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迪埃·埃里蓬:《米歇尔·福柯传》,谢强、马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年6月出版,页,68.00元。

我们了解福柯(-),甚至还多于了解法国。毕竟,思想家的锋芒确实会锐利过某时某地的人与物。可这并不是一口断定,思想无非是概念间的冰冷推演,全然和现实无涉。按照惯常的学科划分,福柯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文史哲和诸门社会科学的热烈讨论中,焦点有时细致到一个章句、一次对谈、一份演说。但也许越是这样的条分缕析,我们就越需要一个整全的视野。

法国当代学者埃里蓬(DidierEribon)的《米歇尔·福柯传(增订版)》

(谢强、马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年6月,下称《福柯传》)

便有着这样的整全视野。在这里,有必要交代《福柯传》的身世。该书根据年巴黎出版的增订本译出。而早在年,身为记者的埃里蓬便以《福柯传》在法国,乃至西方世界打响名堂。在被译成多国文字的大潮下,该传记第一版的中文译本便在年面世

(谢强、马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从时间上看,这几乎同步于方块字吹响对福柯思想全面译介的号角。另一方面,站在法语圈的角度,近二十年也是福柯各类著述及学界同仁研究成果的出版井喷期。至于福柯当年在法兰西学院的讲课稿,则要等到年才全部整理完毕。面对越来越深入的福柯研究,中国读者大概会问:这本《福柯传》是什么来头?

从记者到大学哲学系教授,埃里蓬走过的坚实脚印本身就是我们认真对待《福柯传》的首要理由。具体说来,为福柯立传,是埃里蓬多次采访福柯、有过第一手素材的自然延伸。和深度报道不同,埃里蓬笔下的福柯被放置到一整代与之颇有交集的朋友圈中。而且,埃里蓬对圈内的不少名士也先后用心跟进。无论是对宗教史家杜梅齐尔(G.Dumézil)的访谈()和传记(),抑或是稍后与那位被视为法国结构主义领军人物的列维·斯特劳斯的对话录(),再到更为详尽的长篇考据作品《福柯及其同时代人》(),乃至对文坛鬼才让·热内(J.Genet)的专著()及对史家布罗代尔的短篇研究(),还有那本专门回顾八九十年代法国思想界“向右转”的专著(),最后到近年从政治哲学入手回顾布尔迪厄的单篇短文(),均属埃里蓬长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wh/1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