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保罗高更
1 关键词:保罗.高更 本期话题是保罗高更。为什么写保罗.高更,不写话题度更高的文森特梵高呢?我读的第一本画家传记其实梵高,但是我个人认为高更的人生更富戏剧性和艺术性。他和梵高相比,其实为艺术献身更加彻底,他最后也自杀了。我一直觉得梵高的艺术疯狂有一半来自于他生理上的疾病,而高更不是,高更是理性的求道者。不要给我扯梵高割耳朵的事情,你要知道如果他没有遇见保罗高更,梵高不一定会去割自己的耳朵。 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 首先科普美术中的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音乐史中也有印象派,以德彪西为代表)。印象派的出现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年,牛顿用三棱镜分解了自然光,将光分解出了红橙黄绿青蓝紫。自然光这样分解以后就不存在黑色和白色,因此多年后的一批法国画家受到启发,将注意力放在真实的光感上,用颜色的冷暖来表现和造型。这就是印象派的起源,画风上往往表现出比较明亮,注重光线的写实。它以瞬间的印象作画,捕捉瞬间光线的美感,较少在意细枝末节。 它得名源自于学院派攻击莫奈年画的《印象.日出》,印象派的名字带着学院派浓浓的嘲讽和挖苦。它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鼎盛,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绩。它又分为三类,早期印象派(毕莎罗,莫奈为代表),后期印象派(塞尚,高更,梵高为代表)以及新印象派。 后印象主义也就是后期印象派三杰是梵高、塞尚、高更。他们不像早期印象派一样去疯狂追求光线和色彩,也不同于新印象派一样带着理性和逻辑去追求光和色彩。他们追求画家本身的主观感受,他们在做作品中往往表达强烈的画家的情绪和感情,他们算的上是印象画派里面的表现主义者。 这里将早期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的作品《日出》和高更的作品作对比。可以看到莫奈的画中描绘的是风景,光线和光影画的很美,笔触也更细腻。但是高更的画中,色彩更加夸张,笔触也更为粗犷,但是两幅画中,明显高更那副感情更加充沛。 《月亮与六便士》 很多人都听过英国作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有一种说法是这本书的原型就是保罗高更。保罗高更其实是贵族出生,但是高更家族的叛逆性让他出生之后就开始随母亲去南美秘鲁生活,他的外婆为了争取工人阶级的权益散尽家财,他的父亲因反对拿破仑被迫出逃,然后一气之下自杀。因此他童年时期生活在南美原始质朴和奔放热烈的风情中(虽然当时秘鲁被西班牙殖民但是还是很有拉美原始奔放的气息)。这些生活经历也反映到他的绘画中。 他回到法国之后,因为性格孤僻,不是很合群,17岁的时候他从学校出来,改行当了水手并开始环球航行,后来还去了海军服役。他从海军退役之后,凭着亲戚的关系,进了证券交易所,混的风生水起,并且遇到了两个对他非常重要的人,一个是他后来的妻子梅特,另一个就是尼克尔。尼克尔很崇拜高更,因为高更丰富的社会经历和能说话道。尼克尔是艺术爱好者,因此他经常带着高更去看画展。高更渐渐也对绘画产生了兴趣且他有天赋。在印象画派第一次画展上,高更花了很多钱买了一大批画(在当时印象画派并不被看好)。因此毕莎罗就很赞赏高更,后来和高更成为了好朋友。在高更早期的绘画中,受到毕莎罗的影响较大。高更早期是一个绘画收藏家业余画家(星期六画家的称号来自于他喜欢在星期六作画),后来慢慢专注于画画。不得不说,高更在绘画上极具天赋。他25岁开始接触画,,35岁时辞去丰厚回报的股票经纪人,投入到疯狂的绘画中,为了追求自己的绘画梦,他在38岁和家庭断绝了关系,后来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穷款潦倒的生活,最后直至自杀。 高更的高傲和野蛮 高更性格中表现出的孤傲与自信,使他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他坚信19世纪的艺术需要他去承前启后、变革更新。他从印象派起步,开始了持续一生的艺术之旅。他的智慧和胆略帮助他不断完成艺术的自我超越,引导他跃上孤独与辉煌并存的新台阶。在当时的欧洲文明社会中,高更那天真质朴的梦幻常常受到世俗的侵扰(年11月,他从塔希提带回的66副作品中挑出33副进行展览,但是却被艺术界一致嘲讽,对于他绘画中夸张的色彩和造型他们认为这是粗俗,甚至连莫奈和雷罗拉也认为糟透了,毕莎罗甚至觉得这不是文明人的画作。)他痛苦的挣扎在野性与文明的夹缝中难以解脱,为了寻找一方安顿洁净灵魂的圣地,他在迷茫中抬起头,目光投向了远方。他想起童年质朴和奔放的拉美风情,在经历了马提尼克岛、布列塔尼半岛的探险和预演后,将生命的最后归宿定在了大西洋中远离尘世的塔希提小岛上。在热带神秘奇幻风情的感染下,在土著女人健壮粗野裸体的启示中,他用艺术提出了著名的哲学命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 高更和梵高 高更和梵高真的是后期印象派主义的两大难兄难弟,在高跟写给梵高的信中,他绝望说道他没有钱付房租,房东扣了他的油画,在各种折磨人的痛苦中,没有什么比缺钱更令人恼火。他说道他没有勇气再坚持下去了。这并不奇怪,没有穷过的人,不会懂这种感觉。梵高收到信以后,感同身受,他也是靠着弟弟提奥的接济才能勉强度日。因此他懂高更的感觉,他收到信以后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他迫切的想帮助高更。因此他写信给高更说“来阿尔吧,我们可以一起生活”。他想的是他和高更既可以谈艺术,又可以切磋画技法,再好不过了。虽然高更很感动梵高的此举,但是并没有立马出发,他10月份再次返回巴黎举办画展,但还是失败了。心情郁闷之下,高更迫切需要一个认同他的人,因此他去阿尔找梵高。 在阿尔灿烂炽热的阳光中,两个艺术高峰相遇,他们惺惺相惜,灵魂互相慰藉。不得不说,最开始他们度过了一段令人甜蜜的时光,梵高甚至为了高更想去玩妓女,把身上仅有的法郎给了他。所以当梵高身无分文时,遇到他喜欢的拉舍尔时,他说今天我没有钱,拉舍尔就说今天就把你的耳朵给我。这就是后来他割耳朵的一个前奏。 但是,最初的甜蜜以后,这两人开始相爱相杀。梵高敏感的神经质,高更高傲的自负以及对事物的不同看法使他们陷入了无休止的争论,争吵,发火。甚至后来因为一幅画,梵高向高更扔玻璃瓶子。这样周而复始的彼此折磨中,两个人痛不欲生,高更准备离开阿尔。梵高被高更刺激了,就把耳朵割下来,拿去送给拉舍尔。 高更的画 高更的画准备下次写。先让我把安迪沃霍尔的画写了再说吧。 先放几幅高更的画在这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zx/1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关于咖啡的故事
- 下一篇文章: 有个能让成人长高的小岛男的一米八会被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