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就要到了。虽然这是个洋节,咱们身边过节的氛围并不浓,但关于它的来历,大家可能多少都听说过。五月花号的故事,这里就不赘述了。但可能大家在网上也见到过一些关于感恩节的“反转贴”,宣称这其实是白人庆祝对印第安人屠杀的节日。那么,感恩节的真实来历究竟是什么?这些标题党是认真的吗?这背后其实另有文章。

先聊点别的。最近在读《美国史》([美]艾伦·布伦克利,第13版),开篇不久,我就被书上的一幅插画深深吸引住了。为了展示给大家,特意搜索了大图:

书上对这幅插图的说明是:一座被毁的佩科特(Pequot)村庄这是一幅英国画家的作品,描绘的是在年佩科特战争中,康涅狄格一座构筑有堡垒的佩科特村庄被英国士兵及其联合部落包围的情景。入侵者屠杀了这个村庄的多名居民。(这里补充说明一下,年还是英国对美洲大陆殖民的早期年代,这描绘的是英国殖民者与印第安土著居民之间的战争。)

不知为什么,这幅画仿佛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让人无法转移目光。乍一看,像一只眼睛,中间是竖着的瞳孔;但又像一个张开的巨口,牙齿之间撕咬吞噬着什么。仔细一看,原来外面的圆环是两圈士兵,外圈弓箭手加内圈枪兵,里面的圆环是印第安人的栅栏。栅栏内是几排燃烧的房屋和街道,间隔着是英国士兵屠杀印第安人的场景。在栅栏外两圈士兵之间,还有左右两处集中屠杀逃跑的印第安人,可谓滴水不漏。仔细研究后,更让人对这张图不寒而栗:残忍的屠杀与精密、对称的构图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许那个时代的英国人本身就将对印第安人的灭绝看做一种艺术,才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越是仔细看,越是让人深陷其中,这幅画就像魔戒里的索隆之眼,有一种恐怖的魔力。

索隆,中土之战的隐藏Boss

为了进一步弄清佩科特战争的背景,查找了相关的历史信息,大致如下:佩科特人是操阿尔岗昆语的印第安人,居住在纳拉干塞特湾和康涅狄格河之间地区。年以来,居住在马萨诸塞沿海地区的印第安人与英国移民和睦相处,和平贸易。随着英国殖民者不断蚕食土地,并进入康涅狄格河流域定居,佩科特人与英国殖民者积怨加深,双方之间开始不断发生纠纷。年夏,英国商人奥尔德姆在布洛克岛被杀,马萨诸塞英国殖民当局认定是佩科特人所为,便以此为借口于年出兵征讨。殖民军所到之处,焚烧村舍,捣毁庄稼。佩科特人奋起抵抗,但在英国殖民军及其印第安人盟友的进攻下,大多数佩科特人部落被消灭。佩科特人在康涅狄格的主要居住点米斯蒂克(Mystic),遭到梅森上尉的英国殖民军及其印第安人盟友的猛烈袭击,多名佩科特人残遭屠杀。此次战争中,被俘的佩科特人不是被卖往西印度群岛,就是卖给当地殖民者为奴。年,英国殖民当局将少数幸存的佩科特人赶入米斯蒂克河畔的印第安人保留地。

这段历史,到此应该基本清楚了。但惊人的事情在后面:年佩科特大屠杀后,马萨诸塞湾总督约翰·温斯罗普宣布:这一天应该成为庆祝日,感谢征服了佩科特人,于是正式宣布“感恩节”诞生了。

没想到,关于感恩节,还真有这么一段“黑历史”,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可这与“五月花号”的故事偏差实在太大,完全是两个极端,到底哪个是真的?如果没有前面对佩科特战争的考证,这种说法完全是耸人听闻。可现在事实确凿,让人没法不认真对待。

感恩VS屠杀,到底哪个是真相?

这里就不卖关子了,现代感恩节真正的起源其实是这样的。首先,关于“五月花号”的故事,极大可能是一个编造出来的神话,事实应该是当时普利茅斯总督威廉·布拉德福私人举行的一个庆祝活动,被后人美化夸大了。其次,关于屠杀印第安人的版本,因为佩科特战争发生在5月25日,所以与现代11月的节日也没有直接关系。最后,目前11月底的这个感恩节,源于年的林肯总统,当时正是美国内战最艰苦的阶段,他认为需要设立一个“祈祷和感恩的节日”来整合美国人的爱国精神,于是模仿华盛顿总统,宣布11月26日(也就是当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成为全国性的公共节日——感恩节。年,美国国会将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至此,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感恩节就正式出现了(有一篇详细的介绍文章,可参考篇尾链接)。

从佩科特战争到感恩节,这个小小的研究就结束了。经过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找到了感恩节的真正起源。但它背后的历史,即使是被证伪的传说,也有其特殊的意义。这两件事的共同点是,不同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答案。

关于这种现象,恰好我手上的这本《美国史》中,有一个非常贴切的表述。作者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历史学家因何经常各执己见?对于历史研究是否应当纯粹客观的问题,尽管至今仍众说纷纭,但已经没有历史学家坚持历史如同科学一样精确无误。实际上,对于过去的不同理解正是理解历史的关键。历史学家们之所以观点各不相同,一方面是因为所谓“事实”往往并非那么简单,另一方面是事实本身如果没有被赋予特定的含义也就没有任何意义。最重要的是,历史的解释往往随时代的不同而改变,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当前社会的焦点和意识形态。有的学者认为,“真理”并不存在,一切都是主观解释的产物;更多人认为,解释只有以确凿的事实为依据才有价值。但是,历史学家也承认,即使是最无可争辩的事实,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而且理解历史的过程是永无止境、永远充满矛盾的。

有时候,我们往往纠结于一时的“真相”,却忘记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有些被抛弃的历史甚至是谎言,其实更有价值。只有放到时代背景下,才能更好的还原事实本来的面目,以供今人借鉴。

最后,借感恩节之机,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jj/10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