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心灵鸡汤,你尽管放心大胆去喝
这不是心灵鸡汤,你尽管放心大胆去喝 “老板,要一杯咖啡,加一份浓缩。” 十年前,如果有人这么点咖啡,一定会被认为是傻瓜。 中国人对咖啡这种越洋品的接受过程,其实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故事。 1 咖啡,祖籍非洲埃塞俄比亚。 纪元6世纪时,有一天一位阿拉伯牧羊人kaldi赶着羊群去伊索比亚草原放牧时,看到每只山羊都兴奋无比。他觉得很奇怪,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羊是吃了一种红色果实之后才开闹腾的,kaldi好奇之下尝了一些,发觉这些果实非常香甜美味,吃下去后令人精神振奋。从此他就时常赶着羊群一同去吃这种美味果实。后来一位回教徒经过,便将这些不可思议的红色果实带回家,并分给其他教友吃,于是,咖啡豆的奇效就渐渐传播开了。 咖啡收获了第一批粉丝后,粉丝中的某一人就将它从埃塞俄比亚东部带到也门。紧接着又从也门传到印度尼西亚,接着再传到欧洲,后来一株咖啡树被人从欧洲带到马提尼克,很长一段时间里,拉丁美洲几乎所有咖啡都是这棵树的后代。 不得不说,欧洲是咖啡文化发展的温室。咖啡,彻底虏获了欧洲人。 欧洲人对咖啡有多狂热呢?比如英国妇女拟写了一份反对咖啡的书面请愿书,控诉她们的丈夫因为爱咖啡而忽略了她们。另一边土耳其女士们也跟丈夫们闹离婚,对薄公堂,因为丈夫们禁止她们喝咖啡! 在欧洲人当中,意大利人属于对咖啡最狂热的那一拨,意大利人发明了另一种冲煮方式,创造了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在威尼斯,也诞生了欧洲第一家公开的街头咖啡馆。 对于这种喝法,法国人就不太买账了,年,一位法国医生把牛奶加到咖啡里作为药品给病人饮用,才发现这种搭配异常和谐,自此人们就开始把奶制品调和在咖啡里。 2 咖啡的旅行也还在继续,终于有一天它来到了中国。 咖啡第一次以中文的形式出现,是在《四洲志》的译书中,主持翻译这本书的人正是历史课本红人之一的——林则徐。除了戒烟,林老师还致力于传播外来文化。书中介绍了也门将咖啡作为土产出口,而“育奈士迭国”则是进口国。 不过那时候咖啡名字翻译的有些尴尬,一种是“架非豆”,另一种是“加非”。后来还出现过“枷榧”、“高馡”等一系列山寨音译。 另一边鸦片战争后,随着上海开埠,咖啡在租界兴起。一部分上海人民就模仿起了洋人的生活方式,成为中国第一批喝咖啡的人。进入民国后,西风更是进一步东渐,留学生人数大大增加,接触咖啡的中国人越来越多。 而解放以后,标着“上海牌”的红色圆铁罐里装着研磨好的焙炒咖啡,是老上海人的共同记忆。后来,它甚至走出上海一度包揽了全国咖啡馆、宾馆的咖啡,成为了“国民回忆”。 3 如今,咖啡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有了它的忠实粉丝。有部分人一睁开眼就要喝一杯咖啡,用以保证一天的满满活力。有人说,早上一杯咖啡,是幸福人生的开始。在寒冷的冬天,一杯热咖啡是暖胃神器,在炎热的夏天,一杯冰咖啡又成了消暑利器。 西柚创客咖啡怀着饱满的热情,用心对待每一杯咖啡,不仅把醇香咖啡带给身边人,还要把它送到更多爱咖一族的手边。我们不灌输心灵鸡汤,我们只灌输美味。 小光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zx/3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座能让身体增高的海岛,住一个月长高10
- 下一篇文章: 自我操纵的骨骼生长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