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复习技巧21考研历史统考欧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www.jk100f.com/ 欧洲中世纪史对于部分考生而言是复习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难点,具体来说,该时期欧洲的政治版图显得相对来说较为破碎,“英国”、“法国”、“德国”等概念并不能完全对等于近代以来的民族国家;基督教对于世俗政权的干涉对于生长于东亚文化圈的我们来说也显得有些难以理解;诸多家族之间的复杂关系有时候也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在往年的论述题考察中,中世纪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例如年统考试卷中考到“西欧、拜占庭和阿拉伯对古典文明的继承”,这道题可以说是考察了考生的宏观驾驭能力,这也向我们揭示了欧洲中世纪史的一个特点——要注重欧洲与拜占庭以及阿拉伯的联系。年考察到“中世纪英法王权的对比”,这一题的考察的相对来说比较细致,要求考生对中世纪英格兰和法兰西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在较早的年的考到“中世纪的政教之争”,主要涉及到中世纪基督教的历史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其实政教之争不仅仅限于教宗与皇帝之间,教会势力与其他的君主、封建主之间也有不少的合作与冲突。我们可以看到,至少近年来,中世纪部分的考频算是有所增加的,毕竟古典时代的希腊罗马在以往已经出国不少的题目,加之这一部分是大家相对而言更为熟知的重点,那么出题人利用中世纪来设置一定的障碍也算得上是“情有可原”了。 那么,在具体复习中世纪的时候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呢? 第一点,中世纪的历史不像近代的国别史以及我们更为熟悉的中国史,它几乎没有一条完整的主线来供你仰赖,或许基督教还算得上一个吧...不过,我们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循,为把握早期的中世纪历史,我们要以法兰克人的发展作为主线。在罗马帝国逐渐崩溃之际,爆发了一个大事件,即“民族大迁徙”,诸如日耳曼人中的诸部族展开了自身的迁徙行为,其中囊括盎格鲁-萨克逊人、苏维汇人、伦巴第人、汪达尔人、东西哥特人、阿勒曼尼人、法兰克人等;其他的民族则有匈人、阿兰人等。其中,法兰克人是这些民族中存续最久且成就最大的,尽管在迁徙之际他们还算不上一流。我们以他们的历史作为把握的重点,可以勾勒出中世纪早期的历史脉络:克洛维时代——墨洛温王朝分裂——墨洛温“懒王”时期(宫相崛起)——查理·马特改革——丕平献土——查理曼的统治与加洛林文艺复兴——“虔诚者”路易的危机——《凡尔登条约》与《默尔森条约》。以法兰克人为纲,掌握中世纪早期历史相对来说也显得并非那么的困难,毕竟一整条线摆在那里。 第二点,法兰克人国家分裂后如何去掌握中世纪的历史呢?这个时候毕竟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主体了,我们就要做到“以事件为纲”。我们顺着年之后来整理下欧洲发生的大事件:8-9世纪维京人的扩张(东西两条线路切记整理好)——年神圣罗马帝国成立——10世纪克吕尼修道院改革——年东西方教会的争端——年诺曼征服——年格里高利改革——年乌尔班二世演说,十字军开启——年布汶战役——年十字军东征失败——年亚维农之囚——年百年战争——年结束及拜占庭灭亡。我们在整理大事件的时候也不难发现一些端倪:宗教势力走向顶峰又逐渐衰落;英法德国家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重要的战争塑造着欧洲历史格局...或许这种纯粹以事件为纲的方式还是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扰,但是建议在复习到中世纪中期以后尽量以这种方式进行操作,因为下一步将会对这一步进行巩固。 第三点,对英法德三国的历史概况进行梳理。此三国为传统的欧洲三强,比且上述所提及的大事件中有不少是与此三国有紧密联系的,通过对中世纪“国别史”的学习将大事件重新复习一遍以达到巩固的效果。我们常说“重复”是必要的,那么怎样重复实际上也是对一个人的考验,是机械式的再来一遍么? 首先看英国,它原为罗马的行省,行省范围之外则是被驱赶的凯尔特人;当民族大迁徙浪潮开启后,不列颠为盎格鲁-萨克逊人所掌控,并且进入了“七国时代”(7个国家最好都知道,其中威塞克斯最为重要);不列颠是较早遭受维京人入侵的地带之一,而威塞克斯的阿尔弗雷德大帝则是掀起了强力的反抗,后威塞克斯王朝暂时统治不列颠;当时间来到年之际,这是改变英国历史的一年,维京人掀起了最后一次对不列颠的入侵,但是在斯坦福桥为英王哈罗德击败,但是诺曼底公爵威廉则是趁虚而入,最后在黑斯廷斯击杀了哈罗德,英国开启了诺曼王朝时代(-)。该时期要掌握的重点主要是《末日审判书》;后威廉之子威廉·鲁弗斯成为过往但是死于意外,弟弟亨利一世继位,并且在于另一位东征归来的兄弟罗伯特的争斗中胜利,不过亨利的儿子威廉坐船途中溺死,没了男性继承人的他将女儿玛蒂尔达从德意志招了回来(其丈夫皇帝亨利五世去世),企图让女儿做继承人,对着贵族好说歹说得到了勉强的同意,可亨利死后,贵族们选择了亨利的外甥斯蒂芬,由此内战爆发。玛蒂尔达通过与安茹伯爵杰弗里结婚生下一子名为亨利,后与斯蒂芬你争我夺,签订条约让斯蒂芬终身享有王位,让亨利做继承人,由此安茹(金雀花)王朝时代来临(-)。要注意的是,安茹伯爵、阿基坦公爵、诺曼底公爵等均为法国国王的封臣,所以安茹君主总是在名义上显得“处于下风”,亨利用征服、婚姻的方式(与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诺)构建起拥有“广阔领土”的“安茹帝国”,他在位时期实行的一些措施最好能掌握,比较典型的是巡回审判和盾牌钱制度。后亨利因为法国国王的捣乱以及诸子之间的暴动郁郁而终,其子理查继位,理查的主要活动就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以及回国后与法国国王菲利普·奥古斯都的争斗,他后来英年早逝,王位给了弟弟约翰。约翰时期丢失了在大陆的大部分领土,面临着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指责,他企图与其侄子神圣罗马皇帝奥托四世(奥托娶了亨利二世的女儿)联手打败法国国王菲利普·奥古斯都,但是约翰被菲利普之子路易八世击败,布汶战役中奥托四世为菲利普所击败。雪上加霜的是,约翰面临国内贵族的反叛和法兰西的入侵,被迫签署了《大宪章》,但切记过度拔高此文件。后来便是亨利三世的长期统治,该时期有一份重要的纲领文件被称为《牛津条例》,后来贵族西蒙·德·孟福尔在刘易斯之战中击败国王。爱德华一世时期,他征服了威尔士,与苏格兰开战,并召开了“模范议会”。爱德华二世乱政之后则是爱德华三世时期,百年战争在此时期爆发,他赢下了伊斯勒依海战和克雷西战役,他的儿子“黑太子”爱德华赢得了普瓦捷会战并俘虏法国国王约翰二世。在此期间,法国爆发了扎克雷起义,黑死病也席卷了欧洲,后双方签订了《布雷蒂尼条约》。太子英年早逝后,其子理查继位,年英格兰爆发声势浩大的瓦勒·泰勒起义,但被镇压了下去,理查后为其叔叔之子亨利夺权,兰凯斯特王朝(-)统治了英国。该王朝的亨利五世在阿金库尔会战中击败了法兰西人,后签订《特鲁瓦条约》,娶了法国公主凯瑟琳,二人所生之子为英法两国共主。然而亨利六世为人怯懦,履行不了君主职责,英国在大陆遭到惨败,且国内爆发了玫瑰战争,同为金雀花支系的约克家族对王位提出了要求。最终爱德华四世经过长期的斗争取得了王位,约克王朝建立(-),爱德华的兄弟理查篡位,后为都铎家族的亨利所击败,都铎王朝(-)。通过对英国史的梳理,我们可以看看英国和中世纪那些大事件相关:维京人扩张、诺曼征服、十字军东征(第三次)、布汶战役、百年战争,同时我们要注意英国的一大特色——议会。 接下来看法国,加洛林时代后期,法国长期遭受维京人的侵扰,其中一支与法国国王达成协议在诺曼底定居(“征服者”威廉先祖)。当加洛林家族绝嗣后,贵族们和兰斯大主教共同选择法兰西岛伯爵于格·卡佩为王,卡佩王朝(-)建立起了统治。前期的卡佩王朝王权十分虚弱,王室能够控制的领土十分狭小,尤其是菲利普一世时代。自路易六世时期逐渐有了改观,他一方面大规模的支持城市公社争取自治权的运动,一个典例是琅城起义,这让他有了“城市运动之父”的称号;并且他号召贵族们一同抵挡住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入侵。路易七世时期,原与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诺结婚(后嫁安茹君主亨利二世),后因一系列原因离异,他在位期间参与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并且长期与安茹君主进行争斗。菲利普·奥古斯都时期,法国迎来了巨变,他参加第三次东征但很快回国谋求现实利益,策动约翰反抗理查,待约翰继位后掀起更多的军事冲突,年他夺取了诺曼底、安茹等领土,年在布汶战役中他击败了奥托四世,并且支持和韦尔夫家族对立的斯陶芬家族继承人腓特烈二世,后者在布汶战役之后对奥托在德意志的势力来了个釜底抽薪。路易八世统治时间不长,他在英国国内反叛贵族支持下曾入侵英格兰,但是遭到失败,不过他同父亲一道镇压法国南部的阿尔比异端,也扩大了法国领土。路易九世时期,法国王权进一步加强,他发起“国王的四十天法令”限制封建领主争端,并对国家进行一系列改革,他还参与了两次十字军东征,但最终落得个客死他乡的命运。待菲利普四世时期,卡佩王朝迎来了一个顶峰,他消灭了国内的圣殿骑士团势力(贪别人的钱),他还发动亚维农之囚俘虏教皇谱尼法斯八世。待到卡佩王朝后期,男性绝嗣,而《萨力克法典》和奈勒塔斯事件则是让女性继承没了可能,三级会议选择让卡佩支系瓦卢瓦家族的菲利普六世继位,由此开启了瓦卢瓦王朝(-)。接下来便是法国与英国进行百年战争,法国在伊斯勒依、克雷西、普瓦捷等战役中失败,国内又有黑死病、扎克雷起义、雇佣军骚扰等问题,待查理五世继位后形势有了改观。可是后来的“疯子”查理六世无法治国理政,法国在阿金库尔又遭到失败,国内甚至分成了奥尔良派与勃艮第派。洛林的农家女贞德最后出来救场,帮助查理七世在兰斯加冕,后法国王室不思进取,贞德为勃艮第人俘虏并为英国人烧死。这一下子激发了法国人的民族情绪,最终在卡斯提农之战中将英国人赶了回去。通过对法国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法国与以下大事件相关:维京人扩张——克吕尼运动——十字军东征——布汶战役——亚维农之囚——百年战争。 再者是德国,加洛林家族绝嗣后,贵族们推举出一个叫康拉德的人担任君主,但此人无法抵挡匈牙利马扎尔人的攻势,而将王位让给了竞争对手萨克森的亨利,亨利在猎场中织网捕鸟时得到这一消息,便有了“捕鸟者”亨利这一称呼。亨利训练重骑兵部队,并在边境建立防务,他的儿子奥托在年的奥格斯堡会战中决定性的击败了马扎尔人,后来他前往罗马加冕为皇帝,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奥托帮儿子奥托二世物色了一位拜占庭公主提奥法诺,奥托二世曾经试图对意大利南部扩张但是未果,就总体而言,萨克森王朝时期的王权还是十分强大的。随后的萨利安王朝(法兰克尼亚王朝,-)前期,君主也有强大的权力,但是在亨利四世的时候出了变故,适逢格里高利改革以及国内贵族的叛乱,他们甚至选出一个“对立皇帝”鲁道夫。亨利忍辱负重进行了卡诺莎觐见,以退为进打败了教皇和国内的贵族,但架不住自己的孩子亨利五世坑爹。亨利五世后与教廷达成了《沃尔姆斯协定》,但这并不是政教之争的结束。亨利五世之后,萨利安王朝绝嗣,原本与其联姻的小贵族斯陶芬家族可以继承大统,但是遭到贵族们反对,尤其是地位较高的韦尔夫家族,贵族们选出了萨克森的洛泰尔作为君主,不过洛泰尔并没有活太长时间,大统之位还是归了黑森林的斯陶芬人。第一位君主康拉德三世曾经和法国国王一同参与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卡佩与斯陶芬的友谊)。至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统治的时候,政教之争十分激烈,他六次进攻意大利,还将米兰夷为平地,可是奈何他的表兄弟韦尔夫家族的“狮子”亨利(萨克森和巴伐利亚的公爵,两家族有联姻关系)没来帮助他,最后选择以东征赎罪。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路途中,巴巴罗萨老夫聊发少年狂,跳到河里洗澡淹死了...而“狮子”亨利在被罢免公爵之位后跑到了西边的安茹王宫中,他娶了亨利二世的女儿,二人生了一子为奥托四世。巴巴罗萨之子亨利六世继续对意大利进攻,并且成功的娶到了意大利南部诺曼人建立的欧特维尔王朝的公主康丝坦斯,40岁的公主怀孕生下了腓特烈二世。诺曼人指的就是当初定居法国诺曼底那边的维京人的后裔,他们有一批人外出冒险在南意大利建立了统治。不过亨利六世和康丝坦斯在生下孩子后双双毙命,腓特烈从小就在意大利南部长大,教皇英诺森三世见斯陶芬人力量空虚且长期实行攻打意大利的政策,于是扶植起与之对立的韦尔夫家族的奥托四世成为君主,可是后者也有攻打意大利的打算,以至于到了布汶战役的时候,英诺森三世又支持已经长大的腓特烈二世。腓特烈想在意大利南部搞中央集权,对德意志境内的贵族们进行让步,他宣誓进行东征但并未前行以至于被“开除教籍”,尽管在第六次十字军东征中他顶着“戴罪之身”以谈判的方式收复耶路撒冷,但是却不被承认。后来他也是和教皇们经历着爱恨情仇,该死的打猎爱好让他在伦巴第之战中惨败,他去世帝国进入了“大空位”时代(-)。 此后通过选举,实力还不算强的哈布斯堡家族成为了德意志的君主,哈布斯堡、维特尔斯巴赫与卢森堡三大家族不断地争夺者帝位;后又有卢森堡家族与之争夺,该家族的“失明大公”约翰曾在克雷西战役中为法王菲利普六世效忠但身死,其子在骑士们护送下逃离,后通过钞能力买来了皇位,并根据现实状况而颁发了《黄金诏书》。自后来哈布斯堡家族重新获得帝位后,腓特烈三世安排自己的孩子马克西米利安与勃艮第公爵领的女继承人玛丽结婚,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在于瑞士人争斗中去世,领地为瓦卢瓦王朝和哈布斯堡家族瓜分。至查理五世时期,他统治了一个领土庞大的哈布斯堡帝国。德国历史也和中世纪诸多大事件相关联:神罗建立——格里高利改革等一系列政教之战——十字军东征——布汶战役——《黄金诏书》。 第四点,在整理好国别史后,对中世纪的部分专题予以重视。封建主义的发展脉络、中世纪城市专题(我写过一个“皮朗命题”,有兴趣可以看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xw/5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法国有几个重要葡萄酒产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