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国研究》年01期

作者:张来仪,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法国万穆斯林中的大多数人在适应国家的世俗主义环境之时,依旧保持伊斯兰的传统色调,秉持温和与中道的伊斯兰价值观。法国穆斯林由于种族、语言、民族、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伊斯兰组织五花八门,呈现出分散化、多元化的态势,其中的“个人伊斯兰”和“穆斯林世俗主义运动”是法国穆斯林宗教实践中出现的独特的新思潮,这是启蒙主义和人权思想对生活在法国的穆斯林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穆斯林中只有少数极端主义分子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打着“伊斯兰旗号”制造令人发指的恐怖事件。虽然穆斯林完全融入法国社会的道路还很曲折、漫长,但法国伊斯兰既是世界伊斯兰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法兰西文化百花园里一朵奇葩的时代终会到来。

关键词:法国;世俗主义;伊斯兰;穆斯林;恐怖事件;

年1月7日,曾刊发过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讽刺画的巴黎《查理周刊》办公室被两个持枪歹徒突袭,杀害11个人;1月26日,一名男子驾驶卡车闯入里昂一家美资油气工厂引发爆炸,割下厂主头颅。8月21日,一青年携枪支和刀具在开往巴黎的列车上意欲袭击乘客,被三名美国人制服。11月1日,法国巴黎发生史无前例的系列恐怖袭击事件,超过人死亡。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当晚,一辆卡车在法国南部海滨城市尼斯冲撞观看国庆节烟花表演的人群,造成至少80人死亡、50余人受伤。由于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恐怖袭击事件的制造者多有穆斯林身份,这就不免让世人产生了一些疑问:法国是怎样对待穆斯林的?法国伊斯兰教的情况如何?这些暴力恐怖事件与伊斯兰教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这应是学术界重点研究的问题。

事实上,法国穆斯林话题早已是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约翰·R·鲍恩[1]、多尔戈夫[2]、王宇洁[]、魏秀春[4]、杨涛[5]、赵万智[6]、张秋彦[7]、朱剑虹[8]、冷皎[9]、哈宝玉和摆祥[10]等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研究,但这些大作对法国伊斯兰的生存环境、组织状况及其对外联系的介绍仍显简略,还需进一步深化。

一、生存环境

法国是欧盟中唯一宣布将世俗主义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国家。穆斯林群体立足于法国这个世俗民主国家之内虽然面临诸多困境,但其大多数都能应对自如,只有极少数思想保守者在世俗社会结构中进退失据,举止怪异,尤其是伊斯兰极端主义和部分穆斯林青年的过激言行引发了法国主流社会的疑虑和敌对。

现代法兰西共和国所秉持的政教关系是建立在年通过的《教会与国家相分离》的法律基础之上的。它规定:国家保障信仰自由,不给予任何宗教以官方支持;信仰是公民个人的事务,教会机构和神职人员只能存在于信仰领域。年宪法和年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世俗的、民主的和社会的共和国,确保所有公民不分籍贯、种族或宗教派别,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兰西共和国尊重所有的宗教信仰,国家明确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在法国,宗教自由受《人权宣言》、国家宪法的保护,还受法国所加入的许多国际公约的保证。在年7月29日通过的《言论自由法》和年通过的《结社法》中保证所有的精神运动都可以自由组织,但这种自由要遵守公共秩序、安全、健康和道德,一人的自由不能妨碍他人的自由。

事实上,作为世俗主义国家的法国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这有利于消弭不同信仰群体的相互排斥心理;又由于没有国教,各宗教群体也就没有必要极力维护自己的认同边界。尼古拉·萨尔科齐(—年任总统)在阐释国家世俗主义的实质时指出:“世俗性是指每一个公民都有信仰自己宗教的权利,也包括无神论者的权利;世俗性不是反对宗教,恰恰相反,世俗性是保障每一个公民的言论自由。”[11]此观点也是奥朗德总统在年7月访问突尼斯时所重申的话语;奥朗德认为,伊斯兰教与民主价值观并不矛盾,法国的经验证实了这一点。[12]世俗性作为政治哲学所依据的是法国启蒙时代的思想观念和伦理原则,其前提是近代以来法国社会一直存在的历史传统和精神价值观念,因而世俗主义理念是建立在培育和平主义、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世俗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在年大革命期间经历的相当残酷的共和主义国家与天主教会之间斗争中确立的。国家的世俗主义方针一直为天主教会所不齿,直到年代出现“基督教民主观念”后才导致了双方立场的接近。此时的教会开始软化传统原则,接触非天主教的社会成分,为的是推进“欧洲基督教文化”的发展。年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提出在欧洲宪法的序言中写入基督教文化。进入21世纪之后,在国家与天主教会关系相对缓和之际,随着国内穆斯林群体的壮大,有关伊斯兰教及其与国家的关系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其中的一个重要焦点就是国家世俗主义意识形态之下的一些涉及伊斯兰教的具体立法与政策。

根据各种统计资料,法国4年的总人口是万,在法国居住着万穆斯林,占总人口的约10%。穆斯林人口的82%来自于马格里布国家。(Долгов:)法国的阿拉伯穆斯林群体在欧盟中是数量最大的,这既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原因。法国是承认双重国籍的国家之一,取得法国国籍主要采用出生地制和血缘制。现行国籍法规定,人们可以通过判定的或自然的血缘关系取得法国国籍。对出生在法国或定居在法国的外国人,也可以通过出生地、定居地的关系来获得法国国籍。法国政府鼓励对移民尤其是第二代移民进行归化,在移民第二代中就没有了“外国人”。事实上,许多穆斯林通过出生或者入籍成为法国公民。移民拥有法律所赋予的工作、教育、健康、保险、退休金等权利。从历史上看,法国与马格里布国家有着特殊的关系,后者曾经是前者的殖民地。一部分穆斯林已经适应了法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和法国社会实现了一体化,但大多数人仍然保留了传统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属性,将自己看作是伊斯兰文明体系里的成员,他们无文化归属感,无宗教认同感,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与一体化道路。这些仅仅是在民主政治体系之下被组合起来的穆斯林,无论是鼓励归化,还是移民拥有平等社会权利的规定,都未能减少法国社会在“本土”与“外来”方面的隔阂。穆斯林群体成为法国社会治理中的难点。

穆斯林人口的增加与穆斯林移民持续涌入虽引起了少数土著居民的不满,但大多数法国人对此持宽容心态。政治公众人物、学者大都坦然面对挤到自己身旁的穆斯林优秀分子,甚至提出要用心推敲有关伊斯兰的称谓与定义。萨尔科齐在担任总统之时,主张用“法国伊斯兰”、“法国的伊斯兰”词语来取代“伊斯兰在法国”。当然,这一提议虽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反映了法国高层已经将伊斯兰看作是法国社会整合和文化范围里的一个组成部分。法国东方学会的一些学者更对伊斯兰文化表现出浓烈的兴趣,4年在巴黎高级社会科学学会举办的“东方形而上学与神秘主义学术研讨会”上,有学者大加赞扬伊斯兰新思潮(个人伊斯兰观念)的内涵与价值。(Долгов:)

与此同时,也有人提出了伊斯兰的“文化适应性”论题,主张将穆斯林的同一性表现应当作文化对待,而不是宗教。在法国穆斯林社会,乌玛(穆斯林公社)在辩论这一话题时,大多数人(包括著名的伊斯兰教逊尼派神学家尤谢夫·阿里·卡拉塔乌)不接受这个观点。政治人物与东方学家围绕“伊斯兰是宗教,还是文化”论题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有人担心伊斯兰教的影响不断加强,有人抱怨对伊斯兰学的研究不够重视,而穆斯林学者最担忧的是在公共场所、游行示威时禁止展示宗教标识会极大地侵犯个人权利。由此可见,怎样协调国家的世俗性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作为焦点问题在法国还会继续讨论下去。

自年以来,由于经济萧条,部分居民不满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了法国右翼政党势力的增长,在年法国总统选举中,极右翼的法国国民阵线主席让·马利·勒庞在首轮投票中的得票率仅次于竞争对手希拉克,击败了大热候选人若斯潘,获得参加第二轮投票竞选总统的资格。勒庞的口号是“法国人优先”,强烈反对移民特别是非洲移民;他声言保持“民族纯洁性、“零移民”是终极目标。在4年5月22—25日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法国国民阵线获得了25%的份额,即74席中的22席,欧洲议会的总席位是席。(Долгов:)现在的欧洲议会中,“国民阵线”能够联合来自于奥地利、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等国的右翼政党势力,形成议会党团,将对欧盟政策产生明显的影响。右翼在竞选中取得的好成绩震惊了法国,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忧虑。当然,这也表明了很多法国人存在着对移民的怨愤情绪,尤其是对那些来自北非和西非的穆斯林移民。

法国面临着多元文化协调和整合的困境。当局曾经鼓励法国人与穆斯林通婚,以同化穆斯林,结果是穆斯林都遵守伊斯兰婚姻制度,将对方皈依伊斯兰教作为结婚条件,凡是与穆斯林结婚的法国女子或男子都变成了新穆斯林,更增加了穆斯林的人口。

阿尔及利亚战争的历史阴影引发了法国社会长期以来对穆斯林的不满和敌对;还有在生活方式、文化和传统方面的显著区别等因素使土著法国人和穆斯林移民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交往障碍。当代法国的各种右翼组织和政治势力反对外来移民,反对伊斯兰势力的“扩张”,认为伊斯兰是法国面临的最大威胁。而穆斯林群体中的少数极端分子则以“受害者”自居,认为自己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受到打压;他们将自己取得公民权看作是一种自然补偿,缺乏感恩之心,无意接受主流价值观,拒绝融入当地社会。另外,法国本土人群对穆斯林的态度也有实利主义的取向,当人口出生率低、需要外来劳动力、发展经济时,将穆斯林看作是宝贵的人力资源;而在经济萧条时,就将其看作是“抢饭碗”的出气筒。法国的穆斯林一有消极言行,排外情绪充斥脑海的本地人就有意无意地将穆斯林的负面形象归咎于伊斯兰教,因此,穆斯林和主体人群之间的相互接受度和容忍度都在呈现出下降的态势。

年后,法国政府逐步把伊斯兰治理纳入国内政教关系的框架,以实现穆斯林与法国社会的一体化为主旨,开始干预境内穆斯林的宗教活动与习惯。这一年,即法国大革命周年之际,三名穆斯林女学生因为佩戴头巾被从学校中驱逐出来,称为“头巾事件”,引起了法国人对伊斯兰教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zx/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