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个在年建立的军事组织,叫做“条顿骑士团“。不过,条顿骑士团的历史又长又无聊,我就不展开细讲了,你基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打着传教旗号的强盗团伙,他们经常是到一个地方,把当地人集合起来,但凡不信天主教的人,一律格杀勿论。经过两百多年的努力,这个团伙逐渐控制住了欧洲德意志地区北部一块1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治下人口有多万。

不过,这样一个强盗团伙,跟正常的国家相比,还是太弱了,所以它在14-15世纪多次遭到隔壁波兰的欺负,不断割地赔款,眼看就要被波兰完全吞并了。

俗话说得好,穷则思变。年,走投无路的条顿骑士团决定改弦更张,把它控制的土地和人口转变为一个正常的国家。于是,“普鲁士公国”就这样诞生了,骑士团所有的成员摇身一变,成为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当然,普鲁士的诞生过程,完全在波兰的眼皮底子下。为了得到波兰的允许,普鲁士从成立第一天起就发誓效忠波兰国王,并成为波兰的附庸国。同时,普鲁士还是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邦国之一。

除了向波兰下跪叫爷爷求生存之外,普鲁士还做了一个大动作,就是抛弃天主教,改信当时刚刚兴起的新教。普鲁士这样做是图啥呢?主要是两点,一是摆脱罗马教皇的遥控指挥,获得独立性;二是吸收新教徒移民,加快发展自己的国力。

条顿骑士团是罗马教皇的安排下成立的,号称中世纪欧洲三大骑士团之一,几百年来和教皇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继续信天主教,那么普鲁士的内政也免不了遭到教皇的干预,所以它干脆改信新教,彻底和教皇说拜拜,一了百了。

其次,普鲁士的位置比较偏僻,也没赶上大航海时代开启后的殖民热潮,所以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口也比较少。而恰好此时,新教在欧洲开始兴起,很多商人和工匠因为长期被天主教会歧视和打压,于是纷纷改信新教。但是,当时欧洲基本都是天主教国家,因此他们遭到本国统治者的镇压,被迫四处逃难。普鲁士一看这些人都是有钱有技术的体面人,就干脆全国改信新教,以方便打开国门收留他们。这样,普鲁士经济在来避难的新教徒支持下,慢慢发展起来。

但是常言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普鲁士靠改信新教捞了一大堆好处,但也免不了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战争。在普鲁士的模范带头作用下,德意志一堆小邦国纷纷改信新教,企图靠吸引新教徒来弯道超车,结果最终引来一场以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天主教集团对新教集团的大混战,史称三十年战争,因为它从年一直打到年。

三十年战争让普鲁士损失了一半以上的人口,但它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因为它得到了法国、英国、荷兰、瑞典、俄国等一大堆不爽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家的帮助。这些国家大多是新教国家,但法国却是正宗的天主教国家,它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在战争后期出手捅了神圣罗马帝国一刀,帮助新教集团获得最终胜利。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惨遭重创的普鲁士,随后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它在战争中成功树立了硬骨头的形象,为自己赢得了比较和平的发展环境;二是英国、荷兰等新教国家整体崛起,带动了普鲁士的发展,尤其是英国,非常需要壮大普鲁士来平衡欧洲大陆的势力;三是隔壁的波兰在三十年战争中站在天主教集团那边,结果被打得很惨,从此国运一路下滑,普鲁士趁机摆脱波兰的压制,反过来和俄国合作侵占波兰的领土,一步步壮大实力。

-年,欧洲列强分成两大阵营,打了一场“七年战争”,目的是争夺全球海洋霸权和欧洲陆地霸权。英国和普鲁士结盟,另一边则是以法国、奥地利和俄国为主。

战争开始后,英国全力抢夺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并没有派陆军去欧洲大陆和普鲁士军队并肩作战,于是普鲁士的20万军队就不得不面对法俄奥三国的63万人。不过,普鲁士有一个优势,就是它得到了英国在财政方面的巨大支持,所以它军费比较充足,军队士气和战斗力都比较高。

在兵力绝对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普鲁士以极大的代价扛住了法俄奥连续围攻,不过后期它几乎山穷水尽,濒临崩溃。然而,到了年初,俄国突然反水,宣布归还俄军占领的普鲁士领土,两国因而实现停战。随后,遭到盟友背叛的法国也撑不下去了,被迫在年2月和英国签订《巴黎和约》,把它在北美、西印度群岛、非洲和印度的大片殖民地割让给英国。从此,英国正式成为全球海洋霸主,而普鲁士也被公认为欧洲列强之一。

七年战争的转折点是俄国反水,这里面一个直接原因是俄国新皇帝彼得三世登基,他和普鲁士国王有很亲的血缘关系,带动了两国恢复和平。不过,更重要的原因是法俄奥同盟内部的天然矛盾,它们三个国家都想争夺欧洲霸权,只是因为要共同反对英国和普鲁士,勉强形成了统一战线,但这种合作是非常脆弱的。到了战争后期,俄国担心一旦灭掉普鲁士,法国势力会增长更多,对俄国没什么好处,所以选择单方面和普鲁士议和。

不过,普鲁士戴上“欧洲列强”的帽子没多久,就被法国一脚踹翻了。-年,法国在拿破仑的带领下席卷欧洲,史称拿破仑战争。作为反法同盟成员之一,普鲁士在年和法国打了一场耶拿战役,结果完败给法国。此战过后,普鲁士被迫向法国割让16万平方公里土地,占它总面积一半左右,同时,它还要赔款1.3亿法郎。

普鲁士这回为什么败给法国呢?因为法国经过残酷的年大革命洗礼后,已经转型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国家动员能力高了其他国家一个等级,老百姓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甚至可以在没有军饷的情况下参军打仗,所以法国在19世纪初打遍欧洲无敌手。

相比之下,普鲁士还停留在过去的王国时代,士兵和国王是雇佣关系,一旦军费不足,军队战斗力就会下降,而此时普鲁士并没有得到英国强有力的经济援助,所以它的军队败给了士气旺盛的法军。那么,同为反法同盟成员,英国为什么不像七年战争期间那样给普鲁士很多钱呢?因为鸡贼的英国人从不做赔本买卖,七年战争的时候英国抢到了很多海外殖民地,分点钱给普鲁士无可厚非,这回搞反法同盟没多少实际好处,所以英国就不愿意为普鲁士多花钱。

此次惨败后,普鲁士痛定思痛,加快了它的国家改革转型之路,尤其是加强经济发展。

同时,拿破仑法国的侵略也刺激了德意志地区走向一体化。那些各自为政的小邦国纷纷意识到再不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免不了还要被英法俄等强国收割。但是,每个小邦国都有自己的君主和贵族阶级,要想直接统一成一个大国是非常困难的,这里面利益协调的难度太高。所以,这些小邦国退而求其次,先搞了经济一体化,这就是年成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里面有18个邦国参加,普鲁士是大哥。

19世纪中期,老天爷给了普鲁士一个大机会,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以电力、重化工业为核心,需要的初始投资特别大,搞得好就特别赚钱,搞不好就赔得血本无归,所以英法等老牌工业国都畏首畏尾,不敢全力押上。普鲁士就不同了,它觉得这是自己逆天改命的机会,所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的钱太多了,普鲁士自己的钱不够,英法美俄等其他强国也不可能真正地帮它崛起,那钱从哪里来呢?普鲁士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放宽政策,大规模地吸收犹太人移民。

犹太人是个经商民族,在大航海时代来临后更是赚得盆满钵满,但与此同时,他们在欧洲各国都遭到打压和排挤,政治上总是低人一等。普鲁士把政策放开后,犹太人喜出望外,纷纷移民到普鲁士,带去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这个效果跟普鲁士当年吸收新教徒差不多。犹太人到来后,大大缓解了普鲁士资金短缺的问题,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随之顺利开启。

普鲁士搞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下子对德意志地区其他小邦国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吸引力,因为二次工业革命的生产分工要比第一次大得多,普鲁士自己根本搞不定,它需要其他小邦国跟它的产业相配合,而其他小邦国只要参与了普鲁士发起的产业分工,经济就能迅速发展。就这样,普鲁士逐渐确立了自己在德意志地区的经济核心地位。

但是,普鲁士的快速崛起引起了奥地利、法国和丹麦等国家的担忧。丹麦当时是北欧强国之一,和普鲁士有领土纠纷,奥地利是德意志地区传统的老大,曾经的神圣罗马帝国首都所在地,法国则是传统的欧陆霸主,怕普鲁士抢自己的位置。所以,它们三个对普鲁士越来越仇视。

要想真正崛起,普鲁士就必须打败这三个国家,并把那些跟着自己混的十多个小邦国整合为一个国家。那么,普鲁士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吗?有,因为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有压倒性优势,它国内庞大的铁路基础设施让它的军队反应速度比其他国家快一倍不止。

不过,普鲁士要想真正完成德国统一,还要得到一东一西两个大佬的允许,这就是俄国和英国,它们如果出手阻止普鲁士的话,普鲁士是受不了的。那么,俄国和英国会同意吗?当然不同意,谁都不希望多一个强大的对手。但问题是,俄国和英国这会儿正在整个亚欧大陆争夺霸权,俩人掐得死去活来,顾不上去阻止普鲁士,甚至都希望对方去阻止普鲁士,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这就给了普鲁士非常宝贵的战略窗口期。

年、年和年,普鲁士先后打了普丹、普奥和普法战争,把这三个最想阻止它统一的国家打败,扫清了它统一德国的障碍。年,德意志帝国正式宣告成立,这个帝国和之前松散的神圣罗马帝国不同,它实行了高度的中央集权,有非常强的组织力和动员力。统一后的德国,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万,一跃成为欧洲第一强国。

但是,德国统一后,它的头上立刻笼罩了一团巨大的阴影,这团阴影越来越大,最后酿成了两次世界大战。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我们下一期要讲的内容,今天就先到这里,谢谢你的收听!

张祖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jp/8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