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战争之年战争又称为美国第二
各位看官,学过历史的我们都知道,在-年,北美13州为了独立,和英国打了一仗,史称独立战争,年11月30日.英国新政府与美达成停战协议。年9月3日,双方在巴黎签订和约《巴黎和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这就是我们从小知道的独立战争,因为美国是超级大国的缘故而广为人知,但你们知道第二次独立战争吗?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年战争。 如果有机会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参观总统府白宫的话,可要记住:那并不是最初的美国总统府,而是“第二版”的了,因为“第一版”的“棕宫”已经在年英美战争期间被侵占美国首都的英军纵火焚毁了。 美英这样亲密无间的民主盟邦之间还曾经打过这样的大仗?还曾发生过英军“火烧总统府”的严重事件?在许多许多人的头脑里,美国建国以来本土破天荒头一次遭到袭击就是珍珠港事件,至于可恶的敌寇强盗杀到北美大陆上的大都市,“九一一”就是二百多年来头一回了吧...... 如果这样的表现是来自大洋彼岸对美国一知半解的中国人,这似乎也是件无所谓的事情,然而非常值得留意的却是,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也是这么认为的。作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上至政界高层,下至普通国民,却对美国建国之后的首次对外宣战,首次国都一度沦陷,也是首次最终成功捍卫其主权、领土完整与国格尊严的“第二次独立战争”选择了耐人寻味的系统性遗忘。 年英美战争 年6月18日,詹姆士·麦迪逊(JamesMadison)总统义愤填膺的演说之后,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投票通过了历史性的决议,年轻的合众国正式向大英帝国宣战。英美战争爆发了。 战争的背景是英伦三岛与拿破仑的战争此际已进入白热化状态。为确保对法国的海上封锁,皇家海军对开往法国的船只不问国籍一概捉拿,还强迫大批美国水手到英国舰队上干活。这种完全无视合众国主权的“抓丁”行径理所当然地激起了美国公民们的强烈愤怒。 年12月,在英国海上封锁不断强化的形势下,为了减少美国商船的损失,美国联邦政府被迫实施“禁运法案”禁止一切美国船只离港,不仅致使美国航运业损失惨重,还使得国内堆积如山的谷物、肉类和烟草无法向海外出口而导致价格崩溃。在相关业主强烈不满的压力下,年3月上任的新总统麦迪逊撤销了“禁运法案”,以“贸易管制条例”取而代之,允许与英、法以外的国家通商。接着,麦迪逊政府又推出了外交努力,于18l0年宣布实行“第二号梅肯法案”以修改封锁法令,停止拦截美国船只为前提,恢复了同英、法两大交战国的贸易。 然而,傲慢的大英帝国完全没把大西洋对岸年轻的合众国放在眼里。皇家海军继续大肆拦截美国船只,英国政府内的强硬派甚至还为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部落撑腰,阻挠合众国“西进运动”的国家大计!随着东面的大西洋和西面的北美大陆上商船被扣押驻军移民被袭击的消息不断刊登在报纸上,主战派的呼声一日高过一日,终于占据了绝对优势。就这样,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美国独立后的第一次对外战争揭开了序幕。 “弗吉尼亚王朝”的拓土之梦 然则,稍微仔细地分析一下,就会知道战争的背景并不是那么简单。虽然在年的《巴黎条约》中承认了美利坚的独立,但可想而知强盛的大英帝国不会轻易接受在北美那场窝火的失败。虽然独立战争以北美平民的胜利而告终,但跨大西洋的经济关系并未发生本质性变化,不列颠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北美的经济命脉。英美之间不平等的贸易模式与航运限制使得美国几乎完全丧失了传统的西印度群岛市场,本土的民族制造业又在廉价英国商品的冲击下损失惨重。 与此同时,大英帝国虽然在外交上承认了美利坚的独立,但却依然牢固地控制着加拿大。“卷土重来”的念头在此时仍然没有从不列颠绅士的脑海中淡出。英国拒绝放弃在今天美国西北部占据的军事要塞,还时不时通过印第安人与白人移民的矛盾牵制美国向大陆深处的扩张。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独立的美利坚长期掌控大权的却正是对持续拓展国土直至控制整个北美大陆念念不忘的南部与中北部鹰派势力。美国前五位开国总统中,竟有四人出身于遍布种植园的弗吉尼亚州,以至有“弗吉尼亚王朝”之称。而这五位总统当中唯一的例外,出身北方马萨诸塞州的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却也是不折不扣的扩张主义者,在任时曾公开警告俄国沙皇“北美大陆已不再是欧洲殖民者的福地”。年初,已卸任的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今年将加拿大地区兼并,包括魁北克。只要向前进,向哈利法克斯进攻,最终将英国势力彻底逐出美洲大陆”的言论乃是此际美国鹰派势力野心急剧膨胀的绝好写照。(顺便说一句,《货币战争》里年英美战争是由于美国关闭了“私有的中央银行”而导致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报复实在是捕风捉影荒诞至极) 民主国家真的不会相互开战吗? 事实证明,年英美战争是一个“民主国家不会相互开战”的重要反例:实际情况甚至是两个民间意识强烈对立的普选制国家更容易相互开战。形象地比喻一下,当时美国人的态度是“我们都独立了你们英国还敢这么对待我们,岂有此理,打丫挺的!”而英国人的态度则是“毛头小子,让你们独立就够便宜你们了,还居然真敢到大英帝国头上来拍砖了!来,让你们尝尝爷的大炮是啥滋味!”两国民意一致主战,政府内外又充满了企图从战争中谋利的各路势力,战争自然就不可避免了.. 其实,在高亢而激愤的声音背后,美国人是看到了趁火打劫的机会:联邦政府的官员们估算他们可以从各州获得整整十万大军,而此时英国驻守在加拿大领地的士兵还不到五千人。虽然在海上美国无法与皇家海军正面对垒,但守住北美本土应该不成问题。最重要的是,这当口正是拿破仑的“大陆体系”最强盛的时期,英伦三岛面临着来自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巨大压力,无法把主力拉过来对付美国。民主国家的体制丝毫不曾成为发动战争的阻力,甚至,还使得战争的发动更为“名正言顺”。 然而,战争一开始,就显示出此前双方的预估都并不准确。美国完全没有做好与英国正面抗衡的准备,年的陆军正规部队实际上只有不到名兵员。虽然开战后国会批准扩军至人,但士兵极度缺乏训练,尤其是象样的军官奇缺,致使部队战斗力极其低下。进攻加拿大的美军指挥混乱,纪律散漫,后勤也完全不到位。不但没吞并加拿大,反而很快把底特律也给丢了。 更糟糕的局面很快就接踵而至。年4月,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战败后被迫退位。大英帝国终于可以腾出手来狠狠地教训北美的毛头小子们了。皇家海军的强大舰队横渡北大西洋,轻而易举地封锁了整个美国东海岸。年6月,凭借海上优势提供的高度机动性,英军在切萨匹克湾登陆,直取美国首都华盛顿。华盛顿守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8月24日,华盛顿特区陷落,麦迪逊总统及其内阁成员仓皇出逃。 接下来,英国舰队沿着海岸线直驶马里兰州重镇巴尔的摩(Baltimore),并对保护着这座城市的麦克亨利要塞(FortMcHenry)进行了猛烈的炮轰。然而整整两昼夜过后,美军将士们激动万分地看到,一面满是弹洞的星条旗仍在要塞顶端迎风飘扬。这就是战地诗人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ScottKey)在年英美战争的战场上写下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的真实故事。应当说,这是一首诞生于国家危难之际的国歌,但却也是诞生于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对错误的对手打的错误战争”之下。 不符合“政治正确”而被压箱底的“第二次独立战争” 关键时刻,美军少将安德鲁·杰克逊(AndrewJackson)在新奥尔良战役中大破英军,使美利坚举国为之一振。就在这时候,欧洲大陆上也传来了拿破仑的党羽准备迎接皇帝复位的消息。华盛顿和伦敦都没兴趣再打下去了。 新奥尔良战役尚在进行之中的年12月24日,英美两国外交官员在今天比利时境内的根特签署和约,决定停战(由于当时还没有现代化的通信与交通手段,和约的消息直到年1月战役结束也没有及时到达新奥尔良)年2月17日,麦迪逊总统签署了根特和约。次日,和约正式生效,战争宣告结束。 根据和约条款,双方归还了占据的对方岛屿,美国人还获得了圣劳伦斯河的捕鱼权。所有的债务和财产纠纷也得到了处理(次年,约翰·昆西·亚当斯曾指控英国违反和约,没有归还战争中俘虏的美国奴隶,但是英国人宣布不承认奴隶为财产)。至于直接引发了战争的皇家海军强征美国海员服役问题,在和约里却是不了了之。不过此时拿破仑已经倒台,大英帝国对法兰西的严密封锁也已成为历史,此事也算是自然解决了吧。 这场战争是第一次,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的一次,使美国首都一度被外国军队所占领。 美国没有丧失来之不易的独立,但也没有取得原先祈望的领土扩张。这场战争形成的最主要的具有持续性的后果就是安德鲁·杰克逊一举成名,为他在年出任总统奠定了基础。另外就是为了遮掩总统官邸上的烧痕,美国人把总统府涂成了白色,“白宫”的名字也由此而来。美国开国的最重要文献《独立宣言》在战争期间在民间东躲西藏,好不容易逃过一劫,战后也重新回到首都保存。 老司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lanxibaoa.com/flxbzx/1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奥尔良,一个自由放浪融合的地方下
- 下一篇文章: 新祥旭公大刑法学专业介绍