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篇最后一篇,在开始前,秀两波数据。

(这是最新一期美国篇在A站的数据,可惜腾讯美国篇未过审,诸君可自行前往A站进行食用)

随着拿破仑帝国的瓦解,路易十八坐在第六次反法联军的辎重车上,进入被联盟占领的巴黎,再度登上王位。既然波旁王朝是靠反法联军的刺刀才得以复辟,波旁王朝对于犯法联盟自然表现出卑躬屈膝的态度。虽然在塔列朗的外交斡旋下,法国保住了年的疆土,甚至奇迹般的作为一个战败国没有付出领土和资金赔偿的代价。但是塔列朗不是波旁,他终究无法阻止波旁凭借反法同盟的复仇。为此,波旁们甚至不顾塔列朗的阻挠,在第七次反法同盟结束后同意了同盟在法国驻军并且割地赔款的要求。

但是正如著名思想家德.麦尔斯特所说:“如果认为法国国王是重新登上他祖先的宝座,那就错了。他不过是重新登上了拿破仑的宝座。”时代已经变了。但纵使路易十八还算识相,坚守了法国大革命的准则,并且在圣多昂发表宣言,允诺制定自由主义宪法并尊重民主宪政,承诺绝不找后账。奈何跟随路易十八的王党分子们却借机反攻倒算。这些从法国大革命爆发以来“什么也没有忘记,什么也没有学会”的人,在百倍的疯狂和仇视之下,力图夺回自己在大革命中失去的一切。特别是识相的路易十八离世之后,他的弟弟查理十世继位,王党们更加疯狂的清算着一切。这些事路易十八生前就有预感,他死前便感慨道:“我弟弟怕是难以死在这张床上了”

路易十八的预言不幸言中,年7月27日,巴黎人民又双叒叕一次爆发起义,29日,波旁王朝的统治第三次停止了(法国大革命和百日王朝GG了两次)。又一个政府被从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上扔了下去。

之后执掌法国的是在七月起义后掌握政权的七月王朝,和前面沉溺在复仇中的波旁相比,七月王朝的政策要“灵活”的多。在不影响欧陆“和谐”现状的局面的地区,法国人再度展开积极地行动,阿尔及利亚,马达加斯加,西非的达洛亚相继落入法国手中。甚至年,还和清政府签订《中法黄埔条约》。

但是在欧洲,法国的行动则要弱势的多。年,拿破仑时代被法国吞并,在战后被割让给荷兰的比利时正式独立,比利时国民议会决定将王位献给七月王朝国王路易菲利普的次子,但是路易菲利普和塔列朗担忧引起英国人的不满,拒绝接受比利时的王位。同样,在波兰人民爆发反俄起义的时候,作为昔日的欧陆第一强国的法国也选择了袖手旁观,任由华沙再度被俄军占领。

同时,由于要医治战争的创伤,还有一群波旁的疯子破坏,法国经济的发展几乎陷入停滞,工业革命虽然在法国开始,但是由于政局的动荡发展缓慢,并且因为大量的王党贵族的存在,工业体系偏向轻工业,奢侈品手工业和金融活动比如高利贷,这些都导致了国家力量的分散和弱化。但是这些都没能引起法国政府的注意和解决。

这些问题的出现令法国人民严重不满。我大法兰西东车普奥,南平意西,北战丹麦,西征英葡,太阳王的辉煌令世界沉醉,拿破仑的威风令欧陆震怖,怎么到了你路易菲利普手里竟成了这幅模样?所以法兰西人民尤其是巴黎人民陷入深深的沉思后得出结论:这一切都是路易菲利普这个怂包的错,都是七月王朝这群逗比的错!都怪这群逗比怂包,把我大法兰西的脸都丢到冥王星去了!下台!滚你妹的路易菲利普,滚你妹的七月王朝!我们要自己来管理自己的国家!

顺理成章的,年,巴黎人民又双叒叕一次爆发起义。二月革命的爆发让七月王朝猝不及防,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眨眼之间就取代了七月王朝。直接民主制的试验在法国大地上展开,成年男子的普选权得到落实。但随后,各种层出不穷的意见和提案一股脑的扔进了议会。各种派别开始在议会里展开了“一场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滑稽性的民主试验闹剧”。无产阶级,共和派,立宪会议,秩序党的奥尔良派和正统派,社会民主派,山岳党,波拿巴党等等等等不胜枚举的党派在议会里尔虞我诈,失败者离开议会就伙同支持者开始建筑街垒大打出手,怒喷政府不能代表他们,要求武力推翻政府。巴黎的街道再度成为战场,每天都有不同的政治派别,为了各式各样的目的打着民主的旗号宣布起义。

在这种情况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一人一票的普选制发挥了与街垒起义同等功效的倒戈作用。与共和国这种斑斑劣迹没有直接关系的路易.波拿巴,凭借这种特殊的优势和自己的姓氏轻而易举的被民众普选成为第二共和国的总统。在之后的几年中,路易拿破仑逐渐树立了自己的权威,稳固了自己的统治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时代,法国在政局稳定的前提下迎来了经济的大发展。工业革命在法国完成,国家铁路网建成,提高了矿井和工厂的生产效率,新式铁质蒸汽船取代了木质帆船,同时,苏伊士运河的建成开启了全球航运的新篇章。法国的一切都焕然一新。

同时,法国势力在海外大举扩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军将领库赞率法军在八里桥大败清军僧格林沁,随后洗劫了圆明园,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法国获得大量利益。库赞因此成为参议院议员并被封为“八里桥伯爵”。随后,柬埔寨,越南相继成为法国的殖民地。法国逐渐变成了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

在欧陆上,法国同样收获颇丰,法国打破了维也纳会议构成的欧陆体系,这一体系象征着拿破仑,波拿巴家族和法兰西的失败和耻辱,让法国变得人微言轻。因此,法国想要重新崛起,维也纳体系必须被打破。年,英法联盟在克里米亚击败俄军,洗刷了拿破仑和法兰西的耻辱。同时,克里米亚战争也是列强第一次在拿破仑战争后交火。这标志着以防御法国为核心的英俄普奥四国联盟瓦解,法兰西再度恢复欧陆列强的身份。

巴黎再度成为欧洲各国接受的外交活动中心,拿破仑三世也似乎成为高于欧陆的欧洲仲裁者。奈何欧陆各国都没把他当一回事,尽管年巴黎万国博览会时,各国君主像雨点般降临到法国。但这依旧没能改变法国和拿破仑三世的优越感和繁华都是虚幻的泡沫。告诉他这一点的,正是德国宰相俾斯麦。

从中世纪起,德法冲突就一直存在,看遍我们之前的德国篇和法国篇,不难发现,凡是在法国历史上留下赫赫功绩的人物,诸如腓力四世,红衣主教黎塞留,路易十四,拿破仑还有后来的贝当,戴高乐等等,都在神圣罗马帝国或者德国身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幅。法国的欧陆霸业正是踩着德国的身体建立起来的。而在拿破仑三世时期,法国的对德政策简直是一场灾难。拿破仑三世一厢情愿的要求德国的分裂和软弱,认为只要有奥地利在,普奥相争的局面下德国必然无法统一。谁成想普奥战争后,普鲁士摧枯拉朽般击溃了奥地利,走小德意志路线,把奥地利踢出了德国。从而使以普鲁士为核心的德国统一近在眼前。一场普法战争也就顺理成章了。

年的普法战争以拿破仑在色当率法军投降告终。皇帝投降的消息传到巴黎,共和派再度行动起来,成立临时国防政府,法兰西第二帝国就此灭亡,君主政体在法国绝迹。年拿破仑三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仍然是围绕那场令他强国梦碎的色当头像:我们在色当不是怕死鬼。

无论拿破仑三世和法国人是不是怕死鬼,普法战败的法国不可避免的遇上了一幅尴尬的画面。拿破仑一世的失败让法国侧翼出现了两个实力更强的对手:英国和俄国。而拿破仑三世的失败则造就了法国身边两个实力差不多的对手:德国和意大利。

之后诞生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要面对的,不再是分裂的神圣罗马帝国,而是统一而强大的德国。百年间数次易手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得而复失,德国大兵的兵锋直逼巴黎。德二的气焰欲与天公试比高。而法国距离公认的欧陆第一强国似乎越来越远。而法兰西紧接着迎来的就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纵观法兰西第三共和国70年的历史,这个在法国来说算是长寿的政府所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曾经被碾压了数百年的德意志一朝翻身,而法兰西却无法凭借自身力量再度战胜欧陆列强,因此,合纵连横组成协约来对抗德国战车就成了法国的唯一选择。

在年战败到年再战之间的数十年,法兰西金融资本取得大幅度发展,普法战争并未能威胁到法兰西世界第二殖民帝国的位置。凭借殖民地输血,到20世纪刚开始,法国资本主义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迅速发展,金融资本高度集中。同时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四,在资本输出领域仅次于英国,位居世界第二,因为资本输出形式多采用高利贷,因此被列宁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

年,德国人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缔结三国同盟协定,虽然俾斯麦后面在年与俄国签订巴尔干保障条约,但是在年威廉二世继位后,年迈的铁血宰相无力维持治下的和平局面,威廉二世开始执掌德国。年,领航员俾斯麦卸任,德国在威廉二世的手中开始争夺阳光下的地盘。而法国此时经济恢复,国力提高,面对德国的挑战不甘示弱,正打算重振法兰西的欧陆霸业,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因此在年与俄国订立协约,协调两国在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上的矛盾,并约定,若法国遭到德国或者意大利的进攻,俄军就要倾尽全力攻打德国。协约国阵营初步形成。

相对于欧陆列强,德国虽然姗姗来迟,却一鸣惊人,普法战争击溃欧陆强权法兰西,之后率先爆发第二次工业革命,国力与日俱增。威廉二世对世界霸主虎视眈眈,自然引起了搅屎棍英国佬的不满。而过于强大到已经影响欧陆均势的德国和同盟国也需要遏制。英国人因此放弃原有的光荣孤立政策,下场与法俄结盟,组建协约国阵营,力求遏制德国的独霸欧陆。

两方阵营既然都定下了目标,剩下的就是厉兵秣马寻机开战了。

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自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军为报失败之仇,从年起开始就制定了一个又一个的对德作战计划,到开战前已有17个之多。最新的计划是由法军总参谋长的霞飞将军制定的“第17号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认为德军将集结在设防巩固的法德边境线上,因此法军要在这里展开积极主动的攻势,并一举收复在普法战争中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但“第17号计划”遇上了“施里芬计划”。8月4日,德军从比利时杀出,攻入法国北部东北部地区,法军被迫撤退。法国边境战役失败。

之后德军直逼巴黎,德将克卢克的第一集团军前锋距离巴黎仅剩15英里,诶菲尔铁塔已经出现在德军视线中了。但德将克卢克下令第一集团军向东转弯,配合德军第二集团军歼灭法国第5集团军。德军侧翼暴露在巴黎和新组建的法国第6集团军前方,法国老将加利埃尼趁机突击,第一次马恩河战役爆发。法国陆军再度展现了欧陆强国的实力,德军被全线遏制。在战况最激烈的时候,巴黎方面用辆出租汽车将1个师运送到战场上,成功阻击了德军的攻势,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支摩托化纵队:马恩河出租汽车队。9月11日,德军各集团军被迫后撤修筑堑壕,转攻为守。马恩河战役结束,法军成功阻击了德军速战速决的作战计划,双方进入阵地堑壕战。

而之后,双方都把年当做决战的一年。在这一年,陆地之上爆发了包括凡尔登会战,索姆河会战,俄国的勃鲁西洛夫攻势等大型会战。海上,德国公海舰队和英国皇家海军进行了日德兰大海战。德军虽然取得了战术胜利,但是英军依旧掌握制海权,继续封锁德国,而随着封锁继续,德国本土资源逐步耗尽,可以依靠庞大国际市场和美帝输血的协约国取胜只是时间问题了。

年11月11日,精疲力尽的德国在贡比涅签订停战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对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一个转折点,战前的第三共和国满怀国仇家恨,长剑在手斗志在怀的投入大战,试图迅速击溃宿敌德意志再度称雄欧陆。谁想到,四年的大战,马恩河的浴血,凡尔登的苦战,新时代战争的烈度和强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法兰西为了胜利失去了一代人,数百万父母失去了孩子,上百万妻子失去了丈夫,无数孩童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父亲。而从战场侥幸活下来的人则带着伤残的躯体诉说着大战的可怕。

而对于整体的国家形式而言,战后法国的形势既微妙,又险恶。这既是法国成为欧洲大陆头号强国的最后希望,同时也因法国致命的劣势而无一丝成功的可能。

一方面,法国是战胜国,它报了在普法战争中惨败的一箭之仇,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部分受到肢解,军队被遣散,政治上动荡不安。新独立的波兰成了法国的保护国,法国还与新成立的部分中欧和东南欧国家结成了同盟。它夺取了叙利亚、黎巴嫩以及前德帝国的部分地区,扩大了自己帝国的版图。但这只是法国作为欧洲大陆霸主的最后辉煌。

因为在另一方面,法国为了胜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位于法国北部的主战场被战火焚烧成灰烬,万法军士兵在战争中阵亡,法国的人口状况急剧恶化。法郎因战争的巨大消耗和战后的重建而变得疲软。德国受到重创,但它没有伤到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的地步,而是发誓要一扫凡尔赛条约带来的耻辱。

甚至法国的外部环境还不如大战爆发前。它失去了俄罗斯帝国这个坚实的萌友,取而代之的是敌视资本主义世界的苏维埃俄国。意呆利拥抱了德国。英国继续着他的平衡游戏,相较于被打垮的德二,英国佬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xw/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