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pf/mipso_6084110.html

?SamWalsh

在海崖,此刻要尽享幸福

德里克·沃尔科特/著

昨非/译

在海崖,此刻要尽享最简单的幸福——

因为一行白鹭正在提醒我最后的台词,

因为大海的朗诵再次进入我的耳膜,

抹去疑虑,将纠缠我的魔鬼之声

一笔勾去;你们不会听到:

如一个恶灵对着疯子耳语,

抓住他血腥的双手絮叨不止,

如海浪在螺壳的耳边不停嘀咕,如演员

上台前雷鸣般的掌声,直至怀疑

不断推高,成为让人瘫痪的恐惧:

他已江郎才尽。如果这是真的,

我已耗尽天赋,走到了末路,

如果他说的没错,我也只能认命,

抛弃诗歌如同抛弃一个妇人,因为爱

不忍看到她被伤害,尤其是我;

那么就该走到悬崖边,飞身而去,

让嫉妒、怨恨、丑恶,伴随着

优雅的军舰鸟,越过名为“牛肉桶”的礁石;

应该心怀感激,在这里曾写下不错的辞句,

那么就让破碎的诗歌举帆远逝,如一群

白鹭,发出最后的长长的哀呼。

BeHappyNowatCap

ByDerekWalcott

BehappynowatCap,forthesimplestjoys—

foralineofwhiteegretspromptingthelastword,

forthesea’srecitationre-enteringmyhead

withquestionsiterases,cancellingthedemonicvoice

bywhichIhaverecentlybeenpossessed;unheard,

itwhispersthewaythefienddoestoamadman

whogibberstohisbloodyhandsthathewasseized

thewaytheseaswivelsintheconch’sear,liketheroar

ofapplausethatprecedestheactorwithincreased

doubttothepitchofparalysedhorror

thathisprimeispast.Ifitistrue

thatmygifthaswithered,thatthere’slittleleftofit,

ifthismanisrightthenthere’snothingelsetodo

butabandonpoetrylikeawomanbecauseyouloveit

andwouldnotseeherhurt,leastofallbyme;

sowalktothecliff’sedgeandsoaraboveit,

thejealousy,thespite,thenastiness,withthegrace

ofafrigateoverBarrelofBeef,itsrock;

begratefulthatyouwrotewellinthisplace,

letthetornpoemssailfromyoulikeaflock

ofwhiteegretsinalonglastsighofrelease.

德里克·沃尔科特(DerekWalcott,-),圣卢西亚诗人、剧作家及画家,毕业于西印度大学,主要作品有《在绿夜里》、《西印度群岛》、《白鹭》等,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年获得艾略特诗歌奖。

沃尔科特访谈:帝国,身份,语言

译事君

沃尔科特:我当年成长的所谓殖民地环境,基本上还是友好的。有人可能会反驳,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因为殖民地不就意味着奴隶制,意味着剥削吗?但就我个人生活经历来说,我没怎么受罪,这一点是有别于其他事实的。我童年、青年时的成长环境,总的来说,是一个讲求礼仪的、按照理想建立的体制,它是统一帝国的一部分;这个帝国在当时占全球七分之一的领土,包括新西兰、埃及等。

主持人:你所指的帝国是什么意思?

沃尔科特:所谓帝国,指的是一个庞大的文化存在,也是政治的、经济的存在;它包括领土与实力,其影响力不仅限于境内,也波及境外。一个帝国不一定要拓宽疆域,比如美国,就无须扩张领土。

主持人:对,我们不需要更多的领土、领地。

沃尔科特: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会像美国这样。作为一名黑人,你可能会问我,美国的奴隶制等你怎么看待?且慢。奴隶制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的历史遗留,而我试图从一个更大的范畴来考察美国。因为我来自加勒比海,所以看待美国的视角会有所不同。加勒比海的奴隶制与美国的看似相同,实则不同。当我到了美国以后,看到城市里成百上千的贫民窟时,我很震惊——贫民这种特殊的群落,竟然在一个帝国的内部存在。

主持人:你怎么向自己解释这种现象?

沃尔科特: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但我开始接受事实,认为它是美国内在的问题,甚至与责任、与帝国的理念是相关的。如果把这些问题,仅仅看成是美国的国内问题,是局限于城市本身的种种问题,你就不会想到那是整个美国应该担当的责任;相反地,你会以为那是单独存在的现象。但如果将美国看成是统一的概念,甚至是统一的帝国,你就会以积极的态度来处理,同时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不是推脱说那是外部原因造成的。为什么在美国会有这么多的人流落街头?连尼加拉瓜都不如!因为在尼加拉瓜,你知道吗,没有人会这样生活。美国的这些问题,在外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而不愿承担责任,则是美国问题的关键所在。

主持人:所以你认为美国作为帝国,是很不成熟的?

沃尔科特:我认为美国拒绝成熟,拒绝长大,希望继续停留在青少年时期;它的态度是:事不关己,可以高高挂起。我们对所谓的帝国理念,比如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式理念,或英帝国的维多利亚式理念,存在很多误解。我来自英帝国的末期,如我所言,政治上来看,我不认为自己和其他英国公学(英国传统私立学校)毕业的男生有多少区别;我们接受同样甚至更多的教育,比如拉丁文,古典文学等。所以我在心理上是完全自由的。

主持人:人们是否会经常提醒你:你是黑人,有别于英国的白人?

沃尔科特:没有,没有人这样提醒我。英帝国很英明,将权利尽量下放到总督之类的管理者手上,如罗马帝国那样去操作。大家共享的是帝国的政府机制,是一个共同体,当然是共同管理,不是共同决策。

主持人:我曾读过关于你的诗集的一篇评述,认为“混杂”是现代社会的大趋势,气味之混杂,种族之混杂,英语之混杂等等。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沃尔科特:“混杂”这个词应该是外来词吧,从字面看,表示基因的杂交与变异。

主持人:“混杂”一词,从历史角度看,来自美国南方。

沃尔科特:这个概念应是用来描述人类的,表示不同人种的混合。这个词在加勒比海地区是不存在的。

主持人:你们那儿没有这个词?

沃尔科特:没有。因为在我们那儿,不同种族之间可以随意通婚。我不是说这个词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但在当下,没有人会想到使用这个词。如果你看到一对黑人与白人结合的夫妇,当然你会注目,但绝不会认为他们构成一种冒犯,或者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不知那位评论家使用这个词时,是否指“混合”的意思?

主持人:我想他指的就是“混合”的意思。

沃尔科特:那就是杂交,或者克里奥尔化(克里奥尔,也即Creole,指的是前美洲诸殖民地的土生白人或黑白混血儿,以及他们所说的方言与文化)。在西班牙港(特立尼达首都),流行这样一句话:全世界的每一种文化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缩影。这不仅体现在奴隶制或契约时期,也大量体现在与印度教、穆斯林、中国,印第安、叙利亚、黎巴嫩等等相关的文化中;在加勒比海首府城市的这个方寸之地上,不仅有白人或黑人,而是各个人种都有。历史上他们确实经历过种族混合,而且融合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没有人会对其他种族侧目以待,会说这是中国人,或其他人种......所以没有“混杂”这个概念,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不过也有人将这看成是一种杂交文化。有人可能会说:黑人与中国人结婚,黑人就失去了尊严,或者中国人就失去了身份。但到底什么才是身份?我认为所谓身份,就是一个浓缩城市里一种炽热的文化融合。所以,西班牙港也许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城市之一。有人可能会质问:这个城市的文化在哪儿?奴隶制废止至今,也就一二百年的历史,我认为该城的文化体现在当地居民身上,这些亚裔人,非洲人,地中海人等,继续生存融合,肯定会形成一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极其丰富的文化。

主持人:你到纽约的时候,是否很吃惊,这里虽与西班牙港很像,是一个大熔炉,但却没有融合,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只是在这现身而已。

沃尔科特:很相似,只不过纽约很大,不像西班牙港那样高密度。

主持人:西班牙港是个小城。

沃尔科特:是的。对于外来者来说,纽约是实现所谓美国梦的地方。道理上是这样,实际上不一定如此。美国梦只是一个观念,作为抽象的观念一直存在,但对于移民来说,这个梦想在现实中很难兑现。

主持人:你的经历,已被看作是一个隐喻。你有非洲、荷兰和英国的血统,来回穿梭于特立尼达的西班牙港与美国之间,如人所言,你到过所有地方,但又不属于任何地方。你是否有时也认同这样一个隐喻——你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

沃尔科特:不,实际上我愿意归属于一个地方,我是圣露西亚人,我是有所归属的。

主持人:属于加勒比海地区。

沃尔科特:我认同自己与加勒比海地区的人们一样,漂泊无根,但并不是流离失所的。对于加勒比海一带的人来说,事实就是,他们为了谋生,不畏艰辛、背井离乡成为移民。但是——我不得不再次使用“帝国”一词。美洲的移民之梦是神圣的,同样,黑人之梦也是神圣的,可事实并非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觉得很失落,因为梦想没有实现。

主持人:黑人之梦与美国之梦有何区别?

沃尔科特:注定是有区别的。

主持人:为什么?

沃尔科特:在美国,各方面的势力都试图控制移民,另外,对移民的努力也设置种种限制。

主持人:如你所言,海外的黑人有两个梦想:黑人之梦,美国之梦;但到了美国后,黑人之梦不能兑现为美国之梦。可他们为什么还是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是什么吸引他们来到这个矛盾重重的地方?

沃尔科特:尽管矛盾重重,还是有人过来,因为他们预见到一些机遇。因为这里有他们的理想,除了美国,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如此吸引他们。人们渴望过来,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理想。

主持人:什么理想?

沃尔科特:就是美国宪法宣扬的人人生而平等的理想。

主持人:以及民治的理念?

沃尔科特:是的。

主持人:他们现在还这么认为吗?在太子港、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岛地区,情况如何?

沃尔科特:美国的对外政策曾让他们感到气馁,不过他们还是持有这个理想。

主持人:美国的哪些对外政策?

沃尔科特:不成熟的、不负责任的对外政策;就是一意孤行,听不进任何劝谏;就是不理解所谓拉美,其实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包含不同洲陆的一个复杂存在,各国都有自己的问题。没有哪个文化会产生英语这样一种独特的语言。英语太盛气凌人、太自以为是了,不愿意倾听讲西班牙语或者法语的人的心声。他们认定英语是高人一等的,其他语言都不值一提。诚然每个帝国都会有类似于这样的语言。可是如果换一种更加民主的语气,而非趾高气扬的语气,那就好了!但事实是,他们不愿倾听其他语言,只认为自己的语言无可挑剔。一听到有人讲西班牙语,便会认定他们说不好英语,认定不可与他们平起平坐,甚至称其为“西鬼”,当然你(指主持人)不会这样认为。所以这就是语言的问题。事实上不存在所谓的“西鬼”,被称为“西鬼”的人,仅仅是因为他们不会讲英语。这是在整个美洲滥觞的一种态度,而且只是冰山一角。

主持人:如你所言,如果我们讲一种更加民主的语言,就不会自以为是、高人一等了?

沃尔科特:是的,这就是矛盾所在。比如有人站起来演讲,呼吁我们别说废话了,也不要追问为什么,这个人不是用独裁者的语气说话,他的语言也没有独裁者爱用的多音节词(意指复杂的书面用语),而是普通美国民众爱用的单音节词(意指简单的日常用语),那么他的语言就是铿锵有力的。这就是一个矛盾。我认为演讲台上真正的语言,应该是这样的:它既有多音节词的力量,又有单音节词的朴素品质,而且可在两种词汇之间相互转换。我们推举的候选人,应该凭借语言的强大力量,而非能言善辩的措辞。就以尼加拉为例。美国指涉尼加拉瓜的语言,体现了美国对待尼加拉瓜的态度,不是吗?

主此人:他(美国的某位候选人)显然不喜欢尼加拉瓜,可也不想显示对尼加拉瓜的敌意。

沃尔科特:他倒没有直言“语言”两字,只是提及“一种可与麦当劳广告用语相互转换的语言”。

主此人:他为什么这样说话?

沃尔科特:我认为原因有两个。首先,他不敢直言自己真实的想法,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不愿承担责任的表现。其次,如果美国在其盟友(甚至敌人)眼里成了一个恶人,如果将对美国的这个指责,赋以激情,融入到同等力量的语言之中,则更容易被人理解。但让人费解的是,他采用的是一种过于普及的语言,也是一种平淡无奇的语言,抹杀了他的个人观点,也看不清他的立场。

主此人:也许英语已经言非所指了,也许它已丧失政治上的功用,失去了魅力与力量。

沃尔科特:是的,对于美国当下的记者与诗人,情况确实如此。但是如我所言,语言可以变得铿锵有力,比如金斯堡的诗歌语言,极有冲击力,猛烈抨击了败坏美国理想的现象;米勒(意指诺曼·米勒)的散文语言铿锵有力,表达了他的愤怒情绪。所以说,并非是语言失去了魅力,或言非所指。总会有些作家,在继续寻找一种语言,或微妙悲愤,一如洛威尔(罗伯特·洛威尔);或彰显句法,一如米勒。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美国的语言本身没有问题。

主持人:你知道吗,你在用自己的语言说话?我今天是第一次见到你,之前读过你的诗歌。现在我才发现,你说话的语言与你诗歌的语言,如出一辙。

沃尔科特:我花了一辈子来寻找这种自然的语言,这对诗人来说是极其困难的——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无须矫揉造作。我不可能用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来朗诵自己的诗歌。我希望有一种内心的声音,可以用来写诗,也可以用来说话,不只局限于词汇,而是从语气角度。此刻我与你在电视上谈话,所使用的语言,接近于我朗诵诗歌的语言,它并非要刻意抬高我的社会地位,而是发自我的肺腑。作为诗人,应当终其一生追求这样的语言。(根据以上录像译出)

死之将至的沃尔科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jp/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