而且在军事上也很过时,而戴高乐凭借卓越的能力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后来伴随着德国的战败,自由法国和盟军的部队最终收复法国。

戴高乐在巴黎受到了人群的狂热欢迎,顺理成章成为了政府首脑,但他受到了议会中占多数的共和党和社会党的限制。在议会的主导下宪法对行政权更加削弱,戴高乐意识到自己失去了对宪法内容的控制,这使得戴高乐宣布辞职。

03

重新执政

戴高乐辞职后一方面写作《战争回忆录》,另一方面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谋求重新执政。他成立法兰西人民联盟,但后来政党内部因不同政见分裂,这使戴高乐执政的机会越来越渺茫。

然而社会危机的出现,戴高乐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当时非殖民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国在非洲的一些殖民地也谋求独立,其中包括殖民时间超过一百年的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内部有很多世代居住的法国人,他们支持法国殖民者,还有谋求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阵线,这使得这里经常爆发冲突。冲突逐渐蔓延到法国本土,这使得第四共和国的几届政府因为处理不好这一问题迅速倒台,人们渴望戴高乐重新执政恢复社会稳定。

戴高乐重新执政后首先起草了一份新宪法,并要求六个月的统治全权,在此期间议会休会。阿尔及利亚问题成为他开始执政前四年的焦点。

他私下里认为穆斯林和法国人因为文化和宗教信仰无法融合。但在与民族解放阵线谈判时,戴高乐要求蕴藏石油资源的撒哈拉仍然归属法国,这使得谈判破裂。

一些叛乱分子创建了一个准备保卫法国殖民地的恐怖组织,巴黎受到了这一秘密军队组织和民族解放阵线的攻击,这使得戴高乐最终放弃撒哈拉,同意阿尔及利亚独立。

戴高乐主要负责外交事务,因他对国际政治的看法很有预见性。他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互为镜像,都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他对赫鲁晓夫说“我们的工厂和你们的工厂没什么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差异将逐渐缩小。”

在他看来,结束世界被分为两个集团的局面势在必行,只有多极化的世界才允许欧洲——进而法国——再次成为世界政治的参与者。他联合德国,试图使欧洲发挥更大的作用,并阻止英国进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因为英国和美国结盟,引入英国将使欧洲置于美国的控制下。

年戴高乐宣布承认中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总有一天——或许这一天比人们想象的会更早到来——中国将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实体。”

年,他会见肯尼迪时说:“我预测越南战争中,不管你投入多少人力和物力,你终将一步步陷入一个深不见底的军事和政治泥潭中。”

戴高乐对法国的国际地位抱有很大的期望,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对于法国可以扮演一个世界大国的角色的宏伟幻想是不现实的,但他仍然不放弃。这也使他在国际交往中制造了很多麻烦。他鼓励加拿大法语区魁北克省独立,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使他广受批评。

年,戴高乐因地区改革在全民公投中失败决定辞职。辞职后他把精力花在撰写自己总统生涯的回忆录上,但三卷回忆录他只完成了一卷就猝然长逝,也未能实现他计划于年6月访问中国的愿望。

戴高乐去世后引发了人们的无比怀念,他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不世英才,也在执政的11年间创造了法国经济和文化上的伟大,被视为最后一位伟大的法国人,被人们当作传奇。

04

结语

戴高乐并不是一个完人,他在世时曾受到很多人的反对和抨击。他被认为独断专制、不容易共事,暴躁、刻薄的性格使他的讲话方式伤害到很多人,包括坚定支持他的人。

他最根本的信仰是法国,但漠视法国人民的疾苦,这使他在阿尔及利亚发生暴乱时使用武力残暴的镇压。

但戴高乐依然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的过人之处主要体现在:

他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他说“我和法国之间有一份契约”,战败后他拒绝投降,来到英国后他是“唯一一个确切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政治人物”,在他的爱国热情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投奔他、追随他。

他对未来有惊人的洞察力,他对法国未来走向的预测比法国最高统帅部的预测更为准确。他所做的一切都基于一个正确的判断,法兰西战役只是轴心国终将被击败的一场世界大战的开端,他不仅是军人,更是战略家。

戴高乐的远见来自读书和思考。

他从小酷爱阅读,即使是担任总统期间,他也每周读两三本书,通常是历史、小说或诗歌。他敬佩知识分子,他也努力成为实干家和作家,他的书都出自自己手笔,文笔精湛、内容深刻,他自己写演讲稿,经常能背得出上万字的讲稿,使演讲更有表现力。

从《戴高乐将军》这本书中,我们能站在全局的角度更深入地理解他的每一步决策,让我们跟随伟人的脚步,见证传奇的一生,感受伟大思想的力量。

作者:洋葱,精读读友会会员。一个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女子,想和你一起深度思考,改变人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xw/11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