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是在公元前年建立的。尽管在后来的汉朝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时代,但在当时却是比较衰弱的。外边有匈奴、南越、羌、西南部夷等威胁,内边有各路诸侯的牵制。若以西汉初年真正的疆域来看,也许连当年的楚国都无法达到。而且这一切破灭的根源在于主父偃和汉武帝之间的一段对话:

“古之诸侯不过百里,强之形易也。今天,诸侯或连城数十里,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乱,急则阻其强,合为合纵,反为合纵,割削之法,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现在的诸侯子弟或十数个,而适逢嗣代立,余虽有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不宣。我愿陛下使诸侯得恩分子,以地为侯,我等皆得所愿;上以德施人,实分其国,不削而弱之。”

可能意思是:诸侯国太强大了,你应该让诸侯将自己的国土分封给每一个儿子,这样他们就会被削弱。汉武帝听后大喜过望,便下诏说:“诸侯王或欲推私恩者,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其姓名。”也就是说:各位伯伯和叔伯侄儿们,但凡你们想瓜分你们父亲的封土,请跟我说一声,我支持你们!

汉朝初年最有名的一道“推恩令”,其主要内容就是将诸侯国分封给旧王之子,使之分裂成数个诸侯国。这一切当然都要由中央领导来指挥。欧洲无独有偶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老国王在位的时候,把国家平分给三个儿子,现在每个儿子都是世界的超级强国。

和中国不一样,这个问题看起来是欧洲的老王亲自解决了。老国王是多年前的路易一世,他是法兰克王国之子。路易斯一世生活在年-年间,他在公元年继承皇位。然而,不像中国这里,国王能代表一切,而欧洲那边的教皇却是真正能代表一切的存在。

所以路易的种种行为,实际上都是受约束的,再加上路易一世的性格比较软弱,所以他决定把帝国分封给三个儿子,希望这样能够缓和封建主、教会等势力之间的矛盾。其长子洛泰尔分到意大利,次子丕平得到阿基坦,幼子日耳曼人路易得到巴伐利亚。路易的三个儿子都是母亲亲生的,因此相对来说,这三个儿子还是比较安全的。

然而,由于法兰克王国此时已是日落黄昏,因此,法兰克王国仍将不可避免地有许多弊端显露出来。而且,封建主们还把这些弊端都推到了老国王乱封诸侯的事情上,甚至有人直接对他说:你才是罪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福无双至。老国王的第二位王后在此时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秃头查理,这就引起了矛盾。

路易斯一世想把法兰克王国重新分割,让光头查理也能得到一块土地,引起了三个儿子的不满。最后,法兰克爆发了骚乱,教皇的儿子们将路易赶下台,他被迫向大主教忏悔,因为这次骚乱更是直接威胁到他。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三兄弟之间的争斗再次升级,老二、老三结盟对付洛泰尔,从而释放老国王和光头查理。

老二老三最后不得不向老三妥协,不久老二丕平就死了,这时老三又变得强势了。在老二的土地给秃头查理时,他得到了老国王和秃头查理的支持,老三也无话可说,丕平的国土被转给秃头查理。作为一个老大,洛泰尔终于登上了法兰克国王的宝座——尽管他的名字很有名。

为了统一法兰克,他想兼并自己几个弟弟的土地,但最终却被日耳曼人路易联合起来对付秃头查理的亲哥哥洛泰尔,而洛泰尔联合了丕平的儿子丕平二世,几个兄弟打来打去搞了多年,都没有一个结果,加上教会势力的介入,最后的结果就是“你饶我,我饶你”。所以三兄弟决定不参战,成立各自的国家。

如今,三兄弟国家已发展成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等国的三大超级强国。而且三国似乎继承了先辈们那种“窝里斗”的作风,一直到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在不停地互相残杀,也是很奇怪的事。这个事件也说明了,分封制确实是一种不稳定的制度,天子以天子之命,诸侯以诸侯之命。推恩,不就是专为诸侯量身定制的“分封制”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xw/11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