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守东 韩丁 欧阳川 罗毅 李稼

北京,首都儿医院麻醉科(潘守东、韩丁);,首都医科医院麻醉科(欧阳川);北京,首都儿医院心脏外科(罗毅);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病理生理研究室(李稼)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39(07):-.

DOI:10./cma.j.issn.-..07.

ORIGINALARTICLES

目前有关婴幼儿TOF根治术中rScO2变化特征的报道尚不多见。本研究拟观察婴幼儿TOF根治术中不同时点rScO2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因素,为优化围手术期脑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拟在CPB下择期行TOF根治术的6个月~3岁患儿38例。排除染色体异常、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既往行姑息手术的患儿。

1.2 麻醉方法

患儿进入手术室前30min口服咪达唑仑0.5mg/kg。进入手术室后持续监测ECG、SpO2、BP、PETCO2和肛温。通过面罩吸入7%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患儿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后将七氟醚浓度降至4%。开放外周静脉通路,停止吸入七氟醚,经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2mg/kg、哌库溴铵0.1mg/kg、舒芬太尼1μg/kg,3min后经口气管插管,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新鲜气流3L/min,FiO%,气道压力15~20cmH2O,呼吸频率18~25次/min,PETCO2维持在35~40mmHg。静脉持续输注咪达唑仑0.2mg·kg-1·h-1、哌库溴铵0.1mg·kg-1·h-1、舒芬太尼2μg·kg-1·h-1维持麻醉。

特殊监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使用Fore-sight(CASMED,美国)连续监测右侧额部区域rScO2。经桡动脉穿刺置管(体重<8kg,使用24G套管针,体重≥8kg,使用22G套管针),连接飞利浦监护仪(MX,美国)监测有创动脉压力。使用MostCare(PRAM)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Vygon,意大利)连接飞利浦专用压力监测模块,采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图1)。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置入5.5F三腔中心静脉导管,用于CVP监测、容量治疗及输注血管活性药物。

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术中SBP低于基础值的85%时,开始输注多巴胺5~10μg·kg-1·min-1,无效时联合使用肾上腺素0.03~0.10μg·kg-1·min-1。HR<基础值的85%时给予阿托品0.01~0.02mg/kg,无效时输注异丙肾上腺素0.03~0.10μg·kg-1·min-1,仍无效时安装临时起搏器。

CPB管理:使用5%白蛋白和悬浮红细胞预充管路,应用α稳态进行酸碱平衡管理,使用康斯特停搏液,CPB期间全流量~ml·kg-1·min-1,维持Hct28%~30%,核心体温降至25~30℃。

1.3 观察指标

记录切皮前(T1)、切开心包(T2)、CPB全流量(T3)、CPB减流量(T4)、CPB结束(T5)、改良超滤结束(T6)和术毕(T7)时的rScO2、SpO2和肛温,T1、T2、T5、T6、T7时间点的HR、SBP、DBP、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每搏量指数(SVI)、脉压变异度(PPV)和压力升支最大斜率(dp/dt)等指标。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38例患儿进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体重、身高、手术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表1.

2.2 各时点rScO2、SpO2、肛温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与T1时比较,rScO2在T2~T4时无明显变化(P>0.05),T5时降低,T6时升高(P<0.05),T6、T7时rScO2较T5时升高(P<0.05)。与T1比较,SpO2、HR在T5~T7时升高,肛温在T2、T3时降低,T6、T7时升高,T7时较T5时升高(P<0.05)。与T1比较,T2时SVI降低、dp/dt升高,T5时SBP、DBP、CI、SVI、dp/dt降低,SVRI、PPV升高(P<0.05),T6、T7时DBP、SVRI升高,SVI降低(P<0.05),T7时dp/dt升高,CI降低(P<0.05);与T5比较,T6、T7时SBP、DBP、CI、SVI、dp/dt升高,PPV降低(P<0.05,表2、图2)。

2.3 不同时点rScO2与各观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rScO2仅在T1、T2和T7时点与SpO2呈正相关(r=0.41、0.65、0.49,P<0.05),在T2时点与CI呈正相关(r=0.35,P<0.05),在T1、T2、T4~T7时点均与患儿年龄呈正相关(r=0.34~0.58,P<0.05)。T5~T7时点rScO2均与T4时点rScO2呈正相关(r=0.86、0.71、0.45,P<0.05,表3)。

3 讨 论

本研究观察了婴幼儿TOF根治术中不同时点rScO2的变化特征,发现T5时rScO2降至最低,同时SBP、DBP、CI、SVI、dp/dt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也降至最低,T6时rScO2随着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而明显改善。通过对不同时点rScO2与其他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所有时点rScO2均与患儿年龄具有相关性,在T1、T2、T4~T7时与年龄呈正相关,T3时与年龄呈负相关;rScO2在T1、T2、T7时与SpO2呈正相关,在T2时与CI呈正相关。T5、T6、T7时点rScO2与T4时点呈正相关(r=0.86、0.71、0.45,P<0.05)。

CPB期间,大脑和机体全身都存在灌注不良的风险,是婴幼儿心脏手术中最脆弱的阶段之一。

我们的研究显示,T3、T4时rScO2维持相对稳定,这可能主要与低温条件下脑组织代谢率显著降低、脑血流与脑代谢耦联依然存在有关。另外,随着近年来CPB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以及CPB期间综合脏器保护策略的应用,也为CPB期间脑组织的正常氧合提供了保障。相比之下,T5时rScO2降至最低,该阶段成为婴幼儿TOF根治术中发生脑组织低氧饱和度风险最高的时点。脱离CPB时,尽管患儿心脏解剖畸形已经手术矫治完成,SpO2显著提高,但由于CPB期间炎症因子生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心肌和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因素的影响,血流动力学和肺功能都降至最低水平。改良超滤可显著提高患儿CPB后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水平。本研究也观察到,SpO2和rScO2在T6时随着心脏功能和肺功能的改善而升高至高于术前水平。可见,婴幼儿TOF根治术中CPB结束前后是血流动力学和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维护的重点,而改良超滤可明显改善rScO2。

本研究中所有时点rScO2均与患儿年龄具有相关性。除T3时点外,其余时点的rScO2与年龄呈正相关。健康婴儿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Hb含量和脑氧代谢率均随月龄增加而增加,而rScO2维持相对稳定。在慢性缺氧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研究显示,充分代偿条件下rScO2维持在正常范围。这提示在婴幼儿TOF根治术中,患儿年龄越小,发生rScO2降低风险越大。在T3时,rScO2与年龄呈负相关,可能与低温对小婴儿的脑氧代谢率抑制更明显有关。

本研究中,rScO2仅在T1、T2和T7与SpO2呈正相关,CI仅在T2时点与rScO2呈正相关。前者反映出SpO2在CPB平流灌注期间及CPB结束后早期末梢灌注不良情况下用于机体氧合监测的局限性,后者可能与标准化麻醉管理模式下手术全程均通过麻醉深度控制、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等手段维持心功能相对正常有关。手术切开和悬吊心包操作,常因上下腔静脉受到牵拉而导致血流动力学波动。本研究中T2时HR和dp/dt升高,而SVI降低,这提示切开心包前后是血流动力学维护的重点。

机体在慢性缺氧和心功能不全情况下,优先满足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灌注,我们仅观察了婴幼儿TOF根治术中rScO2的变化情况,今后还需进一步观察胃肠道、肝、肾等重要器官的氧合情况。另外,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入组患儿局限于TOF婴幼儿,其余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rScO2的变化规律仍有待更深入研究。

如果您对本文感兴趣,可登录我刊投稿系统平台(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北京看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zx/2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